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司馬天下之人,就是司馬懿漏殺之人的後代,這人是誰?

五色土聊歷史


隆安四年(公元403年),督荊、司、雍、秦、梁、益、寧、江八州諸軍事,兼丞相、錄尚書事、總百揆、荊州刺史等職位的大軍閥桓玄篡晉自立,國號大楚,年號建始,後改稱永始。東晉滅亡。

桓玄(貢院369—— 404),東晉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字敬道,又名靈寶。其父桓溫乃東晉權臣,把持朝政多年,襲爵南郡公。

隆安二年(398年),桓玄串通青州、兗州刺史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共同舉兵,攻伐專權攬政的會稽(今浙江紹興)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次年,桓玄與荊州刺史殷仲堪起了內訌 ,相互攻伐。不久, 桓玄擊敗殷仲堪,一舉兼併荊州地。

隆安三年(399年),桓玄被東晉朝廷封為荊州、江州刺史,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區,開始與朝廷對抗。元興元年(402),會稽王司馬道子之子司馬元顯率軍進攻桓玄。

次年初,司馬元顯麾下前鋒、北府都督劉牢之被桓玄策反,陣前倒戈,桓玄率軍勢如破竹,很快攻進建康(今南京),擒殺司馬元顯等。夯實權力後,桓玄將劉牢之徙往會稽郡任內使,將其北府兵權削奪,劉牢之這才驚覺上了當,於是與部屬商議佔據江北對抗桓玄。部屬不願再次反叛,一鬨而散。劉牢之引親信黨羽北逃,至新洲自縊身亡。

桓玄進入建康後 ,初期還算有所作為,罷黜奸佞,攫拔賢俊。史載, 桓玄入都後,本欲振作, 卻“(因東晉)治綱大馳,權門併兼,強弱相凌,百姓流離,不得保其產業,桓玄頗欲釐改,竟不能行”。

不久,其本性逐漸流露,愈發驕奢淫逸,政令無常,朋黨互起。這時,江南三吳之地發生大饑荒,餓殍遍地,人口減半。在這種情況下,桓玄加緊了篡晉的步伐。元興二年(403)九月,他逼朝廷封其為相國、楚王。

十一月,桓玄終於將晉安帝司馬德宗逐出皇宮,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建國號楚,改元永始。桓玄篡晉後,更加驕奢無度,政治癒發腐敗,他耽於享樂,日日走馬射獵,還大興土木,修建華麗宮室,朝野訾議洶洶,百姓苦不堪言。桓玄篡晉,是東晉門閥制度的尾聲。元興三年(404) 二月,北府兵將領劉裕便率軍討伐桓玄,很快將桓玄兵馬擊潰,到五月,這個短命政權就被劉裕推翻,桓玄在逃跑途中被緊追不捨的北府兵擒殺於江陵。劉裕迎司馬德宗(晉安帝)回建康重新復位登基。

桓氏是三國兩晉時的門閥大族。桓玄的老祖桓範曾任曹魏大司農(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長),是大將軍曹爽的親信大臣。魏齊王嘉平元年(249)正月,小皇帝曹芳前去高平陵祭祀亡父魏明帝曹睿,大將軍曹爽兄弟和他的親信大臣全部陪同前往。一直裝病的司馬懿突然發動政變,假借皇太后命令封閉洛陽四門,令親信高柔接管曹爽軍隊,令兒子司馬師控制禁軍。然後他給少帝曹芳發去一份奏摺,宣稱奉太后之命罷黜曹爽以及其兄弟、親信黨羽的職務。

大司農桓範勸曹爽挾持少帝前往許昌,然後借皇帝的命令號召四方精兵勤王,討伐謀逆的司馬懿父子。

可曹爽患得患失,猶豫不決,司馬懿派來的使者承諾,只要曹爽投降就可保全身家性命以及爵位俸祿。曹爽竟然同意投降。據《魏氏春秋》記載,大司農桓範見曹爽輕信司馬懿之言,同意罷兵投降,大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意思是大將軍曹真英明神武,卻生了你們兄弟這對犢子玩意,我等都會受你輕率行為的牽累,被誅滅九族啊!曹爽不聽,執意回洛陽,聽從司馬懿處置。

司馬懿將曹爽兄弟軟禁了一段時間。不久,司馬懿唆使監察官彈劾黃門張當,並檢舉曹爽與何晏等人陰謀造反。於是下令逮捕曹爽兄弟和其親信黨羽何晏、丁謐、桓範、鄧颺、畢軌、李勝等,予以處決,並誅滅三族。桓範的結局很悲慘,身死族滅。但桓範的小兒子桓楷卻奇蹟般地逃過一劫,倖免罹難。

就是桓楷這條漏網之魚,逃出生天後藏匿民間,隱姓埋名,娶妻生子,開枝散葉,過了一代又一代,直到玄孫桓溫這一代時,終於不用躲躲藏藏了,桓溫胸有韜略,文武兼具,成了東晉大將,手握重兵,東征西討,先後擊滅前秦、後秦、前燕等割據政權,成了東晉最炙手可熱的權臣。桓溫仿效司馬懿,廢黜了晉(廢)帝司馬奕,立司馬德宗(安帝)為傀儡皇帝。

桓溫之子桓玄比他爹更狠,他逼迫晉安帝司馬德宗退位,建立了桓楚政權,將司馬氏建立的兩晉徹底滅掉。

正所謂“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奪司馬天下的桓玄,正是當初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漏殺的大司農桓範之幼子桓楷的後代。

漏網之魚桓楷的後裔桓玄,成了司馬氏所建立的晉王朝之掘墓人。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歷史上有這麼一段黑歷史,某人把另外一個人的族人全殺了,卻只留下了一個人,但是就是這個留下的這個人卻將他的殺族仇人家族推翻了,真是命運造化人啊,誰又知道呢。

提到的這個人就是司馬懿,下面我們來具體聊聊這段黑歷史。

這件事還得從曹真的兒子說起,曹真有個兒子叫曹爽,當時一場戰役失敗之後,當時他身邊的謀士桓範就勸說他不要去洛陽了,更不要去找司馬懿,他應該去許昌,但是曹當時並沒有聽取桓的建議,覺得桓說的意見不可取,而且桓提到的問題也不會存在,所以他連夜就直接回到了當時的洛陽。

當時的司馬懿在大家眼裡樹立了一個老好人的角色,大家都覺得他忠厚老實,是個好臣民,所以當時的曹不聽取桓的意見,連夜來到了司馬懿所在的洛陽,他覺得司馬怎麼也不會傷害他,至少也會讓他好好活著的,不說給什麼官職之類的,至少也應該讓他做個富貴人,但是當他回到洛陽的那一刻,他就後悔了,他剛回去,就被司馬殺害了,但是司馬卻沒有殺害桓,放過了他,具體是因為什麼,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後來又有人偷偷向司馬反映,說是桓說司馬他們是在造反,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司馬特別的鬱悶和生氣,直接火冒三丈,然後就直接下命令要處決桓的族人,族滅九族,在這次大屠殺中,司馬漏掉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桓的小兒子桓楷,他的小兒子後來逃了出來,在外面躲了好久,偷偷活了下來,並且娶妻生子,安度了晚年。

又過了近百年,又出來了一個人物,叫桓溫,他是當年偷偷活下來的桓範的玄孫子,桓溫當時的勢力很強大,不僅在站場上衝鋒殺敵很厲害,而且還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掌握了東晉的大權,帶軍打敗了好多敵國,當時的皇帝就是司馬家族的人,司馬奕,但是他的皇帝沒當上多久,就被桓溫給推翻了政權,後來他的兒子桓玄又掌握了國家的大權,皇帝處於忌憚,給他封了一個王位,皇帝企圖用這種方式來穩住大權,但是儘管如此,他還是不僅僅滿足與這一個虛位,所以便利用一些手段讓皇帝退位了,從那以後,桓家政權才真正建立。

司馬懿怎麼也不會想到,就是當時他漏掉的一個人,這個人的後代後來卻將他家族幾百年的政治統治給推翻了,真是天算不如人算,蒼天饒過誰啊。






最佳評論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於建立晉朝,兩晉一共傳了15位皇帝,司馬家執政155年。東晉末年桓玄逼迫晉帝退位,司馬家的政權落到桓家手中。而桓家早在晉朝未建立的時候,就被司馬懿滅過族,但是有人漏網。正是這個漏網之魚的後代,在100多年後,將司馬氏政權推翻。

曹魏末年,司馬懿裝病騙過大將軍曹爽,讓曹爽對他打消戒心。司馬懿趁曹爽率領親信跟隨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祖先的時候,突然發動政變,奪取京城大權。隨後又派人說降曹爽,接著將曹爽一系全部斬殺。

就在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大司農桓範抱著大司農印去給曹爽報信。桓範認為有了大司農印就可以調軍糧,大將軍曹爽又掉病的權力,有了軍糧就可以和司馬懿開打了。司馬懿兵不多,所以桓範認為曹爽成功的機會很大。

誰知道此時曹爽已經投降司馬懿了,桓範趕到時,倍感傷心。司馬懿也沒放過他,滅其三族,但是桓範的小兒子桓楷逃走了。

就是這個桓楷延續了桓家的血脈,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桓家在東晉成為大族。最後,桓家在朝廷上有了很大權勢,最終逼迫晉帝退位,建立桓楚政權。


老蟲


看過《三國演義》的親們都知道,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軍,本來他應該效忠曹魏,可他晚年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他的子孫“代魏立晉”打基礎。

為何這樣說呢?司馬懿在70歲時,發動了一場政變——高平陵政變。

政變的導火索就是和曹爽爭權,他倆都是曹睿的託孤重臣,竟為一己之私反目成仇。

當時曹爽奪了司馬懿的大將軍之職,給了他一個空頭銜——太子太傅,這使司馬懿很不爽。於是他故伎重施,用裝病的辦法糊弄曹爽,暗地裡卻磨刀霍霍。

司馬懿等待一次翻身的機會。



有道是:“上天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大將軍曹爽陪著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新年裡,祭祖也是古代的一種習俗。

這對於司馬懿來說是天賜的良機,對於曹爽來說則是致命的出行,因為曹爽把他的心腹都帶在了身邊,等於把洛陽城留給了司馬懿。

看過電視《軍師聯盟》的親們都知道結果,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帶領2000死士將洛陽城門關閉,把曹爽拒之門外。

曹爽這個大將軍簡直是世界上最蠢的大草包,手握兵權,竟然被司馬懿忽悠放棄了抵抗,準備投降。



就在這當兒,曹爽的謀士桓範突破重重關口,從洛陽逃出來找到了曹爽。

當他看到曹爽有投降的意思,急忙勸阻道:“曹將軍,你千萬不能投降,如果投降是死路一條,將軍可挾持魏帝曹芳,召天下兵馬勤王救駕,司馬懿必敗,千萬別放棄這大好的機會”。

曹芳不聽,始終認為司馬懿不會對他下毒手,相信司馬懿說的“只要投降,官照做,工資照拿”。

曹爽蠢如豬狗,和司馬懿共事多年,他竟不瞭解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一個人?桓範見無法勸阻,急得大哭道:“曹子丹(曹真)如此英明,卻生了一個如豬如狗的兒子”

正如曹操所言:“鷹視狼顧之人不得不防。”

果然司馬懿失言,把投降後的曹爽及心腹一干人等皆滅三族,這其中就包括桓範一家三族。



(敲黑板,關鍵問題來了)

司馬懿在滅桓範三族時,桓範的兒子桓揩成了漏網之魚,僥倖逃脫。

歷史真的很有趣,桓範的後代得以繁衍生息,大約過了154年後,桓範的五世孫桓玄滅了東晉,換言之,奪了司馬天下的人就是桓玄。

接下來咱們大致瞭解一下西晉和東晉的歷史,以及桓玄奪司馬天下的經過。

司馬懿殺了曹爽後,架空了魏帝,掌握了朝廷殺生欲奪大權,魏帝成了傀儡。

司馬懿73歲時去世,他的二兒子司馬昭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司馬昭成了魏國的權臣。



當時有句話叫做“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說司馬昭想做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可惜天不假年,司馬昭54歲就死了。

隨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爵位。沒過多久,司馬炎篡奪了曹魏江山,建立了西晉。



由於“八王之亂”造成了西晉的滅亡,換言之,西晉只有52年的國祚。

西晉滅亡後,司馬家族的後代司馬睿“衣冠南渡”在建康(南京)建立了偏安政權東晉。



東晉經過103年的風風雨雨,最後被桓溫的兒子桓玄滅掉。換言之,桓範的後代終於報了當初滅族之仇。

大亨元年(公元403年),東晉權臣桓溫的兒子,大將軍桓玄威逼東晉皇帝(晉安帝)司馬德宗禪位。桓玄築壇告天,登基為帝。

150年前司馬炎也是這樣威逼魏帝曹奐禪位的。歷史重演,場景何其相似。

桓玄廢東晉年號,改元“永始”,建立桓楚政權,國都南京。



不過好景不長。最後桓玄被劉裕所殺,享年36歲。這就是天道循環,屢報不爽的真實寫照。

桓范家族族譜大致是這樣的:桓範唯一逃命的兒子是桓揩,桓揩是桓彝的爺爺,桓溫是桓彝的長子,(桓溫也是一個牛人)桓玄是桓溫的兒子。換言之桓玄是桓範的五世孫。




秉燭讀春秋


奪司馬氏天下的人,是桓氏的後代,這個人叫桓楷,他是桓範的兒子。

當年,司馬懿殺桓氏族人的時候,卻漏掉了桓範的兒子桓楷,他逃脫後,就隱姓埋名,後來官至北相,為他的後代奪取司馬家的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際上,司馬家能夠崛起,主要是靠司馬懿,因為他手中握有兵權,而在三國鼎立之前,曹操、劉備、孫權忙於爭奪地盤,無暇顧及他,也就沒有觀察出司馬懿的虎狼之心。

司馬懿手握兵權,曾經就想掌控曹魏。雖然曹爽和他都是託孤大臣,而曹爽為了排擠司馬懿,曾一度架空了他的實權,但是司馬懿卻在韜光養晦中趁機除掉曹爽,可見司馬懿的智商之高,權謀之利害。 桓範原本是曹爽的一個謀臣,他曾經還為曹爽策劃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謀,可是曹爽優柔寡斷,心無大志,反而被司馬懿誘騙回洛陽殺害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戰。


曹爽死後,自然就要清查他的黨羽,於是司馬懿就下令滅了桓範的三族。桓範的兒子桓楷卻在劫難中逃脫了,他從此以後隱姓埋名,積累實力,東山再起。 桓楷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很快就成為了官場上的要人,還官濟北相。

桓楷的兒子桓顥也是能力超強,也官做到了西晉公府郎中。桓楷的孫子桓彝被人殺害後,桓楷的曾孫桓溫發誓報仇,他最終報了殺父之仇,還得到了百姓的稱讚。桓溫不但長得蕭灑。還很有智慧,他後來還成為了公主的駙馬。一路高升,官至狼牙王謝和輔國將軍



桓玄是桓溫的兒子,他就是奪取司馬氏天下的人。其實,桓溫在晚年的時候,曾要求朝廷封自己為九錫,由於謝安的拖延沒成,由此可見桓氏在桓溫時期,就相當厲害了。

桓氏一族經過幾代人的拼搏和積累,已經有了雄厚的實力,正好被桓玄加以利用。桓玄在鞏固自己的權力後,就掃除了曾經結盟的兩位武將殷仲堪和楊佺期,果斷的剷除了司馬道父子,桓玄又逼迫晉安帝禪位。


司馬懿怎麼也不會想到,就是當初的漏網之魚,奪取了司馬氏的天下。


迷萌樂


司馬懿的崛起離不開曹魏君主的扶持,從曹操到曹丕,以及曹睿,司馬懿得到了曹氏三代君主的青睞。就這樣,司馬懿成為了權傾朝野的重臣,並且在曹芳時代開始和曹爽爭奪核心權力。



其實,曹芳剛剛登基的時候,司馬懿和曹爽還能和平相處,但很快,兩人因為權力分配的問題而反目,開始了明爭暗鬥的較量。後來,曹爽在心腹謀士桓範的建議下將司馬懿明升暗降,名義上尊奉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卻削去了屬於太尉錄尚書事的權力。

無奈之下,司馬懿只能隱忍,暗中等待機會,期盼某一天曹爽漏出破綻,然後將其一擊致命。

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為了隱藏實力,甚至開始裝病,一直臥床不起。

公元249年,曹爽聽說已經臥床兩年的司馬懿奄奄一息,而且其家人也為司馬懿準備好了後事。因此,曹爽放鬆了警惕,漏出了破綻,準備帶著曹芳祭奠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



臨行前,曹爽決定把掌握大權的兄弟們全帶上。此時桓範站出來說:“你們兄弟手握朝廷大權,掌管禁兵,如果一起出城,萬一有人關閉城門發動叛亂,你們誰又能進城呢?”

曹爽聽後則不以為然,他認為司馬懿行將就木,早已不是威脅,而除了司馬懿,又有誰敢和自己對抗呢?

可誰也不曾料到,司馬懿是詐病。等曹爽兄弟剛一出城,已經七十歲高齡的司馬懿立刻變得活蹦亂跳,而且還帶著兩個兒子,以及眾多曹魏老臣叛變,他們不僅控制了整個洛陽城,而且還以太后的命令免除了曹爽的一切權力。

此時,曹爽確實慌了神,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



不過,他的智囊桓範冒著生命危險跑出了洛陽城,在千鈞一髮之際向曹爽獻出了一條妙計,挾天子到許昌,然後以天子詔令號召天下勤王。

說句實話,桓範的策略非常好,可以說是當時曹爽唯一的翻盤機會。然而,曹爽兄弟面對桓範的勸說,想了一夜,黎明的時候把佩劍一扔:“罷了,即使投降,我也不失富家翁!”

桓範聽到這句話,那心是哇涼哇涼的,不禁破口大罵:“曹子丹(曹真)何等英雄,怎麼生了你們幾個豬狗不如的玩意兒,你們要連累大家滅族了!”

罵歸罵,桓範改變不了這一切,最終當曹爽投降之後,曹爽、桓範、何晏等人,以及他們的族人全部被殺。



不過!當司馬懿下令屠殺他們的時候,有一人卻成為了漏網之魚,那就是桓範的兒子桓楷。

桓楷由於桓範的原因,成為了刑家,不得不隱姓埋名,低調的過日子。但是,到了晉朝建立之後,桓範的後人再次慢慢地崛起,步入了士途。

桓楷生子桓顥(hào)。桓顥生子桓彝,他做到了東晉散騎常侍、廷尉。桓彝之後是東晉著名權臣桓溫。桓溫之後則是滅掉東晉的桓玄。

當時,由於東晉統治者無能,整個社會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所以桓玄趁亂起兵,在公元402年攻入建康。第二年,桓玄便逼迫東晉第二傻的皇帝司馬德宗禪位,建立了桓楚,順利的奪走了司馬氏的天下。

後來,雖然東晉在劉裕的扶持下復辟,但也只是劉裕手中的傀儡,沒多久便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



當然,除了這個說法,還有一個流傳非常廣的說法,那就是“牛繼馬後”。

這個說法是當年曹魏有一員悍將,名叫牛金。牛金為人勇猛善戰,而且還曾擊敗過蜀漢將領馬岱。後來牛金選擇追隨司馬懿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司馬懿也因此對牛金異常青睞。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在司馬懿奪取曹魏大權之後改變了。

當時天下流傳這“牛繼馬後”的傳聞,這個傳聞來自於《玄石圖》。由於魏晉時期的人們對玄學和讖緯之說深信不疑,所以司馬懿便請來了星象家占卜子孫運勢。



經過星象家的占卜,司馬懿對牛姓的官員非常忌憚,於是決定除掉牛金。

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帝先飲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請客喝酒,邀請了牛金,卻在暗中下毒殺死了牛金。就這樣,司馬懿自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然而沒想到的是,數年之後,司馬懿的孫子琅邪王司馬覲的府中出現了一個叫做牛金的小吏。

這個叫做牛金的小吏不簡單,竟然和琅琊王妃私通,還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日後的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所以後人也曾說是“牛金”奪取了司馬氏天下。



僭晉司馬睿,字景文,晉將牛金子也。初晉宣帝生大將軍、琅邪武王伷,伷生冗從僕射、琅邪恭王覲。覲妃譙國夏侯氏,字銅環,與金姦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馬,仍為覲子。由是自言河內溫人。——《魏書》

當然,關於牛繼馬後的說法,除了《魏書》和《晉書》之外,很多野史也有記載,比如《鶴林玉露》和《容齋隨筆》等等。至於真假,千百年來並沒有確切的說法。


我是越關


在家天下的封建時代,奪一家一姓之天下,有兩個標準:1,改朝換代,讓江山換個主人。2,李代桃僵,雖然王朝沒有更迭,血統卻是換了。

東漢是個迷信鬼神的時代,朝野都相信讖緯之學。光武帝劉秀還曾經跟公孫述辯論過“代漢者,當塗高”的官方解釋權的問題。在三國時,有更多的讖語被宣揚出來,《三國演義》裡對此有很多描寫。

話說在魏明帝時,民間有讖語稱“牛繼馬後”。曹睿也是聽到了這個消息,不過他並不知道什麼意思,畢竟曹魏的天下看起來還穩固的很呢。這什麼馬,什麼牛,任誰也想不出跟曹魏會有什麼關聯。

曹睿駕崩後,曹爽倒行逆施,終於惹得天怒人怨。司馬懿趁機發動高平陵政變,很快掌握大權,隨後開始培植黨羽,準備篡奪曹魏天下。

司馬懿自然也是留意到了這個讖語。曹操對“三馬食槽”沒有上心,結果成就了他們司馬家,司馬懿可不想再重蹈覆轍。

司馬懿手下有個將領叫牛金的,端的是一員猛將,也曾為他出生入死,立下殊勳。司馬懿以軍事起家,心裡對此十分忌諱,怕牛金將來會對子孫不利。

這天,司馬懿就派人請牛金赴宴,暗中在酒中下毒。牛金為人坦蕩,沒有提防之心。“飲之即斃”,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送了命。

司馬師不解,問道:“牛金可堪大用,奈何殺之?”司馬懿訓道:“讖書有預言,馬後有牛,不毒死牛金,子孫將有後患啊!”

這牛金已死,司馬氏子孫便可高枕無憂了吧。殊不知世事難料。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為妃子。

夏侯氏人很風流,沒多久就與王府一個同樣姓牛的小吏(《建康實錄》稱其名為“牛欽”)勾搭成奸,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司馬睿。

這個司馬睿原本是小宗,司馬大宗的那些王爺比起來出身低多了,奈何他命好,封到了揚州,做了安東將軍。而此時北方,因為這些金枝玉葉的王爺們爭權奪利,引發了“八王之亂”,隨後又是胡人南侵,晉室江山眼看不保。司馬睿於是南下,到了南京做了江東之主。

此即史書所言,司馬睿並非皇族血脈,而是琅琊王府某牛姓小吏的兒子。只是因為有“牛繼馬後”的傳言,導致了戰將牛金被冤殺。

後人遂對司馬氏不甚恭敬,戲謔地稱司馬睿為牛睿,比如明朝思想家李贄,就直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而不稱司馬氏。這個典故,被收錄到眾多的正史記載,《宋書》、《魏書》、《晉書》、《舊唐書》、《鶴林玉露》、《容齋隨筆》、《賓退錄》等書也有相關描述。

不知道東晉的皇帝們是不是對這件事也清楚,不過晉明帝司馬紹在聽到其他人說起司馬懿父子在篡奪曹魏政權前後的所作所為時,大發感慨:“若此,晉朝天下其能久乎?”

這晉明帝能說出這話,應該對自己的身世會有些瞭解,其意可能是“司馬氏父子欺凌孤兒寡母得來的天下,該當敗亡在讖語裡應驗的牛姓後人身上。”

當然,關於這個讖語,最後應驗到誰身上,史家還有兩種說法。有一說,牛諧音劉,應驗在劉裕建宋滅晉上。還有一說,應驗在北魏國主拓跋什冀犍身上,因為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一頭野牛。

不管怎樣,那個叫做牛金的將軍,死的很冤枉。



而知而行的歷史


司馬懿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就被曹操看出有狼顧之相,受到猜忌。不過,好在司馬懿忍耐力強,活得久,最終通過三代人的努力,在其孫司馬炎主政魏國時,以晉代魏,實現了司馬氏一統天下的夙願。

真正奪了晉朝司馬天下的人,其實有兩位,一位是東晉權臣名將桓溫之子桓玄,另外一位就是自稱劉邦弟弟劉交後代的劉裕。

桓玄借東晉朋黨之亂除掉了專權的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自己掌控了東晉,並提拔了北府軍將領劉裕。403年,桓玄篡晉稱帝,建立了桓楚政權。

劉裕是桓玄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在桓玄篡位的第二年,劉裕起兵反楚。405年,劉裕徹底肅清了桓楚的勢力,迎晉安帝復位,東晉復國,劉裕掌控了朝廷。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立了南朝宋,是為宋武帝。

要找到司馬懿漏殺之人,只能從桓玄和劉裕的先人那裡找起了,也就是桓氏家族和劉氏家族。

要說跟司馬懿有直接衝突的也就是桓氏家族了,這件事要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說起。

249年,大將軍曹爽帶領所有親信,跟隨魏帝曹芳外出拜謁高平陵。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趁機帶領陰養的3000死士,發動政變,關閉了洛陽城門,控制了武庫,並矯郭太后詔令,控制了洛陽城內的所有軍隊,以及出去謁陵的所有人員的家屬。

當時,司馬懿想拉攏為官清廉,且頗有聲望的大司農桓範,就假借郭太后之命,詔令桓範接任中領軍之事。可是桓範與曹爽是同鄉,頗受曹爽禮遇,加上他的兒子力勸他應該投奔曹爽,桓範最終決定支持和皇帝曹芳在一起的曹爽。桓範出了洛陽城,前往高平陵勸說曹爽應該帶天子前往許都,之後號令天下勤王,誅殺司馬氏,平定叛亂。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曹爽沒有聽從桓範的勸說,投降了司馬懿。之後,曹爽及其親信,皆被滅門,而桓範也被誅三族。桓範沒有後人了,桓玄跟桓範也就是同姓而已。

桓範是東漢沛國(安徽濉溪)人,而桓玄及其先祖則是譙國龍亢人(安徽懷遠),明顯不是一宗。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是桓玄曾祖桓顥、高祖桓楷生活的時代。有人推測桓楷是桓範之子,這明顯和史書中所記載的桓範被誅三族衝突,司馬懿也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正因為桓楷跟桓範沒有宗親關係,所以,司馬懿放過了桓楷。桓楷在史書中連個確切的記錄都沒有,官職應該不大,再加上他沒有在高平陵之變中反對司馬懿,被司馬懿放過也實屬正常。司馬懿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桓楷的後代竟然會篡他子孫的皇位。

劉裕麼?自己說是劉邦之弟劉交的後人,這就跟劉備類似,吾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可是查無實據呀。劉備至少還有一個世系可查,劉裕的世系都沒有。劉裕出生於363年,桓玄出生於369年,推測高平陵之變時,也就是劉裕曾祖或者高祖生活的時代,同樣因為沒有反對司馬懿,所以,沒有受到波及。至於劉裕的這位曾祖或者高祖到底是誰,根據現有史料,暫時沒有什麼端倪。

推測,劉裕的這位曾祖或者高祖,也並非什麼朝廷要員,所以,史書也沒有記載,而劉裕稱帝后,也沒有詳細的去追溯,肯定並不顯赫。司馬懿再狡猾,也算不出來他們的後人劉裕在一百多年後,會奪了司馬氏的江山。


奕天讀歷史


司馬懿漏殺此人的後代,結果被對方取締江山,此人是誰呢?

天下大權你爭我奪,特別是風雲際會的三國時期,更是為統一打得不可開交,後來魏吞併蜀國、吳國最終形成大統,但是天道輪迴,曹氏當權不久又被司馬懿奪去皇位,接著由司馬家族稱皇立帝,由魏改成晉朝,可惜後來司馬懿因為漏殺一個人的後代,使得自己的司馬皇朝被其奪去,究竟是誰搶走了司馬懿家的天下呢?

事情需從曹爽講起,當年曹軍在一場戰爭中失利,作為謀士的桓範就主動勸他逃往許昌,不要返回洛陽,因為司馬懿的那裡,可能曹爽年少氣盛聽不進忠言於是反而倒行逆施,帶著人馬就趕赴了洛陽城。

後來曹爽有曹氏家族撐腰,而司馬懿則帶領名門士族在朝廷裡一家獨大,為此兩人因為各種利益關係導致反目成仇,接著開啟了一連串政權鬥爭,不過皇權名義上還是屬於曹家的,於是曹爽這次就聽取了桓範建議,明著是升司馬懿的官,但暗地裡卻是減弱他的勢力,後來司馬懿餓被任職太傅,而原來的太尉尚書的權利則被曹爽削掉了。

為此司馬懿知道曹爽的不簡單,於是就老奸巨猾的詐病不上朝,並把自己病弱的消息散播出去,好以此來降低曹爽的防備心。結果,這司馬懿十分能熬,連續熬死了曹真、曹休、曹睿以及陳群等一批敵對之人,然後他一直裝到8歲的曹芳稱帝才露出野心,而此時的曹爽也拿他沒有了辦法,誰叫名望士族一派都歸於司馬懿。

而曹家在朝廷的話語權漸漸低落,為此司馬懿感到十幾已成熟,就發動了“高平陵譁變”帶著幾千人馬一下就攻入了皇宮,而朝中派系紛紛站到司馬懿一邊,此時曾給曹爽獻計的桓範卻欲力排眾難,一心支持曹爽,甚至還差點威脅到司馬懿的這一次政變,為此說明了搶走司馬家江山的正是桓範。

後來司馬懿成功奪走魏朝大權,於是就秋後算賬,把桓範定了一個大罪誅滅三族,身為曹爽謀士的桓範可能承蒙大勢已去就偷偷的把親兒子跟一些家眷提前從往異地逃生了,沒逃出來的桓家族人幾乎全被司馬懿所滅,唯獨這一支逃出來的家人得以倖免,為了逃避司馬家的追殺,桓範之子等人皆全部改名換姓低調發展,一直等到西晉衰亡,東晉崛起之後桓範子孫們才出來進入仕途任官。

東晉時期,桓範後代們逐漸在官場得意而且培植了兩代人,其桓家子弟桓彝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勢大財粗十分得有威望。不久,爆發了王敦之亂,桓彝趁機率兵前往平復,因此名氣大增,轉而深受天下百姓擁護,到了桓溫時代他表示得更為出色,因此才氣逼人高大威猛之故,得以跟晉明帝聯姻,把南康公主嫁給了他。

從此桓家就步入了皇親國戚時代,桓溫一下子就被東晉皇帝賜封駙馬加都尉,鎮守荊州要城,兼任荊州刺史跟安西大將軍,到這裡,桓家在朝中的權力可謂是越來越大。之後桓溫奉命啟動北伐戰爭,帶兵殺入川地平定漢室剩餘小朝廷,這一次戰爭桓溫僅用了1年左右就完全搞定,因此名聲遠揚威望大增。

東晉朝廷的司馬家派系擔心桓家的勢力越來越大,就急忙找對手來牽制對方,甚至寧願丟失北伐成功的機會,也不想讓桓溫如此得勢,然而桓溫不負眾望贏得了戰爭,後來桓溫回過頭來就找了一個藉口把晉帝司馬奕給廢掉了。

公元403年,桓溫的兒子桓玄逼司馬家交出帝位,從此改為桓家的天下。


貓眼觀史


提問者想說是桓範,大家都也都在寫桓範的後代桓玄篡晉的事,明顯是被帶偏了。可惜歷史真相不是這樣。

奪司馬天下的人,叫劉裕,不是桓玄

桓玄的確有過篡晉的舉動,他廢了晉安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桓楚政權,追尊他爹桓溫為宣武皇帝。但是桓玄當皇帝沒蹦達幾天,就被劉裕乾死了,劉裕隨即擁晉安帝復位。

當然劉裕擁晉安帝復位,不是他對晉室多麼忠心,而是他覺得取代晉室的時機未到。等到劉裕平定了各方勢力,劉裕立馬暗殺了晉安帝,立晉安帝的弟弟繼位,就是晉恭帝。劉裕在逼晉恭帝禪位於自己之後,又派人暗殺了晉恭帝。

至此東晉滅亡,司馬家的天下,到了劉裕手裡。這和桓玄有個毛線關係????

桓玄是否是桓範的後代存疑

桓玄的老爹是權臣桓溫,桓溫的老爹“江左八達”之一的桓彝。

而經過史學大家田餘慶的考證,桓彝就是當初被司馬懿滅三族的桓範的兒子。雖然田餘慶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歷史的大家,但這只是田餘慶的一家之言,並未得到史學界的廣泛認同,絕大部分史學家認為桓彝不是桓範的兒子,而是西晉高官桓顥的兒子。桓彝和桓範沒有任何關係。

桓範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滅了三族,這意味著桓範的後代都被司馬懿殺了,他不可能留下一個叫桓彝的兒子,所謂的司馬懿漏殺桓範的後人,根本就是以訛傳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