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建議取消公積金制度”:這是要員工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企業?

最近黃奇帆發表了《新冠疫情下對經濟發展和製造業復工的幾點建議》,其中提出:"

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我國房地產早已市場化,商業銀行已成提供放貸主體,公積金存在意義已不大,將之取消可為企業和職工直接降低12%成本。同時政策鼓勵企業實行年金制度。”

顯然,拼專業性咱也拼不過黃大佬。因此,在這裡,我更想<strong>以一個打工者的身份,從最普通的企業員工角度出發,談一談,關於這番言論背後的政策導向可能對我們個人造成的利益影響。


評“建議取消公積金制度”:這是要員工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企業?


首先,這裡面兩個基本概念,我們要懂:

☞ 住房公積金:簡稱公積金。指企業按月為員工繳存的佔工資一定比例的金額(其中企業員工各出一半),具強制性,所繳存的公積金均歸員工個人所有。<strong>公積金可用於購房、租房等主要支出。需要強調的是,有無公積金,你買房的成本差的不止一點半點。(所以也不懂為什麼會說有無公積金差別不大?Are you kidding me?)

☞ 企業年金:是養老保險的一種補充,同樣每月由企業和個人每月分擔繳納(需要指出的是,<strong>具體繳納金額多少,什麼時候企業繳納部分歸個人所有,要按企業制度辦,一般司齡長的較有利),不具強制性,不可用於平時支出,只能在退休後才慢慢領取


評“建議取消公積金制度”:這是要員工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企業?


回過頭來,還是從一般員工的角度出發,我提出4個問題和對應的觀點。

1.取消公積金為職工降低成本了嗎?

不好意思,我不這樣覺得。各地公積金制度略有不同,但總的來說,<strong>所繳納的公積金全部歸個人所有這點是沒跑的,因為它不像醫保養老保險是一種保險制度,支付的是純成本,只是為了轉移未來的一些健康和養老保障風險而已(能不能真的轉移另說了),<strong>公積金本身就是白花花的錢安安穩穩的進了我們自己的口袋,就算在平時的工資里扣了一點出來,但這筆錢<strong>我隨時可以取出來用的呀,用來買房、租房甚至裝修房子用,手續也很方便,所以說,怎麼看,公積金對於職工本身來講都不是一種成本


2.取消了公積金平時多繳納的那部分職工能拿到嗎?

你覺得呢?舉個例子吧,你每月工資1萬,公積金企業個人各繳納10%,也就是說,你每月公積金入賬2000,這裡面企業幫你多繳了1000塊,好了,<strong>現在取消公積金制度了,你覺得,你每月的工資會多出1000塊來嗎?沒有國家強制要求了,<strong>資本家們,願意多出這一筆錢嗎?反正我不信資本家的良心。因為他們大多沒有心。


3.取消公積金大幅降低了小企業成本嗎?

這裡就要談一談很多小企業的騷操作了,很多小企業,為了節約成本,<strong>可能根本就沒有為員工繳納公積金(即使這是國家要求的),還有一部分,那就是<strong>按當地最低工資和最低繳納比例來的,比如當地最低繳納工資是2000,最低繳納比例是5%,它一個月也就多為了花了400塊而已,就算這個企業有50個員工吧,<strong>每月公積金的成本也就2萬塊(你品,細品)。要我說,真正佔企業硬性開支大頭的,還要落在“五險一金”的左邊的“五險”了,尤其是醫保和養老保險

,其強制繳納金額恐怕才真是屬於企業和職工個人的成本呢!至於經濟學家們為何不多提這點,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吶。


4.企業年金制度有用嗎?

不否認,我經歷過的幾家公司都建立了年金制度,但我一次都沒繳過,主要還是因為現在比較年輕,不考慮那麼遠的事情(如果養老險也可自選的話,大多數人可能也不願意交養老險的)。另外,企業年金跟公積金不具可比性,這更像買了一份定期壽險(而且保生不保死),沒有那麼多用途,就是為了以後在退休金以外多一些補充而已,因人而異,如果對自己未來養老又疑慮的話,願意買就買,雖然現在國內年金制度並不完善,管理現狀也比較混亂。


歸根到底,今天我們不扯那麼多有的沒的經濟學原理,以上從員工個人角度來評一評經濟領域大家們的提議,儘管有錯漏的地方,也只是希望同我一樣的你:可別被忽悠了


評“建議取消公積金制度”:這是要員工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