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读书和让孩子快乐成长,小学期间,你怎么选择?

爱吃爱喝做美女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全选】

选择快乐读书,快乐成长。

第一,读书和快乐成长不是敌人。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快乐读书,快乐成长。

我们读了书,我们就“苦”吗?

显然不是,读书不会苦。

苦的只能是“努力”。不想努力,不想认真,不想完成任务,老师批评,家长教育。

所以孩子就感觉读书苦不堪言。感觉不快乐成长了。

小孩子都有畏难的、懒惰的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体现我们老师和家长的作用了。

我们的作用应该是给“读书”包上糖衣,让孩子甘之如饴。要教育引导孩子。

良药苦口,但有了糖衣以后,又有多少人会害怕吃药呢?

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让孩子努力读书,快乐成长。

第二,什么是快乐成长?

我不明白快乐成长的标准是什么?是天天吃喝玩乐吗?

我认为不是。快乐成长,应该是等孩子成年以后,回忆起小的时候时,不会因为小时候未努力读书学习而悔恨,不会因为小时候天天吃喝玩乐而懊恼。

第三,如果孩子读书用“逼”,说明家长真的很无能。

当家长,虽然不需要考证。显然合格的家长也是需要一些必备的技能的。

这些必备的技能里,至少应该有一条:会引导孩子快乐读书,快乐学习😊


赛老师初中数学


我选择逼孩子读书!

没别的办法!对于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没有钱没有人脉的普通家庭来说,我只能选择逼孩子读书!

读书不一定能保证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但一定能给孩子在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

从孩子开始上小学一年级,我就告诉他,上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未来的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里面,你必须努力一刻不停的学习,读书,抄写,背诵,做题... 看动物世界的时候,我跟他说:你看,小熊要跟着妈妈学会追,打,扑,撕咬...这些都是长大后离开妈妈,独自在森林生存必须要学会的技能!而你上学去也是一样,你现在辛苦学习的也是你以后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能力!你不一定能学得最好,但是你一定要把该学的学会!

不要去相信那些什么谁谁谁没什么文化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了钱,那些什么谁谁谁也是小时候很穷没钱读书但还是凭着勤劳成了优秀的人... 不要自己哄自己了,那些谁谁谁都只是个列,于千万人中只出一个!而剩下的那没读书没读好书的千万人,依然穷困潦倒,依然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改变生活环境!

好好看看自己周围,那些曾经努力读书的,是不是多数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至少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

所以,对于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的孩子,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放松的。不是一定要他最好最优,但是千万不要说什么快乐教育放任他随心所欲,更不要说什么孩子还小慢慢来,等你家孩子睡醒了,可能汤都让人喝光了!


聆夕听雨


我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不会逼孩子读书,但是我会陪孩子一起,引导她读书,让她觉得读书其实也是一种快乐的事。

一、为什么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

童年只有一次,我不想我的孩子童年因为我成天叨叨,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之前跟朋友聊天,我说:“我想给孩子报舞蹈班”,朋友说:“她就没想那么多,整天上班见多了,觉得健康长大就行了,其他无所谓”。

回家我问老公,血液科干嘛的?老公说:“血液科去的一般都是白血病孩子”。我恍然大悟,其实不光是我朋友,就连我老公也经常这么说:“健康长大就行,学习就顺其自然吧”。

所以,我不想逼孩子做她不愿意的事,我家上幼儿园一年半,作业想做了就打卡一次,不想做也无所谓,尊重孩子的意愿。

二、逼孩子读书,人在心不在,学习也没效率。

常言说:“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大道理谁都懂。但是逼孩子学习,就像赶鸭子上架,虽然看起来在学习,但是心思还不知道在哪里,与其这样还不如换个方法。

我有一次也是,因为答应老师参加“识字大王”活动,但是孩子就是不配合,一会玩玩具,一会跟弟弟玩,我越逼她,她越跟我唱反调,后来索性我不管了,她自己玩一会,觉得没意思,就找我了。正好我带着她一起认字,效率真心高,因为平常在幼儿园学过那些字,3岁多不到2分钟就把50多字念完了。

三、与其逼孩子学习,不如改变策略,让孩子主动学习。

我老说:“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并不是说:“就不管了,由着孩子自己来”我会选择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我会拿着孩子绘本,故事书看。孩子一看我在看书,立马感兴趣的跑过来,有时候给我讲,有时候让我给她家讲。好的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有了好习惯,不用大人逼,孩子也知道自己读书。

但是现在,毕竟孩子小,还分不清读书有什么好处,不读书会对自己以后生活带来不便。所以,我们大人最好能站在孩子角度去考虑问题,与孩子交朋友,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也就不用逼了,孩子自己就会主动学习。

我想念我的童年时光,无忧无虑,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不会逼她学习,我要改变她,让她主动学习。


嘟宝妈


经常听有些家长说,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见不得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罪。在这种思想下,读书也成了他们的敌人,孩子背书、写点作业,他们很心疼,认为是逼孩子,这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阴影。

我认识一个学生家长,他自己小学文化,干个体,有点钱,他的孩子是班里铁第一,倒数,各科二三十分。他告诉我,他特别关心孩子,每天都要问问孩子,你快乐吗?

我想说,这个世界是讲平衡的,甘瓜苦蒂,二三十分的成绩下,能快乐到哪里去?


蓝蓝的天快乐一生


这两个问题真的一点都不矛盾。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尤其在这个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不必多说。

那么我说说几个案例。我见过一个"神童"他小时候妈妈就逼着孩子学习。5岁学习就要学习到晚上11点。不学习还要挨打。当然学习效果达到了家长的要求。三年级的时候进行跳级到五年级。这样到了初中。孩子一个偷懒。家长没有发现。孩子觉得不学习太好了。简直是天堂。这个孩子最后厌学了。打也没有用。结果可能而知。

另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孩子有两个姐姐。父母都是农民。父母知道学习上帮助不了什么。但是父母给讲道理。希望孩子以后不要是农民。父母给孩子买各种书籍。他们的屋子里随处可见书本。从小这个孩子的学习氛围就很好。他也爱玩。但是他知道学习时间就要学习。如此这样。这个孩子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

很明显。第二个孩子学习中也得到了快乐。和别的孩子拥有一样的快乐童年。只不过他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没有让他痛苦。反而能快乐学习。也有学习的主动性。有好的学习习惯。

看到这里您应该知道。学习和快乐并不矛盾了。主要看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良策之师老马


其实这是一个让人矛盾的问题,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我一直让他快乐学习,并没逼他学习以及参加太多的兴趣班,慢慢的我发现了一些他和其他小朋友的区别!

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他的笑容是最感染人的,快乐是他最瞩目的标签,和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朋友,即使那个朋友不是同班同学也没关系。语言发展能力不错,说话头头是道,逻辑能力强得让人吃惊。自理能力不错,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做,干不了的也会向别人求助,还会观察别人怎样做,下次就会自己做手了。

优点突出吧!可是缺点也同样让人头痛!只都自己感兴趣的事用心,导致他的学习能力有很多不足。画画没一幅是完整,字也会不多,儿歌不喜欢唱。导致他成为老师的老大难。

不过,现在我慢慢引导他,纠正他的问题,各方面的问题都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个人感得读书不能逼,越逼越往坏的方向走。适当的自由,适当的保留孩子的天性,他会有很优秀的特点特长养成;适当的引导会让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笑忘行者


题主的问题是有毛病的。题主显然没有弄清什么叫快乐成长

快乐成长,其重在成长,快乐是状语,修饰成长。什么是成长?除了身体的成长,更有精神的成长。

而实际上,教育追求的(也是家长追求的)更主要是心智成长,因为身体的成长是生物的自然,不需要教育。不上学就不长大了吗?

琢磨题主的意思,显然把重心放在快乐上。题主言下之意,逼带来苦,与快乐相反,不利于孩子成长。

可是,如果不读书,孩子除了长身体,心智能成长吗?没有心智,空有身体,不就是常说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吗?哪个家长希望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所谓快乐成长,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的成长方式,而且意思重在心智成长。大家都这样追求。下面我们就以这个意思来说。

如果求之不得,退而求其次,家长是选择快乐不成长,还是选择受苦成长呢?题主你会怎么选择?

我想,没有一个家长选择前者,题主如果有理智,也不会选择前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与大傻子无异,没有家长希望自己孩子这样。家长皆望子成龙,哪怕是条鱼,也得逼着跳龙门。

再说,逼孩子读书,带来的并不一定就是苦。被逼之初可能是苦的,但一旦学进去,很可能就会品味到甜——成功进步之甜。

有些孩子很聪明,但不爱学习,这样的孩子如果听之任之,多数一无所成,辜负天资。而如果加以管教,引以正道,诱以知识,必然不负韶华,学有所成。

在儿童时期,能自觉学习的人,凤毛麟角,这些孩子多数是天才。而大多数孩子需要管教引导。所以,逼虽然是下策,但却是不得不行之策。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学习本来就是艰苦的事,是苦中作乐,纯粹的快乐学习是没有的。没有十年寒窗苦,何来一朝人上人。

所以,题主所谓的快乐成长,即使不能说是一剂毒药,也几乎可以说是空中楼阁。


悦读老师


读书和快乐成长难道是相悖的吗?难道读书就不快乐了?想要读书就无法快乐了吗?

我上面的三连问其实正是在问很大一部分家长,也正是很多家长的误区。误区所在就是:以为读书很令人不快乐。

先从我自身说起,说一下读书对人的影响。

我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受身边长辈影响,喜欢读书,慢慢发展到酷爱读书,就是那种不带目的的读,就是想不断的看到新知识,就这样伴随我到现在的不惑之年。

如果你问我读这么多书,到底有什么用?那么我可以告诉你,用处很大。

多读书,并且把书读活,可以使一个人眼界更宽广,可以使人更有同理心,可以使人把这个世界和社会看的更加透彻,可以使人谈吐不凡、气自升华。再具体一些,可以分辨人性,交到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可以做到真正的不卑不亢,而让社交变得更加简练而游刃有余,可以让你明白,人的命运虽然带有虚无不可测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取决于一次次你的选择和对机会的把握中,等等等等。

我对身边很多成天挂在嘴上,说想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朋友们说,你以为的快乐,并不一定是孩子必须要选择的快乐,你以为的快乐难道就是没心没肺、虚度每天吗?那对不起,这只是你强加的观念罢了。孩子出生伊始,是没有对这些后天情绪有什么选择权的,他们的性格更多的取决于父母怎么去“做”,而少部分是“说”。他从小就看到喜欢读书,喜欢音乐的父母,那么在他心灵里种下的快乐就是这样的画面;他从小看到的是整天打麻将、玩游戏刷手机的父母,那么他就会觉得这些才是快乐的。

所以,赶快打消掉替孩子选择的念头吧。我对朋友说,如果你想让孩子快乐并且爱读书,那么从自身做起,自己先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做一个有高雅兴趣爱好的人吧,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迄今我在回忆年少时,总有一个快乐温馨的画面:我坐在小板凳上,依偎着炉火,边烤着脚,边看着书,而母亲坐在旁边织着毛衣,微笑着听父亲给她读报纸杂志,偶尔发表一两句点评,而我,火红的炉火映着脸庞,感觉天地辽阔,人生惬意。

所以,最后说一下,读书是读书,快乐是快乐。这是可以相辅相成的,而不是非要相抵的。



不语三界


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25岁共22年的时间,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构建独立人格。

这个过程中如果轻松的优秀,他们将大概率拥有正向善意幽默的三观,如果努力变优秀,他们会稳重有担当有责任感,如果努力之后很平凡,不悔此生的他们会淡泊名利心境平和,不努力可以非富则贵的是祖上显灵,极少数,不在讨论之列,如果没有显赫家世不努力通常的结果都是贫病黄赌毒娼…,所以要不要孩子努力读书呢?每个阶段人生都有任务,完不成任务的所谓快乐不是掩耳盗铃吗?走出父母的庇护,哪一种快乐不是自己努力获得的?

不能帮孩子想办法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吗?一定要绕开人生的任务去享受快乐,这些少年时拖欠的任务对孩子一生的惩罚年迈的父母都无力承担,你这不是祸害自己的孩子吗?老话早就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知道怕的话多看书,或者多看法制节目,看罪犯的成长轨迹。

人生的方向只有上升和堕落,真的没有第三种的。



姑娘昔归


“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完了!”

“我知道学这些没用,但对不起,它就考这些没用的”。——电视剧《小别离》中的经典台词

上面这些话或许点中了大部分学生家长内心的痛点。《小别离》热播后,引发了不少讨论:父母到底是该逼孩子学习,还是该放任孩子、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1

说到这个话题,让人不由想到著名钢琴家郎朗的成长之路。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曾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其奋斗中的坎坷经历。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曾说:“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

“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郎朗是被逼出来的“匠人”,其父亲的教育方法毕竟只对少数人有效,对这种牺牲童年幸福的成长方式不敢苟同,孩子在童年时期应该“放任”一下。

2

逼是一种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一种坚持。

乐坛天王周杰伦做客《鲁豫有约》,曾坦言,自己学琴是被逼的。一开始他学的是画画,但玩性大,水平久未长进,很快便放弃了。后来他改学钢琴。

为了防止儿子重蹈覆辙,每当他练琴时,妈妈就拿着棍子站在后面,为此,一站就是五六年……节目中,周杰伦说,要是没有妈妈当年的逼,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身为父母的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喜新厌旧”的典型。一个玩具,到了孩子手上,喜欢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孩好奇心强,求知欲也大,一旦熟悉了一件东西,热度很快会消失。

但学习一项技能,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坚持,而父母的逼,就在于引导孩子懂得坚持。

有这样一道考题: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会是多少?备选答案有:10%、23%、38%、63%。结果,大多人选了10%,少数人选23%,极个别选38%,63%几乎无人问津。

然而,正确答案恰是: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着失败率是99%,按反复尝试100次计算,失败率就是99%的100次方,约等于37%,最后成功率应是100%减去37%,即63%。

一件事,反复尝试与坚持,它的成功率竟能由1%上升到63%。可见,孩子在学艺过程中,遇到犯懒等一些力不从心的困难时,引导孩子不抛弃、不放弃,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父母这种“逼”,是帮助孩子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必修课。

3

孩子,人生前期不嫌麻烦,后来才不会错过让你心动的风景。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蔡康永《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蔡康永的这段话在年轻人听来,会有一种自己曾经可以做却没有尽全力去做的后悔感。在做父母的听来,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在孩子想放弃游泳的时候,应该对他说一声:“孩子,你再坚持一下”;在孩子觉得英文困难之时,应该帮助他爱上英文,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不要让未来的孩子埋怨你现在没有逼他坚持,折腾未来的你。

4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父母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

好的父母应给孩子这两样: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的能力!

有个朋友是一所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年纪轻轻已是正高职称,在业内很有名气。她的孩子比起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即使孩子没那么努力,相信依靠她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孩子将来也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这个朋友并不满足于孩子的“衣食无忧”,她深知,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比拼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对政策的了解,以及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于是从孩子两三岁起,她就开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陪孩子读国学经典、带孩子听音乐会等。

然而有些家长,在孩子该学各种技能的时候却放任孩子玩游戏、看电视、玩手机,完全忽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孩子被“逼”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残酷”的,但在残酷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培养孩子各项特长的远见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决心。

我们不一定都要学习郎国任似的教育方式,但是必须让孩子懂得学习和坚持的意义,决不能让“放任”害了孩子。

最后,附上一段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的年龄被“逼”出无限潜能,每个父母都可以给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