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實錄|武漢方艙醫院實現全流程運轉 首批28名康復患者“出艙”

每經記者:滑昂 張明雙 劉玲 每經編輯:陳俊傑

近日,看書的“清流哥”、齊跳“火紅薩日朗”的醫護患者、打太極的大爺,讓武漢的方艙醫院在網絡迅速走紅,給全國上下凝重緊張的氣氛帶來了一絲歡樂。

2月11日下午,方艙醫院再次傳出好消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武昌方艙醫院(以下簡稱武昌方艙醫院)的首批28人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經過治療,順利出院。

“實現了方艙醫院全流程的運轉。”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武漢武昌方艙醫院負責人萬軍告訴記者,方艙醫院的功能定位就是控制傳播,集中輕症患者、集中專家、集中力量,醫院還在繼續做檢測,會不斷有患者出院。值得注意的是,萬軍透露,通過兩級專家組審核,有33位康復患者當天可以出院,實際只有28位出院,還有5位達標患者不願意出院,因為家庭裡也沒有人照顧,家人也有被隔離的情況。

战“疫”实录|武汉方舱医院实现全流程运转 首批28名康复患者“出舱”

2月11日15時左右,武昌方艙醫院工作人員在準備“出艙”的相關工作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建成一週就有患者康復“出艙”

11日下午4點半左右,28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陸續分批走出了武昌方艙醫院的南門,經過數日治療,他們成功出院。這批患者是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洪山體育館這三大方艙醫院首批集體出艙的患者。

武昌方艙醫院於2月5日晚開放啟用。“(醫院)有護士460人,醫生有120人,患者目前有467人。”萬軍在現場介紹。

據介紹,在近500名患者的武昌方艙醫院,此次首批出院的患者共28人,其中最早入院的是2月6日,最晚的是2月9日。年齡最小的25歲,最大的 69歲,主要年齡段在60歲前後。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男女比例約為1:2。

在出艙現場,“感謝”一詞是被提及最多的。據萬軍介紹,這些患者口中的“專家們”,實際上是來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腫瘤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武漢市三醫院以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遼寧省、福建省等4支國家緊急醫療隊。

萬軍表示,一開始患者對方艙醫院的醫院形態有所抗拒,但是在2月6日晚上到2月7日,患者開始慢慢理解,情緒也有所平復。“我們建立了病人互助組織,醫護人員也進行了點對點的交流,去化解病人的焦慮、恐懼和不滿的情緒;我們還通過廣播、以及派發專業人員編寫的《走進方艙》小冊子,來使病人很好地平靜下來,配合治療。所以,病人的治療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記者注意到,本批次集體出院的患者中,治療時間基本上在3天到6天之間。家住岳家嘴社區的患者田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從1月25日開始發熱,2月5日入住了武昌方艙醫院。在發熱後,他先到社區醫院就診,後來轉到了另一家中醫院接受治療,最後被收入武昌方艙醫院進行治療。

在方艙醫院南門,康復患者張女士的愛人和兒子早已在等待。“大概已經2個星期沒見媽媽了,特別想媽媽。”張女士的兒子告訴記者。在問及媽媽出來後想跟她說什麼時,他回答,“媽媽,你記得平常要多喝水,要多鍛鍊身體。”

需要注意的是,治癒的患者出院後,並不能立即外出活動。記者瞭解到,治癒患者在出院之後,還需要居家隔離14天。出院時,每人會發放收到一份出院注意事項,同時他們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隨時進行在線問診。

方艙輕症患者多數不會有明顯後遺症

战“疫”实录|武汉方舱医院实现全流程运转 首批28名康复患者“出舱”

首批“出艙”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眼裡露出微笑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方艙醫院每日會給患者發放兩個口罩,並且院方醫療團隊會根據患者的需求,全力保證藥物供應,以及患者基礎疾病治療的相關藥物。艙內可以測體溫、血壓、指氧和血糖,給氧等措施以保證患者的安全。

“方艙醫院的收治有嚴格的流程,會對所有收治的病人進行預檢,預檢過程中,如果發現這病人是重症,就不建議病人在方艙。如果有病人原來是輕症,後續病情惡化,方艙醫院將會及時把他轉到有治療條件的醫院。”華山醫療隊的馬昕醫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馬昕還告訴記者,為了保證每一個病人的安全,方艙醫院24小時都有醫生、護士值班,一般來說4~6小時換一次班。“我們的防護要求很高,隔離衣不可能有任何的皮膚裸露,我們的醫護人員在輪班後,出來都是一身的水,可以說非常辛苦。”

實際上,方艙醫院的輕症患者出院,有著嚴格的“出艙”標準。武昌方艙醫院負責人萬軍介紹,今天出院的首批新型肺炎患者,嚴格按照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標準,同時達到4個標準: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為陰性(採樣時間間隔至少1天)。

記者瞭解到,因為目前方艙條件有限,暫時不能進行肺部CT檢查,為了評估患者的肺部情況,方艙醫院醫療團隊完善胸片檢查,結合患者臨床症狀以評估患者的肺部功能,並經醫院專家組評估後,慎重做出出院的決定。

此外,患者達到“出艙”標準後,首先經專家組做出“出艙”的決定;其次是完善患者評估表,登記患者的各項信息並存檔,以便為患者的後續觀察提供保證;然後上報醫院及上級醫管單位,由患者所在單位或社區送回家,進行居家隔離觀察。

那治癒出院的患者,身體是否會有損害?“這個需要根據患者在發病過程當中,病症對肺部的損害程度來判斷。”馬昕向記者表示,“我們(武昌方艙醫院)出院的病人,是輕症患者,他們的肺部損害較輕,我認為多數病人不大會有明顯的後遺症。如果是重症患者,痊癒之後可能會有一定的肺部損害。”

對此,武昌方艙醫院也特別提醒,患者出院後要注意休息、保證飲食,以促進身體的早日恢復;仍要注意居家隔離,以免再次被感染。為了全面評估患者的肺部恢復情況,武昌方艙也提示患者一個月後CT複查肺部。在居家隔離期間,如果患者出現不適症狀,應該及時就診。

圖集|建成一週迎來首批康復患者 實拍武漢方艙醫院“出艙”現場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