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平凡英雄

<table> 谢谢你,平凡英雄

穿着防护服的梅州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受访者供图

/<table><table> 谢谢你,平凡英雄

大埔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谢琴正在调试药剂。受访者供图

/<table><table> 谢谢你,平凡英雄

民警徐国贤在临时检疫检查站指挥疏导交通。赖卓佳 摄

/<table><table>
谢谢你,平凡英雄

党员干部王松新(右)坚守岗位,守好梅州“北大门”。受访者供图

/<table>

新春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场举国参与抗击疫魔的全民大行动争分夺秒地展开。

在梅州,为这场战“疫”奔赴一线的是不顾个人安危的白衣战士、武警战士、党员干部,同时他们也是丈夫、父亲、儿子、妻子、母亲、女儿。因为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了更多人的健康与安全,他们选择勇敢面对。谢谢你,平凡英雄。

梅州援助湖北医疗队:

“再困难也要上,许多病人等着我们救治”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该阖家团聚的春节,全国各地一支支医疗队伍却义无反顾奔赴“战场”。梅州也派出了援湖北医疗队。防疫一线的医疗、生活条件如何?让我们来了解下医生们在武汉战“疫”一线的切身感受。

穿着尿不湿工作“虽艰难但绝不退缩”

“再困难也要上,许多病人仍等着我们救治。”忙碌、辛苦了8小时之后,梅州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长黄寿新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他在日记上写下这么一句话。

自广东二队于1月30日接管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六科三病区,梅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队队员每天在该病区工作至少8小时。

“刚来时武汉很冷,半夜很多人都被冻醒。”梅州市人民医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曾伟坚说,1月28日,医疗队到达武汉,整理完行李和物资已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多,但一大早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上岗前专业技能培训。

“从梅州出发前大家想到了许多困难,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来到汉口医院才发现实际困难比想象的更糟糕。”黄寿新说,培训完就正式踏入病区,但他从未想到自己穿尿不湿工作的情形。

此外,由于该病区是临时设置隔离病房,所以没有真正的清洁区、半污染区等设置,没有更衣室,全部医务人员不论男女均只能在公共走廊上更衣换鞋。

“穿戴完全部防护用品就花了约30分钟,没有几秒水雾就开始在护目镜上凝聚,视野一片模糊。”黄寿新说,然而痛苦才刚刚开始,护目镜紧紧压在鼻梁骨上带来阵阵刺痛,并向整个头部放射,额头上和N95口罩里不断有汗珠涌出引起身体强烈不适,“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但我们不会退缩”。

“每天忙得像陀螺,很累但心是暖的”

“这里的工作和我们日常工作看似一样,但是由于形势和疾病的特殊性,且病区里又没有护工阿姨,我们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治疗工作,还需要给予危重病人生活上的护理,从拿饭到喂饭,再到处理,都需要我们独自去完成。人忙得像陀螺,加上穿防护服消耗大量体力,一天下来,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这是医疗队成员、梅州市人民医院护士郭苑秋的直观感受。

“不断奔走于各病房之间,4个多小时高强度体力消耗下不知不觉就全身大汗,连走路都气喘吁吁。”黄寿新说,一天8个多小时下来,整个人都觉得泡在水中一样,全身黏乎乎的,眼睛里有较多分泌物,长时间的头痛诱发恶心等症状,十指肿胀、皮肤皱巴巴。等交接完后,脱防护服时已经双手发抖难以夹稳外层手套。

幸福的是,这里的病人都非常感恩,每到一个房间送饭,他们都会很轻很温柔的说一句:谢谢。“一句感恩的话,一个感激的眼神,都让我更加感到护士职业的神圣,医患一心,共克时难。”郭苑秋说,武汉虽然很冷,但她心里是暖的。

“整一天工作下来很辛苦,但是当我们跨出病区,看到头顶的那一缕阳光,心里又觉得暖洋洋的。”郭苑秋说。

2月2日,远在梅州的同事给郭苑秋发来短信:天气转暖了,一切都会好转的。“是的,太阳来了,冬雪融化了,武汉的春天会来的!”郭苑秋一直坚信,待到摘下口罩的那天,大家都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张柳青 黄韬炜

大埔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谢琴:

为了共同的“家”,我们坚守抗疫一线

今年的春节,本该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大埔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谢琴却远离家庭,住进了大埔县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区。从年二十九开始,她一直奋战在距离肺炎病毒最近的地方。

“关键时刻,我们要冲上前”

“叮叮叮……”1月29日16时,忙碌了一天的谢琴刚走出隔离病房,还没喘上一口气就接到了物资调配的电话。从年二十九至今,她一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

回忆返回岗位那天,正在睡梦中的谢琴接到医院电话,她毫不犹豫立马起身,来不及告诉爱人和女儿就匆匆出门了,从那天起,她就再也没离开过医院。

“婆婆瘫痪在床,女儿15岁,过年那段时间他们并不知道我去干什么了,只知道出了远门,电话也打不通。”谢琴谈及家人,数次哽咽落泪,她说,作为妻子和母亲,过年时没能陪伴他们,感到愧疚,但是作为20年党龄的党员,她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团队积极防控疫情。

连日来,谢琴吃住都在医院。“她患有低血糖,常因为错过饭点而晕眩。”谢琴的同事说,低血糖病史的人相较于常人更容易疲劳。但谢琴并没有受其影响,“16年的低血糖病史,已经习惯了,累了就拿出一颗糖含着。”谢琴说。

来自党员之家的她,对于党员的率先垂范有深刻理解。“我爷爷、伯伯、两个弟弟都是党员,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放假,爷爷总是会提醒我说,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要冲上前,这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谢琴认真说道,20年前,自己在光德镇卫生院入党宣誓时就想着以后一定要救死扶伤,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如今这个时刻到来了,自己一定不会退缩。

“离家是为了更好地回家”

“吃饭了吗?细姐(姐姐)已下来,请放心工作。”在大埔县城义招路,记者见到了谢琴的家人,丈夫陈竞俊翻开微信聊天记录告诉记者,“我已让妻子放心家里情况,安心工作。”

年二十九凌晨1点多,当谢琴接到电话赶往医院时,陈竞俊睡醒通过信息才知道妻子去干什么了。“刚开始没什么感觉,但是通过新闻逐渐了解到了疫情的详细情况后,我就开始担心她了。我也是党员,所以担心之余也非常理解妻子的做法,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党员就要尽职尽责,作为家属,在医护工作方面我们没办法帮太多,家庭方面就一定不能让她担心。”陈竞俊说。

在谢琴家中,记者也见到了她15岁的女儿,之前她一直以为妈妈只是出远门去了,但是通过近期的听闻,孩子慢慢知道了妈妈的去处。

“平时妈妈因为很忙,待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多,但是这次特别长,我有7天时间没有见到妈妈了,真的很想她回家过年,但妈妈工作是为了很多人的健康,所以我也理解。”谢琴的女儿说,这段时间自己会照顾好自己,让妈妈不要担心。

隔离区,在普通人眼里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甚至路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加快脚步的地方。选择了隔离区,也是选择了危险。为了更好地打赢这场阻击战,谢琴暂时离家住进了隔离区,但在她身上没有看到恐惧,看到的是眼里闪烁着光,话语中充满了力量。“离家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家’,离家也是为了更好地回家。”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通讯员 刘招迎 罗文燕

梅州市公安机关干警: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打响以来,梅州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在平远、蕉岭、大埔、梅县等入省进粤关口设置省际临时检疫检查站,对过往车辆人群进行检测检查,最大限度地将病毒阻挡在省界之外。

在这些一线执勤民警中,不少人已经头发花白,但当命令下达,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休假,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疫情防控的一线。

火速上岗 托亲戚照顾耄耋老母亲和残疾哥哥

“您好,请摇下全部车窗,到前面接受体温检测。”在济广高速平远服务区省际临时检疫检查站,52岁的民警徐国贤正耐心地对等待检测的车辆进行指挥疏导。

1993年入警的徐国贤,历经巡警、治安、交警等部门,从警以来,一直奋战在警务一线。人到中年,仍然干劲不减,当接到执勤命令的时候,他立马收拾装备。“年轻人经验不足,这种关键时候我要带一带,这是我的职责。”留下这句话给妻子后,徐国贤就来到了执勤地点。

大年初二那天,气温骤降,加上寒风冷雨,对有一定年纪的徐国贤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秋裤、棉裤、冬服裤、水衣,足足套了四条裤子,他才勉强感觉到暖和一点。即使如此,徐国贤还是每天坚持准时到岗,在路面上一站就是8个小时,经常双腿发软,但他毫无怨言。“下班回家时,看着同事们一上班车就累到睡着的模样,我这点苦并不算什么。”徐国贤说。

“疫情当前,警察不退。”徐国贤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每天坚守一线的他,跟普通人一样,家里同样也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以往每天下班后,他都要连夜赶回丰顺老家,照料82岁高龄的老母亲和一个身患残疾的哥哥。可当疫情紧急的命令传来时,他只能把他们交给亲戚照料,自己奔赴前线。

“回去的时候,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怎么这么久没回来,我没有告诉她我去做什么,既然穿上了这身制服,就要承担应尽的职责。”想起母亲和哥哥,徐国贤总是满怀内疚,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从入警之日起,他就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喜得二孩多天执勤奋战回家不敢抱孩子

2020年,是44岁的梅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陈常足从警的第22个年头。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年会如此与众不同。

接到执勤命令的时候,陈常足已经为春运和春节安保工作连续奋战了40多天,还没来得及休息调整,就马不停蹄地来到济广高速平远服务区省际临时检疫检查站开展执勤任务。

在家里,他的第二个孩子刚刚满月,但他却没办法在妻儿身边多尽一些丈夫和父亲的职责,因为在他身上,还肩负着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的使命。“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公安民警必须在第一线,我们不去谁去?”陈常足说。

2020年2月2日上午9时许,一辆从疫情发生地开往深圳的车辆驶入检查站,在被执勤人员拦停劝导后,车主情绪很激动,认为自己并没有感染病毒,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执勤的陈常足得知情况后,耐心地跟车主进行交流,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沟通,车主终于表示理解,并按照执勤人员的指引返程驶离了检查站。由于每天接触的人员众多,最高峰的一天光车辆就有一万多辆,陈常足下班回家后,都不敢抱刚出生的孩子,只能远远地看着。

工作虽然辛苦,而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执勤民警感到很暖心,认为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口罩等防护用品告急,很多一线民警一天只能循环使用一个口罩。一些热心人士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主动将此前储备的口罩送到检查站,缓解执勤民警的燃眉之急。“我相信,只要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陈常足说。

坚守一线的民警,他们跟所有人一样,都是血肉之躯,都有家长里短,都有血脉情深,但他们却担负着不同的使命。疫情当前,警察不退,是所有民警共同的心声。

南方日报记者 黄韬炜 通讯员 赖卓佳

战疫夫妻档:

一人“逆行” 一人坚守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连日来,梅州无数身影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践行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地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倾力奉献。蕉岭县交通运输局党建员王松新与他的妻子就是其中一员,他们毅然放弃与两个小孩在一起美好快乐的时光,丈夫王松新选择坚守梅州,成为梅州“北大门”守护者,妻子郭苑秋则“逆行”武汉,冲锋到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夫妻携手 义无反顾抗击疫情

王松新与他的妻子郭苑秋,平时一个在蕉岭,一个在梅城,一个是交通工作人员,一个是护士,加上各自工作性质不同,平日两个人的假日又对不上,常常聚少离多。好不容易到了春节,夫妻俩都想好好利用假期多陪伴小孩,共度美好时光。可面对疫情突然袭来,他们一致决定,主动放弃假期,投身到疫情防控战斗中。

面对王松新的请缨,蕉岭县交通运输局领导考虑到他妻子已前往武汉参加战“疫”,家里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需要照顾,便让他春节假期结束后再回归工作岗位。但王松新却坚持与所有同事一起执勤。“我们以后还会有很多春节假期,孩子也可以托给老人家照顾,我是党员,没有理由拖后腿。”王松新说。

“家里的事不要担心,小孩我会照顾好,你们放心去工作!”得知儿子和儿媳申请到抗“疫”一线,王松新母亲表示很支持,还主动从蕉岭来到梅县承担了“后勤”工作,负责照看家里的两个小孩。

坚守岗位 守好梅州“北大门”

第一时间回归岗位后,王松新迅速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坚守在省际天汕高速蕉岭广福主线设置的疫情防控检查站,对过往的车辆、人员开展拦截检查登记,同时耐心向来往司乘人员宣传防疫知识,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测”,扎实守好梅州“北大门”。

据了解,天汕高速蕉岭省界检疫站日均车流量达1000多辆,加上返工潮来临,来往车辆更是多了起来,王松新与同事们24小时连轴转,休息时间少之又少。“除了每天来到检查点值班,我们还有各自岗位的工作需要完成,辛苦是辛苦了点,但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职责。”王松新说。

由于治安卡点普遍处于海拔高、气温低的地方,再加上近几天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降,工作环境艰苦恶劣。即便如此,王松新和他的同事依然兢兢业业、默默付出。“天冷了,好些车辆都开了暖气,这也让司乘人员体表温度上升。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要求司乘人员下车,他们都能够配合重新测体温。”王松新说,“有时候会冷到全身都发抖,但大部分群众都比较配合,也让我们的工作都比较顺利开展。”

冲在“疫”线 悉心照料危重病人

王松新忙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时,他的妻子郭苑秋作为梅州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的人员,已于1月28日抵达武汉。

“到了武汉已经是晚上10点了,我们搬完所有物资后躺上床时已是凌晨三点,只设了4小时的闹钟,就要起来赶紧训练。”郭苑秋说,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里,她都在加紧学习业务知识和练习防护服的穿脱,不敢有一丝松懈,累了就原地打个盹,起来又继续培训和练习。

由于形势和疾病的特殊性,且病区里又没有护工阿姨,郭苑秋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治疗工作,还需要给予危重病人生活上的护理。“忙得像陀螺一样,加上穿防护服消耗大量体力,一班下来,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即便如此,郭苑秋说她每次送饭给病人,都能听到病人们温柔地道一声谢谢。

一句感恩的话,一个感激的眼神,都让她倍感护士职业的神圣。“武汉虽然很冷,但我心里是暖的。”郭苑秋说。

出门在外,牵挂家中。夫妻二人不能见面,只能通过微信发送信息互相关心。“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还是孩子和疫情,有时给她发送的信息,第2天才有回复。”王松新表示,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实习生 邱珂娜

通讯员 林剑湧 祝银清 廖静宜 汪敬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