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人類與瘟疫的抗爭史可以追溯到文明初期。在數千年的時間裡,各種可怕的致命瘟疫一次次衝擊著人類社會。

人類文明能夠延續至今,自然證明了人類並沒有被瘟疫擊倒。但面對至今仍舊不斷出現的瘟疫爆發,人類同樣無法宣稱自己是“勝利者”。

只有一個例外——天花

天花,數千年來唯一被人類降服的瘟疫“惡魔”。儘管它窮兇極惡,曾經奪走了數以億計的生命,但如今已成為了實驗室裡供人研究的“標本”。

勝利不可能一蹴而就,人類消滅天花的過程同樣漫長而艱險。

什麼是天花?

天花,是由同名的“天花病毒”引發的烈性傳染病。感染後潛伏期在7—17天,初期症狀為高燒、乏力、頭痛、背痛,而後會有典型的天花紅疹出現在患者面部、軀體、四肢。

持續幾天後,紅疹將發展為丘疹、皰疹,最後轉化為膿皰疹。膿皰疹形成2到3天后,將逐漸幹縮結成厚痂。再經過1個月左右,結痂脫落,病症消失,但會遺留下永久性瘢痕,也就是俗稱的“麻子斑”。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顯微鏡下的天花病毒

以上是天花發作的全過程,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感染者熬不到病程結束,就會死於天花引起的嚴重併發症,例如:敗血症、骨髓炎、腦膜炎、肺炎、喉炎等等。據統計,天花的平均致死率高達30%

天花的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播,同時也能通過肢體接觸和受汙染的物品傳播。天花病毒在體外的存活時間比一般病毒更長,特殊環境中可長達幾個月甚至一年。

死神的忠實幫兇

與天花的抗爭貫穿了整個人類古代史。可考的最早的天花病人,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他死於公元前1145年。在他的木乃伊上,考古學家發現了清晰的天花痘印。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留有天花痘印

由此可以推斷,天花的肆虐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在如此長的時間裡,難以計數的人感染了這種傳染病,死亡患者更是數以億計。

16世紀,天花還發生過一次世界性的大爆發,並且在那之後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傳染率。那時的天花,就像如今的感冒一樣常見。

在我國古代,人們第一次見到親友的小孩都會詢問“出過痘了嗎?”,就像今天問“幾歲了?上幼兒園了嗎?”一樣普遍。

而在以混亂、愚昧著稱的中世紀歐洲,天花更是大肆傳播。即便到了近代科學萌芽的18世紀,整個歐洲百年間死於天花的人仍舊多達1.5億

空氣傳播的特點,讓天花成為了一種“無法預防”的疾病。不論是生活貧困的普通民眾,還是醫療條件較好的皇室貴族,全都飽受天花的摧殘。

許多大人物同樣死於天花,例如:英國女王瑪麗二世、俄國沙皇彼得二世、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西班牙國王路易斯一世。此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也因感染天花而毀容,留下終生的“麻子臉”。

因為天花強烈的傳染性與高致死率,歐洲學者將其稱為“死神的忠實幫兇”。

在我國清朝初期,天花也出現過一次大規模爆發,甚至影響了清初的政治局勢。

1661年,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死於天花。彌留之際,他選擇了當時年僅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為繼承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玄燁在兩歲時已“出過痘”,沒有再患天花的危險。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千古一帝”康熙也是天花的受害者之一

天花——葬送了一位帝王的同時,也將另一位帝王推上寶座。由此可以看出,天花在古代的影響力有多麼深遠而廣泛。

危險的預防手段——人痘接種法

在科學體系尚未建立的年代,人們只能通過經驗的積累來趨利避害。

通過長時間的觀察,人們發現那些痊癒的天花患者徹底擺脫了這種疾病。哪怕和正在發病的人密切接觸,他們也不會被再次傳染。

由此,一個基於經驗的,同時也非常危險的預防手段出現了,那就是“人痘接種法”。

所謂人痘接種,就是人為製造天花的感染,隨後讓接種者產生抗體的過程。在我國古代,人痘接種分為四種:痘衣法、痘漿法、旱苗法、水苗法。

痘衣法,就是將輕度患者的衣物給尚未出過痘的小孩穿,從而引發感染。

痘漿法,是刺破正在發病的患兒痘疹,取新鮮的痘漿浸入棉花,再塞入接種者鼻腔內,從而引發感染。

旱苗法,是取輕度患者的痘疹結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長管吹入接種者鼻腔,從而引發感染。

水苗法,是旱苗法的改進版。同樣取輕度患者的痘疹結痂並研磨成粉,隨後與清水或人乳調勻,裹入棉花內,再塞進接種者鼻腔,半天后取出。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人痘接種法中的“旱苗法”

四種人痘接種法中,痘漿法最危險,水苗法最安全。水苗法也是後期使用率最高的人痘接種法。

人痘接種在我國古代大面積推行,是從上文提到過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間開始的。因為與天花的“不解之緣”,康熙皇帝十分重視天花的防治。他在北京設立了專門機構“查痘章京”,相當於今天的疾控中心。他還特意修建了承德避暑山莊,作為皇族子弟躲避天花傳染的庇護場所。

在瞭解了人痘接種法後,康熙立刻在全國以及蒙古諸部落間大力推廣。

康熙晚年,在他留給皇室子女的《庭訓格言》中寫到:

“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

一生文韜武略的康熙大帝,也將推廣人痘接種法視為自己重要的政治遺產,可見天花對於清朝政治的影響之大。

我國的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效果明顯,也引起了世界其它國家的注意。1688年,俄羅斯專程派人來中國學習人痘接種,隨後這種天花預防方法漸漸傳遍了世界。

雖然人痘接種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它卻有著十分明確的危險性侷限性

首先,雖然接種使用的都是輕症患者的痘痂,但仍舊有可能使接種者患上嚴重的天花,進而喪命。據統計,人痘接種的平均致死率為2%。

其次,人痘接種的成功率並不穩定。根據清代醫書《種痘方》記載,早期種痘成功率高於80%,便被稱為“太平痘”,是非常成功的。即便在改良之後,種痘仍舊有著5%左右的失敗幾率。

最後,人痘接種的本質是誘發天花的輕度感染,接種者本身又成為了傳染源。他們同樣有非常高的幾率將天花傳染給其他人。

因此如前文所述,即便在人痘接種法已經普及的18世紀,天花仍舊是奪走人們性命的一大元兇。

鄉村醫生的大發現——牛痘接種

1749年5月17日,愛德華·琴納出生在英國伯克利牧區的一個牧師家庭。那個時候,天花正在英國蔓延,兒童時期的琴納也沒能倖免。

幸運的是,他並沒有因此失去性命。但是,天花帶給他的痛苦卻難以忘懷。所以,在13歲時,愛德華·琴納就立志做一名醫生,向天花發起挑戰。

25歲時,已經學習了7年醫術的愛德華·琴納回到了家鄉伯克利,開設了自己的醫院。在為鄉親們治病的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戰勝天花”的志願。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愛德華·琴納畫像

伯克利屬於牧區,那裡有著大大小小的牧場。當地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傳說,凡是患上過牛痘的人,就不會再得天花了。

所謂“牛痘”是發生在牛身上的一種傳染病,也會傳染給人類,但危害非常輕微,持續幾天低燒後就能痊癒。

這個傳說引起了琴納的注意,他長時間觀察後,確定了那些經常接觸奶牛的人確實不會患上天花。他非常興奮,將牛痘可以預防天花的想法提交到醫學學會上,希望同行們一起進行研究。

令他沒想到的是,他還沒有完成闡述,就被眾人的鬨堂大笑打斷了。將牛身上的疾病轉移到人類身上,在當時猶如天方夜譚。琴納也被同行們視為沽名釣譽的騙子。

但琴納知道,自己的發現是正確的。他沒有放棄,轉而孤軍奮戰,繼續進行牛痘與天花的研究。恰在此時,來自遙遠中國的人痘接種法傳入英國,給了琴納新的啟示。

1796年5月17日,正是愛德華·琴納47歲的生日,也是他第一次公開進行牛痘接種人體實驗

的日子。他的家中坐滿了人,其中也有曾經嘲笑過他的同行。

琴納從一名患有牛痘的擠奶工手臂上提取了痘漿,而後劃破一個8歲男孩的手臂,進行種痘。三四天後,男孩出現了牛痘的症狀,隨後很快又恢復了正常。

2個月後,愛德華·琴納又一次將人們召集到家裡,他要再一次為那個小男孩進行接種。不過這一次使用的,已經是真正的天花痘漿。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愛德華·琴納為小男孩接種

這是一次不允許失敗的實驗,如果這個小男孩因此患上天花,愛德華·琴納將會成為罪人,他的研究也無法繼續下去。

事實證明,琴納的方法是有效的。又是20多天過去了,小男孩仍舊活蹦亂跳,絲毫沒有患上天花的跡象。

第一次公開的牛痘接種獲得了成功。

愛德華·琴納並沒有急著就此發表聲明,而是在接下來的2年裡,繼續為附近的小孩接種牛痘。

在大量實驗證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安全有效之後,1798年愛德華·琴納發表了名為《一次天花牛痘的因果調查》的論文。

但是,當時的英國皇家醫學會仍舊不接受琴納的論文,牛痘接種法甚至成為了一時的笑談。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諷刺“牛痘接種”的漫畫,接種者身上長出了怪異的牛

面對質疑,琴納沒有灰心,反而連續發表了5篇文章,並自費出版了《關於牛痘病因與效果的研究》一書,詳細介紹了牛痘接種法。

事實不容抹滅,琴納的牛痘接種法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許多醫院也進行了推廣。到1801年時,整個英國接種了牛痘的人已經達到10萬。1853年,英國出臺了強制接種牛痘的法律。

愛德華·琴納發明的牛痘接種法,真正將人類從天花的折磨中解脫出來,他也被後世尊為“免疫學之父”。

偉大而徹底的勝利

愛德華·琴納的牛痘接種法讓人們看到了戰勝天花的希望。在之後將近200年的時間裡,全人類攜起手來,共同為消滅天花這個古老的“惡魔”而戰鬥。

1800年,琴納的好友兼同事約翰·克林奇醫生將疫苗送到了加拿大紐芬蘭,開啟了美洲大陸的防疫工作。

1803年,西班牙國王下令展開“包密斯遠征”計劃,將疫苗運送到亞洲及美洲的殖民地。

18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疫苗法案》,規定美國民眾擁有接種疫苗的權利。

1817年,荷屬東印度地區和英屬印度地區相繼建立了非常嚴格的防疫接種計劃。

1853年,英國政府通過了全面禁止人工種痘術及開始推行強制接種疫苗的議會法案。

1897年,美國宣佈在全國範圍內解除了天花的威脅。

1900年,多個北歐國家亦宣佈撲滅天花。

1972年,歐洲最後一個天花病例出現在南斯拉夫,隨後整個歐洲大陸脫離了天花的威脅。

上述較富裕國家的天花疫苗推廣比較順利,但亞非拉仍有很多貧困落後的國家無法有效推行天花疫苗的接種工作。

面對這種情況,國際社會行動起來,富裕國家開始向貧困國家提供技術與物資支援。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世衛組織在非洲推廣天花疫苗接種

上世紀五十年代,泛美洲醫療組織推行了覆蓋整個南美洲的天花撲滅行動,為所有美洲國家解除了天花的威脅。

1959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前蘇聯衛生部副部長維克托·日丹諾夫開展全球撲滅天花行動的建議。

1961年,新中國經歷數次衛生運動後,宣佈在中國撲滅了天花。

1966年,國際天花撲滅單位正式成立,並由美國醫學家唐納德·亨德森領導。世界衛生組織每年為其提供二百四十萬美元的資金援助。

1973年之前,世界衛生組織的所有疫苗均有美國和蘇聯共同提供。而後,發展中國家也逐漸有了自主生產疫苗的能力。

1977年,非洲索馬里一位廚師感染天花,而他也成為了全世界最後一名自然感染天花的患者。

1978年,英國伯明翰大學實驗室天花病毒洩露。醫學攝影師珍妮特·帕克不幸感染逝世,她也成為了全球最後一位死於天花病毒的患者。伯明翰大學負責天花研究的亨利·貝德森教授因此愧疚自殺。

病毒洩露事件後,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下,全世界所有實驗室都銷燬了留存的天花病毒。只在具備第四級生物安全防護水平的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俄羅斯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留存了2份天花病毒以供科學研究。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美國疾控中心,保留了全世界僅有的2份“天花病毒”之一

1980年5月8日,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了。世界衛生組織在第33屆大會上做出如下聲明:

我們在此宣佈:人類經已擺脫了天花的纏繞——一種自文明初啟便導致數以萬計人死亡、失明、毀容的疾病;一種在10年前仍肆虐亞非與南美的疫症。(世界衛生組織 WHA33.3決議案)

徹底消滅天花,不僅僅保護了無數人的生命安全,更是整個人類作為文明共同體的一次偉大勝利,是人類文明整體進步的里程碑事件。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世衛組織工作人員與發佈“消滅天花”內容的雜誌合影

結語:我們與病毒的戰爭遠未結束

在與天花的戰爭中,人類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但勝利的方法是通過疫苗切斷了天花傳播的途徑。對於天花病毒本身,以及它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迄今為止我們依舊無能為力。

天花病毒是一種雙鏈DNA病毒,它的結構非常穩定,幾乎不會發生變異;

天花的宿主只有人類,並不會傳染給其它動物;

天花恰好和對人體危害輕微的牛痘病毒共有交叉反應抗原。

以上三點是我們戰勝天花的關鍵所在,但它們都是自然界的原生因素,並非人力而為。換言之,人類能夠戰勝天花有著很大的運氣成分

人類和病毒誰更厲害?3000年以來,人類只贏了一次

單鏈RNA病毒(左)雙鏈DNA病毒(右)

近些年醫學飛速發展,但對於各類病毒引起的傳染疾病仍舊缺乏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手段。

就拿我國來說,SARS、禽流感,以及在撰寫本文時仍舊在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舊給國家帶來了難以計量的損失,仍舊給患者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仍舊奪走了許多人的寶貴生命。

人類與病毒的鬥爭任重而道遠,但我決定地相信,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像對待天花病毒那樣,將所有危害我們健康與生命的“惡魔”,永遠關進囚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