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農曆的正月十八,是我國偉大醫學家醫聖張仲景的誕辰日。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位於河南省南陽市中心城區仲景路的醫聖祠,是醫聖張仲景的墓地所在和紀念場館。每年的今天,南陽醫聖祠都要隆重舉辦祭拜醫聖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向社會免費開放。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張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一說在河南鎮平縣)。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他生於東漢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著名醫學家,傳說曾官至長沙太守,因著有光耀千秋的中醫學經典《傷寒雜病論》,確立了六經辨證論治,成為千百年來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更是中醫的靈魂所在,也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對中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故被尊稱為“中華醫聖”,南陽因此被稱為“醫聖故里”。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張仲景生活在東漢未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盪的時代。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外戚與宦官相互爭鬥殘殺,軍閥和豪強為爭霸中原而大動干戈,農民起義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百姓為避戰亂而相繼逃亡,流離失所。天下大亂,更有瘟疫肆虐。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3次,靈帝時大疫5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當時南陽地區的傷寒瘟疫大流行,死人無數。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從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間,有三分之二的人因瘟疫而死亡,其中死於傷寒瘟疫者竟佔十分之七。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作為長沙太守,張仲景心懷百姓疾苦,在為官之時行醫,在行醫之時為官,首創了名醫坐大堂的先例;面對天下疫情肆虐,張仲景毅然辭官還歸故里,苦苦研尋救命活人之方,為世人留下《傷寒論》等醫學鉅著;從張仲景留下的很多代表方劑可以看出,他對疾病的治療都是基於簡便、實效的施治原則。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張仲景返鄉時正值隆冬季節,見許多無家可歸的百姓衣不遮體,四肢五官凍爛,便用羊肉、姜、蔥混合草藥包成耳朵形狀,熬製“祛寒嬌耳湯”,為百姓醫治凍瘡,為我們留下了人間美食——“餃子”,……如此種種,都深涵著醫聖體恤百姓、造福生民的殷殷聖人之心。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著名作家二月河說過:“張仲景給南陽留下了無可比擬的醫藥和精神財富。”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據瞭解,自明清以來,南陽社會各界就開始在每年的正月十八,隆重舉辦拜祭醫聖張仲景的活動,一直延續至今,香火一直非常鼎盛,當然這與宗教信仰和迷信無關。對醫聖張仲景的祭拜的內涵也從單純的祈福、祈求健康等上升到了對醫聖文化的崇敬和敬仰。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張仲景誕辰祭祀活動,已經沿習成了南陽一個特殊的民間節日,有著重要的歷史人文價值、生命科學價值、民間藝術價值、民俗傳承價值和現代應用價值。祭祀張仲景活動,不僅保留了這一長期存在於漢族民間的文化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能擴大張仲景醫術的影響,能激發大眾對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2007年,南陽“醫聖張仲景祭祀”活動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依舊肆虐神州大地,全國上下正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堅決打贏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擊戰。我們相信,醫聖張仲景為我們留下的寶貴中醫藥文化遺產,必將在這場戰役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文化的力量:正月十八話醫聖

謹以此文紀念偉大的中國古代中醫藥學家醫聖張仲景誕辰1870週年。

(圖片選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