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兒菜湖北人不會吃?別急我們全面認識下它

​​最近50噸愛心蔬菜從四川雅安送到湖北,湖北網友表示感謝,但也不知道怎麼吃的新聞可謂是刷屏了。

四川兒菜湖北人不會吃?別急我們全面認識下它

解決了兒菜的食用問題同時,我們是不是可以系統的認識下兒菜究竟是個什麼寶貝疙瘩?

兒菜是重慶和四川等地對這種蔬菜的俗稱,在植物學上它是隸屬於十字花科,蕓薹屬,芥菜種下的變種,抱子芥 Brassica juncea var. gemmifera。芥菜種下的變種和品種較多,它們很容易雜交併產生完全可育的後代。《中國植物誌》芥菜種下記錄的有3個物種(芥菜原變種、榨菜、芥菜疙瘩),抱子芥不具有物種分類學地位。

四川兒菜湖北人不會吃?別急我們全面認識下它

四川兒菜湖北人不會吃?別急我們全面認識下它

兒菜和芥菜疙瘩、榨菜才是親戚,娃娃菜、白菜請別亂攀親戚哦!

兒菜主要分佈在西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兒菜上市時間正值冬春蔬菜淡季,因其特別的品質,較高的產量,備受種植者和消費者的青睞。短縮粗大肉質莖和和膨大的腋芽是主要食用部分,可煮湯、炒食、醃製泡菜等,兒菜的營養價值更是眾所周知。

四川兒菜湖北人不會吃?別急我們全面認識下它

油膩辛辣的川味火鍋配搭清爽的兒菜,還是很巴適的

西南地區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造就了兒菜的品質。兒菜非常適合在溼潤冷涼氣候種植,種子可在8℃~10℃萌發,當然最適合的發芽溫度為22℃~25℃。四川、重慶等地在8月下旬播種,生育期大約160天,肉質側芽的最佳生長溫度為10℃~15℃,膨大期約100天。

四川兒菜湖北人不會吃?別急我們全面認識下它

大致1~2月份收穫,正趕上蔬菜匱乏的冬春季。網友這麼評價它:“苦嘰嘰的,從小對它就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兒菜泡泡菜確實好吃,恨是因為一到冬天飯桌子上就離不得它,跟紅/白油菜、豌豆顛兒、折耳根4分天下。” 但在以前冬季蔬菜匱乏的時期有它相伴也非常不錯的,它的營養可不比白菜、青菜差。


這是老外吃不到的寶貝疙瘩

我國是十字花科植物的分佈中心,也可能是演化中心。作為十字花科植物的兒菜當然也是實打實的中國心。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最早食用兒菜,它也是我國的特有蔬菜。

四川兒菜湖北人不會吃?別急我們全面認識下它

某些網文宣傳這是一種從日本引進的蔬菜,查閱資料發現日本吃芥菜已經是明治後期的事了,更別提兒菜!中國都未普及的東西,你老外只有眼巴巴看著的份。在外國購物網站這種蔬菜的出售更是寥寥無幾,且都是中國賣家,它更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baby mustar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