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花生是开封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10多万公顷。近年来,随着开封地区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造成轮作倒茬困难,常年连作现象突出,同时,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花生田间长势强,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从而导致花生白绢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据田间调查,发病轻的田块,病株率为10%~30%,重病田块病株率可达50%以上,更严重的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导致花生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花生白绢病已成为开封花生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但造成花生严重减产,而且花生品质下降,给花生生产和发展及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威胁。为了更好地防治花生白绢病,确保花生优质高产,现将花生白绢病的田间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一、症状

花生白绢病多在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茎基部、果柄、荚果、种仁及根,发病部位初期呈暗褐色软腐,随后病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覆盖受害部位,并向周围迅速蔓延,花生近地面的茎秆及病株周围的土壤表面均可长出一层白色绢状菌丝层,后期在病部菌丝层中形成很多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随着受害茎基部组织腐烂,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运输,地上部植株逐渐萎蔫死亡;果柄受害,产生褐色病斑,最后腐烂折断;荚果感病后病部变浅褐色至暗褐色;果仁感病后变皱缩、腐烂,病部覆盖菌丝层,后形成菌核;根系感病较轻,一般发病植株根系发育不正常。花生白绢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二、发病规律

花生白绢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菌核存活时间长,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在较干燥的土壤中存活时间更长,因此,土壤中的病菌就成为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此外,果壳、果仁、病残体带菌混入粪肥也可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翌年5~6月份,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病菌从植株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随后病菌的菌丝向四周扩展蔓延,侵染同穴及邻近的其他花生植株,田间多呈现小面积连片枯死现象。花生白绢病在田间传播主要靠流水和田间农事操作,因此,雨水和田间灌溉及农事操作均可引起花生白绢病的快速蔓延。

花生白绢病在田间一般于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高湿是病害发生的关键时期,9月份病害在田间停止蔓延。高温高湿是花生白绢病发生的一个关键因子。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三、发病原因

3.1 多年连作重茬种植

随着花生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开封地区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导致种植花生轮作倒茬困难重重,多年连作重茬种植现象严重。据田间调查,花生白绢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多为连年重茬的花生田块,主要因为多年连作重茬种植,田间病菌菌核逐年积累,病原基数逐年增加,导致花生白绢病逐年严重发生。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3.2 气候条件

开封地处河南省东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雨水多集中在7~8月份,此期温度偏高,田间湿度大,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花生白绢病病菌的生长与发育,在多年连作重茬种植田病菌菌核积累较多的情况下,极易导致花生白绢病的大发生。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3.3 土壤质地情况

开封地区种植花生的土壤质地多以砂质土壤为主,而土质疏松通气好的砂质土壤,更有利于花生白绢病病菌的生存和发育,导致花生白绢病的严重发生。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3.4 施肥不科学,长期单一使用化肥

据调查,开封地区种植花生时,往往不施用或很少施用有机肥,多年来一直采用单一施用化肥,从而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土壤严重板结,致使花生长势差,抗病性降低,导致花生白绢病的大发生。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3.5 品种抗病性差

花生品种对白绢病的抗病性有着明显的差异。据调查,开封地区种植的花生品种存在严重的多、乱、杂现象,一些老的品种仍占有一定的种植面积,而一些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引进、种植较少,导致所种植的花生品种抗病性差,也是花生白绢病发生严重的一个原因。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四、综合防治对策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能多途径传播的危险性土传病害,病菌一旦侵入,便在田间连年积累。开封地区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多雨的7~8月份,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宜花生白绢病的发生,极易造成该病暴发流行。生产上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往往不能控制其危害,难以防治和根除,因此,必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耐)病品种 生产上推广的花生品种虽然没有免疫和高抗花生白绢病的品种,但是对花生白绢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要通过田间病害调查选用较抗(耐)花生白绢病的品种种植。同时做好留种和引种工作,建立无菌无病留种田,留种田要适时收获,剔除带菌种、病种、霉种和劣种,并做好晾晒和晒种工作。引种时不要盲目从病区引种,保护非病区免受侵染。同时花生育种单位要加强对抗花生白绢病育种的研究与培育工作,是花生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控制花生白绢病危害的重要措施。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4.1.2 合理轮作倒茬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多在土壤中存活且时间长,因此,合理轮作倒茬是防治花生白绢病的基本措施。在重病区花生可以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5年的轮作倒茬,可大大减轻花生白绢病的危害。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4.1.3 深耕与土壤消毒处理 冬前免耕,使病残体散落的菌核充分暴露于田间地表,破坏越冬菌核的生存环境,杀死病菌,减少越冬菌量。翌年深耕20 cm以上,深埋残留越冬菌核。同时,可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消灭菌核。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40%菌核净等拌细沙土后均匀撒施于地表,杀灭病菌,减少病害的初侵染源。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4.1.4 清洁田园 一是在花生生长季节及时拔除发病植株及茎叶,连同病株周围的土壤,集中带出田外,烧毁病残体并深埋处理,减轻病菌积累和传播,控制病害流行的速度和程度。二是秋后花生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清除田间,不留残茬,消灭菌源,减少翌年病菌的病源基数,减轻发病程度。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4.1.5 加强田间管理 花生种植密度要合理,切忌种植密度过大;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花生生长中期注意田间及时除草防荒,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做好田间排灌,切断病原菌通过流水传播的途径;根据花生田间长势情况及时做好化控,控制花生旺长,防止花生倒伏。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利于田间通风透光,从而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创造有利于花生健壮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田间小气候条件,达到控制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目的。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4.1.6 合理施肥浇水 科学使用化肥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及生物菌肥,不但能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平衡花生植株的营养,满足花生生长对各种元素的需要,而且能大大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改良土壤结构,防止板结,创造不利于病菌生存的条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灌溉方面切忌大水漫灌,防止病菌随灌溉水进行传播,加速病害蔓延。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4.2 化学防治

4.2.1 种子拌种 播种前用杀菌剂处理花生种子,可减少因种子带菌引起的初侵染,降低病害发生程度。药剂可选用40%菌核净、40%卫福、2.5%适乐时、25%多菌灵等。

4.2.2 喷药防治 田间喷药防治一般在7月上旬左右,在花生白绢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开始用药。药剂可选用40%菌核净、50%多菌灵、50%扑海因等杀菌剂600~1 000倍液,每间隔7~10 d喷一次药,连续喷3~4次。同时喷药时药注意连片防治,并交替轮换用药,才能提高药效,达到控制病害流行的效果。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4.2.3 药剂淋灌 花生下针期,病害发生较重时,可用40%粉锈宁或50%多菌灵等800~1 000倍液淋灌花生根茎部,每穴100~200 mL,视病情淋灌1~2次,能有效控制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和流行。

想要花生的产量高,质量好,就必须防治白绢病的发生,病害远离

以上就是此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农业工作者,有一定帮助,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帮忙关注一下笔者以及转发评论点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