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各地殯葬的習俗與欽州靈山的葬俗有啥不一樣?

之前講過一個故事,十三叔去貴州鎮遠古城做工程的時候,第一次住在瑤寨,半夜起來撒尿不經意在柴房看到棺材的事,把我嚇得夠嗆。想起來也算是特別的經歷,這期我們就說說廣西各地的葬俗,看看跟靈山的有甚區別?


廣西各地殯葬的習俗與欽州靈山的葬俗有啥不一樣?

土葬是廣西各民族中較為普遍流行的一種葬俗。由於宗教信仰、地理環境、民族傳統以 及年齡、地位等差別,除土葬外,廣西各民族還形成了其他不同的葬俗。其中,影響較大、 流行較廣、比較具有民俗特色的有撿骨葬、火葬、崖洞葬、掛葬、野葬、外亡人葬、凶死葬、 冥婚葬、屈肢蹲葬、銅棺葬、銅鼓葬等。這些葬俗,有的僅為某一民族習俗,有的則在數個 民族中流行。

廣西各地殯葬的習俗與欽州靈山的葬俗有啥不一樣?

撿 骨 葬
   壯族唐宋以來盛行撿骨葬(亦稱二次葬)。人死入土三五年後就掘土開棺撿骨。撿骨前, 先置備專門盛骸骨的陶甕,高約二尺,直徑一尺餘,有蓋,有的外表還有浮雕圖案,並塗有 金黃色的釉,俗稱“金壇”或“金冢”。在清明或秋冬乾燥季節擇一吉日。由死者的親屬和 親戚及一有經驗的老人同去撿骨。到墳前先點香、燭,擺雞、豬肉、糯米飯等供品,然後跪 拜,向亡靈訴說撿骨之意。破墳開棺後,把骸骨一一撿出。按人體骨格結構順序置於金壇中。 壇內不放任何陪葬品,壇蓋內側用毛筆寫上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等。蓋上壇蓋後,由 長子或長女背往新墓地埋葬;或暫藏於山洞,待擇得吉地後,再下葬。這與靈山的習俗差不多,農村地區比較流行撿骨葬。

廣西各地殯葬的習俗與欽州靈山的葬俗有啥不一樣?

金秀、上林、環江、馬山、田林一帶部分瑤族,也行撿骨重葬。防城部分瑤族(細板瑤) 破墳開棺撿骨後,將骸骨分散埋葬。巴馬瑤族第一次下葬後,如家宅不安,不動墓內的屍骨, 只將墓碑另遷立他處吉地。如無石碑,葬一塊石頭亦可。葬後,每年掃墓時就不去老墓,而 去新石碑墓上墳。金秀部分瑤族(花藍瑤)的撿骨葬又有不同。人死殮屍入棺,將棺木抬到村 外附近的山坡上停放,搭蓋一個臨時性的茅棚或木皮棚,遮蓋棺材。二三年後,屍肉腐爛, 再開棺撿骨,擇地安葬,俗稱“停棺撿骨葬”。河池苗族、羅城仫佬族、環江毛南族,父母 去世後,如家裡不吉,便認為是祖墳風水不好,要撿骨重葬。仫佬族撿骨時,有的要將親生子女的手刺出血擦在骨上,有的用楓樹葉煎水洗骨,代替用血擦,然後撿骨入木匣內埋葬。 毛南族開棺撿骨時,要用白布遮棺,忌諱見天,然後將撿出的骸骨放入一小木棺內,覓地重葬。

廣西各地殯葬的習俗與欽州靈山的葬俗有啥不一樣?

火 葬
   壯、瑤等族過去曾流行火葬。民國《上林縣誌》說,明代縣境壯族往往有火化之舉。清 乾隆《慶遠府志》說:“南丹、東蘭瑤、壯,親死俱火化,擇頭額骨、手指骨、腳膝骨,以 小罐貯而瘞之,餘具不收矣。十餘日後,就焚化處掘土亂埋,不**。忻城亦如此,而骨則 全收。”清代容縣瑤族,人死則焚其骸,收燼置甕中瘞之。民國時期,大瑤山、平南等地瑤 族亦行火葬。

廣西各地殯葬的習俗與欽州靈山的葬俗有啥不一樣?

金秀部分瑤族(茶山瑤)至今仍流行火葬。人死殮屍入棺,抬到離村二三里外的山坡上, 置乾柴於棺底,經道公作法後即放火焚棺。待棺材與屍體燒為灰燼,孝子即將死者頭顱、胸、 四肢等部位的骨灰各撿一些裝入一陶罐中,然後擇地安葬。其餘的骨灰則就地掩埋。
   建國後,南寧、桂林、柳州、梧州、北海等市和一些地縣都先後建立了殯儀館與火葬場, 人民政府提倡火葬,人死送火葬場焚化之俗正逐步形成。

廣西各地殯葬的習俗與欽州靈山的葬俗有啥不一樣?

崖 洞 葬
   壯、瑤族歷史上都流行過崖洞葬。在全州、桂林、永福、三江、融水、柳江、武宣、凌 雲、東蘭、都安、武鳴、大新、崇左、龍州、扶綏、田東、田陽、平果、靖西、隆安等壯族聚居區,都曾先後發現崖洞葬遺址。壯族崖洞葬一般是利用天然洞穴或石縫,放置或安插棺材,凌雲縣則是在崖壁上鑿孔安插木樁,懸架棺木。葬具有兩種,一種為陶質,將骸骨撿入陶甕中,置之崖洞。一種為木質,即將短圓木或一米左右的長方木破開兩邊,下邊鑿槽放骨骸,上邊為棺蓋,將死者的骸骨裝入棺木後,即放入崖洞或石縫中,一個崖洞裡有十幾至二 十幾副棺木。平果、大新、隆安、崇左,靖西等縣,一個崖洞中置棺三四十副的現象很普遍。

廣西各地殯葬的習俗與欽州靈山的葬俗有啥不一樣?

瑤族崖洞葬遺址主要在南丹、東蘭等縣。早在隋、唐時期,瑤族先民便已流行崖洞葬。 清代,南丹瑤族仍流行此俗。在南丹縣的瑤族崖洞葬遺址中,每個崖洞內一般有八到二十副 棺材,多者二三十副。葬具為木質棺材,由六塊整板鑲合而成,呈長方盒體狀,棺有棺架, 形如兩個“井”字形。
外亡人葬
   壯族對外亡人之葬有一定俗規。柳城縣,外亡人屍體不能抬進村,更不能進家,有錢人 於村外設壇打齋超度。在德保縣,外亡人就地埋葬,不做道場。龍勝苗族習俗,則於寨外搭 簡易棚殮屍停柩,請師公招靈安位。侗族外亡人亦不許抬入村。在靈山,意外去世的年輕人,未取老婆的,是不能有棺材的,取了老婆無後的也不能在早上出殯,只能晚上出殯。某個晚上我從老家趕回縣城就遇到過晚上出殯的,把我嚇得不輕,夜路走得多,難免....
文自:嶺南十三叔
參考:地方誌

更多詳情請見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