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中醫流派有哪些?

yy--wei


中醫沒有流派,只有地域地氣草藥源與時氣不同而產生了偏重於某症多發某藥常用罷了!!脈法還是那脈法,舌苔還是舌苔,六經當如六經,八綱盡如八綱,古人與今人氣血陰陽五臟六腑盡相同!!!好多高知識高學歷或目不識丁者常懟中醫曰:古人之方能治今病嗎?對之曰:爾比爾公祖多了腦水罷了!!!!


微文3


當今中醫分為兩大流派:學院派與傷寒派!

  • 學院派又分為兩種流派:中西結合與純中醫!
  • 傷寒派則分為:傷寒派、經方派、火神派、溫病派、補土派……

傷寒派是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為根基的學術派別!

黃帝內經

而學院派中的中西結合是以西醫為基礎理論,中醫為治療方法的派別!

傷寒論

學院派中的純中醫是以《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本草綱目》為基礎的學術派別!

本草綱目

這裡說個有趣事情,《本草綱目》早已不是中醫書籍了,而是成為西藥廠創收的目錄了!可惜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治病救人,而是如何增加收入!


古音絲竹


2013年,國家對近現代中醫流派進行了篩查認定。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首批遴選、重點建設的當今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並經3年建設驗收合格名單如下。






儉德醫家


【一、醫經學派】

以研究古代醫學的基礎理論為主,古代記載的醫經有七家,僅有《黃帝內經》流傳下來,對《黃帝內經》的研究也就奠定了中醫學理論的基礎。醫經學派的著名人物和代表作品有扁鵲和《難經》、華佗和《中藏經》、皇甫謐和《針灸甲乙經》、全元起和《內經訓解》、楊上善和《太素》、王冰和《素問註釋》、吳琨和《素問吳注》、張介賓和《類經》等。

十大中醫流派

【二、經方學派】

“經方”即經驗方,宋代以後因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被尊為經典著作,所以“ 經方”就用來專指《傷寒雜病論》中記載的“經典方”。經方學派明清最盛,代表人物有方有執、柯琴、徐大椿、喻嘉言、張錫駒等。主要典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古今錄驗》、《近效方》、《崔氏方》、葛洪《肘後方》、孫思邈《千金方》、《外臺秘要》等。

十大中醫流派

【三、傷寒學派】

專門研究張仲景的《傷寒論》和《傷寒雜病論》中有關傷寒論的一部分,形成於晉代,綿延至清代,著名人物有王叔和、孫思邈、巢元方、王燾、龐安時、常器之、郭雍等。主要典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龐安時撰《傷寒總病論》、許叔微《傷寒百證歌》、《傷寒九十論》、《傷寒發微論》、郭雍《傷寒補亡論》等。

【四、河間學派】

亦稱寒涼派,pan >由“金元四大家之首”金代河間著名醫家劉完素開創,以闡發火熱病機為中心內容,擅長運用寒涼的治療手法。河間學派在發展的過程中又衍生出攻邪學派和丹溪學派,又是溫病學派產生的先導,是中醫學術史上頗具影響的學派之一。河間學派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師承授受關係,自劉完素創火熱論之後,承襲其術者不乏其人。據史料記載,親炙其學者,有穆大黃、穆子昭、董系、馬宗素、荊山浮屠等。主要典籍:《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三消論》、《保童秘要》、《素問藥注》、《劉河間醫學》。

十大中醫流派

【五、攻邪學派】

亦稱攻下派,以“金元四大家”金代張從正為代表,強調“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學術思想,在繼承了河間學派善用寒涼的特點之外,又發展出了用汗、吐、下來驅邪的方法,這種方法也影響到後來的溫病學派。主要典籍:《張子和心鏡》(又名《傷寒心鏡》)。

十大中醫流派

【六、滋陰學派】

亦稱養陰派、丹溪學派,以元代朱震亨為代表,因其家鄉有一條溪流叫作丹溪,所以人們稱之為丹溪先生。朱震亨是河間學派劉完素的第三代弟子,繼承河間學派的同時,在醫學理論上把外感火熱引向內傷火熱,主在闡發滋陰降火。朱震亨之後,丹溪學派中最有成就的人物為戴思恭、王履、王綸和徐彥純。主要典籍:《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等。

十大中醫流派

【七、易水學派】

創始人為金代易州人張元素,以研究臟腑病機為中心,在診斷和治療臟腑病症方面建立了較為系統的理論和方法,也為溫補學派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張元素的弟子李杲和王好古繼之成為易水學派的中堅人物。

附:補土學派

也稱脾胃派。該派由”金元四大家”李東垣(李杲)創立。李東恆創立《脾胃論》學說,認為脾胃是水谷氣血之海,後天之本,虛則百病叢生,主張疾病由補脾胃,從脾胃著手論治。其代表人物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李杲以各種致病因素最易耗傷人體元氣,提出了“內傷學說”。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他根據《內經》關於四時皆以養胃氣為本的理論,治療上強調調理脾胃、升提中氣,自制補中益氣湯等新方劑。由於他善於用溫補的方法調理脾胃,後世稱以他為代表的學術流派為補土派。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活法機要》、《醫學發明》等。

十大中醫流派

【八、溫補學派】

形成於明代,薛已(薛立齋)是此派的先導,主要人物有孫一奎、趙獻可、張介賓、李中梓等。這一學派以研究脾腎及命門水火的生理特性及其病理變化為中心內容,進一步發展了易水學派的臟腑病機學說。主要典籍:薛已《外科樞要》、《內科摘要》、《女科撮要》、《癘瘍機要》、《正體類要》、《口齒類要》等。

【九、溫病學派】

創始人吳有性,又稱為“瘟疫學派”,為吳門醫派主流,它是由傷寒學派與河間學派所派生,以研究和治療溫熱病而著稱。清代中晚期,葉天士、吳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溫熱學派的代表人物創建了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的理論,為中醫學理論的豐富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典籍:吳有性著《瘟疫論》(1642)、葉天士著《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未刻本葉氏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薛生白著《溼熱條辨》

【十、匯通學派】

明末清初開始出現,持中西醫會合融通的觀點,代表者有汪昂、金正希、王學權、朱沛文、唐宗海、張錫純等,這一學派開啟了現代中西醫結合的先聲。主要典籍:唐宗海著有《中西匯通醫書五種》(1884),鄧玉函編譯的《人身說概》、《人身圖說》等。


跪射俑


悶頭賺錢的壯陽補腎派!!!賺不到錢為出名像傳武大師一樣得瑟捱揍派!!!加入現代藥物降糖降血壓的電視廣播大師派!!!號稱包治百病仙風道骨只度有緣人的神仙派!!!總之就是為了賺錢吃人血饅頭!!!


任我行活在當下


中醫的根源在民間,精華在民間,創新也在民間 ,以前是,現在是,以後還是。中醫法自自然,用自自然,五行者,道也,中醫者,道醫也。在天,道法自然,在人,道法民間。


道醫民間


當今的中醫流派分為純傳統中醫和現代化中醫,嚴格的講醫學只有落後和先進,一個器官發展病變,再多的流派也是束手無策。現代化中醫是以科學技術做為理論基礎,運用科學手段為患者解除疾病帶來的痛苦。四診法籠統盲目性極大,根本不適應現代疾病的診斷治療,中藥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對住院治療的患者一律採用先期西藥治療,有一個算一個,從無例外。看:現代化中醫大夫胸前掛上聽診器,用的電子血壓計,兜裡揣著根體溫計,先驗血後驗尿,查完B超再拍核磁照,最後再約上生化一整套。這就是現代中醫典型的流派,現代化中醫。


用戶8077005654304


這是中醫亂象。需要調整。有門派是好事,但是要理法方藥俱全。

細的不解釋了。


逍遙藥師


當今中醫流派有驗藥派,經方派,方證派。還有中西夾雜派。數不勝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