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在招远市,有这么一群逆行者,身穿军装时,他们守卫人民,脱下军装后,他们依然心系群众,奋战在战“疫”一线。

他们,就是退役军人!

在疫情防控指令下达的第一时刻,退役军人们就迅速走上岗位,分发口罩和明白纸、坚守劝返点值班、入户排查外来人员……出门时天刚擦亮,回家时已月挂高空。正月里的招远,气温还没有回暖,他们却常常因为奔波在村里、社区里而热出一层薄汗。

留守在前线的“好父亲”

刚上大学的儿子过年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温泉街道五里区副区长郭斌却顾不上与儿子团聚,每天吃住在办公室里。身为退役士兵中的一员,郭斌得知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后后第一时间便返回了工作岗位。隔壁的同事都以为是单位的安排,一问才知道,为了能随叫随到,他主动留守在单位,甚至没有等儿子回家跟他打声招呼……

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在招远市金凤社区值班的李健,面对疑似病例时,总是站在最前面,同样身为退役军人的石常波这时候也冲到最前:“你们家里有孩子,我孩子不在身边不用照顾,我站前面。”打好阻击战、打好防御战,为辖区的群众尽一份力量,一份责任,就是他们此刻的心愿。尽管无法与家人团聚,但在子女眼中他们仍是称职的好父亲。

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奔走在前线的“小分队”

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招远市阜山镇草店村退役老兵们李京宽、李广、王贵发、王坤山、王永泉等人在疫情来临时,自发成立退役军人小分队,主动要求参加执勤,深入群众宣传上级防疫政策及预防措施。

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虽说是“小分队”,最小的成员也都年近花甲了。他们不仅冲锋在前,而且反应迅速,既当“联络兵”又当“排头兵”,敲门入户发放告知书和倡议书、张贴海报进行科学防疫宣传,走访联系关心群众,利用广播“小喇叭”循环播放宣传防疫知识,全力防控疫情。

“别看我们年纪大,为党和国家做点贡献,我们还能再战斗50年!”老人们的话朴实而又自信,口罩遮不住的笑容让大家在冬日的寒风中提前感受到了温暖的春光。

守卫在前线的“不老松”

在招远市张星镇上院村,现年77岁的老党员王洪玉,每天晚上8点到凌晨,一直坚守在村级卡口,为全村321户群众站岗值守。

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王洪玉(中间)正执勤站岗

王洪玉1943年出生,1963年入伍。这个春节,听到镇党委政府号召,他主动取消家庭聚会,劝女儿不要来拜年,也不要回老家看他。当被问及这么大岁数、这么冷的天,为什么选择值夜班的时候,他却说:“我曾经为毛主席站岗,现如今疫情形势严峻,我要做个榜样,为乡亲们来站岗。”

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王洪玉夜间卡口值守

在阜山镇闫家村,72岁的退役老兵李华正月初三就开始在卡口值班。“你们不让我值班我就跟你们急,我身体硬朗着呢,晚上值班没问题!”李华老人说到做到,身体力行,不仅主动在卡口值夜班,同时担任村里的保洁员,哪怕在值日班的时候也要清晨5点开始收集村垃圾,七点准时到卡口值班。手持铁锹、扫帚、便钳、编织袋等工具,对村主干道及道路沿线、沟渠、陈年垃圾死角进行全方位清理,确保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招远老兵不老,换个地方继续战斗

老兵们如同“不老松”般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面对大家的点赞,他们又总是淡淡一笑。“作为老兵,不能忘记军营教诲,不能忘记党的培养。今天守在卡点,身后是我们村的老百姓,得保证不出一点差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老兵的初心和赤诚。

这就是中国老兵,不论战争年代,还是疫情汹涌的现在,他们都本色不改,挺身而出。这一挺,挺出了对疫情病魔的无声宣战,挺出了对全村父老健康的忠诚守卫,挺出了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