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要“心中有數”

抗疫要“心中有數”

疫情暴發以來,家住叢臺區中央公園的王先生,幾乎足不出戶,心裡卻也安穩,手機上不時收到各種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識,有的來自居委會、有的來自通信運營商,更多的是邯鄲日報社推送的新邯鄲客戶端。

這些足量的真實信息正是公眾普遍想知而未知的。大多恐慌來自未知,安全感缺失源自不確定性,心中有數,才能踏實。

抗疫要“心中有数”

幹啥事都得心中有數才行,數是信息、是事實、是規律、是道理……而這裡的數說的是數據。

跟17年前的抗擊“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可謂一場大數據時代的抗疫戰爭。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已成人們的“延伸器官”,幾乎所有行為軌跡都已經數據化。從各路專家解疑答惑、社交媒體上的患者求助和認證,到多平臺防疫科普直播、普通人的守望相助,大數據的身影無處不在:

武漢火神山醫院利用大數據檢測疫情、南昌運用大數據識別重點防控區域及高危人群、廣州黃埔區蘿崗街道用大數據讓防疫“耳聰目明”、海口市利用大數據服務管理返工高峰期旅客、北京西羅園民情圖大數據成為好幫手……

抗疫要“心中有数”

對邯鄲而言,眼下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疫情防控進入膠著對壘狀態的關鍵時刻,迎來節後首波返崗復工潮,當務之急就是針對返邯人流逐步增加、疫情蔓延風險增長的形勢,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應對措施。

面對疫情,無論決策者還是普通人,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如何由自然思維轉向智能思維,如何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是當前的必答題。

抗疫要“心中有数”

做到“心中有數”,就要及時追蹤病源。越是在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感染高發期,越需要對作為主要傳染源的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群體進行準確追蹤。相信很多人都記得當時一個細節:聽說春節前後有500萬人離開武漢,有很多網民驚慌失措,根本不知道這些有潛在風險的人分佈在何處。很快,有平臺用大數據繪製了詳細的人員遷徙圖,明確顯示這500萬人到底去了那些地方,並給出了應對建議,頓時讓人安心了許多。

抗疫要“心中有数”

做到“心中有數”,就要實施動態監測。大數據具有多源性和廣開放性優勢,能夠通過數據挖掘發揮動態監測的關鍵作用。一方面能實現對疫情數據的實時播報。比如新邯鄲客戶端推出的“疫情速報”“權威發佈”“邯鄲確診病例實時查詢”等平臺,實時發佈省市疫情數據和動態詳情。另一方面可對疫情蔓延以來各地區採取的交通管制等情況進行精準把握。比如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App可實現路況實時播報,幫助公眾規劃行程。

抗疫要“心中有数”

做到“心中有數”,就要預測疫情走勢。雖然邯鄲患者康復出院的好消息不斷傳來,前後有3批5例,但從全國範圍看,疫情蔓延並沒結束。特效藥研製的進展如何?疫情處於何種階段?何時才能迎來拐點?很多問題值得研究。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探析數據背後隱藏的疫情規律,進而對疫情發展態勢進行基本分析與把握。

抗疫要“心中有数”

做到“心中有數”,就要共享信息平臺。工信部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所合作,利用實名制售票大數據優勢,密切掌握相關信息,“列車上如出現確診或疑似旅客,我們會調取旅客的相關信息,比如席位前後3排的人員,與其同一訂單購票的人員,我們會進行信息分析提取,然後提供給相關防疫部門進行後續處理。”據悉,目前已累計提供200餘批次的信息。

抗疫要“心中有数”

做到“心中有數”,就要統籌數據資源。有效應對疫情,數據分析團隊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邯鄲日報社天工指數研究院便是如此。前不久,圍繞“邯鄲疫情”大眾關注度,研究院發佈《大數據調查問卷:疫情當前,您最關注什麼?》,短短兩天便收集到有效問卷千餘份。通過數據彙集與調查分析,形成了三期《邯鄲戰“疫”之市民關注度報告》,分別從政府防控、醫療防控、生活防控三個層面,科學總結了社會關注焦點和疫情防控規律,報告通過邯鄲晚報及新媒體平臺發佈後,取得較大社會反響。及時而明晰的信息公開,讓大眾情緒從“擔憂驟增”到“眾志成城”,網友們對此表示充分肯定:“邯鄲戰‘疫’好助手,百姓信心定盤星”。

抗疫要“心中有数”

有人說,安全感就是“我怕黑,而你是光”。希望大數據真正成為我們贏得這場抗疫戰爭的“星”和“光”。

抗疫要“心中有数”

2月11日邯鄲新增2例確診病例活動軌跡公佈!

2月11日0—24時,邯鄲新增2例確診病例,累計確診29例

高宏志看望慰問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和部分醫務人員家屬

張維亮調研檢查企業復工復產

以熱血鑄初心 用生命踐使命——追記犧牲在邯鄲抗疫一線的共產黨員嶽金棟

剛剛,邯鄲首例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抗疫要“心中有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