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 30 億美元“戰爭撥款”入場,Rivian 能讓馬斯克再次睡沙發嗎

Rivian 能成功地分走特斯拉的蛋糕嗎?

攜 30 億美元“戰爭撥款”入場,Rivian 能讓馬斯克再次睡沙發嗎

作者 | 大壯旅

新智駕按:1 月某個普通早晨的 8 點,伊利諾伊州諾莫市(Normal)的氣溫依然在零度以下。

Rivian的廠房前面的小池塘結了冰,現在這個佔地 260 萬平方英尺的設施還是個建築工地,Rivian 花了 7.5 億美元對其大規模翻新,為年底做準備。屆時,Rivian 的電動卡車、貨車與 SUV 都將從這裡走下生產線。顯然,工期才是第一。

攜 30 億美元“戰爭撥款”入場,Rivian 能讓馬斯克再次睡沙發嗎

雖然整修中的廠房看起來混亂不堪,但能俯瞰整座廠房的二樓辦公區已經修繕完畢,而此前這裡是這座工廠的主人——三菱汽車的高管辦公室。

過去,想上二樓,必須得穿西裝,而現在 Rivian 則依照自家密歇根研發與設計中心的樣子將其打造成了巨大的開放工作空間,這裡不但有自助餐廳,還有拋光的水泥地板和充足的自然光。顯然,Rivian 認為這就是公司的品牌理念——融合工業與戶外美學(畢竟越野性能是 Rivian 的主打之一)。

創立於 2009 年的 Rivian 一直很低調,直到 2018 年年末才打破隱身模式,憑藉電動皮卡 R1T 和電動 SUV R1S 迅速躥紅,去年更是連拿四次融資,總金額高達 28.5 億美元,而這些錢就是 Rivian 的未來。

“搞定了清潔、塗裝和設備安裝工作後,這裡每年就能生產 25 萬臺電動車了。”37 歲的 Rivian 創始人兼 CEO Robert Joseph Scaringe(相對於 Musk的鋼鐵俠,業界稱 Scaringe 是超人)說道。

在大而不倒的汽車巨頭面前,新生的獨立汽車公司相當脆弱。縱觀整個汽車歷史,一百多年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也不過只有兩個人。到了 21 世紀,如何大規模量產更是成了許多公司死在“新手營”的主要原因,而電動車的量產則更加危險(想想一路跌跌撞撞的特斯拉,它們可是花了 16 年才學到點經驗)。

Rivian 的崛起也意味著,電動車市場不再是特斯拉的後花園,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要成為電動車們爭奇鬥豔的舞臺。

Oppenheimer 的研究顯示,純電動車與插電混動車去年最後一個季度僅佔到美國汽車銷量的 2.2%,而在這 2.2% 的份額中,純電動車僅分走三成蛋糕。不過,電動車面臨的被動局面正迅速扭轉,要知道 2018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才 510 萬臺,到了今年就有望達到 2100 萬臺,2025 年則為 9800 萬臺。這個十年過去後,預計 2030 年就能賣出 2.53 億臺電動車了。

當然,打造一輛電動車在難度上也絕不遜於傳統燃油車,廠商必須在類似電池組和驅動系統上下大功夫。縱觀整個行業,在這方面算得上成功的也只有特斯拉一家了,不過 Musk 一路走來也是跌跌撞撞,甚至差點“死”在半道上。

“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去發現並理解不同廠商的做法。”Rivian CEO Scaringe 說道。“同樣的,我們在理解與設計和量產相關風險上也投入不少精力。當然,做好這些工作到底要花多少錢 Rivian 也有研究。”

Rivian 估值已達 55 億美元,也就是說手握 20% 股權的 Scaringe 搖身一變成了新晉的十億富翁。藉助雄厚的資本,Rivian 的團隊規模幾乎是原來的 3 倍,從 2008 年的 700 人猛增到現在的 2000 人,而這些人是車輛能否順利量產的核心。

不過,有些事情不是錢多就能辦到的,30 億美元真的能圓了 Scaringe 的電動車之夢嗎?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Rivian 這一路走來比 Elon Musk 順利多了。2003-2008 這幾年裡,特斯拉融到了 1 億美元用於量產 Roadster,但這款上了太空的電動跑車很快就被 Model S 趕下了王位。至於 Model S 的量產,則需要至少 3.5 億美元(2010 年 IPO 時特斯拉市值 17 億美元)。好不容易搞定 Model S,特斯拉又在 Model X 的鷗翼門上摔了一跤。SEXY 組合的第三款車型 Model 3 量產起來更是一言難盡,供應鏈上的問題和 Musk“機器製造機器”的生產工藝大躍進讓這款大眾車型直接延期了兩年多。正常交付之後,Model 3 又曝出了各種質量控制問題,讓特斯拉相當被動。

據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特斯拉投入了數億美元。為了保證 Model 3 的順利量產,特斯拉更是背上了數十億美元的債務。

既然經驗老道如特斯拉都得被絆倒這麼多次,沒有任何量產經驗的 Rivian 又如何呢?Scaringe 就這麼有信心嗎?答案當然是 No。Scaringe 也承認:“恐怕會有各種麻煩接踵而至。”不過,他依然堅信自己能克服任何困難,畢竟 Rivian 是為複雜地形而生的。

“超人”Scaringe 的超級願景

在高中時,Scaringe 就想象著創辦自己的汽車公司了。不過與大多數愛車的男孩不同,Scaringe 是在紮實學習工程學。2007 年,他在加入麻省理工斯隆汽車實驗室(在這裡拿到了機械工程博士學位)的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願景。

“隨著研究和學習的深入,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汽車帶來的問題,包括地緣政治、氣候、空氣質量等,這些問題讓我內心糾結異常。”他回憶道。也正是這一契機讓他放棄了自己的燃油跑車計劃,轉攻電動車領域。

2009 年博士畢業後,Scaringe 回到了佛州的家鄉並正式創立 Rivian。他和自己的團隊花了四年時間研發了一款雙座敞篷電動轎跑,但喜愛戶外運動的他感覺這款車還是不太符合自己的心意,皮卡和 SUV 才是自己的真愛。

Rivian 處在隱身模式的這十年中,Scaringe 還開發了創新力十足的“滑板”平臺,完成了電池組、懸掛系統、電機和車輛控制芯片的整合。2018 年 11 月,Rivian 終於揭開面紗,在洛杉磯車展上發佈了重磅車型 R1S(7 座 SUV)和 R1T(皮卡)的原型車。這兩款冠以“探險車”之名的電動車不但外形相當有辨識度,還配備了最新潮的互聯網連接及各種駕駛員輔助功能。

攜 30 億美元“戰爭撥款”入場,Rivian 能讓馬斯克再次睡沙發嗎

如果進展順利,Rivian 2021 年預計可交付 2 萬臺電動車(R1S 與R1T 合計),到 2022 年則增至 4 萬臺,公司營業額也將分別達到 14 億和 28 億美元。與其相比,特斯拉 2016 年時賣出了 2.5 萬臺 Model X。

除了打頭陣的 R1S 和 R1T,Rivian 還準備了另外三款車型,不過它們要到 2024 年才能亮相。雖然 Scaringe 不願提供更多細節,他還是透露稱,其中一款體型更小价格也會隨之拉低。如果 Scaringe 真能把價格拉到 5 萬美元以下,Musk 肯定得頭疼一陣子,畢竟從審美上來看 Cybertruck 可沒有 R1T 的接受度高。

當然,現在特斯拉依然是美國電動車市場的絕對統治者,其市場份額接近 80%。除此之外,Rivian 還得面對其他競爭對手,比如奔馳 EQC、奧迪 e-tron 和捷豹 i-Pace 等。除了一眾豪華品牌,現代和起亞等廠商也會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電動 SUV 產品,價格可能連 4 萬美元都不到。

在皮卡市場,Rivian 雖然能避避 Cybertruck 的風頭(2022 年才量產),但福特和通用也都虎視眈眈準備推自家的電動版皮卡。

汽車研究和諮詢公司 AutoPacific 分析師 Ed Kim 認為,“電動車市場的機會多著呢。”如果 Rivian 能從特斯拉手裡搶走一塊蛋糕,它就有機會成為電動車市場的第二極。

“許多專家都做過類似預測,在我看來電動車市場還有多個關鍵因素正在發酵。”加州理工教授 Steven Low 解釋道。其中之一是不斷增加的續航里程,另一個則是充電設施的逐步普及,第三個則是一再下探的車輛售價。

在性能方面,Rivian 確實手裡有金剛鑽,它們不但能在續航上超越最強的市售電動車 75 英里(約合 120 千米),還能在 3 秒鐘完成 0-60 英里/小時的加速、更重要的是,Rivian 的車型有很強的越野能力,這是特斯拉力所不能及的。

除此之外,Rivian 也有自己的充電站網絡建設計劃。“充電網絡的研發正在同步進行。”Scaringe 說道。至於車輛價格,R1T 起價 6.9 萬美元,而 R1S 起價則為 7.25 萬美元。不過 Rivian 暗示稱,發佈前售價可能會下調,但相關細節它們不願詳談。

顯然,最終 Rivian 到底給兩款車定什麼價,還得看其合作伙伴願意燒多少錢了。

Rivian 的獨特優勢

短期內從亞馬遜、福特和 Cox (全球汽車服務公司)等公司拿到 30 億美元“戰爭撥款”對 Scaringe 來說確實是個良好的開端。不過如果拿特斯拉的歷史當前車之鑑,就會發現30億美元根本不夠。好在,Rivian 能提供特斯拉無法帶來的重大機遇。

簡言之,Scaringe 的這幾大金主能帶來的可不只是銀彈。就拿福特來說,它們將攜手 Rivian 打造另一款電動車。“我們負責提供平臺,福特則需要搞定車身和內飾。”Scaringe 說道。雖然 Scaringe 對於該項目的細節三緘其口,但可以肯定的是,福特與 Rivian 合作的這款產品將掛上豪華品牌林肯的 Logo。

對於電動化的未來,福特規劃了多條道路。除了與 Rivian 的合作,福特還自行開發了電動野馬 Mach-E,未來還有混動和純電版的 F-150。除此之外,去年它們還正式與大眾結盟,欲共同開發新的電動車平臺。

按照原計劃,福特要在 2022 年前推出 40 款電動車型。

亞馬遜則同樣有求於 Rivian,它們希望 Scaringe 能為自己開發一款電動貨物遞送車。因此,它們直接給 Rivian 下了個 10 萬臺遞送貨車的超級大單,而且 2022 年年底前就要交付 1 萬臺,2024 年這些貨車將全部編入亞馬遜車隊服役,成為電商巨頭端對端物流網絡上的重要節點。如果 Rivian 能順利完成任務,未來絕對不愁新訂單。

攜 30 億美元“戰爭撥款”入場,Rivian 能讓馬斯克再次睡沙發嗎

Rivian 的三大金主中,恐怕對特斯拉殺傷力最大的是 Cox。眼下,特斯拉在美國 30 個洲有超過 100 家服務中心,而 Cox 在全美則掌握了超過 5500 萬個服務點。這就意味著,R1T 和 R1S 在維修保養方面絕對沒問題。除了維修保養,Cox 還會在二手銷售上與 Rivian 進行長期合作。

活下來且活得更好?

雖然造的都是電動車,但 Rivian 和 Scaringe 就像它們工廠所在地城市的名字一樣不疾不徐,而 Elon Musk 則是另一個極端,馬斯克特別張揚。對鋼鐵俠來說,Twitter 是他的陣地也是市場營銷前沿,而“超人”Scaringe 則低調又溫和,他的生活中家人是重點。當然,這段時間 Scaringe 也忙的要死,他一週有 5 天時間都要拉著行李箱穿梭於 Rivian 的 4 個辦公室之間,以確保公司不會在進度上出問題。

2015 年 7 月三菱工廠關閉時,諾莫市的居民都相當沮喪。“這事太讓人傷心了。”市長 Chris Koos 說道。“工廠的關閉讓 1000 多人丟了飯碗,對整個社區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即使 2017 年 Rivian 花 1600 萬美元盤下這座工廠,當地居民也是滿腹狐疑。好在,這種負面情緒很快就消散了。“Rivian 對我們社區的生活方式很感興趣,這裡的教育、住房和交通都相當便捷。”Chris Koos 市長說道。去年夏天,Rivian 甚至專門抽了一天時間來回答諾莫市民色色的問題。現在,Rivian 在這裡招起工來可是容易多了。

萬事俱備,Scaringe 現在的任務是帶領 Rivian 順利跨過第一個量產週期並儘快擴大生產線。雖然現在判斷誰能贏得電動車之戰還為時尚早,但 Rivian 肯定是那個可以活下來甚至活得很好的公司。Navigant 的 Sam Abuelsamid 甚至認為,未來 Rivian 甚至會比特斯拉走的更遠。

“如果要說誰能在近期量產更多車,那肯定是特斯拉無疑。不過從更加實際的商業角度來看,Rivian 成功的幾率更大,因為它們的產品更加全面。”

當然,這一判斷實現的前提是 Rivian 能順利搞定旗下電動車的量產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