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拴了200年直至枯死?

用户61402240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楚风觉得这个槐树挺冤的,自己没有招谁惹谁,只是因为有人在自己的树枝上吊死过,自己竟然成为了“犯罪分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很简单,上吊的不是一般人,他是大明的皇帝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虽然他并不像别的朝代的亡国之君昏庸无道,贪图享乐。相反他还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可是当皇帝不是勤奋就可以的。崇祯刚一上台除去魏忠贤的计谋策略,让人看上去崇祯是一个睿智的帝王。可是自从除去魏忠贤以后,崇祯的智力就像减退了一样,智商也一直不在线,做出了很多让人不能理解的事情。

比如他优柔寡断,对边关守将疑心重重,自己主政十几年,崇祯年间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就包括总督袁崇焕。这些大臣有的该杀,但是大多数并不该杀,很多忠臣都是死于崇祯皇帝的疑心病。崇祯皇帝的频频换将诛杀重臣,最后的结果是文官不愿意献一策,武将不愿意精忠报国,打不过就投降,可见崇祯帝确实不得人心,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就连最后时刻,李自成马上要攻克北京城时,崇祯皇帝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是在埋怨大臣,认为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而臣都是亡国之臣,一个要死之人都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人之将死都不能做到其言也善,由此可以理解崇祯皇帝是怎么一个死要面子之人啦!崇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提前让太子去南京以防不测,导致南明群龙无首,其实话又说回来了,我觉得即使太子去南京也没用,明朝该亡了!

当然明朝灭亡还有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并不能全怨崇祯,像小冰河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农民起义不断,外面还有后金这个大难题,所换作是朱元璋估计也不免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些,重点说一说那个歪脖子槐树。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晓,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看到突围无望,在砍杀了自己的妃子和公主数人后,吊死在了煤山(今景山公园)的歪脖子树上,身边只有忠心的王承恩跟着。崇祯死后,王承恩也上吊而死。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城后,派人以天下的礼仪薄葬(才花了二百两银子)了崇祯,由于崇祯皇帝没有自己的皇陵,李自成就把崇祯皇帝葬在了田贵妃墓里。

再后来清军入关,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收揽人心,顺治帝下令重新修缮崇祯皇帝的墓并命名为思陵。顺治帝自己出了一千五百两,吴三桂捐了一千两,大臣们又出了点,一共三四千两就把思陵给重新修缮了一下。后来乾隆皇帝有进行了修缮。


至于景山公园崇祯皇帝上吊的那颗槐树,清军入关后为了表示正统,收揽人心,把崇祯皇帝上吊的老槐树定为罪槐,用铁链锁着。意思是崇祯帝的死自然是因为那棵树,并不是他们满人的罪过,满人赶走李自成是来给崇祯皇帝报仇的。同时也希望这棵树能够成为大清朝的警示语,时时刻刻警醒着大清王朝。后在八国联军侵华之时铁链被偷走而成为文物,而槐树依然屹立不倒,所以从顺治入关算起,确实这颗槐树已经被锁了二百多年了。


清朝灭亡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还竖起了石碑,上面写着“明思宗殉国处”,后来崇祯皇帝殉国三百周年又立一个石碑,上面还有碑文纪念。等到了六七十年代时,由于某种原因,槐树被砍,石碑也被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槐树是后来从别的地方移种的,石碑也是后来又立的,用来纪念崇祯皇帝以死殉国的气节。


楚风说历史


槐树本无罪,奈何吊死过皇帝。这位皇帝还不是一般皇帝,他是明朝末年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一个被大家口口声声说成是劳模的皇帝。因为吊死了崇祯,所以槐树身上被上了枷锁。这又是什么道理呢?<strong>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爬上景山上吊。

其实早在潼关失守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末日到来了。所以他赶紧发出命令,让地方上带兵的将领们都回来勤王。但是没有人来,有的是地处偏远,消息还没传到,比如说云南的沐王府、四川的秦良玉等。有的则是压根不想来,比如说湖北的左良玉、山海关的吴三桂。

眼看着李自成就要进城了,崇祯帝知道援兵前来相救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原来混的这么惨,手下没有一个听使唤的将领可以任用了。

亡国之祸加上援兵不来的双重打击,使得崇祯精神上出现了问题。他先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偷偷送出了紫禁城,随后就在后宫大肆杀戮,杀了自己好几个女儿、后妃。

在这之后他便跑上了景山,景山就在故宫后面。故宫就是挨着景山建造的,崇祯皇帝可以从景山上俯视整个紫禁城的风貌。

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发现紫禁城被攻占了,李自成正带着人马在紫禁城中烧杀抢掠。崇祯皇帝万念俱灰,选择在这棵歪脖子树上上吊了。从此这棵歪脖子树,就不是一棵普通的树了,他被施加了帝王光环。



槐树招谁惹谁了?为什么要被铁链锁住?

李自成不争气,打下了北京城却没有坐稳江山。在山海关战败以后,李自成立刻带着人马和财宝逃回了西安。

而顺治皇帝在多尔衮的拥护下,入主北京城。到了北京城以后,多尔衮为了安抚大明臣子之心,立刻吩咐人将崇祯皇帝以皇帝礼仪安葬,并且给这课歪脖子树挂了一圈铁链,并且将其命名为罪槐。

这棵树表示非常冤枉,自己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要给自己套上铁链,又被命名为罪槐呢?难道就因为这个不相干的人在这里上吊了?

还真是因为如此,当时满清入关的时候,所打着的旗号可不是夺取天下,而是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那明朝的官员们对满清自然好感倍增。

所以当时不知所以然的官员们全都投靠了满清王朝,甚至有人认为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其实是跟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是吴三桂请来复国的救兵。

天真的大明臣子们很快就意识到了一点,清军入关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夺取天下。包括安葬崇祯皇帝,包括命名罪槐,都是为了夺取大明的江山。

没有高人指点,多尔衮是想不出这么一招的。

顺治皇帝还小,压根就不懂事,所以朝中大权一直都是多尔衮把持着。他虽然文武双全,但是对汉人的习俗文化并不是很了解。

而且多尔衮当时就打算占领燕云十六州的领地,甚至都没有渡过黄河的想法。那么是哪位高人指点了多尔衮呢?这个人叫范文程。

我们需要记住这个人的名字,因为没有范文程,压根就不会有满清王朝276年的统治。当年多尔衮所率领的满洲八旗军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二十万人,所以要他们夺取天下,谁都不相信,包括他们自己都不信。

可是范文程告诉多尔衮,满清不仅可以夺取天下,而且可以稳定地治理天下。范文程是汉人,但是一直都在东北长大,所以最初入士就是在努尔哈赤手下做官。

他可是一心向着满清王朝,所以他告诉多尔衮,入关以后,一定要善待明朝的官员。善待他们最好的办法,首先就是要好好安葬死去的崇祯。

既然崇祯皇帝已经死了,那就完全可以拿他来做文章了。范文程的想法十分深邃,因为他明白要想坐稳江山,就必须要夺取人心。

他自己是汉人,所以非常清楚汉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当年吴三桂投降多尔衮,范文程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在他的努力之下,槐树成了罪槐,被锁住了两百多年,而满清王朝也跟着这棵槐树一起延续了两百多年。

罪槐已经不在,现在看到的是替代品。但是那段历史还在那里,不得不说,范文程这一招实在是太厉害了,给了一个汉人将领投降满清的好借口。

结局:罪槐在之后遭到剥皮铲毁,下场凄凉。

其实被套上铁链也就算了,毕竟没有真正伤害过罪槐。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他们更是把这条铁链给顺走了,也算是抢掠到了极致。

别看现在那些英国贵族上层们一个个都以贵族自诩,其实往上数三代,他们都是强盗的后人。哪有什么天生的贵族?还不都是抢掠了别人的财富得来的?

再说回罪槐,其实他的命运远没有这么结束。在1966年,罪槐遭遇到了它人生中最不幸的一天,因为它的皮被红卫兵们给剥了。奄奄一息过了五年时间,1971年,这棵罪槐终于被连根拔起。

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那棵槐树了,现在所种植在那里的,据说是跟当年罪槐一模一样的歪脖子树。可怜罪槐一生无辜,最后落得被剥皮的下场。

崇祯帝除了自杀,其实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就算他南下,也不可能得到手下人的支持。所以他只能选择自杀。

而满清入关以后,不管他找哪棵树上吊,那棵树都要变成罪槐。这是为了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毕竟给一棵树定罪,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江湖小晓生


给那棵歪脖子槐树栓铁链,是满人高明的统战策略所致。

满人入关,为笼络汉人。干了四件漂亮之事。

第一,顺治皇帝专遣官员赴孔子故里祭祀孔庙,表明满人尊孔,拜孔子为师。

第二,厚葬崇祯,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朝廷众臣、八旗贵族集体吊唁。

第三,给崇祯的次女长平公主朱媺娖完婚。

长平公主十六岁时许配给都尉周显,因李自成闯军直逼北京未来得及完婚。在崇祯皇帝最后时刻,为防止长平公主被闯军玷污,用宝剑对其斩杀,公主下意识用左手臂遮挡,被断臂昏厥,五天后才恢复意识。满人发现后继续给予公主礼遇,并寻找到了周显,按照公主嫁驸马规格为他们完了婚。

第四,给吊死崇祯的那棵歪脖子杨树取名“”罪槐”,并拴上铁链惩戒。

——寓意崇祯是正统皇帝,命不该绝。而这颗槐树有罪,从而暗喻闯军有罪。而清兵入关,是来为崇祯皇帝报仇的。要将作孽的槐树戴上铁链,要将闯军斩尽杀绝。

这副铁锁链一直拴在哪颗槐树上,还有更深的意思;

——朱皇已死,爱氏皇帝已立,这颗树是改朝换代的见证,也是清朝存在合法性的证明。

清朝顺治皇帝下令,但凡臣子路过这颗“罪槐”时,必须下马以示敬畏。

——这当然显然不是敬畏这棵槐树,而是要求敬畏(那位吊死的)故宫皇帝。而故宫虽换了新皇帝,那也是必须要敬畏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这副铁链作为珍贵历史文物,被法国士兵盗走,迄今下落不明。

上世纪文革十年中,这颗歪脖子槐树被视为封建迷信之物,被无知无畏的红卫兵鄙视并破坏,逐渐枯萎,经批准后被砍伐。为1996年,为尊重历史、刺激旅游,在原地重新移栽了一颗百年槐树补缺。

谌人


这是清朝政府在收买人心。

说到这棵树,我是老北京人。小时候经常去景山公园玩儿(|1957至1963年),从景山的东门进入,顺着道路往南一拐,走几步。路西的坡上,可以见到这棵树了。

那时只有景山公园对少年儿童免费开放,离家不远经常去,当时那棵树还在,好像还没完全死,没看见什么铁链,这棵槐树并不是歪脖儿,而是从根儿上就斜向东方长的,向坡下倾斜,当时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小孩顺着斜树杆上下爬着玩。早就没了树皮,树干磨得非常光滑,为了怕树倒了,树干中部下边有个门字形木装置支撑着。

后来就几十年没去了,等结婚生子带孩子就玩,那棵树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有文字说明的牌子立在那里,也没有石碑。



老知青147544332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于煤山一棵歪脖槐树上吊死。时至今日,煤山已经叫做景山。

吊死崇祯皇帝的树,曾经被清朝统治者套上锁链,顽强地存活了两百多年。不过,目前在景山公园中我们看到的那棵槐树,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一棵了。

(崇祯剧照)

那么,吊死崇祯的槐树为什么会被套上锁链?它后来又去了哪里呢?

崇祯皇帝是个悲情人物。尽管他即位之后便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但彼时的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他也有心而无力了。

在不少人看来,崇祯皇帝即位后诛杀魏忠贤,是加速明朝灭亡的一招臭棋。实事求是的说,一个王朝离开了任何一人,都不会立即停摆。崇祯的过错在于,诛杀魏忠贤的同时,也把阉党给一网打尽了。阉党倒了,东林党人开始为所欲为。富人的赋税被免,穷百姓的赋税反而加重,国家财政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就这件事来说,崇祯实在是太心急了。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地球又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北方土地大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很多公职人员也失了业。再加上连年瘟疫不断,各地村落整片整片的消失,万千河山一片死寂。

百姓们吃不上饭,也没法安稳地过日子,农民起义也就开始一波一波爆发。而北方的满清,又一直虎视眈眈,不断在边境进行骚扰。明朝军饷开支巨大,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更是直接崩溃。

纵然崇祯皇帝给秦皇汉武上身,也无法收拾如此崩溃的局面。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的大军很快攻入京城。崇祯为了避免妃子和公主遭受侮辱,在闯军到来前,提前将一众妃子赐死。他的女儿长平公主,被崇祯亲手砍掉了一只手臂,陷入了昏迷;而另一位年仅6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也被崇祯直接砍死。

绝望的崇祯来到煤山,在看完紫禁城最后一眼后,他在蓝色袍服上写下绝命遗言,随即吊上了歪脖槐树。

歪脖槐树吊死了崇祯,也结束了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但实际上,槐树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大的事情,甚至连天下的百姓们,也并没有意识到。

槐树的意义,是在清兵入关后,才开始被放大的。在占领北京后,顺治帝昭告天下,将崇祯皇帝移葬到思陵。与此同时,顺治还下令给吊死崇祯的歪脖槐树加上锁链,并起名为“罪槐”。但凡大清官员路过“罪槐”,都必须要驻足停思。

当然了,当时的顺治帝还是个几岁小孩,这一系列行为,多半应是摄政王多尔衮所为。

(多尔衮剧照)

那么,多尔衮将一颗槐树问罪,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清兵入关,对于大明的子民来说,无异于一次异族入侵。要想消除民族间的隔阂,让清朝能够顺利地一统天下,必然需要用一些手段。

清朝将槐树定罪,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人们,我们是在惩治灭掉大明的罪人,我们的行为是在为明朝复仇。那么,哪些人是仇人呢?当然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至于南明政权,也是阻碍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叛乱者,自然也归于仇人之列。

为槐树定罪,为清朝统一天下,安上一个合理的名目,是清朝民族融合的一招妙棋。只是可惜,这棵槐树却莫名背上了罪名。

有人为“罪槐”鸣冤,写了一副对联:“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直到1900年,在清朝也走上穷途末路之时。八国联军入京,将锁链作为文物夺走,槐树才终于卸下了包袱。槐树的锁链,见证了整个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在失去锁链没几年后,清王朝也走向了灭亡。

不得不说,八国联军确实掠夺了一件了不得的文物。

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槐树一直顽强地活着。

但在1966年,一群热血的青年冲上了景山,把槐树的树枝折断,将树皮全都剥了下来。这棵槐树终于寿终正寝。1971年,这颗已经死去的槐树被正式移除。在十年后,公园管理处把景山南坡一颗碗口大小的小槐树移植了过去。


张生全精彩历史


“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这句诗出自上世纪50年代,是某先哲在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下吟咏的诗句,此句大约是对这歪脖子槐树传奇一生的最完整概述了。

原本,这棵有点歪的槐树只是一棵普通的槐树,可1644年3月19日拂晓,一棵白绫被搭上其树干后,它的命运便倏忽急转。

伴随着崇祯皇帝的自缢,这棵槐树自此再也不再只是一棵槐树,它迎来了它的另一种“树生”。

如果树也能写自传,这棵槐树大约会将3月19日定为自己人生的转折期了。

这一天,农民起义军领袖带领农民军攻入了北京城,此时的明宫一片混乱。生性刚烈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击鼓上朝,可鼓声起、鼓声落,无一人相应。

此时的崇祯自知大势已去,在巨大的刺激下,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城楼下的战火照亮了崇祯苍白的脸也刺红了他的双目,他站在台阶上,耳边是不断涌入的各种人声、嘈杂声,他清楚地意识到:大明的江山就要就此断送在他的手里了。

上位的这些年,崇祯一直努力想要挽救大明的颓势,可他终究还是败了。这一败,失的是天下,失的是所有。

崇祯颤抖着走到宫内,他已经在心底做好了最后的盘算。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来到殿内后,他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便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做完这最后的安排后,崇祯接下来的行为大约可以用:残暴杀人狂魔来形容了。他先是命皇后、贵妃自尽殉国,随后便挥刀疯狂砍向了自己的几个亲生女儿,长平公主被他砍断了手臂昏死过去,6岁的小公主则被他砍成了两截。

从崇祯此时的疯狂行为来看,他的精神已经几近崩溃。人在精神完全崩溃时,只有一个结局:疯狂或者死亡。

崇祯毕竟不同于一般人,精神崩溃下的他并未疯,这与他见过的风浪有关,也与他心底的信念有关。与其他昏庸致国亡的君王不同的是,他的亡国更多的是大势所趋。

崇祯自出身开始便被赋予了保卫大明江山的使命,登上帝王位后,他更加将这一使命视为此生唯一使命。这一使命最终也促成他逼死皇后妃子、杀死女儿的疯狂行为:身为帝王家的女子,不能让农民军糟蹋,所以,死是更好的结局。

崇祯的绝望是空前绝后的,跌跌撞撞爬到后山后,崇祯望着烧得正旺的战火欲哭无泪。此时的他已经取下了官冕,他散落的发丝凌乱在风中。

良久,他脱下蓝色袍服在上面写下了一行绝笔信,写完扔掉墨笔后,他便吊死在了这棵歪脖槐树上。随后,他身边的太监王承恩也陪他一起自缢于此树。

伴随着崇祯的自缢身亡,持续统治中国276年大明王朝正式画上了句点。而作为崇祯自缢所在的这棵槐树也成了大明灭亡的象征,因为见证了一个朝代的衰落,自崇祯自缢那天起,它便也不再是一棵树,而是活成了一个象征。

歪脖槐树的象征意义之被强化是在顺治年间,顺治率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后。第一时间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下旨重新安葬崇祯帝,陵墓叫思陵。第二件事便是,给歪脖槐树上铁链以示惩戒,他还下旨从此以后此槐名为“罪槐”。

一根铁链,名前的一个“罪”字,自此,歪脖槐树便不再是凡尘里的自由树。这棵槐树被定罪后,它的树生便更加困苦了。

如果树有意识,此时的它大约是会喊冤的。没有科学可以证明大树有无意识,但日本科学家江本盛博士曾在书籍《水知道答案》里证实:水在听到褒贬词汇时,会结出完全不同的结晶。

还有人曾证实,树木甚至可以被骂死。有人曾做过实验,每天派人不停对着一棵大树咒骂,不久大树便会枯萎而死,而承受褒奖的大树则会越发茁壮。

如此,被拴上铁链并且不停承受参观者哀叹、唏嘘等各种负面情绪的槐树,难道不会因此而受影响吗?何况,从始至终,槐树都是躺着中的枪。说来,它的成为“罪槐”仅仅是因为顺治想借它背锅。

罪槐背的这锅,便是“使崇祯亡(吊死崇祯)”,这锅背得冤屈,冤屈得说不出话,即便它能说话。

被无辜安上罪名、拴上铁链后,罪槐成为了清朝皇亲、大臣定期瞻仰的对象。顺治在给槐树改名后,曾下令凡朝中皇亲、大臣,路过煤山歪脖槐树时,要下马观瞻静思。

静思,思什么?自然是思大明的由盛转衰,思进取思自强!这期间的古槐,成了大明王朝的耻辱柱,也成了大清的警示钟。《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大帝,曾在大殿怒斥群臣时大喊:

“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在看着你们呢!忘啦?”

这之后200多年后,八国联军打进了清皇宫,大清自此走向没落。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八国联军在侵华期间顺便“侵”走了古槐上的这条铁链。

从这年开始,囚禁罪槐的锁链终于被解开,大清的气数也走到了最后。罪槐的锁链之锁、开之间,正是清朝的寿命。

1966年,在那特殊年代里,已脱锁的罪槐被前来游览的红卫兵扒了树皮、树枝做纪念。人要脸、树要皮,没皮后的老槐奄奄一息。1971年,这棵几近枯死的老槐被园林部门下令铲除。

自此,崇祯皇帝上吊的老槐树的树生便彻底画上了句点。

后来被当做旅游景点参观的老槐树并非吊死崇祯的“罪槐”,而仅仅是1996年景山公园工作人员找来移植的。

这棵槐树与先前的罪槐一样,都是歪脖子,且都是老树(新槐年约150岁)。只是,此树,早已不是彼树……


记者李满


崇祯死的时候,很不地道,逼死皇后、贵妃,砍断长平公主的胳膊,杀死小公主,还在衣服上乱刷标语,把大明灭亡的锅乱甩。顺治进京后,不当“背锅侠”,找了条铁链把崇祯上吊的槐树栓起来,告诉百姓李枣儿逼死了崇祯皇帝,大明是被闯贼搞跨的,大清替大明鸣不平。

崇祯把大明灭亡的锅甩给臣子

李自成攻到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击鼓上朝,结果没有一个大臣前来,崇祯知道大势已去,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尔后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哭了:“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说完解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看难逃一死,只能哭着拜别,也上吊自杀。朱由检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咬着牙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啊!”说完拔出刀砍杀公主,公主吓得躲避,结果被砍断的胳膊,昏死了过去。崇祯此时几近疯狂,他再次将血淋淋的屠刀挥向年仅六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将其砍为两段。

崇祯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吓得四散逃命,只剩下太监王承德。朱由检脱去龙袍,换了一身蓝色袍服,失魂落魄地跑到煤山,看到京城火光冲天,知道大明江山毁在他手,他没脸逃跑,也逃不掉,于是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然后扔掉墨笔,吊死在一棵歪脖槐树上。崇祯皇帝临死前,还把明朝灭亡的锅甩给了众大臣。

顺治把锅甩给闯王

顺治率领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知道自己根基不稳,为了安定民心,他下旨重新安葬了崇祯皇帝,陵墓叫思陵。还让老百姓服丧三日,追谥朱由检为“庄烈愍皇帝”。更出人意料的是,还惩罚了吊死崇祯的歪脖槐树,给槐树戴上了铁链,起名为“罪槐”。其实顺治就是为了安抚百姓,他不想背灭明朝、杀皇帝的恶名,用行动告诉老百姓,杀死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是闯贼李枣儿,这个坏枣已经被清兵打掉了。吊死崇祯皇帝的树我们也要严厉处罚,让他戴刑具受罚。

铁链拴树有警示作用

顺治还下令,朝中皇亲、大臣,路过煤山歪脖槐树时,要下马观瞻静思。

这可不是让大家祭拜崇祯皇帝,而是以树为鉴,让在家记住,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朝是怎样从兴盛走向衰落,大明朝皇帝是怎么被流寇逼得走投无路,落得个上吊自杀的结果。这棵被铁链栓着的树,凝聚着一个强大朝代由盛到衰的历史,是大明王朝的耻辱柱。

清朝君臣看了它200年,直到八国联军打进皇宫,大清走向没落,这棵树也解除200年的惩罚。


聋王异史


说起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栓住,就不得不提崇祯皇帝的一生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是一个悲剧,在其幼年时虽说生在帝王家,衣食无忧,但是并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呵护,小时候过的并不幸福,在五岁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已经撒手人寰,后来先后被两个庶母带大,直到父亲去世,哥哥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朱由检被封为信王,日子才好过了一点,然而仅仅过了七年,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便早早归天了,由于天启皇帝没有子嗣,便在临终前传位弟弟朱由检,至此朱由检开启了他的皇帝生涯,改年号为崇祯,后世称崇祯皇帝。

明朝传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按照历史王朝的兴盛规律,明朝此时已经是晚期衰落时期了,社会弊端已经暴露无疑,且深入骨髓,此时的大明王朝,如同一个身患重疾的老人,行将就木。就算没有天灾,外敌等因素,明朝当时的情况也极不容乐观,更何况天灾,人祸,外敌不断。

崇祯皇帝可谓是极其勤政,节俭。然而一个合格的皇帝并不是仅仅节俭和勤政,就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勤奋的皇帝并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落,和君主是否勤政没有直接关系。作为一名君主的最高境界,敢于大胆的放权用人,让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而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崇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既不知人也不会用人。崇祯在位十七年,任用辅臣前后多达五十人,更换之频繁,前古未有。这本来就给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雪上加霜。

当时天下大旱,百姓流连失所,加上瘟疫横行,而此时为了抗击辽北满清,朝廷又加大对百姓征税的力度,本就生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起义,尤其是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更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皇都,纵然崇祯皇帝让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一齐上身,怕也无法收拾如此局势。

李自成的大顺军很快便攻破了京城,亲眼目睹皇宫的慌乱,四散逃命的人和正在城中烧杀抢掠的大顺军,崇祯皇帝明白自己的大明王朝完了。于是他派人将三位皇子偷偷送出去,为不让妻儿收到玷污,便亲手杀死一女,砍断一女手臂,逼死一妃一后。

然后自己带着太监王承恩,去了景山,在整个紫禁城最高点,目睹了整个皇城的大火,他已经没有了逃跑的勇气,明朝皇室祖训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死!祖宗定下的规矩绝对不可以破的。

于是崇祯在一件袍服上留下了绝笔:“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随后便在一颗歪脖子槐树上,上吊自杀。

原本只是一颗普通的槐树,结果皇帝在上面上吊自杀了,这可开创了千古第一次,这颗听普通长的还有点歪的槐树,因为被施加了帝王光环,变得极不一般,它不在是一颗树,因为它见证了一个王朝最后的衰落,它变成了一个象征。后面的事我们就不一一赘述,直至清军如关,占领京城,顺治皇帝率军入关后,首先做的不是烧杀抢掠,而是第一时间厚葬崇祯皇帝,并且以帝陵的规格为其修了陵墓思陵。并且惩罚了这颗歪脖子槐树,用铁链将其锁住,并起名叫‘罪槐’,这很好理解,就是犯罪的槐树,它的罪就是因为崇祯皇帝在它身上自杀了,这一切不过是满清在粉饰自己而已,做给天下人的,以收买天下人的心,这一招果然有用,当时满清入关时才二十多万人,根本不得民心,很多人视满清为蛮夷之人,结果此招一处,民心稳定不少,天下人对满清的看法也大大改善。

事实上顺治帝在入关时才几岁,这一切根本可能出自他手,而是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是一名武将,这么精妙的办法不太可能出自他手,多尔衮身边必有高人,他叫范文程,本是万历年间的秀才,但是不得志,便转身投靠了满清,为满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在他的建议下,多尔衮将槐树用铁链锁住,并起名‘罪槐’,槐树本无罪,奈何成了政治牺牲品,在此后的两百多年里,‘罪槐’一直铁链加身。历史总是那么奇妙,同样的事在满清统治者身上同样出现,一九零零年八月,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满清统治者远没有崇祯皇帝的气节,率先逃跑,八国联军在京城大肆抢掠,窜至景山,把锁在‘罪槐’树上的铁链当做战利品抢走了。

在身上锁了两百多年 的铁链终于松开了,树若是有意识想必定然开心不已,时间到了一九六六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群特殊的热血青年冲上景山,扒光了‘罪槐’的树皮,并且截断树枝,不知此举有何深意。没有树皮树枝的‘罪槐’苟延残喘到一九七一年,完全枯死,被领导下令铲除。

自此见证两个王朝的衰落,并且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走完了一生,画上了句号。后来景山作为旅游景点,景山公园工作人员又从别处移植过来一颗槐树,据说和以前的‘罪槐’一样,到底一样不一样谁也不知道,天晓得当初为何要扒光它的树皮,截断树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究竟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和象征被毁掉,我们也无从得知,至今景山公园在‘罪槐’原来的位置,还长有一颗槐树,只不过是一个替代品。


一个老男人历史


古代的紫禁城外有一棵槐树,因吊死了一名皇帝,所以令人注目。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崇祯帝,当年吴三桂联合上清兵导致中原大地战火纷飞,腐朽的明朝军队不堪一击接连败退,这时崇祯向窗开望了一眼自己的江山,然后就到山上的老槐树上吊自杀了。后来这老槐树就被人用铁索捆绑了近200年,并且最终枯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公元1627年,朱由检临终前把帝位传给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弟弟崇祯,这对17岁的崇祯来讲虽然是一件超好事,然而登基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烂摊子,因为明朝已处在一个灭亡边缘,各地义军突起,外有清兵压境,甚至连吴三桂都做了汉奸。这时崇祯帝无心享受帝皇的后宫待遇,一上任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剿灭朝廷内部的太监党派,然后日理万机的忙着拯救大明。

时间来到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队攻陷了明朝京城,吓得人心惶惶,城里官民纷纷外逃。此时坐在紫禁城的崇祯帝依旧坚持抵抗,并且亲自擂鼓上朝,这也是历代帝皇鲜少人见的行为,可惜满朝文武早吓跑了,没人前来上朝,崇祯看到此情此景,深感重挫,想不到昔日里对他俯首称臣,口口声声喊着要为明朝效忠的官员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

于是崇祯只能认命,十分无奈的叫人护送皇子出宫逃难,而剩下的一群妃子跟宫女,崇祯不想让她们落到李自成的农民军手里,为此也下令全杀了拿来给他陪葬,看来崇祯此举就已经下定了必死之心。

一切安排妥当后,崇祯满脸悲伤,怀着千古大恨来到紫禁城对面的煤山上,坐了一会儿,再次看了看江山,然后就在一棵老槐树下,自己绞刑身亡了。崇祯在树下吊死的消息很快传播了整个天下,闯进北京的李自成为此就开始图谋抢夺江山的计划,不料被冲破山海关踏尘而来的清兵以“进京勤王”的借口入主北京,并且以强悍的兵力赶跑了李自成的起义军。

然而一切皆有定数,满人很快就以平乱为由控制了京城,并且接管了朝廷,这种夺汉人江山的野心,却引起了很大舆论。满人们为了安慰惶惶不安的百姓,于是就把崇祯帝的遗体进行风光大葬,并且追谥为庄烈愍皇帝,然而在问罪方面,满族人就把崇祯上吊的那棵老槐树定为“凶手”,然后叫清兵用大铁链把树捆绑起来,指名叫“罪槐”,以此做法使得众人心服。

只是事后,满人也觉得罪槐一说似乎难以服众,为此又把一部分罪名推给了李自成,认为如果不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可能就不会,所以李自成跟老槐树是同罪。不过其中的区别是李自成是活人,能跑能逃,最终也死了化成一滩黄土,而老槐树刚好长在紫禁城对面的煤山上,虽然被捆着铁链但长得好好的。

自从清朝成立以来,老槐树就一直被捆绑着,其中原因是清廷想以此来告诫天下人以及让满朝百官感到愧疚,另外还想表明崇祯的死其实跟清兵入关没关系。

公元1900年,轮到晚清灭亡的时候,此时世界八大列强军队向刚年李自成一样攻陷北京,清朝皇族一个个被吓得抱头鼠窜,最终紫禁城里里外外都被洋人洗劫一空,甚至在抢掠过程中,老槐树的铁链也在混乱中被人抢走了,因此被锁了200多年的罪魁最终得以解脱,不过该树的下场也够悲催,后来天下闹饥荒,百姓们饥不择食就把它的树皮给剥下来吃了个精光,所谓人要面子树要皮,老槐树无树皮后最终就枯死了。

现如今的老槐树自然不是崇祯皇帝吊死的那颗,应该是后人所栽。


猫眼观史


有人说罪槐的大铁链是被八国联军掠夺走的,这八国联军也够没出息的,运费都比链子贵,一副好身板都被智商糟蹋了。

还有人说此罪槐非彼罪槐,这倒是真的。

话说原来的老槐树有够倒霉,老人常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多换几棵树嘛,偏偏要在这颗老弱残躯上平白添上100多斤分量。幸亏后面的太监常听老人言,不要在同一棵树上吊死,老怀(槐)甚慰。

多尔衮是不懂这套的,那时候投降的不少,天知道哪个坏种撺掇多尔衮借顺治的名头下旨给老槐树拴上了铁链,称之为罪槐,老天爷也难救该死的鬼,老槐树想躲也躲不开呀,真冤,多尔衮邀买人心,老槐树躺枪遭殃。

好不容易人和链子都给老槐树摘了,没过几十年,到了运动的年代,一把火就把老槐树烧了,民国时期所立的思宗碑也一断两截,废物利用当成了石桌,招谁惹谁了这是。

1644年,天知道是谁从城内为李自成打开了城门,说法倒是很多,但都是口口相传最后落下笔记,不足为凭,如果那么肯定的话,也就不会那么多种说法了,其中被矛头所指最多的自然是曹化淳。

比如杨博,就属于既要卖皮肉,又要立牌坊的那种人,那时候文官投降者众,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他是既投降了还要表忠心,既表了忠心还要装出一副正气凛然的态度,怎么弹劾曹化淳的呢?

“李自成到了北京城下,是曹化淳主动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李自成刚刚进入城门,曹化淳就扑上去服侍伺候,现在清兵进入北京,又要投降大清(合着只能你杨博投降),曹化淳这样的卖国贼,砍死一万次都难以服众。”

曹化淳对杨博的弹劾没当回事,只是淡淡的说了句“该部知道。”,意思是说,我究竟开没开城门杨博知道,算是软软了回敬了一记,后来谣言竟然传到了南方地区,再又传回了京师,俗话说三人成虎,曹化淳坐不住了,于是写诗一首:

“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甲申殉国,曹化淳早就回老家养病六年了,怎么开城门?纯属异地躺枪,由此可见,谁打开的城门得看传谣的人恨谁······这个问题无解,而且当时攀诬成风,多为借机报复或者刷存在感、对新主表忠心,没谱的事也就不必深究了。

总之,李自成没费半点力气,大摇大摆的长驱直入,占据北京,再后来就是追赃助饷、兵败逃亡,李自成的存在,像是带着任务来的,完成任务后,自己也就归天交差去了。

让他慢慢折腾去吧,单说崇祯帝,“诸臣误我”也不完全都是推卸责任,本来可以妥妥的跑去南京,至少能够安排几个儿子过去以备不测,但是群臣反对,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除了小部分被废物利用以外,其他人都遭受了刑罚和毒打,死了一千多人,京官有一半还多都死在刘宗敏的手里。

崇祯甩锅一辈子,最后关头还在等着臣子们首先发表南迁的意见,臣子们也不傻,一旦自己开口,今后等大家都转移到安全地带,必定有人弹劾,而自己也必定会被清算,比如谈和的陈新甲,死状历历在目,别管是其队友还是陈新甲的政敌,对此都很心寒,所以对这类事都是敬而远之,说不跑总是没错的,于是崇祯就在等待中错过了最佳南迁机会,当然,没钱也是原因之一。

穷到什么程度呢,勤王诏令下达后,只有唐通回防到位,而赏赐的银子和打发叫花子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征集新军钱不够,到后来勤王部队即便能来,连到南京的“移动费”也都不够了,沿途也没有安生地方,最后就只能在京师等待厄运的降临。

吴三桂呢,被冤枉几百年,他是尽全力往回赶的,撇去良马的因素,并不比八旗的强行军速度慢,只不过崇祯作死一样的把勤王流程走的太繁琐了,吴三桂根本赶不回来,50万民众的速度严重拖慢了吴三桂的行程,而且吴三桂只是总兵而已,头上还有个蓟辽总督王永吉。

等首长从关内遵化跑到宁远吴三桂才能开拔,带着50万普通民众,而且是领导在先直奔山海关,吴三桂断后,外加军民混编赶路,根本快不了,所以即便吴三桂到了山海关稍事休整就开拔直奔京师,中途并无半丝拖沓,也只是走到半路而已,城破君亡的消息就已传来,为什么带着民众呢,因为崇祯帝说了,是撤防,而撤防是要毁城,毁掉一切敌军可利用资源,包括运不走的辎重粮草,然后带着人口资源一起走。

汝何故生我家?绝望的崇祯优待了周皇后,令其自尽,袁贵妃也受到了所谓的善待,自缢身亡,其他嫔妃包括几位公主都是崇祯帝亲自动手毙命,只有长平公主幸免,崇祯帝的心已经先肉体一步死了。

崇祯慢慢朝煤山走去,顾名思义,那里是平时的存煤之地,这偏僻地方,崇祯怕是一次都没来过,他当然也不会看到大清进驻后将这里改造成了花园般的存在,又怎样呢,即便知道也和自己没关系了。

血书早已写好,绝笔大意就是诸臣误我,无言面对祖宗,你们可裂我尸,但却不要伤害百姓一人!对于崇祯帝的嘱托,李自成做到了,他没有伤害一个人,他伤害的是一城人。

崇祯帝很可怜,生母是被打死的,不受待见的程度可想而知,自小养成的暗黑性子长大以后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可以说小时候别人如何对他,他就是如何对待大臣的,刻薄寡恩,睚眦必报,推诿责任,毫无担当,当断不断,犹豫彷徨也叫选择困难症,如果他能安心吃喝玩乐说不定大明能多活两年,该纵容的纵容了,该杀的也都杀了,崇祯自小养成的性子造成他谁都不信,17年换了50个首辅,赔本赚吆喝,就只图个热闹······

甲申国难的发生,崇祯的原因只占一部分,大明确已积重难返,但想完全撇清责任也是不可能的,登上煤山后,鸟瞰四方,以往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变成了充满硝烟的残酷战场,不知他当时作何感想,1644.4.25,1644年死了2个我,心先死,身亦死。

近四百年沧桑,时过境迁,老树终究没有逃过一劫,思宗碑也是建而复拆,拆而后立,就像几百年来的时代变迁一样,体现的都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认知,体现的也都是最特色、曾经最时代的东西。

老槐树被当做四旧烧毁,那现在景区内的槐树是哪儿来的呢,根据文献记载,现存的老槐树是移植而来,精挑细选的树龄和树形,感谢有关部门的作为,想得很周到,这么有名气的历史事件发生地,这么有名气的景点,如果没有极具历史意义的老槐树,还真会觉得缺憾不少。就像珍妃井,为了满足大众探寻心理,特地做了高仿的珍妃井,这样既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同时也解决了以头探井的安全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