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中央說了意味深長的這四個字


關鍵時刻,中央說了意味深長的這四個字

(一)

中央看不下去了,說了這四個字,我們很熟悉,也曾讓我們特別感慨的四個字。

哪四個字?

實事求是!

根據新華社的通稿,在2月12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有一句話是這樣表述的: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實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對偏頗和極端做法要及時糾正,不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


意思是很明確的:

第一,各級黨委和政府,防控實事求是。記住,要實事求是。

第二,對偏頗和極端做法要及時糾正。

記住,要及時糾正。

第三,不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兩個一,各地可以對照一下。

第四,要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請注意,儘可能減少。

這顯然是是極具針對性的。坦率地說,中央看到了問題,在提醒有些地方。或者說,中央看不下去了,在當頭棒喝。

這次疫情,既讓我們看到了很多硬核的做法,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光怪陸離的現象。

比如:

1,某些地方,我就直說了,還是沿海開放地區呢,明確規定,對來自湖北的人員,甚至不僅僅是湖北,包括浙江、廣東、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的人員,一律拒絕入內。

2,媒體報道的一個故事:一個溫州小老闆,因為到處設卡等原因,被困在高速路上15天,啃方便麵啃得嘴巴爛,晚上還一度睡在墓地裡。

3,另一個故事:湖北車肖師傅,就因為車是鄂字開頭,各地服務區拒絕進入,整整在高速路上流浪了20多天,得到漢中交警幫助時,肖師傅流著淚連說“太難了”……

4,有的城市,更是沒有房產證的,一律遣返。還有一些小區,明確規定:租戶回來不讓進入,導致一些租戶有家不能回,只能流落街頭……

5,甚至,對政府似乎“不夠硬核”的舉動,一些民眾還很不滿,比如在上海,一些人對上海“不封城”很不解,甚至在網絡上懟上海發佈。

有的,真成了笑話了。

兩個相鄰村莊,從A村到B村,你需要先隔離14天,從B村回A村,你又要隔離14天。

村莊這樣,城市也這樣。

小區、鄉村嚴防嚴控,戴口罩、少串門,這是應當的。但動輒隔離14天,彷彿不隔離就是不負責任,至於體溫、至於醫院證明等等,統統不作數,這裡地盤我做主。

這就讓人看不懂了!法律呢?

看到光明日報昨天一篇評論就說:從疫情發生之初的“圍堵”湖北人、洩漏個人信息、家門被封閉,到現在網友爆料武漢牌照車被砸,租房戶不能進小區、業主持房產證出入等等,種種行為實在刺目。

這篇評論說:無視法律、契約,製造歧視鏈條,實在不是文明社會該有的景觀。

要知道,華春瑩都提過一個她很感動的細節:有日本學校給學生家長寫信,教育孩子們不要帶著惡意去談論中國武漢。

將心比心,我們呢?

關鍵時刻,中央說了意味深長的這四個字

(二)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看上去還很硬核,很政治正確,你還真不大好批它。

批評,就好像你聖母婊,你不關心大家生命安全,於是,加碼再加碼,哪怕轄區內風險很低很低,也一定要做到最高最高,彰顯自己的能力和魄力。

後果呢?

不提大家生活上的各種不便,也不提多少養殖戶,飼料運不進來,流淚看著家畜家禽餓死。還有,大量工廠無法復工。用一位朋友說的,中國的口罩產能,其實是驚人的,你要多少隻就能有多少隻,但現在就是短缺,為什麼?

沒人生產!

改革開放第一個重大成果,就是人們擺脫了戶籍的限制,很多工廠僱的都是外來員工,他們回不來,回來哪怕一切都好,也必須隔離14天,這還怎麼生產?

而且,生產都是有鏈條的。我們可以特事特辦,口罩廠員工可以提前復工,但原料廠沒不復工,仍舊是隻能看著機器發呆。

關鍵時刻,中央說了意味深長的這四個字

短時間,我們當然能撐過去;但沒原則的自我折騰,那誰都能撐不過去;更別提,其中的地域歧視、身份歧視,這不應該在中國出現啊。

反正,誰都不信任誰。

你說你在北京很正常,你說你已在上海隔離了14天,哪怕北京上海比我們這裡疫情風險還低,對不起,來了這裡,你先給我再隔離14天。

所以,這次中央會議斷然棒喝!

要實事求是!

防控要實事求是,該糾正的要糾正,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則肯定是不對的!

當然,這是不是否定硬核的做法?

我認為,也不是的。

因為從新華社通稿看,這次重要會議,最高領導人明確說了:

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要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加強疫情特別嚴重或風險較大的地區防控。


同時,會議強調:

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以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為抓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要按照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原則,以縣域為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


可以這樣理解: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嚴格一些,可以,但也要實事求是。

非防控重點地區,更要實事求是,按照不同風險來不同處理,要對對偏頗和極端做法要及時糾正。

在某些地區,霹靂手段,確實才是菩薩心腸;實事求是,更是責任擔當。

中央都看在眼裡。

所以,在這次常委會會議前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根據新華社通稿,會議在要求“在切實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同時,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時,還有這麼一句:

主要勞務輸出地與輸入地要做好農民工等重點人群返崗的對接和服務。糾正對外來車輛和人員“一刀切”勸返等做法。


所以,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也說: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

這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啊!

不是你抓一個,要抓兩頭。

這當然有難度,但沒有難度,那還叫什麼工作!

關鍵時刻,中央說了意味深長的這四個字

(三)

事實上,有些地方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比如,網上流傳的一段音頻,來自浙江海寧市委書記朱建軍,第一句話就是:

雖然已經到凌晨了,但是久久不能入睡。始終在想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很多新海寧人,進不了我們的社區,進不了我們的村莊,這是今天困擾我和市長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語音中,朱建軍還說:

這兩天我跟市長一直探討,怎麼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我們不想把我們群眾自發形成的共同守護我們家園的這種積極性,給他們潑(冷)水。如果每一個人,都把我們排除在外,那什麼叫中國人的眾志成城呢?


要看到,民意要尊重,但政府不有效引導,那下面自然胡搞;有的地方,說實話,是政府在帶頭胡搞

所以,必須糾偏。

也是在浙江,浙江省9日下發政府令,三個不得:原則上不得隨意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不得隨意對銷售生活必須品的網店一關了之,不得隨意限制快遞、外賣等服務。

所以,至少上海、深圳等地,雖然也加強了防控措施,但至少沒有像某些城市一樣,搞這種低級的地域歧視。

這才是執政水平!

反過來就是,不管疫情到底是重是輕,一股腦層層加碼,甚至各種走極端,看上去很負責很硬核,別人還無可挑剔,不過就是掩蓋工作能力低下,一關了之多簡單啊,那不就是另一種形式主義嗎?

有多少領導,是真負責真擔當,真衝鋒在第一線;有多少地方,加碼不過是作秀,不過是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真的害死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