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引言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分裂之中,在这些割据的军阀之中,拥有最强实力的就是占据中国北方的曹操。虽然其在其实阶段无论是声望还是实力都不是军阀中最突出的,但是他在接受了其手下谋士毛玠,荀彧的建议将汉献帝迎到了许昌,占据了政治道德的高低,成为了汉廷的丞相,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才在征战中占据了优势,之后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挟天子以令诸侯

\u0002在曹操担任丞相的时候,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国家的大权全部被曹操所攫取。虽然他和西汉权臣王莽一样都加了九锡,但是终其一生,曹操都没有篡夺汉朝的帝位。有人说这是因为曹操之前曾经受到了汉朝的恩典,而且其始终没能说服自己跨过道德的门槛。

但是曹操也确实曾经说过"若天命归吾,则吾为周文王"这样的话语,说明他也知道当时的东汉政府已经病入膏肓,形同虚设。虽然曹操并没有称帝,但是他却为自己后人的称帝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其中尤其以霸府的设立以及迁都为最重要的政策,都对东汉政府的皇权进行了极大的削弱。而且曹操对于霸府官员的精心设置,更是为之后的曹魏政权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魏武帝曹操


曹操迎天子都许,对于皇权的第一次削弱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东汉政府内部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其中尤其以宦官乱政以及外戚专权最为严重。在宦官和外戚的相互攻击之下,东汉的中央政治逐渐变得黑暗而混乱。在灵帝在位时有十名大太监号为十常侍,他们与大将军何进进行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两败俱伤之后导致了中央权力的真空。而董卓此时恰好入京勤王,坐享其成,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董卓拥立新君,废去少帝,并且迁都长安,导致国家动荡不堪。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

但是董卓很快就被王允等老臣设计除去,国家的权力再次陷入动荡,献帝的处境十分危急。而此时许多军阀都在致力于开疆拓土,对于献帝并不是特别在意。但是曹操却在荀彧和毛玠的建议下前去迎接献帝。毛玠的献策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但是当时的献帝身边还有杨奉和韩暹两名军事将领,此二人在营救献帝的过程中都立下了功劳,被封为车骑将军和大将军,握有兵权。如果曹操不能将此二人从献帝身边驱走的话,那么他还是无法完全控制献帝的行动。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曹操雕像

因此曹操在进入洛阳之后,找到了一个其余军队在外换防的机会,他进宫面见献帝,向其力陈韩暹等人的罪状,韩暹听说这件事后十分惊恐,立即外逃前去投奔杨奉。如此一来献帝便相信了曹操的说法,不再相信杨,韩二人,而其身边的军士也都换成了曹操的亲兵。

但当时曹操的政治根据地在兖州的许昌附近,如果献帝依然呆在洛阳,那么曹操就要面临两难的处境,要么放弃控制献帝的机会返回许昌,要么远离自己的政治集团呆在洛阳,但无论哪种选择对于曹操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曹操便向献帝提议迁都许昌。由于献帝在当时身边没有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完全受制于曹操,因此他不得不接受曹操的提议。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汉献帝刘协

在献帝以及其余的东汉官员来到许昌之后,他们其实就已经处于被架空的状态中了,在来到许昌之后,曹操就在自己的府邸中接见官员处理政务,并为自己的部下安排了相应的职位。而东汉政府则名存实亡,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

当时随着献帝一起进入许昌的还有很多东汉老臣,像太尉杨彪和司空张喜都位列三公,拥有极高的威望,他们的地位设置在当时位列大将军的曹操之上。因此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控制朝政,曹操必须废黜这几名大臣。在达到许昌后不久,曹操就用各种借口夺取了此二人的官职,如此一来曹操便成为了东汉朝廷中名义上官职最高的人,为他控制献帝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今日的许昌古城

在进入许昌之后,献帝受到了更加严格的控制,加上东汉臣子逐渐被曹操排挤迫害,献帝身边也逐渐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最终只能接受成为傀儡的现实,而曹操则成为了东汉政府的实际掌权人。

曹操在迁都许昌之后为了架空东汉政府的权力,选择在自己的府中处理政治问题,而与此同时曹操还在自己的府中设立了官职,并提拔了大量自己的亲信,这种行政方式后来被称为霸府政治,为后来南北朝的政治体制开了先河。这种行政方式是对于皇权的架空,而早期的曹操府主要只处理军事问题,这证明此时的曹操还没有篡汉的意图,只是希望依靠献帝的政治号召力来实现自己政府其他割据军阀的目的。

平定中原之后曹操迁居邺城与丞相的设立

曹操在控制了汉献帝之后,取得了多次战事的胜利,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当时北方实力最强大的袁绍集团,让曹操平定了冀州,占据了整个中原。在之后几年曹操又平定了袁绍的参与势力,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决定中国北方归属的官渡之战

相比于许昌,冀州府所在地邺城的地理条件明显更加优秀,其不但位于中原腹地,而且太行山和黄河就是邺城的天然屏障,让邺城具有易守难攻的优势。而且邺城周边有十分发达的交通方式,无论是陆路运输还是漕运都十分方便,和适合做行政中心。因此曹操便长居邺城,并在邺城建立了新的霸府,在其中处理政事。

但是如此一来曹操对于献帝的限制势必会出现下降,当时的东汉政府中还有一些对于献帝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们还在积极寻求让献帝拜托曹操控制的方法,因此曹操必须采用新的方式来加强对于献帝的控制。

曹操采用的第一种方式是在许昌设立了霸府的分支留府,并在其中安插了自己的亲信,以此监视献帝以及东汉臣子的言行,除此之外,曹操还废除了三公,恢复了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度,并且进位丞相,并加封魏王,冀州也成为了曹操的封地。占据了绝对的政治高位,完成了对于东汉朝堂的完全控制。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反对九州划分的荀彧

在此之后,曹操又提出了重新划分九州的建议,一旦献帝接受了曹操的建议,那么冀州就将成为北方的中心,因为当时冀州是疆域最大,而且发展最好的。如果真的恢复九州,那么曹操的封地将继续扩大,会对东汉政权产生威胁。因此对东汉十分忠心的曹操谋士荀彧因此否定了曹操的建议,但是曹操想要篡夺东汉的心理已经昭然若揭了。荀彧的谏言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或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太祖将从之,彧言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禽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太祖遂寝九州议。"

曹操对于霸府的继续建设对曹丕称帝的贡献

可能由于曹操终究是一名汉臣,因此他即使有篡权的想法,但是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但是曹操显然是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够取代东汉的统治地位。为了让自己的后人能够拥有稳定的称帝条件,曹操必须对当时的中央政治形态进行改革,因为中央政府与霸府并行的制度是不适合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曹操留给曹丕的重臣之一陈群

因此在曹操执政后期,其对于霸府官员的设置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不仅增加了文官的比例,还构建了十分完善的行政系统。在曹丕建立曹魏政权的时候,中央机构中的尚书,尚书令都是在之前的魏王府之中就已经存在的,而且曹魏时期侍中人数为四的制度也是在魏王府时期就流传下来的。

还有曹魏时期的中书机构就是从曹魏时期的秘书发展而来的,曹丕称帝时担任中书的刘放就是之前在魏王府中担任秘书郎的。因此曹操晚期的霸府政治为之后曹丕时期的中央政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关于刘放的记载,在《三国志》中是如此记载的:

"魏国既建,与太原孙资俱为秘书郎。先是,资亦历县令,参丞相军事。文帝即位,放、资转为左右丞。数月,放徙为令。黄初初,改秘书为中书,以放为监,资为令,各加给事中;放赐爵关内侯,资为关中侯,遂掌机密。"

而且当时的霸府之中也为曹丕提供了大量值得信任的人才,像贾诩,华歆,王朗在曹丕时代位居三公,这些人都是在魏王府时期担任重任的人才,而且像桓阶,崔林,刘放等人也都是曹丕时期的栋梁之臣。

可以说曹操在其晚年对于霸府的建设已经是在为后来曹丕的称帝做准备了,曹操对于权力的渴望从此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所以说曹操并不是没有篡汉的想法,只不过限于个人的道德情感需求以及客观政治条件未能实施罢了。

被誉为东汉忠臣的曹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篡汉称帝的魏文帝曹丕


结语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枭雄,在当时控制了整个中国北方,而且天子汉献帝也被其控制。他在当时也接受了九锡,却终其一生没有称帝。有人说这是曹操对于东汉忠诚的体现。曹操年轻的时候确实曾经是东汉臣子,并且有过冒死刺杀董卓的行为,这些行为确实都是他忠心的体现。但是曹操后期政治的某些改革,却是实实在在地暴露了曹操想要篡权的心理。

首先是曹操对于献帝权力的架空太过彻底,虽然曹操依然保留了东汉朝廷,并且妥善对待了汉朝旧臣。但是他却将权力地位最高的三公彻底废除,并且将他们的军事权力完全剥夺,以防止献帝对其的反叛。

之后曹操更是加封魏王,建立了魏王府,将霸府政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他更是在其中创制了完善的官僚体系,这些体系已经从之前霸府中单纯的军事决策机关那转变成为了完整的官僚体系,已经堪称完整的政府了,这些官员以及其体系也成为了后来曹丕的曹魏政府的核心力量,从这些方面来看曹操其实已经有了篡位的想法,而真正制止他的可能只是天不假年吧。



参考文献:

1《三国志》

2《魏略》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