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一扛 難關就會過

——福建福廈泉三地民企復工復產見聞

企業復工復產,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紛紛出臺支持政策,實現了"一企一策"、"一地一策"、"一項目一策",讓廣大民營企業堅信在疫情下,他們不是單打獨鬥,隨著政策效力逐漸顯現,企業終可共渡難關。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把復工復產推進得有序有力有效,堅持因地因時因業因企施策,精準科學、穩步推進。"

2月10日,福建省委書記、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於偉國主持召開全省視頻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按照要求,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和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的行業要開足馬力、全面生產,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行業要保障條件、加快復工復產,其他行業要積極有序復工復產。

既要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又要打好生產經營攻堅戰,面對考題,福建民企如何作答?記者深入福州、泉州、廈門三市調查。

人員返崗多未過半

走進泉州南安市南益電腦針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來回巡視生產線上的生產狀況。"我們按照復工規定逐個篩查,最後核定500多人符合要求復工。"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徐建生說,員工門口先測體溫,然後進廠區再測一次,各部門主管給返廠員工登記、建立健康信息卡後,員工才能上崗。

南益電腦針織有限公司是南益集團在南安的第10家工廠,也是迄今為止南益集團在內地一次性投資最多的一家工廠,年產能力達1000萬件毛衣。記者瞭解到,疫情發生前,在這裡上班的員工達2000多人。目前恢復上班的員工數還不到三分之一。

面臨人員問題的,不僅僅是南益電腦針織公司一家。福州高意集團是福建省重點光電龍頭企業。記者從集團瞭解到,2月10日約有1700名職工返回崗位,佔員工總數的30%左右,主要為過去14天一直在福州的員工。"剩下的3000多名返鄉過節的員工,何時能夠全部到崗,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公司負責人說。

在泉州美佳爽紙尿褲生產車間,返工回來的工人正在產品線上調試自動化生產線設置原材料自動開卷裝置、自動接料裝置等智能化功能。記者瞭解到,美佳爽公司共有25條生產線,因返鄉工人只有部分返回,公司只能著手先啟動5條生產線的生產工作,其餘20條生產線的生產只能等到人員返回後才能陸續啟動。

生產輔料庫存告急

在位於廈門市湖里區岐山北路的宸鴻科技公司大門口,工人們面戴口罩,陸續走進廠區。"10日,公司位於廈門的7個廠區全線復工。"宸鴻科技行政長劉世興說,目前,影響公司正常復工復產的,除了人員因素外,就是原材料。"人方面,我們專門成立防疫小組,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料方面,受疫情影響,訂單和供應鏈都有變化,公司正全力抓好原材料供應。"劉世興說。

投產3年多,倉庫從未這麼爆滿過!在中國軟包裝集團中景石化科技園的倉儲物流中心,電動搬運車來回穿梭,將剛從生產流水線上包裝好的聚丙烯產品整齊堆放。以往,由於供不應求,產品一下生產線就裝車運走了。而今,由於物流受阻,4萬多噸的聚丙烯口罩專用料已裝不下,還臨時借用了周邊企業的倉庫。

"倉庫裡的貨值已達3.5億元,都是各地的無紡布廠家緊急下訂的貨,卻運不出去。"集團董事局主席翁聲錦,跟他的客戶一樣著急。他的擔心還有,生產輔料庫存告急了。"之前我們的儲備輔料大約是一個月的量,如今產品運不出去,輔料進不來。"

除了原材料問題外,翁聲錦還坦言,集團還面臨著週轉期延長導致成本上漲的壓力。

政府幫扶增強信心

福建是民營經濟大省,民企佔企業數量的九成以上。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人員、原料、資金等難題,福建各地密集出臺政策予以支持扶助,全力支持和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

"今年春節,公司配送業務量急劇增加。許多外地的員工無法回來,本地招人又有困難。要不是福州市人社局通過各種方式幫忙,肯定招不到100多人。"福州樸樸公司招聘經理危小姐說。

樸樸公司只是受益者之一。為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需求,福州市通過各類平臺,發動幹部職工、企業人事經理,以及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等四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共幫助發佈了1.27萬個崗位信息,解了急需用工企業的燃眉之急。

"融資方面,我們摸排企業一季度貸款到期情況,引導銀行業機構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已為143家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調整還款期限、提前辦理轉續貸,涉及貸款11.9億元。"泉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洪自強告訴記者,泉州出臺了"一攬子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在落實好福建六穩"24條"的同時,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9+2"措施,"一企一策,一個項目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所涉及的用工、融資、運輸、產業鏈配套等困難問題。

記者瞭解到,各級政府的大力幫扶,讓廣大民營企業深深感受到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復工復產信心更足、腳步更穩。

"已有多家銀行開通綠色通道為我們發放專項流動資金貸款,利率優惠,加上省財政的貼息政策,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中國軟包裝集團董事局主席翁聲錦樂觀地說,"全國各地正在開啟對防疫物資、原輔材料、重要零部件等運輸車輛的'綠色通道',有好政策,有各方的支持,咬咬牙,扛一扛,難關就會過!"(徐志南 俞鳳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