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拍地兩不誤 土地市場“復工”迎來暖流

在2月10日全面復工後,北京土地市場“首秀”以80.05億元成交3宗地塊,其中兩宗溢價超20%。業內人士認為,北京土地市場未受新冠肺炎疫情明顯影響,延續此前市場走勢,而北京作為土地市場的風向標,這也意味著全國土地市場逐漸開閘。

據中原地產統計,2月份北京還將有7宗地塊出讓,起價高達276.7億元,上海和杭州2月等待出讓的土地,總起價分別為138億和161.7億。但在2月10日復工前,全國大部分城市因拍賣被按下“暫停鍵”,處於冰封狀態。

全國多地土地市場“復工”開閘

2月11日,北京迎來鼠年首場土拍。這是繼1月30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延遲海淀區西北旺鎮3宗土地出讓時間後,迎來的石景山、通州以及大興3宗地塊的出讓。最終,京能以3.6億獲得大興地塊,首創29.75億獲得石景山地塊,華潤中交46.7億獲得馬駒橋地塊。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與去年年底大多數土地均底價成交的情況相比,當前房企出手積極,沒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明顯影響,3宗土地的價格均處於平穩水平。

在北京舉行鼠年土地首秀的同日,上海正式掛出徐匯濱江西岸金融港地塊,出讓起始價高達310.2億元,已超過2014年中民投聯合體248.5億拿下的董家渡地塊,以及新鴻基2013年拿下的217.7億的徐家彙地塊。

而日前,長沙市國土資源網信息披露顯示,已有30餘宗地塊恢復了掛牌,其中長沙縣19宗、寧鄉市5宗、芙蓉區1宗、瀏陽市5宗、雨花區2宗,地塊出讓時間為2月25日至2月28日。

自2月10日復工以來,中指研究院分析人士認為,房企積極拿地,部分疫情嚴重、線下土地市場關閉的城市,則通過線上完成土地的交易,為企業未來發展儲備充足的“糧草”。

據易居研究院中國百城居住用地報告相關數據顯示,2月10日當天,全國有三幅土地成交,分別是浙江麗水、廣州以及南通三幅土地。其中龍光地產以近億元的底價摘得廣州市1宗住宅用地。

張大偉也認為,2月11日,以北京春節後的首拍為標誌,全國土地市場開始全面開啟。不過,因為房企資金壓力,預計最近的土地市場以國企為主,而且土地市場也依然會出現分化。

多舉措防疫,熱門地塊高溢價“搶地”

事實上,在防疫的大背景下,相關部門採取了不同舉措,各地土地市場也情況各異。

2月10日,北京下發了土地交易市場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市場公共區域不再提供現場競價的大屏轉播,競買人員限定為2個人,均是為了減少人群聚集。

為了避免土地交易影響防疫,2月11日,杭州也提出,對於正在掛牌中地塊,各地規劃資源部門可以按照疫情情況和實際需要,暫停拍賣,對已經成交地塊,土地出讓合同等文本簽訂時間可順延。與此同時,嘉興市也下發了相關通知,與杭州相仿的內容。

據悉,此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有多個城市紛紛延期土地出讓,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天津等城市,但也有個別城市的土地市場並未暫停。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全國在2月上旬成交價超過5億的土地共10宗,超過1億的合計56宗,其中溢價率為0的有36宗,佔比65%。

值得關注的,熱門地塊的溢價率仍較高。除2月11日北京2宗地塊溢價率超過20%外,2月4日,紹興出讓兩宗宅地,溢價率分別高達135.29%和714.26%。

目前,在全國很多城市最近都面臨土地密集出讓。據中原地產統計,北京2月份將合計有10宗地塊出讓,其中未來還有7宗地塊,起價高達276.7億元。而上海2月出讓的土地的27宗地塊,起價138億元;杭州2月份等待出讓的土地起始總價合計161.7億元。

張大偉認為,當前敢拿地的企業是勇士,證明了資金鍊的確不緊張,而且對政府快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有信心。如果疫情能快速緩解,目前獲得的優質低價地塊,對房企來說便是“彎道超車”的機會。

新京報記者 袁秀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