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力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排队IPO,造成IPO堰塞湖,应如何解决?

myworld99


A股IPO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股市的热门话题,IPO加速发行,常态发行导致近几年股市跌跌不休,年年雄冠全球;让投资者们平均亏损55%,严重的直接亏损80%,甚至90%,让股民投资者欲哭无泪。

近几年的股市行情走成这样根源跟IPO有直接关系,对于那些无能力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排队IPO,直接造成IPO堰塞湖的现象出现,然后为了解决IPO堰塞湖的问题,让IPO家属发行,常态化发行,等于间接性的让股民投资者为IPO堰塞湖买单。

应如何解决无能力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排队IPO,造成IPO堰塞湖?

我觉得想要让这些无能力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排队IPO,解决堰塞湖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配合或者改革。

(1)提高IPO排队条件

按照目前IPO排队条件,已经让有些无能力回报投资者公司也进行排队,如果提高IPO排队条件,这样就直接性已经让这些公司知难而退,从而更优质的公司IPO进行排在前面,更这些优质的企业更快的实现成功上市,造福股民投资者。

(2)强制上市公司分红

现在股票市场很多上市公司有盈利能力,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年年铁公鸡,年年一毛不拔,而是拿着这些赚的钱躺在账户拿去购买理财产品,也不愿意拿出来回报股民投资者,出台只有有盈利的上市公司就必须进行分红,必须拿出30%以上的利润进行分红,这样才能保障二级市场股民投资者的利益。

(3)IPO制度与退市制度协调与平衡

股市既然有新血液注入,必须要有旧血液输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血液循环,才能让股市健康长久的发展。假如只进不出,只吃不拉,股市不是貔貅,吃过了迟早会撑坏;所以必须要配合退市制度,让股市协调与平衡,有进必有出。

(4)出台股市的赔偿制度

近几年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各种丑闻不断爆出,业绩造假,欺诈上市,各种谎言,进行违规操作等等,让股票市场雷股增加;为了保障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如果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过错,导致股价出现暴跌,而无辜的股民投资者就应该得到全额赔偿,上市公司的过错不应该让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单。

综合以上四点因素,把这四点完善好,相信咱们的A股会牛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摆脱那些无能力回报投资者的公司IPO,同时也顺利的解决了IPO堰塞湖问题,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也得到十分保障,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老金财经


无能力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排队IPO,造成IPO堰塞湖,应如何解决?笔者认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首先应该从IPO新股发行开始,不给低劣质量包装的上市公司上市的机会,对IPO想上市公司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的审查,还有其主营业务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进行严格审查,对没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过去财务上有造假的上市公司,还有信息披露不真实的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并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中介机构进行重罚,严把IPO新股发行的质量关,让大部分无能力回报投资者的公司排队IPO能够主动撤出,而审查IPO新股发行的通过率降到十分之一,这样IPO堰塞湖的问题不仅解决了,还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又保护了投资者利益,是一举多得,解决了IPO堰塞湖和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后,就开始实行注册制,让真正优秀的公司来上市,有了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后,再慢慢通过退市和对过去的上市公司进行严查等方式渐进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就是说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是先从新股发行开始,等新股发行的上市公司都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后,再来逐步提高过去上市公司的质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搞运动式的,这样的话两三年过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质量就提高了。

等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质量都提高了后,我国股市就会迎来长期牛市,这个过程的核心是先从新股发行开始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而IPO堰塞湖正好是机遇,既然有大量的公司让我们挑选,我们就从严把关。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为了解决ⅠPO晏塞湖问题,应该大力加快新股上市的节凑,一天上市10只,不行就20只,50只也行,这样既可以解决晏塞湖的问题,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造富,这样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中囯的排名又可以提前几名,我就不信了,把中国一亿股民的钱集中交给少数几个人,中国排名就不能上升个一位两位的,至于那一亿多股民,那是不用考虑的,过去不用,现在不用,将来同样不用考虑,你要相信,这一亿股民倒下了,又会有新的一亿股民顶上来等着收割……


178172864


新股堰塞湖,无论怎么发,也没有尽头,前任村长三年间发出711只新股,依旧有几百只等待新股发行,这根源是什么?新股是否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并不是新股是否应该不断持续发行的问题根源。而在于新股发行,究竟是圈钱还是为了到期减持?

按说,我国的经济体量和企业的确非常庞大,需要募集资金扩大再生产的企业非常多,而究竟谁能识别企业发行新股是为了募集资金扩大再生产还是为了圈钱为了减持?

应该说,只有市场本身,只有市场才能有识别能力,而行政化的新股审核和发行,替代了市场的识别和选择。

什么样的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圈钱和减持?

从前任疯狂发行711价新股来看,以下行为基本可以确认为了圈钱和减持:

第一,公司账面有巨额现金,却依旧要发行新股。

很多公司,本身不缺乏现金,账面现金几亿甚至十亿,依旧要发行新股,其动机值得怀疑。

第二,新股发行后,募集项目迟迟不建设,资金长期趴在银行,甚至用于理财。

第三,上市前突击分红。按说企业分红,对原有股东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既然有那么多现金,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吗?一定要分红后再募集资金?

第四,募集资金规模非常小,发行股本在存量股本比例非常小,最典型的是某某精工,发行募集资金7500万,发行几千万股,这种企业是为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还是为了未来的减持?扩大再生产,就缺这几千万资金吗?

第五,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过于宽松,上市后退市风险小。各地的奖励新股上市税收和补助的优惠,诱发了上市的政绩冲动。

新股堰塞湖,维持时间已经非常长了,总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但是,对于新股发行,究竟是为了圈钱还是为了未来减持,这点管理层急于替代我们做出选择,而事实则事与愿违!


屠龙刀fei0598


2008年的时候,A股上市公司为1627家,2018年的时候,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3600多家,短短十年间,A股的市场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多,要知道,美股发展了几百年,现在也不过只有5400多家上市公司,A股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走完了别人几百年的发展之路,这其中新股的批量发行贡献巨大,现在已经成为了A股难以长期走牛的一个巨大障碍,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新股发行规模应该与分红派息额度挂钩:

投资和融资功能原本是股市的两面,但是在A股,却过度发挥了市场的融资功能,而忽视了投资者的回报问题,上市公司的分红金额远远低于上市初的融资金额,这也造成了投资A股只能靠赚股价差来盈利,投机气氛浓厚,所以,我认为以后的新股发行规模除了要考虑市场资金的承接能力之外,还得与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挂钩,而不是无偿融资!

二、新股发行应该与严厉的退市制度相结合:

股市要健康发展,必须要让市场规模与市场资金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如果市场规模超出了市场的承接能力,股市势必会大跌,反之,如果市场规模远远小于市场资金的承接能力,则股价会被炒上天,所以,在发行新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市场规模是否与当下的市场资金相匹配的问题,应该将新股发行与严厉的退市制度相结合,“有进有出、优胜劣汰”,这样既可以保持市场的动态平衡,又能让市场形成竞争机制,优质公司越来越多,垃圾公司逐渐退出市场,从而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

另外,还应该加强退市制度的立法和赔偿工作,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不是“一退了之”!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K涛资本


中国股市为少数人造富功能不打破,中国股市不可能健康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牛市的到来,投资者也托不起大小非减持造富的洪水猛兽,大小非减持造富的堰塞湖溃堤风险必然会加大市场金融风险,所以说中国A股只会有短暂的快速上涨与长期的下跌,因为谁也不敢中长期持有中国A股股票,除非你是大小非或持有面值1元购买的股票。大小非减持胜过几十年奋斗,甚至几辈子,畸形上市造富背离上市初衷。IPO大小非不同股同价发行上市, 却享有同股同价同权,减持造富的欲望会有增无减,减持造富成为中国一道奇葩景观。到底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是保护大小非减持造富? IPO发行愈多愈快,大小非减持的堰塞湖溃堤风险就越大,谁也不敢中长线持有股票. 公众股与大小非成本价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相差几倍至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不管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如何努力,注定必输无疑,为大小非造富买单。按照《公司法》规定超出溢价发行部分本应归广大投资者所有,却被大小非减持占为己有,严重违背《公司法》制定有关发行股票高出面值溢价部分的条款,损害了投资者持股的热情. 只有IPO实行大小非同股同价发行,对大小非发行前的股份按发行价重新核定股份才能上市,对已经上市的公司实行对价后才能上市。想上市高价圈钱减持和疯踊上市受到抑制,让社会资本得到有效合理利用,而不是某些人减持造富的工具。注册制推出才不会引起社会恐慌和反对,中国股市才会迎来真正的牛市。

有兴趣朋友,可去看看历史上股改的成因,股改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股东持股占比达55%-75%不等,在上市公司IPO时,二级市场股民出钱参与新股的发行,而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股东仅是以上市公司资产作价,以每股1元的价格折算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上市流通权,于2006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经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东的充分沟通与协商,最终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份额不等的现金与股份,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股东取得了上市流通变现的权利,为下一步推行注册制改革及防止IPO疯狂圈钱打下了基础。如今,股改已过去10余年,新股发行仍沿用过去的老方式,即只拿10%的股份来进行IPO,让二级市场的股民掏钱,另外90%1元钱股份不参与二级市场IPO发行定价,人为造成新股上市1—3年后永无止境大小非圈钱减持堰塞湖,背离了上市融资振兴实业与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化原则,中国股市决不能沦为造富少数人的提款机与圈钱市!


hjm28


古今中外,谁想上市,谁都能上市,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们这就有这么多人削尖脑袋要上市?哭着喊着要把自己公司的股份分给大家,说明什么?从古至今,都是但凡有一点活路,老板都不会去卖公司。如今,难道变了。

其实根本没变。商业的逻辑,思想,从来没变。国内公司中遵循基本商业做的最好的也就是华为了,其它大多数都是目光短浅的。当然这与第一代第二代泥腿子缺乏文化投机发财有关,他们的成功又影响了后来的商业文化。所以中国整体来说,充斥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文化。没人肯踏踏实实做一件事。以前商人踏踏实实几十上百年做出来的老字号,现在也很多都没落了。

做基础科研技术研发的会被耻笑,多数企业老板听到对方想搞研发,心里都会涌现出,“傻X,看你怎么死!”所以技工贸很不吃香,不受待见。也就华为这种与社会整体商业气质格格不入的企业才会傻乎乎的花这么多钱在基础研究和研发上。尤其是基础研究,这种研究一般认为都是国家干的,高校干的。哦,对了,很多高校现在也不屑于做基础研究了,哪有那闲工夫,赚钱才是正道!

如此的风气,美国还担心中国会对他造成威胁。建议他们深入研究一下中国,他们肯定会放心睡觉的。

回到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排队上市这个问题,你在思考一下中国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企业为什么不上市。这些难道不值得研究一下吗?


yoooooop


清朝末年,官商勾结,贪腐成灾,欺骗坑害百姓,当八国联军打进京城时,百姓不但不反抗反而还……清灭亡了!


只能随风起舞


柳传志就是一亇由六型的利己主义的榜样/只想利用国内营商的大好条件/挣轻松钱挣快钱1'从来就不想为国家分忧/担责,还口称研发就是找死/给别的企业带了一亇很坏的头/还成立了一个什么泰山会/面对美国对华为中兴的打压/杨元庆狗东西还大言不惭的说企业不要什么都搞,论联想的创立和主营的电脑/以及当初的时代正是搞芯片的最佳时机1但面对倪光南提出搞研发芯片1柳贼完全不同意/最终排挤走了倪老,如今柳杨还舔不知耻的说收购摩托罗拉:现在营收了/国家提倡企业要创新:升级,杨元庆狗东西还再这样叫嚣/真是可耻到了极点/希国人弃联想:用别的产品那么是外国产品/


用户6007032625390


IPO高速发行一直以来是资本市场争议的话题,尤其近几年更是常态化发行让其成为了股市下跌的一大因素,两市指数从5000多点跌到了2440点,大部分股票基本跌幅达到了50%以上甚至有70%,股民这四年的财富大缩水,可是股东减持的数额却是一年比一年高。

2018年大盘下跌了千点,虽然IPO发行有所减少,但是今年一季度大盘上涨,IPO过会率大幅提高到了85%以上,每周稳定的保持三家新股发行。而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减持超过四年新高,面对这种情形,难怪有股民说A股走不出慢牛行情。

那IPO堰塞湖,应如何解决?

一、难以解决,更多是把好质量关。

其实IPO堰塞湖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国内股市目前上市公司仅有3600家,有多少企业想要排队上市,达到连续三年净利润盈利并且累积超过3000万很多公司都能做到,真说排队上市起码有万家,加上很多企业退市了,重新再开公司,三年再申请上市,如此往复,堰塞湖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无能力回报投资者的公司只能是通过审核,加强质量把关杜绝圈钱行为的上市公司登陆股市。但是A股市场,有几家上市公司不是为了减持而来的?股市重融资,导致很多企业认为股市就是金元宝,上市就是发家致富的手段,IPO堰塞湖是不能解决的难题。

加上后期注册制一旦落地,更多企业登陆股市,A股市场如果没有完善制度,整个股市可能就会在3000点下方徘徊几十年都不奇怪,一旦大盘上涨,股东疯狂减持,无心经营公司,垃圾股越来越多现象将会成常态。

二、完善退市制度,规范股东减持行为,才有望减少IPO堰塞湖。

有退有进,这才是健康的股市,如果只进不退,肯定是质量降低,股市就会长期走熊。要让新股常态化发行,就要完善退市制度,让违法违规和垃圾股退市,这才能保持生态环境健康,股市才会稳定。如果上市公司造假,违法违规仅仅是罚款60万,严重就退市,股东没有重大责罚,那谁都想上市。

规范股东减持行为,不是上市后就可以随意减持,拿出成绩,对的起买入的股民,这里就需要做到两点,1,踩雷的股民需要赔偿,让股东每年交出多少信誉保证金,避免违法违规后股民赔偿无路。2,减持和分红挂钩,才能经营好公司,也能减少公司恶意质押导致的掏空现象出现,只要解决这两点,IPO堰塞湖就会缓解。

总之:完善退市制度,加重违法违规处罚,减持和业绩挂钩,踩雷股民需要给予赔偿,堰塞湖自然能缓解,如果股市只注重融资,不回报投资者,后期股民会越来越少,市场生态环境也会破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