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要是聽馬良的回荊州防守,三國會不會是蜀國統一天下?

林色芬


其實蜀國統一天下是有機會的!

三國都想要一統,絕對沒有哪一國說,我就不補發展,就等著被兼併。劉備自稱大漢的延續,建立蜀漢政權,他一定想學光武中興。曹操也想趕緊消滅劉備孫權,孫權也想消滅劉備和曹魏。

單說蜀國統一天下的可能性,那還是有的。那麼蜀國統一的機會在哪裡呢,

01

題目中的關羽聽馬良話回荊州防守,姑且算是其中的一種方案。

我們來看看其中的關鍵,當時關羽正在前線和曹仁徐晃大戰,在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如果他退兵防守,曹操就不會繼續派兵前來抵抗。

只是關羽一味的在前線和曹仁拼命,曹仁不斷的給曹操發電報,要求曹操曾兵,所以曹仁的兵越打越多,關羽的兵越打越少。因為關羽沒有給自己準備後援。

一旦陷入持久戰和消耗戰,關羽是託不起的。就像我上面所說的,關羽要是能夠見好就收的話,及時的回防荊州,曹操那邊就不會調來重兵合圍關羽。也就不會提醒東吳,見縫插針,偷襲荊州。

關羽要是及時回防,東吳也就沒有機會偷襲,他就能守護好荊州。荊州的資源加上益州的資源,就像諸葛亮隆中對時所說的,從荊州出兵,統一四海,一馬平川。

跟後期的從蜀道出來打曹魏比起來,可以節省無數的資源。諸葛亮也會節省無數的心血。所以,資源很重要,沒有更多的資源,蜀國很難統一。

02

除了這一種,關羽死了以後,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劉備沒有用心做。

《三國演義》關羽死了以後,荊州丟失了,劉備很心痛,想起來他們結拜的情形,兄弟情逼著他不得不發兵攻打東吳,諸葛亮勸他不要打東吳,但是張飛在後面催著他,煎熬著他的內心。

知道範疆張達把張飛的首級送到東吳,劉備再也忍不下這口氣,短時間內要求諸葛亮集結大軍75萬,自己親自率領去進攻東吳,結果被人一把火化成了灰。

劉備面對兄弟情的責問,把國家的大事當成了兒戲,隨意的出兵進攻東吳,導致蜀國70萬二郎戰死,蜀國從此元氣大傷。

我所說的是,蜀國劉備如果此時能夠壓制住心中的煎熬,把為關羽報仇的事稍微的再往後拖一拖,安撫好張飛,等到時機成熟,再攻打東吳,那就萬事大吉了。

如果劉備集結70萬大軍,包圍東吳,然後再派使者前去跟東吳要荊州,甚至要讓東吳割地賠款,那都是可以的,只對東吳進行圍而不攻,叫他們自亂陣腳,消滅東吳,也不難。

錯就錯在劉備跟關羽一樣,心急,不聽勸,自己找死。

03

還有一次好機會,被諸葛亮錯過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建議出兵子午谷,面對魏延的提議,諸葛亮選擇了保守,一味的穩紮穩打,不想冒險。

要知道,《孫子兵法》裡講究的就是要一正一奇。正面進攻,穩紮穩打。側面進攻,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魏延的提議,無疑是出奇兵的典型。

可惜諸葛亮錯過了大好機會。以至於諸葛亮最後把司馬懿逼到死衚衕葫蘆口放火燒,老天爺都不幫他了。

魏延的提議,勝算很大,因為事後司馬懿到那裡視察,也曾經感嘆,如果諸葛亮從那麼派一支軍隊,長安城就順利拿下,北伐也就取得了勝利。

總結

題目中說,如果關羽回荊州防守,蜀國是有統一天下的機會的。

我是陸小雞讀歷史


陸小雞讀歷史


  1. 關羽也不是不撤,戰爭一旦膠著,就撤不回去了。


  2. 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就算劉備坐擁蜀漢及荊州(何況關羽北伐前只有七分之二個荊州),實力最強的還是曹魏。天下十三州曹操坐擁九州,而且是中原富庶之地。



  3. 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荊州自劉景升後,從赤壁之戰開始,一直都是分裂的,赤壁之戰後,實力最強的南陽被曹操掌控;南郡北(襄陽)和江夏東被周瑜奪取;南郡南、長沙、武陵、零陵、桂林以及江夏西歸了劉備。

  4. 後來在魯肅的勸說下劉備以半個江夏換得了孫權的半個南郡。但是當劉備奪得了西川之後,曹操離間孫劉(在劉備控制的荊州地面上認命東吳的官吏),孫權向長沙、零陵、桂陽派出了官吏,吳蜀發生衝突,劉備由益州親自增援關羽,曹操藉機奪取了漢中,益州危卵之際,劉備與孫權議和,雙方以湘水為界,東屬孫吳,西歸劉蜀,所以到此時,荊州七郡,關羽只剩南郡與武陵;而孫吳坐擁江夏、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南陽依舊歸曹操。



  5. 關羽水淹樊城之後,曹魏和東吳已經達成了戰略聯盟,這個時候關羽撤退不撤退都已經失敗。


  6. 戰爭打的不但是軍事,還有外交、後勤、人口等綜合實力,蜀漢如果不削弱,自保的可能很大,至於統一,除非有辦法挑起曹魏和東吳的戰爭,否則沒有可能。


潛龍跨漠


個人認為是不會的,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歷史評價說劉備仁義,善良、愛民、愛材、寬厚、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誠等,所有這些詞都用在了他身上,三國時期是什麼時期,那時諸侯動亂這樣的人怎麼能存活很長時間呢?在我看來劉備是三國時期比曹操還奸的奸雄,只是他沒有曹操表現的那麼明顯,他為什麼不表現的明顯些像曹操一樣呢?是虛,實力不夠強,表現明顯了諸侯都來斥責,反對你,劉備在三國時期活的會更短,這也是他聰明的地方,這種聰明也只能是一時。

再說關羽,他也不是像現在所傳揚的那麼神乎其神,他也是凡人,所有凡人的七情六慾都會有,他從市井上與劉備、張飛相遇義結金蘭從而走上了軍旅生涯,隨著劉備軍隊的慢慢擴張自己也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幾仗打下來自己名聲也還不錯,難免就會出現凡人那些個驕傲的心理。在蜀吳聯盟時孫權想讓關羽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以鞏固之間的結盟,關羽不但不同意還數次羞辱孫權,動不動就東吳鼠輩,直搗孫權老窩。這誰受得了,所以吳就暗地和魏接觸了,所以矛盾早已滋生,不管關羽是一直守在荊州還是攻打別的地方,孫權遲早都要打蜀的,當然魏可能也會插一腳。蜀國到時能抵擋得了?

再說一下三國時期魏蜀吳的國力,據歷史資料記載綜合三國物產之豐盛,軍力,戶數,人口來檢視,大致上有魏七、吳二、蜀一的比例差距,真不真實不知道,但是後又因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傾全國之兵為其報仇,以失敗告終,兵力損失慘重,這裡注意,劉備帶幾乎全國的兵來攻打吳國為第報仇,劉備肯定會全力戰鬥的,卻沒能打贏吳國,試問這樣怎能抗衡魏國、吳國兵力實現統一。


一眉扒歷史


歷史沒有如果,關羽的能力太強,憑手裡的荊州軍就差點打到曹操老巢,我估計他太厲害劉備都不信任他了,如果不是呂蒙偷襲他能平定曹操,就會繼續平定東吳,劉備也不是對手,如果能活的長點定會封為和韓信一樣的戰神,打下天下了是自立還是讓劉備做江山就不一定了。


超積地板


按照諸葛亮隆中對走,劉備是有機會奪取天下的,劉備奪取蜀漢傭兵百萬,錢糧也有了,如果不為關羽報仇,送了幾十萬人頭,劉備肯定打敗曹操,諸葛亮七次北伐為什麼失敗,司馬懿看到了弱點,吃一次虧後,每次都是堅守不出,就是知道諸葛亮沒糧,諸葛亮就會退兵。

諸葛亮為什麼留關羽守荊州,為什麼不留趙雲?因為諸葛亮也知道這集團是他們三個人的,如果留趙雲守,以後天下大定,諸葛亮說不清楚怎麼辦,劉備會說諸葛亮想拉幫結派。留關羽守劉備才不會亂想,留趙雲守荊州丟了怎麼辦,諸葛亮更會身敗名裂,說不清楚,只有留關羽守,劉備嘴才能閉上。


落向鍋裡的蛋505


關羽聽不聽話我不知道,換了我肯定是打完樊城立即回兵固守荊州,才不會去圍攻襄陽。離家越遠越不安全,就憑糜芳,博士仁這兩個二半料子守江陵和公安那是天方夜譚。立即撤軍,同時快馬回報軍情,一邊回荊州做好防禦攻勢,見機不妙就一葉小舟渡江回巴蜀了,不和你們玩了。


鷹嘯雲間飛


呵呵,關羽要是能聽馬良的話,就不是關羽了。。。關羽一輩子服過誰?看得起過誰?能聽劉備的話,也只是因為是大哥而已!其實,關羽被封為武神有點過了!論武功、謀略、忠心,歷史上比他強的大有人在!他只是因為評書和小說捧上天的一個武將而已!


好夢留人睡89


根本就沒有可能的事情,關羽雖然打敗了于禁,但是後面曹仁大軍壓鏡就頂不住了,再加上孫權的小動作不斷,關羽就是及時回荊州回防,也要面對曹操和孫權的兩路夾擊。


帕拉丁1979


不可能的。因為關羽真正的關心的還是“漢壽亭候”的漢字。如果關羽不死,他和劉備總有一天要分手的。為什麼後來的歷代統治者吹捧關羽,就是看中和發現了關羽對漢室而不僅僅是對劉備的忠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