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死前安排尽显枭雄风范:遗策平定侯景之乱

公元547年,东魏权臣高欢病逝于晋阳,享年51岁。
在高欢临终前,高澄随侍身边,一脸的愁苦。高欢对他说:“虽说我快死了,但你马上就可以接班,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欢谓澄曰:“我虽病,汝面更有馀忧,何也?”——《资治通鉴》·梁纪十五


高欢的说法没毛病,政客的感情往往不够丰富,高澄之所以一脸愁苦,高欢即将病逝的因素不大,主要原因还在于侯景。一想到这位元老重臣还活蹦乱跳的,高澄就开心不起来。高欢读懂了高澄的心思,他给高澄支招:“如果侯景敢造反,你就派慕容绍宗率军平叛。”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资治通鉴》·梁纪十五

高欢死前安排尽显枭雄风范:遗策平定侯景之乱

高欢

侯景除了怕高欢,也就怕慕容绍宗,果然侯景听说慕容绍宗来了,果然吓的非常害怕地说,高澄怎么敢让慕容绍宗带兵呢?难道高欢还活着?其实侯景怕的还是高欢,不是慕容绍宗。高欢政治水平确实一流,军事水平就一般了。高欢看人方面有汉高祖八成功力。但军事方面太过托大,过于骄傲,轻敌冒进,在小关、沙苑两次大败都是过于轻敌。

高欢死前安排尽显枭雄风范:遗策平定侯景之乱

(北魏分家的时候东魏人口二千万,西魏才五百万。北齐是三国里人口最多(还有梁),军事实力最强的。最后隋朝还是靠着西魏留下的家底统一了中国,因为北齐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北周运气好,南朝因为侯景之乱地盘扩充最大,这是本身实力积累。北齐是昏君迭出,最后灭国战争,要不是后主高纬度精彩配合,北齐顶多失去点地盘绝对不会灭亡,这跟三国末年很像,晋武帝这个相对英明的君主遇到刘禅和孙皓两个昏君对峙局面,这个才是最大优势。)

侯景错误的认为高欢死了,高澄必定无法控制各大家族,所以他第一个叛乱,并且希望得到其他军政大佬的响应,推翻高家,慕容绍宗就是代表人物,高澄去求慕容绍宗,意味着高澄尊重各大家族的利益,慕容绍宗愿意平叛,意味着各大家族支持高澄,侯景的算盘落空了,那就只能跑路。慕容绍宗属于当时北齐第一代权贵人物的代言人,侯景敢闹的原因是高欢挂了,继承人指挥不动这些大佬们,实际上侯景也拉拢过这些人,派出慕容绍宗的结果就是告诉天下,既定政策不变,只针对侯景,也代表各路人马不和侯景玩了,这个才是高欢安排的真正目的,孤立侯景。而侯景本人也算当时的名将,慕容绍宗也被这位修理过,只不过实力不足活活被耗跑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