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丁謂從謫遷地崖州回到京城後,與朋友們聚會,談論天下的州郡哪一處最為牛氣?丁謂說:“只有崖州的地位與名望最重”。朋友們問有什麼理由。

丁謂答道:“(我堂堂一名朝廷)宰相到了這個州,只能做司馬參軍(地方的下級官員),全中國還有哪個州比得上呢?”

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這段話,體現了丁謂幽默詼諧的性格特徵,也彰顯了他豁達向上的人生觀。為什麼這樣說呢?

丁謂這個人,一生做過兩任宰相,同時還兼任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後又兼任知升州軍州事。

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到乾興元年(1022),封為晉國公。官銜之多,讓人眼花繚亂。

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同時,丁謂這個人挺有意思的。雖然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還有那麼一點點醜陋,但他人緣好。

出名之前,因為文才出眾,有名人替他免費站臺打call。認為他的文筆可與唐代韓愈、柳宗元匹敵。再加上他勤奮好學,博聞強記,天象占卜、書畫棋琴、詩詞音律,無不通曉。

中了進士,排名第四,皇帝宣佈新進士名次時丁渭在大殿上發牢騷,皇帝不僅不發怒,還好言安撫他說:甲乙丙丁,按這個順序,你姓丁,就應該排第四名,還有什麼話說呢?”

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這不跟我們小時候讀書時打瞌睡,老師一般都會給予訓斥,而對於成績好的,老師則會說:你看看人家,打瞌睡時還不忘讀書一樣嘛。

當然,能讓皇帝反過來安撫臣子,也說明該臣子是有幾分真本事的。

一天,宋真宗率眾嬪妃一起賞花釣魚,可釣了半天一條魚也沒釣到。真宗心裡很不爽,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侍駕的大臣們嚇得膽顫心驚,又無計可施。這時,丁謂笑盈盈地跑到聖駕跟前吟了兩句詩:“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釣遲。”

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這詩什麼意思呢?今天皇上和娘娘們駕臨,鳥和魚兒膽小,都嚇得藏起來了。有丁謂如此打圓場,皇上在嬪妃面前也就有了面子。真宗見丁謂這般識時務,聖心大喜,重重地賞賜了他。

丁謂的一生,有二件值得大書特書的功勞。因為前人多有撰述,這裡只好稍稍帶過了。

1、990-994年間,四川邊境少數民族發生判亂,丁渭臨危受命,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讓事件得到圓滿解決,同時丁謂還主動提出替百姓們向朝延進言,削減賦稅。朝廷不僅應允了丁謂的奏請,還對其忠君愛民的行為大加褒獎。

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2、1009年,皇城失火,宮殿被焚,宋真宗指定丁渭負責災後重建工作。丁渭創造性的提出了“一舉三得”的工程方案,他通過合理安排,科學調度,使原本預計至少需耗時15年的工期,縮短了一大半。

後來,沈括的《夢溪筆談》以“一舉而三役濟”為題,記載了這段故事。

說丁謂就不能不提到寇準。同朝為官,寇準三起三落做宰相,數次舉薦丁謂,算是他的恩人,而且兩人也是好朋友。

正因為是朋友,所以在平常相處時,丁謂可能放得開些,結果一不小心讓寇準說出個典故來:“溜鬚拍馬”。

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兩個好朋友也因此恩斷情絕,還成為政治上的死敵。但丁謂心態好,不妨來讀讀這首,他被貶官到崖州後寫的《有感》:


今到崖州事可嗟,夢中常若在京華。

程途何啻一萬里,戶口都無三百家。

夜聽猿啼孤樹遠,曉看潮上瘴煙斜。

吏人不見中朝禮,麋鹿時時到懸衙。 

你這邊在縣衙辦公,那邊麋鹿等小動物跑進來玩耍。不見愁苦怨尤之詞,是不是還挺有生活情趣。

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所以據統計,丁謂貶官至死共計十五年,在崖州三年多,在雷州五年多,在道州近四年,在光州大約三年,其“流落貶竄十五年,須鬢無斑白者,人服其量。”關於他人生的最後幾年,史書上是這樣說的:

明道年間(1032——1033),授以秘書監致仕,准許定居光州(今河南省潢川)。景祐四年(1037)閏四月卒於光州,歸葬蘇州城西華山習嘉原。

專權擅政和陷害忠良:北宋宰相丁謂,名不符實的標籤

對比寇準則不一樣。寇準自第一次被罷相,出任地方官(知陝州)後,基本上不再過問吏事,終日遊山玩水,飲酒尋歡。動輒將身邊的侍女贈給同遊富商,以換取高額回報。這其間,他寫過一首《醉題》詩云:

榴花滿甕撥寒醅,痛飲能令百恨開。

大抵天真有高趣,騰騰須入醉鄉來。

乾興元年(1022年),寇準在與丁謂的較量中敗下陣來,被貶雷州。這一次,他徹底斷了東山再起的念想,一首飽含絕望與悲憤的《病中詩》,成了他生命最後的吶喊:


多病將經年,逢迎故不能。

書惟看藥錄,客只待醫僧。

壯志銷如雪,幽懷冷似冰。

郡齋風雨後,無睡對青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