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讀書和讓孩子快樂成長,小學期間,你怎麼選擇?

愛吃愛喝做美女



小貓鬍子103240101


我選擇逼孩子讀書!

沒別的辦法!對於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沒有錢沒有人脈的普通家庭來說,我只能選擇逼孩子讀書!

讀書不一定能保證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但一定能給孩子在未來能有更多的選擇!

從孩子開始上小學一年級,我就告訴他,上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未來的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裡面,你必須努力一刻不停的學習,讀書,抄寫,背誦,做題... 看動物世界的時候,我跟他說:你看,小熊要跟著媽媽學會追,打,撲,撕咬...這些都是長大後離開媽媽,獨自在森林生存必須要學會的技能!而你上學去也是一樣,你現在辛苦學習的也是你以後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你不一定能學得最好,但是你一定要把該學的學會!

不要去相信那些什麼誰誰誰沒什麼文化但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了錢,那些什麼誰誰誰也是小時候很窮沒錢讀書但還是憑著勤勞成了優秀的人... 不要自己哄自己了,那些誰誰誰都只是個列,於千萬人中只出一個!而剩下的那沒讀書沒讀好書的千萬人,依然窮困潦倒,依然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改變生活環境!

好好看看自己周圍,那些曾經努力讀書的,是不是多數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至少他們擁有了更多選擇工作的機會!

所以,對於現在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的孩子,在讀書這個問題上,是不能放鬆的。不是一定要他最好最優,但是千萬不要說什麼快樂教育放任他隨心所欲,更不要說什麼孩子還小慢慢來,等你家孩子睡醒了,可能湯都讓人喝光了!


聆夕聽雨


我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不會逼孩子讀書,但是我會陪孩子一起,引導她讀書,讓她覺得讀書其實也是一種快樂的事。

一、為什麼要給孩子快樂的童年?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就像海邊漂亮的貝殼;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就像整天嘻鬧的浪娃娃;童年是純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

童年只有一次,我不想我的孩子童年因為我成天叨叨,變得死氣沉沉,沒有活力。

之前跟朋友聊天,我說:“我想給孩子報舞蹈班”,朋友說:“她就沒想那麼多,整天上班見多了,覺得健康長大就行了,其他無所謂”。

回家我問老公,血液科幹嘛的?老公說:“血液科去的一般都是白血病孩子”。我恍然大悟,其實不光是我朋友,就連我老公也經常這麼說:“健康長大就行,學習就順其自然吧”。

所以,我不想逼孩子做她不願意的事,我家上幼兒園一年半,作業想做了就打卡一次,不想做也無所謂,尊重孩子的意願。

二、逼孩子讀書,人在心不在,學習也沒效率。

常言說:“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大道理誰都懂。但是逼孩子學習,就像趕鴨子上架,雖然看起來在學習,但是心思還不知道在哪裡,與其這樣還不如換個方法。

我有一次也是,因為答應老師參加“識字大王”活動,但是孩子就是不配合,一會玩玩具,一會跟弟弟玩,我越逼她,她越跟我唱反調,後來索性我不管了,她自己玩一會,覺得沒意思,就找我了。正好我帶著她一起認字,效率真心高,因為平常在幼兒園學過那些字,3歲多不到2分鐘就把50多字唸完了。

三、與其逼孩子學習,不如改變策略,讓孩子主動學習。

我老說:“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並不是說:“就不管了,由著孩子自己來”我會選擇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榜樣,比如我會拿著孩子繪本,故事書看。孩子一看我在看書,立馬感興趣的跑過來,有時候給我講,有時候讓我給她家講。好的習慣就是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有了好習慣,不用大人逼,孩子也知道自己讀書。

但是現在,畢竟孩子小,還分不清讀書有什麼好處,不讀書會對自己以後生活帶來不便。所以,我們大人最好能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與孩子交朋友,引導孩子對讀書產生興趣。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麼也就不用逼了,孩子自己就會主動學習。

我想念我的童年時光,無憂無慮,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不會逼她學習,我要改變她,讓她主動學習。


嘟寶媽


經常聽有些家長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見不得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罪。在這種思想下,讀書也成了他們的敵人,孩子背書、寫點作業,他們很心疼,認為是逼孩子,這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陰影。

我認識一個學生家長,他自己小學文化,幹個體,有點錢,他的孩子是班裡鐵第一,倒數,各科二三十分。他告訴我,他特別關心孩子,每天都要問問孩子,你快樂嗎?

我想說,這個世界是講平衡的,甘瓜苦蒂,二三十分的成績下,能快樂到哪裡去?


藍藍的天快樂一生


這兩個問題真的一點都不矛盾。知識能改變命運這是大家都認可的。尤其在這個時代知識的重要性不必多說。

那麼我說說幾個案例。我見過一個"神童"他小時候媽媽就逼著孩子學習。5歲學習就要學習到晚上11點。不學習還要捱打。當然學習效果達到了家長的要求。三年級的時候進行跳級到五年級。這樣到了初中。孩子一個偷懶。家長沒有發現。孩子覺得不學習太好了。簡直是天堂。這個孩子最後厭學了。打也沒有用。結果可能而知。

另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孩子有兩個姐姐。父母都是農民。父母知道學習上幫助不了什麼。但是父母給講道理。希望孩子以後不要是農民。父母給孩子買各種書籍。他們的屋子裡隨處可見書本。從小這個孩子的學習氛圍就很好。他也愛玩。但是他知道學習時間就要學習。如此這樣。這個孩子最後考上了清華大學。

很明顯。第二個孩子學習中也得到了快樂。和別的孩子擁有一樣的快樂童年。只不過他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學習沒有讓他痛苦。反而能快樂學習。也有學習的主動性。有好的學習習慣。

看到這裡您應該知道。學習和快樂並不矛盾了。主要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良策之師老馬


其實這是一個讓人矛盾的問題,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我一直讓他快樂學習,並沒逼他學習以及參加太多的興趣班,慢慢的我發現了一些他和其他小朋友的區別!

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他的笑容是最感染人的,快樂是他最矚目的標籤,和每個小朋友都能成為朋友,即使那個朋友不是同班同學也沒關係。語言發展能力不錯,說話頭頭是道,邏輯能力強得讓人吃驚。自理能力不錯,能自己乾的就自己做,幹不了的也會向別人求助,還會觀察別人怎樣做,下次就會自己做手了。

優點突出吧!可是缺點也同樣讓人頭痛!只都自己感興趣的事用心,導致他的學習能力有很多不足。畫畫沒一幅是完整,字也會不多,兒歌不喜歡唱。導致他成為老師的老大難。

不過,現在我慢慢引導他,糾正他的問題,各方面的問題都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個人感得讀書不能逼,越逼越往壞的方向走。適當的自由,適當的保留孩子的天性,他會有很優秀的特點特長養成;適當的引導會讓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長。


笑忘行者


題主的問題是有毛病的。題主顯然沒有弄清什麼叫快樂成長

快樂成長,其重在成長,快樂是狀語,修飾成長。什麼是成長?除了身體的成長,更有精神的成長。

而實際上,教育追求的(也是家長追求的)更主要是心智成長,因為身體的成長是生物的自然,不需要教育。不上學就不長大了嗎?

琢磨題主的意思,顯然把重心放在快樂上。題主言下之意,逼帶來苦,與快樂相反,不利於孩子成長。

可是,如果不讀書,孩子除了長身體,心智能成長嗎?沒有心智,空有身體,不就是常說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嗎?哪個家長希望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所謂快樂成長,其實只是一種理想的成長方式,而且意思重在心智成長。大家都這樣追求。下面我們就以這個意思來說。

如果求之不得,退而求其次,家長是選擇快樂不成長,還是選擇受苦成長呢?題主你會怎麼選擇?

我想,沒有一個家長選擇前者,題主如果有理智,也不會選擇前者。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與大傻子無異,沒有家長希望自己孩子這樣。家長皆望子成龍,哪怕是條魚,也得逼著跳龍門。

再說,逼孩子讀書,帶來的並不一定就是苦。被逼之初可能是苦的,但一旦學進去,很可能就會品味到甜——成功進步之甜。

有些孩子很聰明,但不愛學習,這樣的孩子如果聽之任之,多數一無所成,辜負天資。而如果加以管教,引以正道,誘以知識,必然不負韶華,學有所成。

在兒童時期,能自覺學習的人,鳳毛麟角,這些孩子多數是天才。而大多數孩子需要管教引導。所以,逼雖然是下策,但卻是不得不行之策。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學習本來就是艱苦的事,是苦中作樂,純粹的快樂學習是沒有的。沒有十年寒窗苦,何來一朝人上人。

所以,題主所謂的快樂成長,即使不能說是一劑毒藥,也幾乎可以說是空中樓閣。


悅讀老師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全選】

選擇快樂讀書,快樂成長。

第一,讀書和快樂成長不是敵人。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快樂讀書,快樂成長。

我們讀了書,我們就“苦”嗎?

顯然不是,讀書不會苦。

苦的只能是“努力”。不想努力,不想認真,不想完成任務,老師批評,家長教育。

所以孩子就感覺讀書苦不堪言。感覺不快樂成長了。

小孩子都有畏難的、懶惰的情緒。這個時候就需要體現我們老師和家長的作用了。

我們的作用應該是給“讀書”包上糖衣,讓孩子甘之如飴。要教育引導孩子。

良藥苦口,但有了糖衣以後,又有多少人會害怕吃藥呢?

我們應該努力做到,讓孩子努力讀書,快樂成長。

第二,什麼是快樂成長?

我不明白快樂成長的標準是什麼?是天天吃喝玩樂嗎?

我認為不是。快樂成長,應該是等孩子成年以後,回憶起小的時候時,不會因為小時候未努力讀書學習而悔恨,不會因為小時候天天吃喝玩樂而懊惱。

第三,如果孩子讀書用“逼”,說明家長真的很無能。

當家長,雖然不需要考證。顯然合格的家長也是需要一些必備的技能的。

這些必備的技能裡,至少應該有一條:會引導孩子快樂讀書,快樂學習😊


賽老師初中數學


讀書和快樂成長難道是相悖的嗎?難道讀書就不快樂了?想要讀書就無法快樂了嗎?

我上面的三連問其實正是在問很大一部分家長,也正是很多家長的誤區。誤區所在就是:以為讀書很令人不快樂。

先從我自身說起,說一下讀書對人的影響。

我不知道從何時起,就受身邊長輩影響,喜歡讀書,慢慢發展到酷愛讀書,就是那種不帶目的的讀,就是想不斷的看到新知識,就這樣伴隨我到現在的不惑之年。

如果你問我讀這麼多書,到底有什麼用?那麼我可以告訴你,用處很大。

多讀書,並且把書讀活,可以使一個人眼界更寬廣,可以使人更有同理心,可以使人把這個世界和社會看的更加透徹,可以使人談吐不凡、氣自昇華。再具體一些,可以分辨人性,交到對自己有益的朋友,可以做到真正的不卑不亢,而讓社交變得更加簡練而遊刃有餘,可以讓你明白,人的命運雖然帶有虛無不可測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取決於一次次你的選擇和對機會的把握中,等等等等。

我對身邊很多成天掛在嘴上,說想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朋友們說,你以為的快樂,並不一定是孩子必須要選擇的快樂,你以為的快樂難道就是沒心沒肺、虛度每天嗎?那對不起,這只是你強加的觀念罷了。孩子出生伊始,是沒有對這些後天情緒有什麼選擇權的,他們的性格更多的取決於父母怎麼去“做”,而少部分是“說”。他從小就看到喜歡讀書,喜歡音樂的父母,那麼在他心靈裡種下的快樂就是這樣的畫面;他從小看到的是整天打麻將、玩遊戲刷手機的父母,那麼他就會覺得這些才是快樂的。

所以,趕快打消掉替孩子選擇的念頭吧。我對朋友說,如果你想讓孩子快樂並且愛讀書,那麼從自身做起,自己先做一個愛讀書的人,做一個有高雅興趣愛好的人吧,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迄今我在回憶年少時,總有一個快樂溫馨的畫面:我坐在小板凳上,依偎著爐火,邊烤著腳,邊看著書,而母親坐在旁邊織著毛衣,微笑著聽父親給她讀報紙雜誌,偶爾發表一兩句點評,而我,火紅的爐火映著臉龐,感覺天地遼闊,人生愜意。

所以,最後說一下,讀書是讀書,快樂是快樂。這是可以相輔相成的,而不是非要相抵的。



不語三界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很容易讓我理解成逼孩子讀書孩子就不快樂,不逼孩子讀書孩子就能獲得快樂。我個人認為逼孩子書和讓孩子快樂沒有什麼關係。

首先,孩子都是在學校進行學習的,在學校當中老師也好,他的同學也好都很容易根據一個孩子成績的好壞對孩子進行評價。往往好的成績能帶給孩子很多榮譽和成就感,孩子也會很快樂。

其次,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有上進心的,孩子更是。可能孩子這一段時間學習有點落後,學習上吃力,慢慢的學不會,這時候孩子形成了一種習得性的無助,更甚者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開始自暴自棄起來,學習就會痛苦。作為家長,我們放任不管不是毀了孩子嗎?

最後,我們可以慢慢的引導孩子學習,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讓孩子慢慢的接受學習。慢慢的從學習當中獲得成就感,讓孩子感受的學習的樂趣。

總之,快樂的源泉很多,孩子在學習上或許會感到痛苦,但是生活中還有其他,他的興趣,愛好,一家人的相處,媽媽的溫柔安撫,爸爸的誇獎,都會讓孩子快樂!

不學習不是孩子不快樂的根源,但是學習確是孩子成長進步的基本。不學習我們又要如何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立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