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林黛玉直到其母死後被賈鏈接到賈府有生笫一次到過外祖母家這是為什麼?

五穀豐登2


黛玉好幾歲了,才第一次見外祖母,這不是什麼風俗習慣,也不是作者的獨具匠心或者敗筆,而是古代生產力水平所限。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古代交通不便,不得不然。

作為現代人,我們無法想象,但在古代,這其實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因為交通不便,沒有火車高鐵,沒有汽車,沒有機械動力的船,從揚州進一趟北京,談何容易!

別說黛玉這小孩子,就是成年人,出門一趟也不容易。像冷子興說“老姊妹四個”,早逝的賈敏不過是其中之一,但是整部《紅樓夢》中,你看到另外三位“姑太太”有來往嗎?

所以,寶琴的“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才會那樣令人羨慕。


棲鴻看紅樓


紅樓夢中林黛玉直到其母死後被賈鏈接到賈府有生笫一次到過外祖母家這是為什麼?

題主:賈璉,並不是賈鏈。

《紅樓夢》中林黛玉其實是進過兩次賈府的,第一次是第三回,第二次是第十六回。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是賈敏死後不久。當時林如海已決意不再續絃,所以賈母和賈赦賈政兄弟商議,要把林黛玉接到賈府,林黛玉是不太願意的,但是賈母執意要求,林如海語重心長,林黛玉於是答應前往京城。同去的有哪些人呢?因為她是女孩子,正在守孝,不宜多見人,所以,她只能見著自己的奶孃和丫頭雪雁,榮府的幾個三等僕婦(所謂老婦,可沒有多老),隨行的,還有賈雨村和兩個小童。到了京城,便有榮國府的轎子和車輛久候了,黛玉便坐轎前往榮府。

此時,賈璉並沒有在,也就是說,林黛玉有生第一次進賈府,並不是賈璉接的。

第二次進賈府,是賈璉陪同的。此前林如海病重,信至京城,賈母執意要賈璉陪同黛玉前往,一是因為賈璉辦事,黛玉柔弱,需要人照顧,賈母比較放心,二是賈璉比賈寶玉或其他人都要合適。於私,賈璉是榮國府的長房長子(實質上的),可以代表榮國府,他此番前去,必然要接收林家的財產,林家的財產裡,有一部分是賈敏的嫁妝,作為孃家侄子,賈璉的身份很合適,於公,他身上捐的是五品同知,和林家當地官府的交接裡,面子上也好看。這麼一來,賈府裡年輕一輩的,也就是他最合適。辦妥了林家所有的事情,賈璉帶著林黛玉回了京,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賈雨村也要進京陛見,所以此番進京,賈雨村和林黛玉就又是同行。

題主問為什麼林黛玉直到賈敏死後才第一次到外祖家,這裡面其實沒什麼問題。

那個時代,出嫁女,要想回孃家,其實是很不方便的,如元春,得有聖恩,才能省親,就算如賈敏這樣的侯府夫人的身份,也不是輕易可以回家的,得由孃家人去接才行。雖然母女親情,真要賈敏回趟孃家也不是不行,但是咱們要考慮到賈府的國公府的身份,林家在姑蘇,是侯府,林如海是外官,賈政是京官,雖說是親戚,但這兩層考慮起來,是容易惹是非的。所以,賈敏不方便回,林黛玉呢?自小多病多災,連外人都不得輕易見著,怎麼可能讓她千里迢迢進京?

從故事的設定來看,林黛玉進京,必然是林家的人已經差不多完了,在作者的構想裡,她與賈寶玉第一次相見是非常重要的戲碼,必須精彩,必須震撼,必須給他們自己,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他們早早地就見了面,又都是襁褓中的小嬰兒或者還不會走路的小豆丁,怎麼寫他們內心的感情?這不浪費筆墨嘛。

這麼一本流傳千古的名著,作者打磨多年,經歷過多次修訂,如此重要的情節,怎麼也會是經典啊。

簡單說幾句,期待您的關注。


葉之秋


按照書中描述,林家住在揚州,離京城很遠,林黛玉尚在幼稚時期,在母親去世前也很正常。再說,其父林如海任巡鹽御史,要知道兩淮巡鹽御史擔任著清廷全國鹽稅一半以上的任務,必須坐鎮淮揚,很難離開駐地。書中也寫得很明白,林黛玉自幼身體就不好,其父母一直帶在身邊是正確選擇,況且癩頭和尚已經告誡林家,要想讓黛玉一生平安,只能在父母身邊,外親一概不見方可。只是其母故去後,其父不得已,才應賈母要求送女入京。看看其父林如海是怎麼說的,他,說"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母親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這不說得很清楚了嗎?至於其它種種千奇百怪的猜想臆造,作者都沒寫,我們何必費那個神思去為作者杜撰呢!


陳老師224723857


因為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很受皇帝信任的大臣,經常被外放在外地做官,所以家眷必須隨行。林黛玉可能是生在外地,所以從未去過京城的外祖母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