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明、清两朝是如何传承和发扬

普洱茶的发展时期

1、明史记载中的普洱TEA

云南茶叶的发展时期是明代,当时云南境内最有名的茶为昆明的太华茶、大理感通寺茶和湾甸茶(日后再详细介绍一下明代当时有名十大的茶叶,本文不做详解)。

据万历《云南通志》所载:“车里之普耳,此次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又有《滇略》中也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两条关于普洱茶最早的记载,同时“蒸而成团”也很好补充了上一篇文普洱茶的萌芽时期所阐述的散茶的概念,适时至明代已经发展是蒸而成团。历史文献给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当时普洱茶的内销量在天启年间已经达到了四百担左右,约20吨。

普洱茶须了解明清两朝的发展史

(二)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明、清两朝是如何传承和发扬

蒸而成团的代表——饼茶

2、清代之普

清朝制定了普洱茶的一些规矩以规范市场:云南藏销茶为七子饼,每七园为一筒,重老两四十九两。这对普洱现在的发展也是极有意义的。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同意达赖喇嘛的要求在北胜洲(今永胜)建立茶叶市场。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丽江政府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丽江建立茶市。每年注册销量为3000担。

此后普洱茶经过100多年发展到1825年已经是内外闻名,清人阮福写《普洱茶记》起首语便是“普洱茶名遍天下”。(下回将单独介绍笔者对普洱茶记的理解。)

3、神秘的普洱茶

话说普洱茶,目前所能找到的历史文献着实不多,它的历史迷蒙的,起源和产地有着争议,工艺也随时代而变化,它的运输也有说不尽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茶叶的发展史总有普洱茶浓厚的一笔。

种茶史来看,最靠谱的考证方法便是找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论证,南糯山(笔者极爱南糯山普洱茶)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茶树,推断出这里种茶超过800年。至于普洱茶的发源地一直也是西双版纳和思茅两地相争,但从前文的历史文献来看更倾向于源于地名。其名声得以远扬则得益于贡茶和边销紧茶等的传播。

(二)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明、清两朝是如何传承和发扬

金瓜贡茶——芽茶蕊茶

嘉靖四年《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着也。出普洱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由此可见普洱在清代达到一个高峰。

(二)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明、清两朝是如何传承和发扬

倚邦——时光雕刻


4、还原清代普洱茶的基本工艺

清初,普洱茶的初制工艺主要是由茶农完成。首先将春茶中最好的茶加工成芽茶、蕊茶制作成宫廷团茶上贡。其二,采摘的茶杀青后在阳光暴晒,先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蒸压成紧茶。在此需提到两个工艺细节,因为这关系到普洱茶的最终成形。

毛茶制作完成需运作大山,为了防止茶叶损碎,须在包装前8小时左右喷极少量清水使其质软,加大含水量。运输时间用人需12天左右,马驼需6天左右,才能到集散地。

在普洱或者思茅的总店,经挑拣一部分内销,一部分蒸压成饼茶。每七圆一筒,外包笋叶,随后销藏区。从思茅经传统茶马古道:普洱——景谷——景东——南涧——祥云——丽江——滇藏线到达拉萨。

5、外销茶对普茶发展的促进

清代,藏销茶主要经丽江由阿墩子(今德钦)进西藏或经永宁、木里进入西康。在茶引制度下,销量不大。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战乱,在杜文秀起义后,年销量不足10吨,这相对藏区年需6000吨的相差甚远。十九世纪末,滇茶除了省内和藏区销外,一部分上品茶销四川,一部分通过江城经老挝销往越南、泰国、南洋等东南亚地区。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立蒙自关,沿红河经越南销往各国。有记录的销量约150余吨。

普洱茶历经多年,时至明清两朝,已经形成的固有的规格。并且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发展出相对成熟的销售模式,如贡茶、圆茶、散茶。也促进了茶马古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云南乃至其周边地区的贸易发展。现今茶马古道虽然不再启用,当茶马古道已经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象征。

(二)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明、清两朝是如何传承和发扬

束河古镇——保存较为完好的集镇


(二)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明、清两朝是如何传承和发扬

茶马古道沿景


(二)普洱茶的发展时期——明、清两朝是如何传承和发扬

茶马古道沿景

下一期介绍《普洱茶记》,细品清人眼里的普洱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