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牛”帶病堅守,“小木蘭”替父出征,平原戰“疫”一線有對“父女兵”

火車站是平原縣重要的入縣關口,2020年春節,這裡成為全縣重要疫情檢測關口,火車站檢測點成為“戰疫一線”。

1月26日下午,醫生荊耕田聞令而動,前兩天,作為檢測組唯一醫療人員,一天14個半小時,堅守在這裡。長時間、超負荷的勞累,使他突發高血壓,但他仍如一頭“老黃牛”,默默地耕耘著這塊“責任田”。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父親的勞累、親人的病患,瞞不過女兒荊夢宇的眼睛,不經思索、沒有糾結,剛剛走出醫學院的荊夢宇,就把心裡的牽掛和焦慮轉化成一個決定:學花木蘭替父出戰,開始了一段嶄新的人生歷練、危險的職業考驗。

考驗,是孤獨的堅守、穿梭的寒風

1月26日,大年初二,龍門街道一紙“命令”,打亂了荊大夫一家春節的團圓生活,從1月27日開始,他有了一個新角色:平原火車站疫情檢測點醫務人員。荊耕田聞令而動、馬上上崗。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荊耕田,中共黨員,龍門街道新華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由於火車站地屬龍門街道新華社區,他成為第一批檢測組成員,主要職責是給往返的乘客測量體溫。

時間倉促,檢測點“草創”而成,這讓前幾天值守人員嚐盡了“苦頭”。1月27日、28日,檢測點設在火車站出站口,正是寒風穿梭的過道。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陰冷的過道里,乘客棉衣緊身、圍巾緊裹,以抵禦寒風侵襲。他們只是“勿勿過客”,荊耕田卻要“不離不棄”,呆在這裡,從早上7:00到晚上9:30,一站就是14個半小時。腿腳的感覺,已分不清是站麻的、還是凍僵的。手長時間握著額溫計,凍腫、凍僵、凍得生疼。

“過道里,風大氣溫低,我們用的醫用紅外額溫計經常失靈,有時一人測好幾次,也測不出體溫,乘客不是埋怨,就是笑話我們不專業。沒乘客時,我就把它揣在懷裡暖著,測溫前,讓乘客搓幾次額頭,這樣就好了。”這是荊耕田的工作經驗。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1月30日後,檢測點條件得到改善——進行了封閉,還購來升溫的“小太陽”,荊大夫也不用“天天盯”,變成了“四班倒”。“前兩天,咱是第一批元老級的,雖喝了西北風,但也探索出好法子,後來的大夫就沒這機會啦!”荊耕田頗有些自豪地說。

如今,問荊耕田那兩天挨凍苦嗎,他卻有別一番感悟:“其實外面的冷不苦,心裡的冷才苦,一場疫情,把整個年弄得都冷冷清清的,戰勝疫情後,咱一定要年年過團團圓圓、歡天喜地的春節。”

面對,是陌生的面孔、潛在的危險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折射出的是對潛在危險的警覺。但荊耕田是一名醫生,負責測體溫,不得不和一個個陌生乘客交流、交談。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前兩天,是返程高峰期,班次比較密集,乘客往返數量大,單日乘客達100人次以上。每一趟列車進站、出發,面對一張張來自遙遠城市的陌生面孔,或者離平出發的平原人,荊耕田都要認真檢測額溫。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有些乘客說他“迂”,“別處車站都沒這麼嚴,咱這裡這麼嚴,這不是瞎折騰嗎”“行啦、行啦,我不燒,不用量了,你們給我寫上就行啦”。“荊站長呀,我出門辦事,都是平原老熟人啦,用不著量啦,”乘客的冷言冷語,有時比寒風還冷,但他卻不會降低標準、減少程序,放過一個人。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我放鬆一點點,可能就會讓全縣防線留下一個缺口,也可能讓乘客失去提前發現、提前治療機會,我要守住背後一座城,就要從眼前一個個細節、環節認真做起。”荊耕田說。

前兩天值班,荊耕田自己準備了幾包口罩,由於疫情還不嚴峻,有些乘客自我保護意識差,沒有帶口罩。荊耕田為乘客遞上一個口罩,還細心給他們講解如何預防非冠病毒傳染。“謝謝呀”,乘客一句簡單話,他聽了心裡暖暖的。“現在乘客都帶口罩啦,再說我也沒存貨啦,不是土豪啦”,荊耕田笑著說。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其實,荊耕田還真有點“迂”得可敬。值守這些天,遇到從平原外出的乘客,測得體溫高的,他都一律拒之門外,並留下聯繫方式,反覆叮囑這些乘客,到縣醫院發熱門診測量體溫,為自己健康負責,為平原戰疫負責。

這些乘客都會遵從他的“醫囑”,到指定地方測量體溫。有位體溫高的乘客,離站後立即去測體溫,測溫沒事時,馬上撥通他的手機:“荊大夫,我體溫沒事,感謝您,您工作真負責任呀”。

出征,是父愛的昇華、職業的追求

醫者仁心,戰疫一線,更放大了它的光芒。這是也是荊耕田的職業烙印。他把父愛給了女兒荊夢宇,也把這份仁心傳給學醫的女兒。

新修訂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有這樣一句話:“我將用良知和尊嚴,按照良好的醫療規範來踐行我的職業,我將繼承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崇高的傳統”。這句莊嚴的誓言,時常被一些溫情小事印證,比如,“小木蘭”荊夢宇“替父出戰”。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荊夢宇,24歲,濱州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現正在新華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備戰考研。“那幾天,爸爸早出晚歸的,累出病來,患上高血壓,媽媽嘮叨說,他那幾天夜裡經常失眠。”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長時間超負荷工作,荊耕田突發高血壓,他吃幾粒降壓藥,“輕傷不下火線”,繼續盯班。他以為掩得很嚴,但那能逃過妻女牽掛的眼睛呢。“咱別頂著啦,現在輪班,要不換個人吧”,妻子的嘮叨,他沒聽進耳中,女兒的請戰話,他卻聽到心裡。

由於擔心父親的身體,荊夢宇一再央求“替父出戰”:“我學的是預防醫學專業,這時正用得上,爸爸你身體不好,讓我去吧”。女兒去那危險的地方,行嗎?荊耕田在糾結,也在盤算。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我若不去,派誰去呢,服務站同事們有的需要照看孩子,有的體質弱,我女兒也在服務站,咱不能讓別人去,自己人躲著。再說,女兒專業對口,正好去歷練一下”。糾結幾許,荊耕田狠心決定,讓女兒上陣。

但荊耕田沒有百分百“下崗”——只是他忙不過完時,才讓女兒去替班。“小有收穫”的荊夢宇心裡有更高的感悟:“我從小就受父親的影響,熱愛這個職業,父親是我學習的標杆,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我很榮幸能參與到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綿薄之力”。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女兒在一線歷練,荊耕田也沒有偷閒,他有另一項任務:到社區隨訪,新華社區有幾位武漢、湖北返鄉人員,他帶著專班挨家挨戶下居家隔離通知書。怎樣隔離,注意事項,他都細心講解。有人問他怕不怕,他說:“我是一名黨員,要經得起考驗;我也是一個父親,女兒還看著我這個榜樣呢!”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通訊員|張大偉 王海波

“老黄牛”带病坚守,“小木兰”替父出征,平原战“疫”一线有对“父女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