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今年的新冠性肺炎。農民還會賣光糧食嗎?

用戶7243675258362


這次疫情跟賣不賣糧食沒啥關係!首先留夠口糧,剩餘根據市場行情儘快出手,否則氣溫升高損失大了!這帳都會算吧!其次“超冠肺炎″是突發亊件!沒有預測,誰也不能預知,提前準備,“有備而來″!國家有儲備庫,保證戰時,突發亊件,、災害時拿出,供應市場!況目現在很多農民,不種地,做工,經商,辦廠,養值等都買商品糧!


1527812


經過這次疫情的發生,我不得不佩服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他們不被眼前較好的生活狀況所矇蔽,每年要囤積一些糧食作為急需備用。這個人就是我老爸,因為他在艱苦的年代,餓怕了。


話說到這裡,不怕你笑話,我家現在還存有五年前的穀子,大約為幾千斤,你信不信?現在還能有五年前的存糧,最終功勞歸於我的老爸。

這個老爸是我的公公,一個種了一輩子的地的老人,在以前吃過很多的苦,孩子多,還被無情的火燒過房子,在一貧如洗的家裡把四個孩子拉扯大,供他們上大學,不容易啊!

只有吃過苦的人,歷經了困苦,才知道糧食的可貴。我家的糧食雖然是老糧,吃起來口感上比較差,但沒有總比有強,最起碼不會被餓肚子。

也許有些人會說,什麼年代了,還有存糧,真可笑,但是,經過這次疫情的發生,你還敢說可笑這兩個字嗎?說不定恨不得自己家也有存糧呢。


現在農民的田地越來越少,許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種田地,就算自己有田地,也只希望出去打打工,然後自己買糧吃。

還有些農村人的思想是,種水稻不賺錢,一年吃不了多少,還不如買了吃,種水稻太辛苦了。

但是經過這次疫情的發生,也許年輕人沒什麼想法,到是60後,70後的人會想,還是應該屯著一點糧食才安全。

我們南方人主食大米,沒有吃麵粉的習慣,市場上的大米價格不一,好一點的要四塊多一斤,隔年的陳倉米大約兩塊多就可以買到。

其實陳倉米再陳,時間再長,淘洗乾淨後,也不怎麼難吃。所以我家每年,都要把吃剩的餘糧做一番處理,砍一些桉樹葉堆放在屋裡,地上噴上防蟲藥,穀子裡塞入防蟲的花椒,大蒜等物,才得至於到現在穀子都沒被蟲蝕。


今年的疫情有點長,所以人們才會想到這個囤糧食這個話題,總的來說,我們農村人都有囤糧食的習慣,多則幾千斤,少則幾百斤,經過這件事情後,也許都會考慮增加屯糧的數量吧!


泥糖小丫


劉嬸站在鍋臺邊上洗碗,她突然就想到了一件事情,於是甩了甩手上的水,順便在圍裙上抹了兩把,扭身走到臥室門口,對看電視的老劉說道:老頭子,你頭年還埋怨我沒抓住好時機把玉米給賣掉,現在是不是得慶幸沒賣啊?


去年我們山東天氣乾旱,很多人家的玉米因為缺水而沒收穫,劉嬸種的玉米地跟前守著一口井,井中一天可儲存十幾桶水,老兩口天天去澆水,一天澆灌幾十棵玉米苗,付出就有收穫,劉嬸家的玉米在去年長的還不錯,到秋時收穫了大概兩千多斤玉米。

去年玉米最初收購的價格是一元錢,那時候劉嬸看到別人家長得不咋地的玉米賣一塊錢,自家顏色金黃籽粒飽滿的玉米賣一塊錢太虧了,於是就放在家裡,想等著漲價到一塊一毛錢或者一塊兩毛錢再賣,結果到過年還沒賣出去。

年前老劉還埋怨劉嬸:你看看這一堆玉米,過年還放在家裡佔地,一塊錢時賣掉就算了唄,就差那兩三百塊錢了嗎?看著家裡多亂啊!

誰知道過了年,因為疫情村裡封閉,輕易不讓大家出門,當很多人抱怨家裡糧食不是很多的時候,劉嬸這才想起家裡還有兩千多斤玉米吶,於是就覺得心裡踏實,最起碼一家人有糧食吃。

老劉看著劉大媽驕傲的小眼神,突然覺得挺好笑:我說老伴啊,你還以為疫情戰要打打長期的嗎?你過來看看新聞,鍾老說了,四月底病毒會被打敗,我們很快就可以出去幹活了,今年種花生保準耽誤不了。



不過老劉承認,非常時期家裡有儲存糧食心裡踏實,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以後打算賣糧食時要等到第二年收糧食之前,價格再貴再賤差不了幾百塊錢,在看到豐收有望時賣掉先前的糧食,這樣肯定能防備了特殊時期需求。

實際上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儲存糧食的習慣,只有五十五歲以下的比較年輕些的農民才不願意儲存糧食,嫌棄放在家裡太亂,經歷了疫情,估計村裡人的生活習慣沒有多大改變,存糧食的還是老人,年輕的還是無所謂的樣子。

再說了,現在種地的農民並不年輕,年輕些的都還在打工掙錢,真正經歷過沒糧食吃的貧困時期農民們已經老了,六十年代往後的農民們壓根就不記得捱餓的滋味,因此我們還是不會被這次疫情嚇到,如果種地收了莊稼,估計還是會在第一時間賣掉,儲存糧食是老農民的事情。


悠然見東山


經過今年的新冠性肺炎,農民還會賣光糧食嗎?

在河南,東北,山東等一些產糧大省,現在種植小麥覺得不新鮮。但是在我們村裡,甚至是周圍,這裡已經有二十來年不種植小麥了。為了發展經濟,為了賺錢,我們這裡都種植了一些核桃、藥材等賺錢多的經濟作物。

但是我們村子裡有一個“怪老人”,年齡在70多歲了,仍然我行我素的在地裡種植了小麥、地瓜等糧食,而老人的大缸裡也屯了近一噸糧食。我們年輕人看到怪老人這樣,也勸導他:讓他儘快吧小麥,地瓜幹賣了,以換取錢來買面吃,並讓他種植一些藥材來代替糧食。然而這位“怪老人”並不為所動,還是繼續屯著糧食,並過著簡樸的日子。


然而在今年後,因為疫情的原因,為了防控疫情,我們村也開始了封村行動,而一些人為了做到儘量不出門,就採取了大面積的購物,特別是大米、白麵、油鹽等必須品,也成了搶手貨。而很多農民甚至後悔能在去年的時候能種上糧食,甚至能留下部分糧食,而不是把糧食全部賣掉。

看到這裡,我漸漸瞭解了我們村“怪老人”的遠見。的確如此,在舊社會里糧食就像黃金一樣成了硬通貨,也許“怪老人”以這樣的心理來儲存糧食吧,但是我也不得不佩服老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儲存著夠用的餘糧。因為老人知道,只有“家裡有糧,心中才不慌張”,而老人用實際的經驗也狠狠地打了我一個耳光。

那麼經過今年的新冠性肺炎,農民們還會賣光糧食嗎?

經過今年的新冠性肺炎後,給很多年輕的農民帶來一個新的認識,就拿我來說吧,在以後的每一年裡,也會存著一些糧食的。而我每年不僅存著糧食,而且也要在農村裡蓋上房屋,從城市裡重點像農村轉移。因為農村裡不僅環境好,而且糧食、蔬菜等也是有機的,綠色的,而這樣也就解決了城市人買菜的尷尬。

所以來說,在這生活的經驗裡,我們農民也要做好“晴天帶傘,夏天帶棉衣”,留下足夠的糧食,比如地瓜面,玉米麵等,而地瓜面和玉米麵做的窩頭還是很好吃的。


因此來說:

現在國家的物資是很豐富的,我們農民完全不必擔心物資,只有好好的待在家裡,不給國家添亂才是上策。但是對我們農民來說,也要做到“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就像我們村裡的“怪老人”一樣,老人經歷過舊社會的飢後,他才留下了家裡的存糧。雖然現在的糧食等物資非常豐富,但是我們年輕人也像老人一樣,適當的在缸裡留下一點糧食,在“憶苦思甜”下,因為糧食才是生活的後盾。


李子說農


今年年前我和老公去街上買了80斤麵粉,本來覺得老公買的太多吃不完,沒想到碰到新冠病毒疫情買不到饅頭,隔幾天就做一次饅頭,現在麵粉也不多了。

由於這次疫情,估計農民會改變以往的思維,可能會囤糧以備不時之需。我姥爺快80歲的老人,他每年都會存1000斤麥子,然後剩餘的賣掉換錢,讓他賣光,他說不行,有糧在手,吃穿不愁。

疫情過後,農民朋友賣糧方式應該會有改變,會留足餘量。

其實囤糧不囤糧都沒事的,我們國家儲備糧據說可以夠我們吃幾十年的,所以老百姓囤糧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也是無可厚非的。



高大胖圓


你好,作為一個農村人,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雖然這次肺炎已經一個多月了,但是農村糧食消耗不是特別大,有可能城市裡面糧食可能短缺,但是農村裡面根本不會為了糧食這個問題操心,至少頂上半個月,我家裡沒有種田了但是我親戚都說就算你們今年不出去也不要為了糧食操心,我這裡夠的,所以農村平常都沒有賣完糧食,你所說的基本是不用擔心的,農村賣糧食不會賣完的,就算賣了很多,但是都會留下一大部分在家的,別說以後了,平常都沒有賣完呢。




我叫唐小易


記得小時候我家偏房裡有兩個特別大的糧倉,一個糧倉放玉米,一個糧倉放小麥,每年在新小麥收穫之前,便會將糧倉裡的陳小麥賣掉,等玉米收穫也是如此。每年在小麥和玉米收穫後,都要將小麥和玉米充分暴曬曬乾後再放到糧倉裡,每次都會弄的一身汗和一身灰,所以特別不喜歡幹這個活。當白麵吃完以後,爺爺便會將糧倉裡的小麥裝一編織袋拉到村子裡磨面的地方磨成白麵,在吃完玉米麵後也是如此。直到後來村子裡糧站的白麵越來越多,我家便不再屯糧,並將兩個糧倉弄壞了。

在疫情發生後,為了避免疫情蔓延,我們村子也封閉了,剛封村子第一天,人們以為不讓再出村子,所以我們村子裡糧站的白麵被搶購一空,媽媽則後悔沒有在年前多買一些白麵,沒有存糧,因為那個時候我家僅有半袋白麵,如果真的不讓出村購買東西的話,可能只要一個多星期,白麵便會吃光。不過在封村第三天,我們糧站便在群裡說白麵已經拉回來了,大家不要著急,麵粉廠的白麵還多著呢,所以媽媽的心也便放了下來。

之所以在以前家家戶戶都會囤糧除了老農們有遠見以外,更多的是因為以前物資很匱乏導致。記得小時候村子裡根本買不到白麵,家家戶戶都是將小麥拉到麵粉廠現磨麵粉,玉米也是如此。近幾年由於在農村買什麼東西都很便捷,白麵、玉米麵、大米、小米等食物無論何時都能買到,人們自然而然便不會再像以前囤那麼多糧食。但是在此次疫情下,很多人意識到了屯糧的重要性,那麼在疫情過去之後,農民還會賣光糧食嗎?

個人覺得在疫情過去之後,農民依然護賣光糧食。我們這裡是冬小麥和玉米的主產區,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冬小麥和玉米,所以能囤的糧食也就只有小麥和玉米。不管是小麥還是玉米,都要通過加工後才能食用,所以即便是囤了足夠的小麥和玉米,都要拉到加工廠加工才可以食用。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在非常特殊的時期,囤小麥和玉米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雖然在疫情過去之後農民不會囤糧食,但是人人存錢的關鍵會越來越強。農民工幾乎一個多月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全靠吃以前的老本來生活,對於有老本的農民來說,自然不會對未來生活擔心,但是對於沒有老闆的農民來說,一邊希望疫情早一點過去,一邊後悔為何當初大手大腳沒有存下錢。

綜上所述,雖然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們會認識到囤糧的重要性,但是所囤的糧食也要可以讓農民直接食用才可以,所以在疫情過去之後,農民依然會像以前一樣將糧食賣掉。


悠悠鄉村路


題主你好,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先說一下我們這裡的實際情況吧。

我這裡座標是四川南充,農民主要栽培水稻。在二十多年前,我們這裡冬天還會種小麥,但現在都不種了。旱地裡主要種植油菜、玉米、紅薯和蔬菜。

在我憶中,農民一直都有存糧的習慣。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家有一座很大的木糧倉,那會兒,我聽我媽經常說,要是家裡的稻穀能把糧倉裝滿就好了。

後來健新房子,糧倉被撒了,老爸就打了兩口大櫃子來裝稻穀,一口大櫃子裝滿的話,能裝一千斤稻穀。

現在我家還有一口大櫃子和兩個圓鐵倉,裡面都儲存的稻穀,我媽媽說什麼都不賣。

我們的從父輩,他們也許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時餓怕了,所以,現在即便不愁吃了,可他們也不會將糧食賣光的。

而經過這次疫情,我覺得很多農民都不會將家巾的糧食賣光的。

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無論在什麼時候,家裡都應該存一些餘糧,以備不時之需。


李茗說鄉村


問:經過今年的新冠性肺炎,農民還會賣光糧食嗎?

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1,說起農民囤糧,就想起了我家以前老房子裡的糧倉,每到大年三十上午的時候,我都會給糧倉貼上一張“五穀豐登”的年畫。我家以前的糧倉,經歷過兩次的變遷,第一次是用磚頭砌的糧倉,很大能裝萬把斤小麥,但出糧食不方便,於是就扒掉賣了幾個可移動的塑料糧倉。有人說自家囤糧用缸,我們不用太小了。那時候還時興磨面,就是小作坊的那種,所以農民吃的還是自家的麵粉,後來鄉鎮有面粉廠了,農民拿小麥換麵粉吃,再後來,家裡也不囤糧了,把麥子賣掉,然後買面吃。我家已經十多年沒有囤過糧了,現在耕地都給人家種了,家裡一個麥子都沒有了。



2,老父親在世的時候,那時候家裡已經溫飽,不缺吃喝用度了,但父親還有囤糧的習慣。我也煩過老父親這樣做,因為在家裡囤糧,還要多費功夫來回折騰,必須把麥子曬乾了水份很低了才能倒入糧倉,如果直接賣掉給糧食販子就沒那麼費勁兒,聯合收割機從地裡收回來,在門口攤開晾曬一下就能賣了。囤的糧食,平時還要防鼠害,防潮防蟲等,遇上價格下跌心情也會跟著不好等,俗話說“貨賣當時值”,存在家裡一直是和牽掛。我也問過老父親,說現在吃喝那麼方便,沒有了去街上買就行了,為啥囤糧?父親說你不懂。我真的不懂,沒有經歷過饑荒年代,是沒有深刻體會的。

二,現在農民囤糧沒有意義。

4,雖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是個大道理。但我總覺得現在農民再囤糧已經沒啥意義了。不是以前那個年代,糧食是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同是也是吃飽穿暖的基本保障。以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渠道非常的狹窄,除了土地上的莊稼,幾乎沒有別的,平時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學生上學費用、老人小孩看病費用、人情往來費用等,都要從糧食上來,所以以前農民把糧食看的很重,土地和土地生產出來的糧食都是農民的命根子。


5,可是現在不同了呀,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渠道多樣化,除了種地收入,還可以打工、做小生意等,只要手裡有錢了,可以買到很多更豐富的食品,包括小麥精粉、優質大米等,根本不用在家裡囤糧。現在是和平時期,國家也有糧食儲備,社會發展穩定,就算有疫情又怎樣的呢?只要手裡有錢,照樣能買到糧食吃,不過是不太方便罷了。所以題住的話題有些杞人憂天的感覺,就算你手裡有糧食,在疫情期間難道你出去磨面嗎還是?拿錢直接購買不好嗎?其實我懂題主說的意思,怕世道亂了,錢不值錢了,還是囤糧靠譜,個人認為不會再出現大的問題了,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很快就會過去。

三,不自亂陣腳,不給社會添堵。

6,糧食如果真的分攤到農民個體身上,真的是不值得一提的,拿現在來說,有的一戶人家才兩三畝地,就算見3000斤,你還真那糧倉或者米缸給囤上?也就能賣3000多塊錢的事兒,那翻曬倒騰的人力都夠嗆,還不如直接賣錢的好。現在的農村中青年一輩,幾乎沒有再囤糧的習慣了,這是我地的實際情況,現在在誰家能發現一個糧倉或者塑料可移動糧倉,那就想看到文物一樣。



7,群眾跟風心理很重,包括城鄉所有的普通老百姓,一有個風吹草動的就自亂陣腳,生怕自己跟風的晚了吃虧。就好比這幾天的疫情,有人說什麼什麼可以預防和抑制病毒,然後開始一窩蜂地去搶購,食鹽、板藍根、酒精、口罩等都會成為搶購的對象,這個現象和題主說的在疫情期間讓農民囤糧有啥區別?民以食為天,但現在農業生產技術和農藥化肥那麼先進,糧食產量一直很高,還會出現糧荒現象嗎?肯定不會。就算農民家不賣光糧食,真的發生什麼,靠自己家那一點糧食又能做什麼的呢?

結尾:農民囤糧現象是過去式,以前之所以囤糧不賣完,是為了自給自足,再後來是惜售心理作怪,不想低價出手。我的意思是說,存糧不如存錢,只要有錢,去哪裡都有飯吃,家裡真的囤糧多了,有時候還是累贅。

農村老俗話


1、 手裡有食物,心裡卻沒有慌亂。

一。說到農民的糧倉,我想到了我老家的糧倉。每年除夕的早晨,我都會貼一張“豐收”的年畫。我家以前的糧倉經歷了兩次變化。第一個是磚頭做的,能裝一萬斤小麥,但是不方便生產糧食,所以我撿了幾個可移動的塑料糧倉賣了。有人說,我們不需要太小來儲存我們自己的糧倉。當時磨麵條也很時髦,就是小作坊,所以農民自己吃麵粉。後來,鎮上有一家麵粉廠。農民們用小麥換麵粉。後來,家裡沒有儲備糧食,賣了小麥,然後買了麵條。我家已經十多年沒儲糧了。現在耕地是別人種的,我家裡沒有小麥。

2。老父親在世時,家裡當時吃飽喝足了,但他還是有囤積食物的習慣。我也厭倦了我父親這樣做,因為在家裡儲存糧食和來回折騰需要更多的時間。在把小麥倒進糧倉之前,必須用低水把它曬乾。直接賣給糧商並不難。聯合收割機可以從地上收集起來,攤在門口晾乾。倉庫儲存的糧食平時要遠離老鼠、防潮、防蟲。當價格下降時,心情會不好。俗話說得好,“當時的貨物值得出售”。這一直是國內關注的問題。我還問我的老父親,說現在吃喝很方便。我不能去街上買食物。為什麼要儲存食物?父親說你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我沒有經歷過饑荒,也沒有深刻的理解。

2、 農民現在囤積糧食是沒有意義的。

四。雖然這是一個很大的事實,我們不應該恐慌,當我們手中有食物。但我一直認為現在農民囤積糧食毫無意義。糧食是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過去,農民的收入來源非常狹窄,除了地上的莊稼,幾乎沒有別的。平時,家裡的柴火、米飯、油、鹽、醬油、茶、學生的學費、老人和孩子的醫療費、人際關係交流費等,都要來自糧食。因此,過去農民非常重視糧食,土地和土地生產的糧食是農民的命脈。

5個。但現在不同了。農民有多種收入來源。除了農業收入,他們還可以工作和做小生意。只要他們手頭有錢,就可以買到很多更豐富的食物,包括小麥粉、優質大米等。他們根本不需要在家裡儲存糧食。現在是和平時期。國家有糧食儲備,社會發展穩定。即使有流行病,會發生什麼?只要你有錢,你還可以買食物,但不太方便。所以這個話題有點危言聳聽。即使你手裡有食物,你在流行病期間會出去磨麵條嗎?直接用錢買不好嗎?事實上,我知道主題說了什麼。恐怕這個世界會很混亂,錢也會一文不值。儲存糧食仍然是可靠的。我想不會再有什麼大問題了。我們將同心同德地抗擊流行病,很快就會過去。3、 不要亂來,不要妨礙社會。

6。如果真的把糧食分給農民個人,那就真的不值得一提了。比如,有的家庭只有兩三畝地,即使看到3000斤,你真的是儲藏糧倉還是貯米槽?也能賣到3000多元。翻太陽的人力是可怕的。直接賣錢比較好。如今,農村的青壯年幾乎沒有囤積糧食的習慣。這是我們地區的實際情況。現在在家裡能找到糧倉或塑料活動糧倉的人都想看看文物。

7號。群眾的跟風意識很強,包括城鄉所有的老百姓。風起雲湧時,他們會亂作一團,生怕跟風太晚會吃虧。就像最近幾天的流行一樣,有些人說什麼可以預防和抑制病毒,然後就開始搶購。食鹽、板藍根、酒精、口罩等將成為搶購的目標。這種現象和讓農民在疫情期間囤積糧食的主要思想有什麼區別?糧食是人民最重要的東西,但是現在農業生產技術和農藥化肥都這麼先進,糧食產量已經很高了,還會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當然不是。即使農民不賣他們所有的食物,到底會發生什麼?他們能用自己的食物做什麼?

結論:農民囤積糧食的現象已成過去式。過去,他們不賣糧食的原因是自給自足。後來,他們不願意低價出售。我是說,節約食物不如節約金錢。只要你有錢,你去哪兒都可以吃。家裡真的囤積了更多的食物,有時候還是個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