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落風塵,同被拋棄,但杜十娘要比茶花女勇敢、自重。

封建社會的名妓,社會地位最為低下卑賤,人生命運頗為悲慘坎坷。名妓雖為社會邊緣人物,但也是中外作家名著中常常涉獵的角色,這其中也不乏讓人或同情或感嘆之人。

一、渴望愛情和自由的杜十娘,錯遇負心漢。


杜十娘,是明代作家馮夢龍整理的《警世通言》中的女主。

她自幼淪落在妓院中,被作為一種商品,前門迎新,後門送舊,在精神和肉體上受盡了折磨。

杜十娘雖然地位卑微,卻是一個聰明、美麗、有主見的女人。為了跳出火坑,多年來她兩手準備:一方面積攢錢財,準備贖身;另一方面暗中物色可靠之人為自己的終身依託。

終於,杜十娘發現了一個可以依託付之人:李甲。兩人相識在妓院,一來二去,情投意合。十娘覺得李甲忠厚至誠,便自己出錢贖身,和李甲一起來到瓜州。

同落風塵,同被拋棄,但杜十娘要比茶花女勇敢、自重。

在途中,杜十孃的船和富商孫富的船相鄰。孫富聽到十孃的歌聲,窺見十孃的美色,便暗施手段:用錢財攛掇李甲把杜十娘賣給他。

李甲原本就嫌棄十娘身份低賤,一恐家中當官父母所不容,二貪孫富手中那白花花的一千兩銀子。所以,李甲很快就和孫富達成協議,將十娘當作商品,轉手賣了出去。

二、茶花女與阿芒真心相愛,卻遭阿芒其父的干涉和阻撓。


瑪格麗特,是法國浪漫派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茶花女》中的女主。

瑪格麗特出身窮苦,為了謀求生路,被迫淪為妓女,染上了肺病。瑪格麗特格,聰明美貌,喜歡茶花,被人稱之為“茶花女”。瑪格麗特雖然受到巴黎貴族和富豪的垂青,也曾經過著相當豪華的生活。但她內心明白,這些貴族和富豪只不過把自己當做玩物。她內心充滿痛苦,也渴望得到愛情。

同落風塵,同被拋棄,但杜十娘要比茶花女勇敢、自重。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貴族青年阿芒。阿芒同情他的遭遇,他們真誠相愛,並搬到巴黎郊外別墅居住。

然而他們的愛情並不被家庭和社會所接受,阿芒的父親趁阿芒不在之時來到別墅,以威脅、恐嚇和苦苦哀求,使瑪格麗特斷絕了和阿芒的來往。因為在那個社會,娼妓的低賤地位將會毀掉阿芒的前程。

三、杜十娘、瑪格麗特的命運、個性之異同。


a、杜十娘、瑪格麗特,雖然國度不同,出於兩位作家之手,但有很多相同之處。

①、社會地位卑賤,命運相同。

杜十娘、瑪格麗特,都是由於家庭貧困,為謀求生路,而不得已淪落風塵。

②、身為社會地位低賤的女性。兩人都渴望自由,嚮往愛情,追求幸福。

同落風塵,同被拋棄,但杜十娘要比茶花女勇敢、自重。

③、杜十娘、瑪格麗特的命運都非常悲慘。杜十娘面對不恥小人李甲和孫富,怒沉百寶箱,投身於江中。而瑪格麗特,雖然最後得到了阿芒的諒解和擁抱,但仍在阿芒的懷中離開了人世。

b、雖然兩人的命運一樣。但兩人的個性和追求幸福的方法卻大相徑庭。

①、瑪格麗特在遇人上比杜十娘有幸,她所遇到的阿芒,雖然曾因誤解而傷害過茶花女,但起碼對她是真心相愛。而且瑪格麗特是在阿芒的懷抱中離開人世的。這也算是不幸中的一點兒有幸吧。

同落風塵,同被拋棄,但杜十娘要比茶花女勇敢、自重。

而杜十娘命運則是雪中加霜:本就是命運卑微受人玩弄,又遇人不淑,錯看了貪財而毫無擔當的小人李甲。

如果說瑪格麗特在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還得到了人間的一點兒溫情;而杜十娘在投江之前,則是對人間和人生充滿了悲憤和失望。

②,瑪格麗特追求人生幸福和愛情的砝碼,是完全掌握在別人手中。在遇到阿芒前與後,瑪格麗特都把風塵做為自己人生的依託之處,她雖然渴望愛情和自由,但卻把人生的希望寄託在阿芒身上。一旦阿芒離開,她便無路可尋,依然走回老路。

而杜十娘雖然也無法擺脫命運的安排。但她不是消極等待,更不是苟且偷生。她寧願去死,也不願重走風塵之路。

③、同是面對被社會被所愛之人而拋棄,兩人對於生死的選擇更是截然不同。

瑪格麗特的愛情在遭受到阿芒父親的阻撓後。她選擇了重新淪落風塵,用消極的生活態度,一點點磨損掉自己的人格、自尊和生命。

同落風塵,同被拋棄,但杜十娘要比茶花女勇敢、自重。

而杜十娘則不同。在認清李甲的小人面目後,她也可以屈從於李甲和孫富的交易,委身於新的男主,雖不一定會有理想中的好命運,但起碼脫離了風塵。但杜十娘就是杜十娘,她選擇的是:毅然決然,了卻人生。

四,杜十娘寧死不屈的精神,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①、杜十娘是一個嚮往並追求幸福的女性。.

杜十娘淪落風塵,一是年幼,二是貧窮;但她嚮往自由的心從未熄滅過。為了跳出火坑,她一面積攢金錢,準備為自己贖身;另一面暗中物色可終身依託的人。

在遇到遇到與自己情投意合的官僚子弟李甲後,杜十娘為了掙脫被侮辱的處境,和鴇母展開鬥爭,用自己的機智和資金跳出了火坑。

同落風塵,同被拋棄,但杜十娘要比茶花女勇敢、自重。

②,杜十娘看到自己雖然費盡心機,歷盡艱辛,仍不能擺脫受蹂躪、被拍賣的地位,她痛罵孫富“破人姻緣,斷人恩愛”;她指責李甲“相信不深,惑於浮議”;她怨憤自己“甫得脫離,又遭棄捐”。這一系列震聾發聵的斥責和怒罵,是對封建社會、無恥小人的義正言辭的控訴。

③,杜十娘將自己生平積攢的價值萬金的珠寶一件件投入江中,在李甲看到百寶箱而悔恨不迭的醜態中,杜十娘抱匣投江自盡。她用自己鮮活的生命,對壓榨欺騙的黑暗勢力,發出了義正言辭的抗議和控訴。

相對於瑪格麗特來說,杜十孃的形象更為勇敢、積極、堅強、自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