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花生是開封地區主要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年種植面積10多萬公頃。近年來,隨著開封地區花生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造成輪作倒茬困難,常年連作現象突出,同時,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花生田間長勢強,田間鬱蔽,通風透光性差,從而導致花生白絹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據田間調查,發病輕的田塊,病株率為10%~30%,重病田塊病株率可達50%以上,更嚴重的田塊病株率達80%以上,導致花生大面積減產,甚至絕產。花生白絹病已成為開封花生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但造成花生嚴重減產,而且花生品質下降,給花生生產和發展及農民增收帶來了很大威脅。為了更好地防治花生白絹病,確保花生優質高產,現將花生白絹病的田間症狀、發病規律、發病原因及防治對策總結如下。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一、症狀

花生白絹病多在成株期發病,主要危害莖基部、果柄、莢果、種仁及根,發病部位初期呈暗褐色軟腐,隨後病部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覆蓋受害部位,並向周圍迅速蔓延,花生近地面的莖稈及病株周圍的土壤表面均可長出一層白色絹狀菌絲層,後期在病部菌絲層中形成很多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為白色,後變為黃褐色。隨著受害莖基部組織腐爛,水分和養分不能正常運輸,地上部植株逐漸萎蔫死亡;果柄受害,產生褐色病斑,最後腐爛折斷;莢果感病後病部變淺褐色至暗褐色;果仁感病後變皺縮、腐爛,病部覆蓋菌絲層,後形成菌核;根系感病較輕,一般發病植株根系發育不正常。花生白絹病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發病嚴重。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二、發病規律

花生白絹病菌以菌核或菌絲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菌核存活時間長,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在較乾燥的土壤中存活時間更長,因此,土壤中的病菌就成為該病害發生的主要初侵染源。此外,果殼、果仁、病殘體帶菌混入糞肥也可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翌年5~6月份,菌核萌發,產生菌絲,病菌從植株莖基部的表皮或傷口侵入,引起發病。隨後病菌的菌絲向四周擴展蔓延,侵染同穴及鄰近的其他花生植株,田間多呈現小面積連片枯死現象。花生白絹病在田間傳播主要靠流水和田間農事操作,因此,雨水和田間灌溉及農事操作均可引起花生白絹病的快速蔓延。

花生白絹病在田間一般於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8月份高溫高溼是病害發生的關鍵時期,9月份病害在田間停止蔓延。高溫高溼是花生白絹病發生的一個關鍵因子。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三、發病原因

3.1 多年連作重茬種植

隨著花生種植效益的不斷提高,開封地區花生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導致種植花生輪作倒茬困難重重,多年連作重茬種植現象嚴重。據田間調查,花生白絹病發生嚴重的田塊多為連年重茬的花生田塊,主要因為多年連作重茬種植,田間病菌菌核逐年積累,病原基數逐年增加,導致花生白絹病逐年嚴重發生。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3.2 氣候條件

開封地處河南省東部,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且雨水多集中在7~8月份,此期溫度偏高,田間溼度大,高溫高溼的氣候條件特別有利於花生白絹病病菌的生長與發育,在多年連作重茬種植田病菌菌核積累較多的情況下,極易導致花生白絹病的大發生。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3.3 土壤質地情況

開封地區種植花生的土壤質地多以砂質土壤為主,而土質疏鬆通氣好的砂質土壤,更有利於花生白絹病病菌的生存和發育,導致花生白絹病的嚴重發生。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3.4 施肥不科學,長期單一使用化肥

據調查,開封地區種植花生時,往往不施用或很少施用有機肥,多年來一直採用單一施用化肥,從而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降低,土壤嚴重板結,致使花生長勢差,抗病性降低,導致花生白絹病的大發生。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3.5 品種抗病性差

花生品種對白絹病的抗病性有著明顯的差異。據調查,開封地區種植的花生品種存在嚴重的多、亂、雜現象,一些老的品種仍佔有一定的種植面積,而一些抗病性強的新品種引進、種植較少,導致所種植的花生品種抗病性差,也是花生白絹病發生嚴重的一個原因。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四、綜合防治對策

花生白絹病是一種能多途徑傳播的危險性土傳病害,病菌一旦侵入,便在田間連年積累。開封地區尤其是在高溫高溼多雨的7~8月份,溫溼度條件非常適宜花生白絹病的發生,極易造成該病暴發流行。生產上採用單一的防治措施往往不能控制其危害,難以防治和根除,因此,必須採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輔以化學防治的綜合防治對策。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4.1 農業防治

4.1.1 選用抗(耐)病品種 生產上推廣的花生品種雖然沒有免疫和高抗花生白絹病的品種,但是對花生白絹病的抗性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要通過田間病害調查選用較抗(耐)花生白絹病的品種種植。同時做好留種和引種工作,建立無菌無病留種田,留種田要適時收穫,剔除帶菌種、病種、黴種和劣種,並做好晾曬和曬種工作。引種時不要盲目從病區引種,保護非病區免受侵染。同時花生育種單位要加強對抗花生白絹病育種的研究與培育工作,是花生生產上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控制花生白絹病危害的重要措施。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4.1.2 合理輪作倒茬 花生白絹病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病菌多在土壤中存活且時間長,因此,合理輪作倒茬是防治花生白絹病的基本措施。在重病區花生可以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進行3~5年的輪作倒茬,可大大減輕花生白絹病的危害。有條件的地區可進行水旱輪作,效果更好。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4.1.3 深耕與土壤消毒處理 冬前免耕,使病殘體散落的菌核充分暴露于田間地表,破壞越冬菌核的生存環境,殺死病菌,減少越冬菌量。翌年深耕20 cm以上,深埋殘留越冬菌核。同時,可進行土壤消毒處理,消滅菌核。藥劑可選用70%甲基託布津、40%菌核淨等拌細沙土後均勻撒施於地表,殺滅病菌,減少病害的初侵染源。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4.1.4 清潔田園 一是在花生生長季節及時拔除發病植株及莖葉,連同病株周圍的土壤,集中帶出田外,燒燬病殘體並深埋處理,減輕病菌積累和傳播,控制病害流行的速度和程度。二是秋後花生收穫後及時將病殘體清除田間,不留殘茬,消滅菌源,減少翌年病菌的病源基數,減輕發病程度。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4.1.5 加強田間管理 花生種植密度要合理,切忌種植密度過大;花生出苗後要及時查苗補種,確保全苗;花生生長中期注意田間及時除草防荒,以利於田間通風透光;做好田間排灌,切斷病原菌通過流水傳播的途徑;根據花生田間長勢情況及時做好化控,控制花生旺長,防止花生倒伏。通過加強田間管理,利於田間通風透光,從而降低田間空氣溼度,創造有利於花生健壯生長而不利於病害發生的田間小氣候條件,達到控制花生白絹病危害的目的。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4.1.6 合理施肥澆水 科學使用化肥和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及生物菌肥,不但能調節土壤的酸鹼性,平衡花生植株的營養,滿足花生生長對各種元素的需要,而且能大大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數量,改良土壤結構,防止板結,創造不利於病菌生存的條件,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同時促進花生健壯生長,提高抗病性。灌溉方面切忌大水漫灌,防止病菌隨灌溉水進行傳播,加速病害蔓延。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4.2 化學防治

4.2.1 種子拌種 播種前用殺菌劑處理花生種子,可減少因種子帶菌引起的初侵染,降低病害發生程度。藥劑可選用40%菌核淨、40%衛福、2.5%適樂時、25%多菌靈等。

4.2.2 噴藥防治 田間噴藥防治一般在7月上旬左右,在花生白絹病發生前或發生初期開始用藥。藥劑可選用40%菌核淨、50%多菌靈、50%撲海因等殺菌劑600~1 000倍液,每間隔7~10 d噴一次藥,連續噴3~4次。同時噴藥時藥注意連片防治,並交替輪換用藥,才能提高藥效,達到控制病害流行的效果。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4.2.3 藥劑淋灌 花生下針期,病害發生較重時,可用40%粉鏽寧或50%多菌靈等800~1 000倍液淋灌花生根莖部,每穴100~200 mL,視病情淋灌1~2次,能有效控制花生白絹病的發生和流行。

想要花生的產量高,質量好,就必須防治白絹病的發生,病害遠離

以上就是此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廣大農業工作者,有一定幫助,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幫忙關注一下筆者以及轉發評論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