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陪儿子搭积木,妈妈好意提醒一下,孩子却将搭好的积木推倒


妈妈陪儿子搭积木,妈妈好意提醒一下,孩子却将搭好的积木推倒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妈妈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哪怕孩子已经听到了,但是却偏偏假装听不到。又或者是,你在指挥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孩子偏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丝毫听不进去妈妈的话。

出现这种状况之后,妈妈一定会觉得是孩子太“艮”了,然而事实上,这事儿或许怪不得孩子,根本就是家长的沟通方式用错了。

妈妈陪儿子搭积木,妈妈好意提醒一下,孩子却将搭好的积木推倒

3岁儿子搭积木,妈妈在一旁指挥,孩子一气之下不搭了

陪孩子一起做游戏,是促进亲子间亲密关系的最好方式,搭积木就是很不错的一种游戏方式。搭积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而且有助于锻炼孩子的逻辑处理能力。父母和孩子一起搭积木,也是其乐融融的一幅画面。然而很多时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

这一天是周末,妈妈独自在家中带孩子。吃过早饭后,三岁的儿子自己坐在客厅里玩着积木。因为担心孩子自己玩积木太孤独,于是就坐在旁边和孩子一起搭积木。

“这块应该搭在这里,你搭得不对,应该这么摆。”妈妈一边说一边帮孩子搭积木。

然而令妈妈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一下子把所有摆好的积木都推翻了,转过身不理妈妈。妈妈被孩子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丝毫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惹的孩子发这么大的脾气。

妈妈陪儿子搭积木,妈妈好意提醒一下,孩子却将搭好的积木推倒

孩子不理妈妈,也许是妈妈使用了错误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妈妈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不听话,甚至是耍脾气。明明妈妈也没做什么事,孩子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抵触情绪呢?原因其实就在于,妈妈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使用了错误的沟通方式。

1、 自己不愿做的事交给孩子做

当孩子产生了自我意识之后,就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世界的中心,觉得整个世界都应该是为自己服务的。在这个时候,家长如果把自己不愿做的事交给孩子做,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觉得自己不应该为父母服务,于是就会假装自己听不见,或者是干脆就不听话。

2、 在孩子面前指手画脚

孩子在玩,或者是在做一些事的时候,很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当孩子犯一些小错误的时候,有的家长会耐不住性子,直接告诉和指挥孩子应该怎么做,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犯错是孩子的本性,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因此父母也应该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避免因此引发孩子的反感,对父母产生排斥的心理。

3、 喜欢在孩子面前碎碎念

女人在做了妈妈以后,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孩子。而这些牵挂,一旦被表达出来,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就变成了唠叨。适当地提醒孩子是好的,但是如果一直把一些事情挂在嘴边,孩子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这种厌烦的情绪一旦产生,无论妈妈说什么,孩子都不会再往心里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将妈妈的话自动过滤掉。因此,喜欢碎碎念的妈妈,一定要克制住自己。

妈妈陪儿子搭积木,妈妈好意提醒一下,孩子却将搭好的积木推倒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其实并不是故意讨厌妈妈,不听妈妈的话,而是妈妈没有掌握正确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亲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多余的语言,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家长可以用和孩子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验孩子的心理状态。比如说当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还没等我们看完,就有人早早地剧透,是否也会觉得很扫兴呢?了解这样的心理状态以后,相信亲子之间的沟通便会畅通无阻。

本文为铃花育儿原创作品,关注@铃花育儿,专业育儿团队为您解答各种育儿难题,与您分享孩子在成长中的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