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社區號稱離死亡最近社區,你能不能接受每天小區死人?

潘大夫2


年輕人住的社區不會經常死人,他們的父母呢,難道死了他們可以不面對?死人是客觀存在的事兒,任何人都要面對。其實城市裡人口集中,死人看起來要比農村一個村子裡死人多,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人們大多已經習以為常了。醫院大概死人的頻率更高,火化場的工作者那天不面對許多……生死兩大事兒,誰也不能逃避


萬山一佬1


我們小區不是養老社區。但我們社區屬於老小區,住的老人比例確實蠻高的。老人多的地方,當然死亡率就高一點。

所以我們小區不能講,天天有老人去世。但也可以講,隔三差五的就會"又走了一位老人"……

就比如前段時間,我到我們小區裡的小公園去遛狗。突然看到了一位,我多日未見的老哥們也在小公園曬太陽聊天。

他姓陸,78歲。退休前是某公司的董事長,很有經濟頭腦。退休後還閒來無事,抄抄二手房。並攢了不少錢!身體微胖,講的一口無錫方言。見面總是笑呵呵的,一副"如來佛"的笑臉。

當天我們見面時,老遠就互致問候。走近還熱情握手,親密無間。甚至我還調侃他,抄房子又撈了幾萬塊錢……

哪知道,就在當天晚上。他在家跌倒了,他老太婆並沒有在意。只認為是滑倒的,扶到床上休息片刻。但到醫院時發現:已經迴天無術了,他是嚴重的腦溢血而跌倒的。進了醫院就再也沒有回來,永遠的與我們這些老弟兄告別而去。

所以老小區,今後不斷的有老人離世而去。這應該是常態了,我們這些人也算是"司空見慣"了。並沒有任何的恐慌和不安。

這就是生活……

[靈光一閃][泣不成聲]


快樂的漁翁3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生老病死正常現象,我感覺現在很多人活的好累,把主要力全關注在負面,這不能吃哪不能吃,這不能做哪不能做,沒有幾十萬長了大病怎麼辦,一天到晚心身不安,我估計這樣的人,就這心態,身體也好不哪去。

我今年70歲了,58歲單位就破產了,因為沒錢基本沒不去醫院,發燒感冒就吃片撲熱息痛,發炎就吃片土黴素,吃飯也沒什麼講究,現在每天游泳,我經常說我接住的爬山,上老年大學的,游泳的老人,都是60歲以上的,今天見到明天見不到很正常,人老了給年輕人讓地方很正常,輕鬆快樂每一天,人生要質量不要數量






白髯工


我們社區都是一個老企業的退休人員,有3000多老人,經常有訃告貼出來,有時社區訃告欄不夠用,佔用其它貼位。我也每天留心看一看,看哪些面熟的老人走了呀,心裡總有一份牽掛,生怕熟人走了沒看到訃告,這已經持續了十來年了,從我六十五歲開始就有了這個念頭,看見一個老人走了就有一堆老人圍看,並且發出各種議論,閒人說閒話!


退休閒人


哪有小區不死人,生老病死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了。接受不接受的就看經濟實力了,有錢就想住哪裡就住哪裡,沒錢有地方住就不錯了。


自在83207545


奇怪,社區養老院會天天死人?哪城市高消費養老院就長命百歲?或者是你附近除了老人,就沒有人死亡?實際上,每天都有人出世,每天都有人死亡,這是指大範圍的地方。幵展社區養老,遠比商業性質的養老好處多多:離家不離社區(村),親戚朋友仍在身邊;價低服務好,利於當地監管;相互之間不是鄰居,就是熟人,有共同語言,比高級養老院小了貧富懸殊;利於開展社區內尊老愛幼公益活動的開展;體現了小康社會的優越性;較好地解決了老年化的難題。


曾國華33


你住院怕不怕?每張病床都死過人,難道你從此不在住院了嗎?醫院才是送人離開的最後一站。

老人的離世有什麼可怕的,誰家沒有老人,誰家沒有死過老人。所以你這樣的問題太奇葩了,你不是唐僧,早晚也要死,死是一種解脫,沒必要害怕,除非長做虧心事的人才會怕。


谷香情感


首先我們要調整好面對死亡的心態!人老了面對死亡多了也是很正常!我經常會考慮死亡這個問題?同時也享受好今天,因為明天和意外誰先來不知道的,還有死亡每個人只有一次是很公平的,不用擔心別人總是麻煩你,因為有一天你也會麻煩別人!朋友和鄰里之間只要有人過世需要幫忙,我一定會放下手頭所有的事去做,因為那是這個人最後一次需要幫助,我們活著的人還有很多需要別人幫助,所以心態調整好很重要!


ying2511309


提這種問題只能說明題主不近人情、不知世故,甚至缺些應有的人性。

世上有哪一個人不會老、不會死,只要是人都得面對和接受這個現實。如果不能接受,說明自身與人不同種。


風雨41817


小的時候,爺爺幾乎每天都去那個廣場的一角,那裡有一溜水泥臺,那裡每天都聚集很多老頭閒聊,南朝北國,古今中外,自己的過往。隔三差五就聽爺爺回來說,老×沒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