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爱狡辩吗?如果爱狡辩你要注意了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狡辩以及反驳时,他们会通过强行否定的方式去将这种可能性扼杀。比如说,当孩子出现狡辩的现象以后,家长会责备孩子:“年纪轻轻就只会顶嘴”,然后强行将话题结束。

事实上,这种做法虽然能够遏制孩子不讲理的性格发展,然而同样也会让孩子失去表达自我的能力。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的话,家长的强行否定实际上就是一次蛮不讲理的反驳,一味通过“不讲理”的做法去否定孩子,孩子的成长又怎么能不受到影响呢?

你的孩子爱狡辩吗?如果爱狡辩你要注意了

爱跟家长狡辩

孩子出现狡辩现象,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并且在一次次争辩中尝试着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分析,孩子的逻辑发展顺序是由归纳逻辑发展到演绎逻辑:所谓归纳逻辑就是通过经历来建立逻辑能力,而演绎逻辑是指孩子拥有了抽象推理思维,从而产生抽象的逻辑能力。

因此,在孩子跟家长辩论的过程中,他如果能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进行归纳,然后告诉家长,这代表着他们的演绎逻辑正在飞速发展着。而如果孩子而如果家长贸然否定孩子的想法的话,无疑是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给扼杀掉。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狡辩与争论,才能够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好的性格呢?

1)给孩子表达的空间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争论的时候,总是喜欢强行去否定孩子的思想。比如说,家长在生气的时候会说出一些没有任何道理的话,像是“你这孩子就会顶嘴”“你看你说什么?小孩子能懂多少”。

其实,如果家长一味强行地否定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哪怕心有不甘,可是他们的自主表达能力还是会因此而减弱,并且他们由于无法得到正确的反馈,因而他们的逻辑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难以得到提升。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在跟孩子争论的时候,尽可能避免强行否定孩子的话,给他们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的逻辑能力在一次次表达中得以完善。

2)完善孩子的说法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争辩的时候,看到的是孩子的叛逆与不听话。可事实上,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家长的责备与否定,而是需要在一次次争辩中完善自己的逻辑能力以及价值观形成。

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并不是生气,而是需要告诉孩子:你的想法并不完善。所以,家长与其去否定孩子的说法,强行将自己的看法灌输给孩子,还不如多聆听孩子的话,然后从中找到需要完善的地方,将自己的想法渗透到孩子的说法当中。

比如说,孩子跟家长说:“我不要上学了,我就留在家里,等我长大了就到外面去工作,养活爸爸妈妈”,面对这样的说法,家长大可以不用急着反驳,而是从他们的说法中找到逻辑漏洞,反问:“可是,如果宝宝你是老板,你宁愿找一个懂得更多的孩子工作,还是找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工作呢?”

通过对孩子想法的完善,家长可以进一步地建立起孩子的逻辑思维,并且可以通过渗透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出现狡辩的现象,证明了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哪怕孩子说出来的是毫无道理的狡辩也尽可能避免否定,反而我们更需要让孩子更多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再一一调整与引导。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尽可能地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一次次“表达练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孩子日后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

与孩子沟通的其中一个乐趣在于,孩子总能够说出一些成年人无法想到的事情。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家长宁可否定孩子的说法去建立自己的“权威”,让固定保守思维扼杀了孩子的逻辑能力训练,从而造成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