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劉弗陵巧識哥哥的陰謀,他真的無條件信任霍光嗎

漢昭帝劉弗陵在漢朝乃至中國的歷史上,存在感都不怎麼強。他八歲即位,二十一歲駕崩。除了那離奇的身世,平生大部分事蹟都與輔臣霍光有關。不過,這位少年天子卻有一件事始終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在他十四歲那年,憑藉自己的聰明機智,巧識燕王劉旦陷害霍光的陰謀,從而更加堅定了以霍光為中心的輔政結構。然而,只要仔細回看整個事件,就會發現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或許,並不是漢昭帝有多英明,只是霍光需要他那麼英明,他必須得這麼做。


少年劉弗陵巧識哥哥的陰謀,他真的無條件信任霍光嗎

漢昭帝劉弗陵劇照


《漢書》中兩篇傳記記載矛盾,名為體現劉弗陵的睿智,實則暗示霍光專權

劉弗陵即位後,霍光的權力與日俱增。當年的三人輔政小組,變成了他一家獨大。同時,漢武帝的三兒子燕王劉旦,一直對自己沒有繼承皇位而耿耿於懷,總想將本屬自己的東西拿回來。於是,另外一位輔臣上官桀聯合劉旦向霍光發難了,他們的方法也很簡單粗暴:霍光有不臣之心。


少年劉弗陵巧識哥哥的陰謀,他真的無條件信任霍光嗎

上官桀劇照


根據《漢書 武三子傳》記載:燕王劉旦向皇帝上書,霍光在訓練羽林軍時,大擺官威,以皇帝的禮儀標準出行。同時,還將宮中的校尉調遣到自己幕府中。如果劉旦奏書所言屬實,這種僭越之為足可以定罪。但是,此時十四歲的漢昭帝卻表現出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沉穩。他說道:“霍將軍訓練羽林軍、調遣校尉不過十日左右的事兒,燕王何以得知?再說,如果將軍真有異心,並不需要調遣校尉。”


少年劉弗陵巧識哥哥的陰謀,他真的無條件信任霍光嗎

漢昭帝劉弗陵劇照


從此番言論來看,劉弗陵確實很睿智。燕王劉旦當時並不在京城,而燕地距離長安路途遙遠,十日根本不足以把消息傳回去,再拿著奏書上表給皇上。但是,這件事兒在《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中,卻發生了細微地變化:這份奏書並不是燕王自己所上,而是讓另一個人替燕王上書來告霍光。這樣一改,情節就變得合理多了。如果這個人是劉旦派在京城的臥底,事先已約定好,有便宜行事的權利。只要他和上官桀商量好,就可以立刻執行,這樣就沒有了時間上的漏洞了。


少年劉弗陵巧識哥哥的陰謀,他真的無條件信任霍光嗎

霍光劇照


其實,即便沒有此處情節的刻意修改,僅按《漢書 武三子傳》的記載來看:一個十四歲的孩子都能想到的問題,那些志在奪權的王公大臣們連這麼明顯的漏洞都想不到嗎?劉旦身邊那些久經官場的智囊團,竟然沒有一個涉事未深的孩子智商高?說到底,這一切還是因為霍光的權力實在太大了。


少年劉弗陵巧識哥哥的陰謀,他真的無條件信任霍光嗎

燕王劉旦劇照


劉弗陵真正害怕的不是他調遣校尉,而是不用調遣校尉也能謀反

在劉弗陵為霍光開脫的話語中,還有一點很關鍵:霍將軍如果有異心,不用調遣校尉。這恐怕才是他真正忌諱所在。

劉弗陵即位時,霍光的職務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按照漢朝三公九卿制度,內政的最高長官為丞相,並非尚書令。但是,在漢武帝為政期間,為了削弱相權,大力提升尚書的職權。霍光的這個職務,實際上已經軍政大權一手抓了。根據《漢書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記載,他曾經和當時的丞相車千秋有段對話:“始與君侯俱受先帝遺詔,今光治內,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負天下。”車千秋回答道:“唯將軍留意,即天下幸甚。”這段話說完後,班固還不忘補充一句:終不肯有所言。在霍光面前,連位於三公的丞相都唯唯諾諾,小心謹慎,朝堂上還有誰能制衡的了他。


少年劉弗陵巧識哥哥的陰謀,他真的無條件信任霍光嗎

霍光劇照


劉旦第一次聯合劉澤謀反,信誓旦旦、浩浩蕩蕩地將大軍開出,頃刻間就被青州刺史雋不疑剿滅。第二次,更是聯合了上官桀、鄂邑長公主設計誅殺霍光。本是志在必得,卻連兵都沒來得及發,就東窗事發,含恨自縊而亡。可以說,霍光的勢力已經遍佈朝堂內外。有點兒風吹草動,消息就會傳到他的耳朵裡。雖然,霍光不見得真會有謀逆的想法。但是,在權利面前,即便是當時的劉弗陵也必須聽從霍光的。


少年劉弗陵巧識哥哥的陰謀,他真的無條件信任霍光嗎

燕王劉旦謀反劇照


結語

作為一個八歲的孩子,劉弗陵本應在母親的懷裡撒嬌耍賴。但歷史選擇了他,他就得與這個位高權重的霍光鬥智鬥勇。至於說他睿智也好,妥協也罷,都是時勢要求他必須做的事兒。最後的事實也證明,漢昭帝是一個不錯的皇帝,至少為後來的孝宣中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