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口罩背後的廣東製造

南方網訊 從聚丙烯顆粒,到醫用無紡布,經過口罩機的加工,一隻只口罩輕盈而出,再經過嚴格的消毒,最終成為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的核心防護物資。

並不稀缺的原料,也不復雜的生產工藝,面臨短時驟增的需求,口罩生產當前備受關注。

從口罩機、防護服壓條機企業到聚丙烯、無紡布車間,再到緊急轉產企業車間裡生產出來的口罩……記者探訪企業一線,從開足馬力的口罩生產鏈條,透視背後廣東製造的韌勁和底氣。

關鍵詞 機器

科技攻關 三天改造出全自動口罩機

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緊缺的背後,是口罩機、防護服壓條機等生產設備的不足。

2月8日,在廣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歡呼聲響起。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林小博興奮地說:“我們加快科技攻關和技改,僅用3天就將3C產品質量檢測機改造為柔性AI視覺全自動口罩機。”

林小博告訴記者,這款“眾智”口罩機是全國首發柔性AI視覺口罩機,將大大提高口罩的生產效率,實現120片/分鐘,24小時不間斷生產,日產超15萬片。

林小博介紹,該口罩機利用視覺檢測機器改造而成,當對口罩需求量減少時,可改裝回原來的視覺檢測設備,所具備的視覺檢測技術在目前的工業領域具有通用性,包括印刷、3C、手機等行業都能得到應用。

作為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人工智能企業,普理司科技主打產品是機器人視覺檢測設備。在林小博看來,跨界改造口罩機不容易,整個過程得到上下游產業鏈通力協作。

他透露,他們在研發的過程中,發現機器需要一個重要的零部件用來摺疊口罩。另一家智能裝備企業廣州數控伸出了援手,僅用3個小時就生產出了口罩機所需的摺疊口罩用零部件,送到了普理司生產研發車間。

林小博說,為了支援全國打贏這場抗“疫”戰爭,各家企業一呼百應、互相支持,“大家眾志成城真的就把事情做成了”。

關鍵詞 原料

保證質量 優先安排醫用聚丙烯生產

剛剛生產出的聚丙烯顆粒,如同一條晶瑩透亮的溪流從車間頂部的管道流出,然後被自動化的包裝生產線封裝後進入傳送帶。這裡是東莞市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聚丙烯是生產口罩及防護服的關鍵原材料。該公司董事長曾一平介紹說,從10日開始,公司已經恢復100%產能,每天可生產1700噸聚丙烯,“理論上1噸聚丙烯可以生產25萬隻口罩或者5000套防護服,我們的產能可滿足廣東全省口罩及防護服生產所需的聚丙烯。”

晚10時許,位於江門的廣東彩豔股份有限公司新會纖維母粒廠車間,轟鳴的機器在車間機手梁師傅的精心照料下,仍在飛速運轉,並將持續整個夜晚。

這已是復工復產的第15天,車間正在生產的醫用複合無紡布專用母粒和衛生材料功能母粒,是口罩和防護服的重要原材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多家下游醫療物資生產廠家發來了加急訂單,該司管理層當即決定:召集員工返崗,提前復工。

他們生產出來的母粒材料,除了供給珠三角企業需求,還將輸往長三角等地的無紡布工廠。

沿海岸線一路向西,此時此刻的茂名石化化工分部1號聚丙烯裝置燈火通明,在11日完成2500噸醫用聚丙烯產品後,這裡再增產500噸醫用注射器聚丙烯專用料。增產後,茂名石化此次針對防疫所需的醫用聚丙烯產量達到3000噸。

“原料加入速度一定要緩慢,注意系統反應情況!”操作檯前,聚丙烯車間工藝副主任湛貞盯著DCS畫面的參數提醒道,“這次牌號使用的改性劑粉料容易發粘,大家一定要注意各參數調控。”從2月8日開始歷經多次調試,裝置24小時穩定生產。

“防護以及醫治過程中所用口罩、醫用防護服,輸液注射所用輸液瓶注射器等材質大多為聚丙烯產品。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優先安排醫用聚丙烯牌號排產,並保證質量優異。”聚丙烯車間主任李容波說。

關鍵詞 成品

擴產轉產 克難題全力保障口罩供應

從決定生產到第一隻口罩下線,10天!日產量從2000只提升到七八萬只,4天!預計到2月17日,日產口罩可達30萬隻!這是位於汕尾市海豐縣的廣東娜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抗擊疫情中交出的一份轉產答卷。該公司負責人周雪峰說,受疫情影響,大年初三決定停掉工廠的所有成人和嬰幼兒衛生用品生產線,改造機器設備生產口罩。

在陽江市陽西縣金宇星防護用品製造有限公司內,4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熱火朝天,110多名工人兩班倒,6條生產線24小時不停運轉,日產N95專業口罩超過10萬隻。

公司負責人梁大業提起防疫來了精神。他介紹,自1月27日召回全部70多名工人,全力生產口罩保供應,企業還在不斷招收新工人,加緊新工人培訓,加快購置新的機器設備,並將閒置的1500多平方米廠房重新清理騰空,計劃再新增兩條口罩生產線。”

疫情肆虐,口罩需求急劇增長,眾多口罩生產企業加速復產,但是口罩緊缺狀況仍未緩解。在此情況下,口罩生產企業擴產,非口罩生產企業轉產,成為口罩增產的兩條重要途徑。

廣東已經出臺政策措施,為口罩等抗疫物資生產保駕護航:為解決資金需求難題,針對醫用口罩等生產企業為增加產能購置設備,最高獎勵可達購置額80%;為解決生產資質難題,相關政府部門開闢綠色通道,企業最快一天就可以完成備案,實現轉產。

廣汽、比亞迪、潔柔等在內的一大批廣東企業加快擴產轉產,投入到口罩、防護服等防控物資生產中去。

南方日報記者 李鳳祥 李鵬程 盧真偉 南小渭 陳欣欣 李靄瑩 劉俊 劉棟銘 張俊 楊世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