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兴盛是不是因为淝水之战?

赵爱虎


东晋(316年-420年),中国朝代名,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形成特殊的统治形式.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在东北和西北、北方的领土联系不畅,长期以属国的形式间接统治.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

东晋王朝的统治阶层大部分是由过江避难的北方侨姓士族与世居江南的南方吴姓士族组成的,存在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相互排挤;在东晋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侨姓士族占据统治的主导地位,而吴姓士族则一直被排斥。元帝年间,北方大臣王导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在南北士族之间奔走,极力劝说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后来江南士族也曾多次因不满东晋的统治而起来反抗,大大的动摇了东晋的统治。

自晋元帝元年(317年)至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是东晋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虽然在此之间也有过一些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了。元帝末年,王导之弟王敦起兵反晋,遭到其兄王导与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其后桓温也曾觊觎帝位,又被王谢两大家族抵制下去。385年,东晋重臣谢安病死,晋孝武帝将大权交于其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他们暴虐无能、大肆剥削人民,使图谋王位的大族有机可乘。公元398年,以桓玄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庾楷等人的联军占据了建康以西的州郡,使朝廷的统治被限制在东方的八郡内,开始了其衰亡的过程

东晋时期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更大。早在孙吴时期,江南经济日益开发。当时吴姓世族即拥有众多的庄园。晋室南迁后,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改善南方地广人稀的问题。侨姓世族大量开发无主地,建立方圆数十里至数百里的庄园,有效将劳动力组织起来。由于世族垄断土地,占夺田园山泽,使得贫富差距极大。所以王导曾于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实施度田收租,以改变西晋时将田租与户调合一徵收;咸康二年(336年)颁布“壬辰诏书”,禁止占山护泽。这些都意图减轻百性负担。

当时庄园除了有部曲、佃客外,还有门生及奴隶。中原人士带来北方精耕细作的技术,推广牛耕加快耕田速度。东晋南朝重视水利,代有修筑。最后,南方的水田普遍开发,农作物品种增加、生产量提高(如岭南地区一年可两熟)。长久下来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



繁花似幽梦


非常荣幸能够为您解答问题,我认为东晋的兴盛离不开淝水之战。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淝水之战了,当时东晋以8万人的兵力击败了敌方,也就是前秦的百万大军。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但是尽管东晋胜利了,然而,在淝水之战结束的第三十七年,东晋走向了灭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点,淝水之战的盛况,公元383年苻坚率领百万大军讨伐东晋,而此时,东晋的主帅是宰相谢安的侄子谢玄,他率领8万军队前去抵御前秦。

苻坚的弟弟苻融,率领25万大军到先秦的先锋部队,首先攻守住了洛阳,其次就是谢玄斩杀了秦军士兵5万人,同时,率领部队反攻寿阳。

随后,东晋和前秦的主力们在淝水展开了对峙。

没想到秦军刚一后退,此前被前秦俘虏的东晋军,在秦军中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这时候,秦军的阵脚开始大乱,最后谢玄带领部队大破秦军,并且杀了苻融。

第二点,东晋末年政局的变化,在东晋内部政局却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在谢安逝世后,陈郡谢氏对政局都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个时候的孝武帝和司马道子起了争执,所以整个东晋末年的政局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不到五年,孝武帝突然逝世,而且他还立司马德宗为太子,司马德宗是一个天生愚钝之人,这样的决定本身就是错误的。

但是孝武帝生前所控制的中央藩镇部署依然是存在的。

第三点,世俗的没落,

孝武帝非常忌惮谢氏,虽然在表面上对他们进行了赏赐,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不过谢安倒是看出了晋孝武帝的心思,主动将自己的权利交了出来。

自己反而出去散了散心,同时,也让儿子谢琰将兵权交给朝廷,到广陵来陪他。

但是在谢安逝世之后,氏族就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缺失,特别是政治性的人才是极度缺乏,氏族再也没有出现向谢安这样的人物,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呢,严重到已经威胁了氏族的生死存亡。

朝廷最开始对氏族很有厚望,希望他们可以尽快平定起义,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氏族的表现也让朝廷大跌眼镜。

最后以王谢为代表的氏族官员,则被孙恩、卢循打的落花流水。





觅史记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东晋仅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在淝水之战后就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总之,淝水之战前后政局从分裂、战乱、民族冲撞到对峙相持、局部统一、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奥苏楠


淝水之战形成了南北对立之势,但是东晋内部不稳定,一直没能北上,形成偏安一隅的王朝,而且时间不长,谈不上兴盛。


讲故事的福魔康


几十年的短命王朝谈什么兴奋?淝水之战为东晋培养了掘墓人。东晋的危险不是外敌,而是南、北士族的矛盾,最终南方士族的代言人刘裕篡夺君位,杀尽司马氏皇族。


沉140769451


东晋从来没有兴盛过。如果有,倒是个君主立宪制的典型,皇位虚悬,贵族执政,各个家族轮流执政,地方藩镇割据。东晋军事强的时候是刘裕掌权时,打下山东,关中,形势大好,可惜刘裕为篡位,回了江东,司马氏被杀绝,东晋灭亡。


梦随风1949


东晋不盛也不衰,人们活的还算滋润,皇室没权利,淝水之战就是以少胜多把前秦给干废了


铁王座的游戏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例,此战动搖了东晋的统治,东晋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村夫李润泉


淝水之战只是给了东晋小朝廷苟延残喘的机会,谈不上振兴


曦予夕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