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亮

近日,受2020年首場寒潮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相繼出現大範圍雨雪和大風、強降溫天氣,雨雪分界線直抵江南。2月13日,中央氣象臺同時發佈寒潮、暴雪、強對流和大霧四個預警。

面對自北向南影響我國的今年最強寒潮,氣象部門與農業農村、應急管理、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強聯動,在全力迎戰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積極做好寒潮雨雪天氣的監測預報服務等工作。

與農業農村部門“會診”——助力農戶增底氣

當前,牧區正值接羔保育的關鍵時期,降溫、暴雪天氣對牲畜影響較大。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第一時間將《全區大範圍降雪寒潮天氣預報》報送至農牧等相關部門,通過多渠道向農牧民推送預報服務信息和農牧業生產指導意見。

疫情難阻春茶香。2月13日,浙江省氣候中心會同安徽、福建、貴州、湖北、河南、陝西等地氣象專家,會商研討低溫冰凍對江南茶葉生產影響及應對措施,並形成專題服務材料,通過茶葉氣象服務信息平臺、電視、網站、短信、微信等渠道,向相關地區茶農、茶企發送。同時,全省各地氣象部門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聯合會商,提醒廣大茶農做好新茶搶摘和茶園護理。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氣象局與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制作服務材料,通過預警發佈平臺將寒潮氣象信息及農業生產建議,及時發送到每一位農業大戶手中,攜手呵護群眾的“菜籃子”。

立春已過,河南冬小麥正處於返青期,河南省農業氣象中心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聯動會商,充分利用高標準農田農業氣象自動觀測技術成果,提前做好設施農業防風加固及防凍保暖工作,加強麥田春季管理。

與應急管理部門聯防聯動——服務社會有參考

山東省氣象局2月13日啟動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第一時間將每日氣象專報、重要天氣預報及預警信息等發送至省應急管理廳,加強聯防聯動。省應急管理廳2月14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加強會商研判,周密部署,做到早預警、早準備、早防範。

寒潮應對和疫情防控兩手抓、兩手硬。從2月11日起,廣東省氣象局與省應急管理廳每日組織視頻連線,會商寒潮天氣。截至2月15日,兩部門聯合向全省21個地市發佈短信1.5億條,提醒公眾注意防寒保暖,戶外防疫執勤人員注意雷暴大風、短時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過程。

2月14日8時,受寒潮影響,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最低溫度為-17℃,較前一日陡降10℃。市氣象局第一時間與市應急管理局啟動無縫隙會商研判機制。根據天氣預報,市應急管理局及時向各旗(縣、區)調撥民政救災帳篷和防寒服、棉被等物資1000套。氣象部門緊盯寒潮降溫來襲的時間點,及時建議社區和街道工作人員調整發放進度,確保在寒潮到來前完成全部發放工作。

與衛生健康部門深化合作——發佈信息廣覆蓋

武漢飄雪、襄陽降溫、宜昌大風……2月15日,首條面向全國援助湖北各地醫療隊的氣象服務短信發佈,全方位、“點對點”向防疫一線醫護人員推送氣象服務信息,發佈防寒保暖提示。面對斷崖式降溫和雨雪天氣,湖北省氣象局及時與省衛健委聯動做好服務。全省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利用預警信息發佈系統,通過農村大喇叭、氣象信息顯示屏、氣象影視、新媒體等手段,加強社區疫情防控信息發佈和科普宣傳工作,打通防疫和寒潮天氣信息傳播“最後一公里”。

2月14日,吉林省氣象臺相繼發佈寒潮、暴雪、道路冰雪等預警。省氣象局與省衛健委聯動,充分發揮預警信息發佈系統多手段、廣覆蓋、快響應優勢,強化疫情防控信息科普,聯合發佈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氣象條件黃色預警。

陝西省榆林市氣象局組織市、縣兩級氣象部門與當地衛健委和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機制。依託氣象信息發佈優勢,市氣象局實現了防疫和寒潮雨雪天氣信息的權威、快速、精準發佈。

應對風雪,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氣象局於2月14日聯合縣衛健委,利用預警信息發佈系統、短信等多種渠道發佈疫情防控和氣象信息,累計覆蓋10萬餘人次。

與交通運輸部門同行同向——助跑途中一路暢

2月13日至14日,北京迎來雨雪天氣,雨雪轉換時間及地面溫度變化是掃雪鏟冰作業適時適度開展的前提。市氣象臺加強與交通、環衛等掃雪鏟冰指揮部辦公室成員單位聯動,提前發佈掃雪鏟冰專報,並通過電話、微信逐小時提供降水、氣溫及地面溫度變化情況,在多期服務產品中滾動提示,為全市掃雪鏟冰安排部署提供科學保障。

目前,遼寧正處於疫情防控和春運交通運輸保障的關鍵階段。迎戰暴風雪、強寒潮,遼寧省氣象部門加強與交通運輸部門聯動,向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省交全管理局發送高速公路、公路及春運等服務專報,全力保障全省春運交通運輸和公路除雪等工作。

2月13日,貴州省遵義市氣象局向市委、市政府報送重要信息專報,聯合交通運輸部門建議各地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根據氣象信息,市交通運輸局加強交通安全監控,特別是橋樑、隧道口等易凍易滑以及易出現大霧路段的巡查監控,減輕了雨雪天氣對春運返程及物資運輸等影響。(餘亞慶 張曉晨 張語眉 周愛春 韓乾 楊群娜 劉瀾波 高迅芝 張曉霞 劉敏 蔡洪梅 葉芳璐 馬東雷 李德霞對本文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