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有才華的有志青年去農村擔任教師,你認為任正非說的對嗎?能實現教育偉大革新嗎?

大上海快訊


我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首先,在任正非看來,讓優秀的人才去農村當教師,條件是給農村教師多發一點錢,聽起來很現實,但是,任正非縱然富可敵國,但是他不是給農村教師發薪水的人啊,即使他願意做教育公益,恐怕也只能是起到引領的作用,他的“鐵肩”恐怕擔不起這個龐大群體的“道義”。

其次,有才華的有志青年去農村擔任教師,並不是實現教育偉大革新的充分必要條件,

充其量只是舉措之一而已。實現教育偉大革新,毫無疑問是一個宏大的工程,涉及到諸多要素,比如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師隊伍的建設、教育資源的平衡、教育環境的優化、教師地位的提高、家長的認同與協作,專家的教育理論建設、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等等等等。拿些錢,長些薪水,就實現了教育的偉大革新,無異於痴人說夢。

再者,依靠企業家來振興教育,貌似主次錯位了吧?實現教育偉大革新,應該是政府的政策支撐,主流文化的引導,全社會的認同和支持,企業家的教育公益事業,只是社會支持的一部分,能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但絕不是決定性作用。

現在社會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成功人士都喜歡跨界評說,尤其是教育,似乎人人都懂,商業的成功,似乎也代表精通教育,跨界,很多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即使是成功人士,也是不太敢指點江山的,唯獨教育,只要是成功人士,幾乎都可以高高在上的指點一二。

任正非的提議絕對是善意的,但是題主拿任正非做教育革新的大塊文章,恐怕是題主的思維錯位了!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現如今中國的農村教育已經徹底坍塌,已經不可逆轉。

國家提出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農村的醫療和教育徹底崩潰。所有年輕人為了孩子們的學習,都想盡一切辦法進城,尋求好的教育資源,為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優秀老師為了自己的孩子上學,也想盡辦法逃離農村。現在農村現狀,農民種地不掙錢,只能出去打工,村裡只剩下老弱病殘,家庭特別貧困的人,學校由國家出錢,修的特別漂亮,但老師的素質還不如四十年前的老師,學生數一個村由原來的幾百成為幾十,有些班裡已經成為個位數,為了不引起民憤,學生數再少,也不敢合併。農村學校的學生,多數最後只能上中專技校去混日子,長大了出去打工。



張雲高2


前幾天看了一篇任正非關於中國教育的文章,倡導抓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未來社會需要知識,需要科技,需要人才,要努力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讓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農村教育中去……作為農村的一線教師,看得我是熱血沸騰。

理兒是這麼個理兒,馬雲也曾經有過相似的說法。但是迴歸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來,教育上的這種革新,只能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農村的學生不少,而且農村的教育設施教育質量都遠遠不及城裡,所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很多學校連老師都配備不齊,天天語文數學自習……現在我們這邊教師編招考,都是鄉鎮名額,縣城不直招,但是三年以後,基本上能走的全部回城,為啥,大部分都是每天一兩個小時的路程往村裡跑,而且上崗之後就是全能老師,缺啥你就得會教啥,不利於年輕教師的成長,工資待遇也是一方面,但是單純依靠提高個人待遇留住年輕有為的人才,只能說太天真。

再者,一個任正非,一個馬雲,提出這麼一種說法,還是太過微弱,中國教育的現狀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轉變的。


莞爾手工坊


還真是的,這個主意不錯!

老理是,名師出高徒。名師怎麼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地裡冒出來的,是磨出來的,煉出來的。認可名師,不能只是口頭講講,必須要有實招,多給點錢,提高報酬,還真是實中實,好中好的辦法。

農村與城市教學的差距,根本在於師資之差。至於師資之差的原因,千條萬條一億條,最根本的又是待遇這一條,本來農村各方面公共服務條件就差,又不多發點錢,就很難留得住人。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只是任先生點得更透徹、更直白、更有力。

當然,農村這麼大,各地情況又不同,要一下子實現這個目標肯定是困難的。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好,事實上也是在漸漸變好!

不過,這只是最基本第一步,不可能是萬能鑰匙。解決了待遇後,還要繼續堅持解決好品德問題。既名師之酬,又有名師之德,方有名師之實,農村教學質量提升必指日可待!


摩心譽處


“多給點錢,讓有才華的有志青年去農村擔任教師”,這是在“吃燈心草,放輕巧屁”,現在的青年人哪個是被騙大的?

錢能解決的事,都不算事!任總和馬總都是有錢人,都覺得錢能解決一切事;恰恰教育問題尤其是我國農村教育問題,最都不是光靠錢能解決的事。因此來說,任總和馬總都沒說到“點子”上,或者說兩人都不過只是那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再或者說兩人都“看走眼”了!


我國農村教育問題,不是錢的事,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集中地反映在三個方面:

其一、人心思齊,農村學生生源流失嚴重。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高速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富裕家庭孩子進城上學,即便家境普通,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家長們,寧可自己拼死拼活、甚至砸鍋賣鐵,也要不甘人後地把孩子送進城市學校讀書。這樣的局面是非常普遍的,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思想導向問題;其結果自然就是導致農村學校裡的生源大量流失,學校規模嚴重萎縮,網絡上爆出十幾個老師教幾個學生的境況一點也不稀奇!沒有學生願意光顧的農村學校,還有未來嗎?


其二、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農村教育留不住好老師。農村教育不僅留不住學生,更加留不住好老師,惡性循環,農村教育只能每況愈下!導致農村教師流失嚴重的根源有三: ①被人“挖牆腳”,農村學校有點名望的好老師,大都被城市學校許以重利,爭搶走了;②農村的公共條件是無法和城市相提並論的,主動找門路調離農村學校的老師更多;③好老師不會缺錢,看中錢的沒有好老師!現在不少地方農村學校工資待遇比城市學校優厚,但是願意去農村從教的好老師真心不多。


其三、校長一言堂,農村學校管理混亂,學校教育難以為繼。我國學校都是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尤其在邊遠鄉村,校長基本就是學校裡的土皇帝,什麼校委會、什麼教師工會,完全都是聾子的耳朵——擺設,或者說是校長的附庸更為確切,教育民主化,純粹成了一個笑話!沒有制約的絕對權利必然導致腐敗,由於“山高皇帝遠”,農村學校腐敗情況更加嚴重;農村學校廟小佛大,老師的評先評優、考核績效、晉級晉職等各種好處,都是校長及其親信們的,其他老師只有埋頭傻幹活的份!


真正的解決問題之道

筆者認為,任總和馬總們太自以為是了,把金錢的作用看得太大了!金錢真的能解決一切問題嗎?縱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然而你們究竟能多給農村教師多少錢呢?多個仨瓜倆棗的,沒人會太在意;多個十倍八倍的,那是痴人在說夢。

因此來說,要真正振興鄉村教育,就別聽那幫有錢人胡咧咧,而是需要具備三大條件: 首先、國家科學決策,充分發揮我國社會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大力搞好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以優美的教育教學環境吸引人;其次、嚴令禁止各地亂招生、亂拉老師,劃區劃片,嚴格執行,發現一起嚴厲查處一起,直接把校長一擼到底,開除公職,效果肯定槓槓的;再者、積極通過國家強制性財政手段,有效平衡教育資源,積極保護現有教育生態,努力避免人為破壞。



對於那些瞎胡搞的私立學校、社會辦學機構,實施精準的嚴厲打擊,不要太多廢話,直接罰沒其一切財產,讓其永無東山再起、禍亂教育的機會,教育亂世也需用重典,沒有這個狠心,何談振興鄉村教育?


自在人生wub


毋庸質疑,優秀青年去農村從事教育,肯定會促進教育進步的。城市也一樣,都需要優秀的人擔任教師。

問題是怎樣做才能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

當前教育現狀並不令人樂觀。

一、教育行政化色彩濃厚。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一直被教育行政部門的各種違背教育規律的條條框框限制,被許多形式主義做法牽著鼻子走,教師失去教育的主動性。有些教師都被搞成準強迫症或抑鬱症患者。

二、教育功利化色彩濃厚。急功近利,教師壓力過大,負擔過重,過於重視應試和選拔,輕視和風細雨的修身養性及教育是為了實用的理念。過多的獎勵機制使教育趨向功利化,失去了教育的內在涵養性。

三、教師工資制度的不合理也給教育帶來致命的傷害。以靜止狀態的職稱來確定工資,忽略實際工作,直接否定了勞動,造成教師只爭職稱不爭工作、坐享職稱紅利的消極局面,職稱工資制度造成行業不正之風和工作積極性的嚴重挫傷,只能讓優秀人才失去進入教師群體的熱情。

四、教師的經濟地位有待較大的提高,當前最主要的是落實與公務員的同等待遇。

五、教育教學評價機制不合理,分數仍是一俊遮百醜的關鍵詞,很多教師為分數而感到累,學生也累。

六、教師的尊嚴需要保護。當教師遇到壞學生及家長時,應怎樣保護教師。國家在這方面應儘快立法。

要吸引社會精英當教師,必須大力改革,去行政化,去功利化,去工資職稱化,去評價分數化,去教師權利真空化。感動馬雲、任正非這樣的商界大佬關心教育,希在如何促進教育改革上發出實質性的呼聲,對教育存在的問題精準識別,精準支招。



百姓茶館話人生


任正非說的很對,這樣才能夠實現偉大的教育變革,也順應時代潮流,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也許就在習近平主席時代裡開始有了比較明確的答案了,任正非的提倡和建議也是順應時代的需要,因為如果不落實習主席的高瞻遠矚的變革舉措的決心,國家和人民就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危險境地;如果不採納任正非的正確建議,就無法回答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就無法實現教育變革的新面貌,就無法優勝劣汰、提高覺悟、堅定信仰,就無法給學生一個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成長環境,就無法讓家長父母從迷茫的勞累中解脫出來。也許,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而是需要千千萬萬個有著愛國之心,護家之職,恩怨分明的教育工作者的無私奉獻,這是一個暗潮洶湧、澎湃向前奔騰不息的時代洪流!



元之創客


第六感 觀教育:換一批農村教師就可以實現教育的偉大變革,豈不是天方夜譚?中國教育發展的瓶頸在體制,不在是誰在當教師。



優秀年輕有志青年不願報考師範院校,更不願到農村任教。任總按照公司任用人才經驗即企業文化+高額工資=優秀員工的理念來解決農村教師缺乏優秀人才的困境應該是可行的。簡單一點就是讓一個優秀師範生拿著年薪20萬的工資到農村工作的成功率高達90%以上。理由是工作輕鬆,工資高有保證,交通便利,可以實現工作+生活=農村+城市的混合狀態。再回到現實,城鄉教師真實差別巨大,雖然農村教師有補貼,看似比城市教師收入還高,為什麼農村教師爭劈頭往城市鑽?為什麼農村學校班主任沒人願意幹?而城市學校卻是另外一種景象呢?這樣的問題已經被世人看的很明白,包括那些優秀學生的家長。



僅僅多發一點兒工資是不能改變整個農村教師教師隊伍現狀,必須綜合考量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發展進程的特點和具體配套政策的完善。出臺因地制宜,切合實際的用人機制,可採用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定向培養計劃。既符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生活習慣,又解決了外來人水土不服的現實問題;既可以解決優秀有志青年不願加入農村教育的尷尬局面,又可以輕鬆把他們留下。



結束語: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忙裡偷閒,想想無妨。


農村教育那點兒事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到我國的基礎教育時,誠懇地說,給農村教師多發一點錢,讓有才華的有志青年到農村去擔任教師。任先生表示我國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基礎在農村,只有大力發展我國的基礎教育,才能提高我國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的競爭力……小徐老師看到這些話時,內心激動不已,因為我深信發展基礎教育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根基。而我國的教育到了不得不振興,不得不大力改革發展的時刻,而我更堅信,實現教育的偉大革新,應該從基礎教育抓起,應該從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抓起,而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給農村教師漲工資是吸引有才華的有志青年來農村從教是最有效的辦法。

下面小徐老師說一說我這麼認為的原因:

一、農村教育發展極其緩慢,雖然多年來,國家一直不斷提高對農村教育的投資,但是僅靠建學校,買各種教學器材是無法滿足農村教育發展的需要的。沒有專門專業的老師來農村從教,所有的教學器材的配套都成了擺設,成了浪費。

近二十年來,農村的中小學受合校並點的影響,一些老的小學校都廢棄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建設的越來越好的樓房。很多校舍為了達到“省檢”和“國檢”的要求,建有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心理輔導室、微機室等等,而且教學用具配套齊全。

然而,這多功能教室花費巨資建成,被充分利用了嗎?

沒有,幾乎凡是農村的學校所有功能室一律閒置,建它的最終目的倒成為專門為應付檢查而設。你說可笑不可愛?而之所以沒有被利用,原因只有一個,不是下面的老師不想用,而是沒有專門專業的老師配套,實在是沒人會用。就拿美術室來說,各種各樣的繪畫工具,如油畫工具,版畫工具,泥工工具,素描教具等等,就因缺少專業的老師而在那裡靜靜的躺著,眼睜睜看著國家的投資就這樣打了水漂。

不僅美術室是這樣,音樂室更是這樣,甚至邊體育課也因沒有專業的體育老師而沒有人來上。

二、農村教師嚴重缺編,特別是音、體、美等專業性高的老師更是奇缺無比,而這些科目全由語文和數學老師代課,但是因語文和數學老師無法勝任,因此多地的音、體、美等課程只能像美術室和音樂室、體育器材室,甚至理化實驗室的那些器材一樣變成擺設。課表上雖有這一科,但因缺老師從沒被上過,這就是農村教育的悲哀和衰敗。

三、為什麼農村不可以把各科專業教師配備齊全呢?原因不過兩點:

1、農村老師的工資開資屬地方財政,農村經濟發展落後,財政吃緊,不得不節源節流,不斷縮減各地教師的配備。我地不少偏遠地區鄉鎮的老師編缺嚴重,不得不由沒有學歷,沒有老師資格證的人來代課,即使是這樣,代課老師也難找,因為代課工資只有每月800-1200元,根本沒人願意來代課。

2、一些專業性比較高的老師,例如音、體、美老師,他們因具有專業特長,在城市裡更有發展空間,因此這些專業性老師面對農村極低的工資,根本無法將他們吸引到農村來教學。

四、農村的學生進城去上學並不都是因為在市裡買了房子,而是因為城裡的老師配備更齊全,城市的生活條件和工資待遇一般比農村更好,更能吸引優秀教師加入,因此城市教育水平更高,農村的孩子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拼命往城裡擠,有的公立學校進不去,不得不去高價的私立學校就學。

農村孩子要想去城市就學,花費很高,要麼去市裡買學區房,要麼去私立讀高價,但是農村畢竟有一部分窮人無法支付得起去城市就學的費用,因此還是有大量的孩子留在農村上學,這些孩子是否能教好是教育的短板。極待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和人口文化素質。這也同樣說明農村教育的投入和發展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是到了不得不大力發展的地步。

綜上所述,農村教育發展靠的是教師,是人才。一方面農村老師缺編,地方不安排新的教師進來,是因為地方財政吃緊,不得不縮減教師人員。另一方面,農村老師工作環境惡劣,工資又低,很難吸引有才華的有志青年來農村任教,這樣一來,農村教育要發展從根本上來說,仍然是農村老師待遇問題,國家只有專項撥款提高農村老師的工資待遇,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農村,才能有效發展基礎教育,讓優秀的人才教出更優秀的人才,最終實現教育革新的成功。從這一點上來說,任正非先生的話完全正確。


指尖教育帝國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民族企業的老總,任正非可謂高瞻遠矚,眼光獨到,看問題準,解決方法切實有效,難怪華為發展的那麼好,佩服任總如炬的眼光!



同樣,馬雲早在2015年,馬雲就將目光聚集到鄉村教育,設立馬雲鄉村教師獎,每年重金獎勵100名優秀鄉村教師和20名鄉村校長。2018年,馬雲宣佈退休,心願是做回教師。

君子所見略同,任總和馬總如此重視教育並不是偶然,而是看到了目前教育的弊病,切中了教育的要害。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近些年,學校硬件逐漸優化,房子越來越漂亮,但質量並沒有隨著房子變得漂亮而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目前教育淪陷的癥結在於教師待遇不能到位,工作越來越不能專心教育,地位明顯下降,優秀人才都不願當老師。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優者從教,教者優酬,好樓房不如有好老師,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希望任總的心願早日達成,達成之時,才是教育振興的開始。大家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