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給的毒酒本該喪命,為何卻沒被毒死?

用戶3708573094


大唐王朝建立之後,身為開國皇帝的李淵擁有兩個能幹的兒子,一個是李建成,而另一個就是李世民。兩個人一文一武,共同捍衛著新生的唐帝國,這也讓年過半百的李淵感覺到了極大的欣慰。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唐帝國在完成統一之後,內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李淵的兩個寶貝兒子為了權力反目成仇,都將對方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為了權力開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

當鬥爭進入白熱化之後,根據《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李建成擺了一次鴻門宴,在宴會上設下毒酒,意圖鳩殺李世民;

後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舊唐書》

從史書中的記載來看,李世民當時並不知情,所以喝下了毒酒。之後心腹疼痛,吐血數升,因此,淮安王李神通迅速扶著李世民回到了自己的地盤。



發生這麼大的事,李淵作為父親,不可能置之不理,所以他迅速做出行動,對太子李建成說:“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說完了李建成之後,李淵又做了一個決定。他對李世民說:“你克定宇內,立有大功,本應獲得儲君之位。然而建成居於東宮多年,朕不忍奪之,所以你兄弟二人如果還一同居住在長安,必將反睦,不如你去洛陽統治關東地區吧。”

大兒子想要毒死二兒子,李淵就簡簡單單的說了十個字,秦王不勝酒力,以後你們就別在一起喝酒了。這種態度顯得極為反常,不得不說,要麼李世民在李淵的眼裡不是親生兒子,要麼這件事的背後另有隱情,否則李淵不可能不對李建成做出相應的懲罰。



顯然,李世民一定是李淵的親生兒子,那麼,李淵反常的態度很有可能是這件事的背後另有隱情了。

時間調回公元624年夏天,這一年的唐帝國內部發生了楊文幹叛亂事件。

當時,李淵離開長安,到達了長安以北宜君縣的仁智宮避暑。李世民、李元吉隨侍左右,而李建成則負責留守長安,處理國家政務。

李淵剛剛到達仁智宮後,突然收到了一個消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時任慶州都督楊文幹正在籌集軍械,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李建成的指使,準備謀反。




李淵聽到消息後,下令讓李建成、楊文幹到仁智宮覲見。李建成收到消息後迅速前往了仁智宮,而楊文幹卻叛變了。

為此,李淵召見李世民,讓他帶兵前去平定楊文幹。並且允諾,得勝還朝之後廢李建成太子之位,改立李世民。

但李世民平叛之後,李淵並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反而是將此事處理為了兄弟反睦,並且各打五十大板,把太子府的王珪、韋挺和秦王府的杜淹流放了。

針對於這件事,後世很多人推測,此事是李世民一手策劃,楊文乾的謀反也是李世民讓宇文穎慫恿的。但是,由於李世民精妙的構思讓李淵無法查清,所以只能是默不作聲了。



也正是因此,楊文幹事件之後,李淵對李世民失去了信任。這也就可以理解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了,因為他從根本上就不相信李建成會傻到在自己家下毒,毒死李世民。這件事也很有可能又是李世民自導自演的一出大戲。

不過,種種的一切都只是推測。因為史料過於缺乏,所以,關於李世民是否是自導自演還有待考證。


我是越關


看到這麼多優質回答,小編作為唐朝歷史研究愛好者,也來班門弄斧,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正。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鬥爭從武德七年開始顯山露水,到了武德九年進入白熱化狀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兄弟倆肯定得死一個。當時許多朝臣都是力挺李建成的,李世民除了自己的嫡系之外朝中只有蕭瑀替他說話。可以說勢單力孤。

支持李建成的是關隴集團,基本盤在長安,支持李世民的是山東豪傑,基本盤在洛陽。因此李世民曾向李淵提出,為了避免兄弟相殘,放他回洛陽,李淵當時答應了,但是魏徵跟李建成說,如果李世民回了洛陽,以後你當了皇帝,你能幹的過李世民嗎?李世民回洛陽,就是困龍入海,不能讓他走。李建成於是把這層利害關係跟李淵說了,李淵於是改變了主意,不放李世民走。

於是一件蹊蹺的事發生了。武德九年六月初一,李建成請李世民到自己家中喝酒,兄弟二人相談甚歡,喝的都有點高,李世民回去後吐血數升(1升=1000cc,小編每年單位組織獻血,獻的是500cc,啥事沒有,還能吃烤串喝啤酒。李世民吐血數升,意思最低兩升,也就是2000cc。其實這裡的數升,並非都是血,而是血和食物的混雜物,吐出來都是紅的,以為是血。小編有一發小,也曾喝酒吐血,醫生說是胃出血,小編親眼所見,吐出來的絕大多數都是食物和酒水的混雜物。如果李世民真的吐了好幾千cc血,當場就死了,根本不可能有後來的故事。),第二天彙報李淵,李淵說,兄弟倆感情再好,也不要一口悶,喝酒悠著點。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以後舔一舔就行了,點到為止。

李世民後來授意房玄齡編修史書,說是李建成給他下了毒。當時他跟李淵也是這麼彙報的,李淵也曾找李建成對質過,李建成當然絕口否認,由於這事沒法調查,因此李淵和了稀泥。但是兩件事能肯定,李建成請李世民喝過酒,李世民的確吐了血。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上午,太史令向李淵彙報,太白金星大白天在長安上空出現,預示著李世民要造反,李淵立馬把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調出長安城,還下令程咬金尉遲恭等人隨李元吉出征,當夜,李淵緊急召見李世民,拿出了太史令的天文學報告,其實就是向李世民攤牌,你死定了。李世民說,我死不足惜。只可惜李建成淫亂後宮,搞你的女人,我不能不告訴你。

易中天說,這簡直是中國邏輯。李淵說的是李世民造反的事,李世民卻扯出了李建成和後宮諸妃的緋聞。李淵聽了果然沒對李世民下手,讓李建成兄弟明日對質,第二天,玄武門之變爆發。

回頭再看李建成和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吐血的事,情況大體就明瞭了。第一,李建成和李世民喝酒,肯定是李淵授意的,不是兄弟倆感情好,想喝一杯。因為兩人此時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世民不可能輕易涉險。第二,既然兩人喝酒是奉了聖旨,肯定李建成不會給李世民下毒,因為喝酒時候肯定有李淵的人在場監督,李建成不會這麼沒腦筋。第三,李世民的確喝多了,胃出血,還吐了血,這事也是李淵的人親眼所見,因此李淵對此事進行了冷處理。

李淵為啥要讓兄弟倆喝酒,就是不想看到兄弟相殘,像楊廣和楊勇那樣。但是兄弟倆沒談攏。既然談不攏,就得幹掉一個,李世民當然是毫無疑問的犧牲者。因為李建成是儲君,又得到了關隴集團的擁護,脾氣又好,不像李世民年輕氣盛,動不動吹鬍子瞪眼睛,不得人心。但是李世民卻能置於死地而後生,不能不佩服,的確是大才。

因此李世民吐血是真的,李建成下毒是假的。


唐風宋月


這一天晚上,李建成在家中設宴,目的是想兄弟、叔侄在一起聚聚,增加增加感情,李世民自然也在邀請之列。想到要見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兩個人,李世民心裡就很不痛快,但又不能拒絕,只得赴宴。席間,李世民一杯酒下肚,不過片刻,就覺腹痛難忍,然後口吐鮮血,數升乃止。眾人都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常敗將軍李神通急忙攙扶起李世民,架著回了承乾殿,早就有人去稟明瞭皇上李淵。

李淵帶著御醫直奔承乾殿,看到奄奄一息的兒子大為心痛,好在御醫檢查過之後表示並無大礙,之前已經把毒藥吐得差不多了,所以並沒有傷及李世民。李淵問明事情的經過後,給李建成下達了敕令:秦王不能飲酒,以後不可以夜聚。

這件事在兩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這裡貼上《舊唐書》中的記載:

後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事情到這裡已經沒有李建成什麼事了,之後李淵又對李世民說:“當初晉陽起兵是你的主意,後來克定天下又都是你的功勞,我本來想讓你做太子,但是你推辭不就。現在建成已經做了多年太子,我不忍心廢黜,要不你還是回到洛陽吧,在那裡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效仿漢朝時期梁王的故事。”(題外話:這段話很有問題,晉陽起兵實際上李淵主導的,而李建成成為太子也是沿用的嫡長子繼承製,並不是隨意廢立的,這究竟是李淵的違心話還是後來編造的,就很難說了。)

但是李世民以不忍遠離膝下而哭著拒絕了,李淵又表示沒事的,我想你了就去見你,長安和洛陽又不是離得多遠,於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但是後來李建成知道後橫加阻攔,李世民最終沒有去成。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李世民喝鴆酒這件事,真是處處透著詭異。最有可能下毒的會是誰呢?這個可能不好說,但最不可能的一定是李建成。李建成請家宴,無論目的如何,他都不希望李世民在宴會上出什麼事,因為第一責任人就是他,而他有這麼蠢嗎?顯然沒有,他做太子多年,能力還是有的。如果他真的在宴會上毒死李世民,那麼他目前擁有的一切可能就都沒有了,至少太子之位一定會讓出去的。我們看李淵對這件事的處理,雖然是責怪了李建成,但完全沒有給予任何處罰,這說明李淵知道李建成是無辜的。

那麼如果李世民喝毒酒這件事是真的,還有兩個人的嫌疑最大,一個是李元吉,另一個就是李世民。為什麼說李元吉嫌疑很大,因為如果他給李世民下毒,很可能造成的局面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兩敗俱傷,到時候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有一點,這個毒對李世民居然沒有什麼用,說明這個毒本身毒性就不怎麼大,李元吉很可能並沒有真想要李世民的命,他只想得到太子之位。

當然,李世民的嫌疑也很大,那麼,李世民演這麼一齣戲為的是什麼呢?上文說了,李淵讓李世民到洛陽去。這就是李世民的目的,他最初並沒有想發動政變殺死李建成,而只是希望到洛陽自己的根據地去,然後在那裡他就有了和李建成爭儲的資本,而不是困在京城等著李建成把他的團隊都調離。所以他來了這一出,藉著李建成的宴會,自己給自己下毒,讓李淵知道他們兄弟之間已經不可調和了,逼著李淵做決定。李淵後來的決定正合李世民的意。但是李建成卻不肯房李世民去洛陽。

最終,李世民的團隊不得不尋找另一種方式奪權,那就是直接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當然李世民喝毒酒這件事也可能是並不存在的。真真假假也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世民確實是一代明君,開啟了貞觀之治,帶領大唐帝國走向繁盛。


尚宮女史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給的毒酒本該喪命,為何卻沒被毒死?(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在歷朝歷代裡,因為皇位而骨肉相殘的事情屢見不鮮,生在帝王家雖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卻很難享受到普通百姓家習以為常的親情。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大家都知道,其實那時候的太子是李建成,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才當上了皇帝。

在“玄武門之變”之前,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太子李建成毒殺李世民,可惜李建成失手了,如若不然,歷史將會改寫。可奇怪的是,李世民明明喝下了李建成給的毒酒,為什麼沒有被毒死呢?這裡面是另有隱情嗎?

李世民被迫喝毒酒這件事情在《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列子傳》中有明確記載。書中講:“建成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

其實這件事情在很多的正史中都有記載,如《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中也記載了,李建成曾給李世民喝毒酒這件事情。那李世民為何沒有死呢?究其原因,應該是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1、如果下毒之事為假,則可能是李世民篡改歷史,為自己發動玄武門之變奪位製造合理理由,編造故事。

俗話說:成王敗寇,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李世民在爭奪王位之中取得了勝利,所以他是有資格書寫歷史的人。

首先,雖然當時李世民勞苦功高,可李建成畢竟是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就是下一任的皇帝,他又為什麼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給李世民下毒呢?如果一個不慎,兩敗俱傷的話,就是李元吉坐收漁翁之利了,得不償失。所以李建成缺乏對李世民下手的理由,對李世民下毒得不償失。

其次,根據記載李建成給李世民下的毒是鴆毒,鴆毒應該是古代最有名的毒藥了。鴆是一種毒鳥,因食各種毒物,所以它的羽毛帶有劇毒,用其羽毛在酒中浸泡之後,酒就變成了鴆酒,毒性很劇烈,幾乎藥石罔醫。就古代的醫療水平而言,平時小小的傷風感冒都會要了一個人的命,那如果中了這麼毒的鴆毒,真的可以活命嗎?感覺是很玄,有點困難。

最後,太子李建成的智囊魏徵,曾經跟李世民說過這樣一段對話,魏徵說:“如果當時李建成肯聽自己的話,就不會被李世民得手……”。由此推斷,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的幾率很低,否則魏徵也不會向李世民說這些話。

2、如果下毒之事為實,應該是李建成考慮到多方因素,對李世民下的毒量小,不願他死在太子府。

李世民被下了鴆毒卻沒有死,還有可能是因為李建成下毒的劑量小,導致沒能把李世民毒死。

首先,李世民在當時算是一位炙手可熱的皇子,所以一旦李建成要對李世民下手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父親李淵的態度。李淵雖然貴為皇帝,但也是身為人父,自然希望看到兄友弟恭的場面,不希望看到兄弟相殘。

所以就算要毒殺李世民,也不能讓李世民死在太子府,背上殘害兄弟的罪名。萬一被李淵知道了,一旦震怒之下廢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在下毒的時候,不能一擊斃命讓人死在太子府,就只能放小毒量。

其次,據歷史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格敦厚,有容人之量。再加上李建成自小就是當做繼承人培養的,所以這樣的人應該是最在乎自身名譽的。身為堂堂的太子,無端毒殺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的親弟弟,這種濫殺功臣的汙點,應該是李建成不願意揹負的。所以下毒可以,但不能當場毒死李世民,吃相不能太難看。

所以綜上所述,李建成向李世民下毒這件事亦真亦假,真假參半。如果這是李世民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為的是給自己後來玄武門事變找藉口,那李世民自然是毒不死的。

如果李建成真的給李世民下毒了,只是礙於多方因素,不能下大劑量,因此被李世民撿回了一條命,那隻能說明李世民是真命天子,命不該絕。

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李世民到最後都沒有喪命,還坐上了皇位,並開創了了貞觀之治,被後人傳頌為一代明君。




葛大小姐


我想說李建成是智商有問題還是怎麼回事?竟然會在李世民的酒里加一些毒不死人的毒、會在自己明明有百分百登基希望的情況下,公開在自己的府邸裡設宴下毒給自己的弟弟。


無論怎麼說,這些事情都不像是一個有正常智商的人做得出來的。

李建成當時如果已經成為皇帝的話還好說,畢竟歷史中當上皇帝后殘害兄弟手足的事情,也有不少人做得出來。

但是在當時李淵還主掌著大權、一切還得看自己老爹臉色行事的情況下,我覺得李建成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情,要做也會悄悄地去做、不會這麼明目張膽地做。

要權力,不需要親情

首先我們要了解李世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李世民在歷史中雖然是著名的明君,但是除了明君身份之外,他卻也是一個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的人物。

這兩點是不衝突的,就如同一個黑社會老大在賺到了錢之後,也有可能會去做慈善一樣。

我們從玄武門事件上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為了權力的不擇手段。


那時候,他為了坐到最高寶座上,就向自己的父親撒了謊,讓他把自己的兄長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召到了宮中。

而在自己的哥哥、弟弟前腳剛踏入宮中時,他就指令著自己的手下們殺入了皇宮中,趁著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沒有防備,直接將其腦袋砍下來丟到了皇城外。

然後,就是把自己的父親軟禁起來,控制了整個天下的權力。

這些事情李世民都做得出來,更不用說是篡改一點歷史了。

強行過目起居注的李世民

關於李世民改變歷史的一個最經典案例就是李淵起兵的不同說法。

在後來根據唐朝相關記載編撰的新唐書、舊唐書中記載,李淵是受到李世民的鼓動才選擇起兵、奪取天下的。

但是在唐朝早期流傳下來的《大唐創業起居注》中記載,李淵的起兵完全是由他自己決定的,跟他的兒子李世民沒有太多關係。


從這個細節上的差別,我們就可以初步看出李世民篡改歷史的惡行。

而所謂的起居注,就是記錄了皇帝平常生活所有舉動的歷史資料,無論是在朝堂上的決定,還是平時臨幸了什麼妃子,一般都會記錄在起居注中。

當然,上面所說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只是記載了李淵決定起兵到最終稱帝的過程,他稱帝之後的細節,這本起居注是沒有記載的。

在李世民之前,歷代皇帝們是不允許看自己起居注的,為的就是防止有些皇帝在看到對自己不好的記載時,會對起居注進行修改。

而在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雖然他手下記載起居注的官員多次勸說他不要看起居注,但是在他的強硬態度下,那些官員們沒辦法只能把起居注呈現給了李世民看。


而在起居注呈現給李世民看之前,房玄齡為了防止李世民看到一些不好的記載而暴怒,就讓人大量刪改了起居注中的一些不好記載。

在後來對李世民的起居注記載中,也因為李世民時常要翻看的原因,所以相關官員們每次記載李世民言行的時候,也都是小心翼翼描寫的,生怕寫了什麼讓李世民不高興的事情。

對起居注的修改,正是李世民篡改歷史的第一步。

通過編撰實錄而達到篡改歷史想法的李世民

第二步則是實錄的修纂,所謂的實錄,就是專門為前朝皇帝所書寫的個人簡介,是史官們根據前朝皇帝繁複的起居注簡略而來的。

在李世民之前,雖然歷史中已經有了實錄的出現,但是卻沒有新繼位皇帝給前代皇帝修撰實錄的習慣。

而在李世民之後,可能是為了防止別人看到初始起居注而窺探到真實的歷史、產生對自己形象不好的效果,所以他就專門讓人給自己的父親李淵修撰了實錄,正是從李世民開始,歷史中才出現了繼位皇帝為前代皇帝修纂實錄的傳統、習慣。


這本關於李淵的實錄,就是提取李淵起居注中的“精華”濃縮而成。

不過說是求簡去繁,實際上是大量修改了原有的歷史。

在他為李淵所修撰的實錄中,他把自己的父親說成一個平庸之輩,說大唐帝國建立的過程中,大多數重要決定都是自己本人決定的,自己的父親、哥哥、弟弟在整個戰爭中只是自己的陪襯,自己才是大唐江山建立的最大功臣。

但是由於這些實錄所記載的事情與大唐起居注中所記載的事情有著不小的出入,人們就不由對李世民時期的歷史產生了質疑。

通過這裡面的種種,或許大家就猜出了真相。

我覺得李建成設宴想用毒酒毒死李世民的事情在歷史中應該是不存在的,這件事情可能是李世民為了美化自己冷血無情的上位經過、為了顯示自己謀反的無奈,才編造出來以博人同情的戲碼。

當然,這些並不能說明李世民是一個無能之輩,歷史中的他,確實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這點是無法否認的。


孤客生


按照封建王朝的接班規矩,李建成是太子,是欽定的接班人,是最幸運的,不是乾的好,而是生的好。

但太子是眾矢之的,是所有人對付的目標,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朝野品頭論足,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大家上綱上線。大臣恭維會衝昏你頭腦,小人讒言會讓你迷失方向,野心家設局會讓你防不勝防。

所以說太子又是一個高風險的角色,能順利繼承王位的不少,但半途而廢,身首異處的也不少。

所以,李建成又是不幸的。

古代宮廷政治是殘酷的,政治是厚黑的,心存善念的婦人之仁承受不了政治之黑,長子李建成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不好---心太好了。

義寧二年,李淵稱帝,立建成為皇太子。李建成身為接班人,沒有飛揚跋扈,"仁孝至善、勤於政事、謙虛有禮。"

李世民政變成功,成了勝利者,史官拿著李世民的俸祿,命攥在李世民手裡,李世民要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史官筆下的歷史就是這麼樣的。

信息如此發達的現代,數據還可以造假。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餓殍遍地的委內瑞拉、津巴布韋和伊拉克,在官宣中還是一片物價穩定,市場繁榮,人民幸福地要死的景象。如果不是互聯網發達,那些繁榮掩蓋的災難就不可能暴露。

所以說,那些歷史上的繁華盛世,有誰來證明它有幾分真實性?

對於善於利用輿論的君王來說,盛世就是筆下的功夫。何況那時候沒有網絡,沒有統計數據,沒有官方經濟方面的精確文獻,只能靠後世去推敲這盛世是否有水分,是否由番薯支撐。

李建成是欽定的接班人,也具備治國安邦的才華,沒有大錯的話,那是板上釘釘的接班人。

而李世民的軍事才幹更優秀,野心更大,天生不安分,不是甘居人下的主。所以,只有要一線希望就要爭奪。

既然是爭,那就越早越好。既然是奪,那就不能按套路出牌。光明正大的手段不管用,只能是下三濫的辦法。

在玄武門兵變發生前夕,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讓李世民發動兵變有了正當性,或者讓李世民找到了兵變的藉口。這件大事就是太子李建成設下鴻門宴,點名讓李世民參加,李建成要謀害李世民,李世民沒有防備,喝下了太子的毒酒。但李世民命大,只是吐了血,沒有傷及性命。

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呢?

當年李世民攻打下了洛陽,得到老子嘉獎,李世民信心爆棚,迸發了問鼎的野心,就開始蒐羅黨羽,養精蓄銳,創造條件,李世民怕自己的心腹車騎將軍張亮直接帶著銀子去暗地裡收買人才,結果被李元吉察覺告發。這樣李世民覺得形勢危急,奪權鬥爭白熱化,那場要毒死李世民的鴻門宴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宴會上,李世民喝了毒酒吐血不止,李淵還親自去看望兒子,安慰兒子。可見,李淵似乎相信太子下毒,而且同情李世民,就把他調到洛陽,把陝西以東的地方交給了他,李世民的兵權事實上擴大了。李氏“鴻門宴”的事情沒有檔案,審訊筆錄,沒有原始物證人證,我們只能這樣推斷。

我們不說李建成是如何仁厚,如何寬容,把他的人品權且先放在一邊,至少李建成是個能幹的人,是個智商還正常的人,要是他是個蠢材,李淵也不會讓他接班,李世民也不會那麼著急要奪權。正因為李建成也有治國安邦的才幹,才深得李淵的信任,才可以對李世民形成威脅。

問題來了,這樣一個腦子正常的人,按照正常程序就可以接班的人,一個自己按部就班就能坐皇位的人,為什麼要用非常手段去害李世民。如果事情敗露豈不是滿盤皆輸嗎?不害李世民,自己一切主動,謀害李世民反而有可能讓自己萬劫不復,正常的人會怎麼選擇?

即使退一萬步,李建成認定李世民的威脅迫在眉睫。覺得除掉李世民這個心腹大患一天也不能等了,為什麼要把謀害現場設在自己府上呢?

李世民死在自己府上,那不是告訴天下人自己害了親弟弟嗎?他該怎麼面對自己的父親,如何面對滿朝文武?李淵還會讓他接班嗎?難道他也打算害掉李世民後廢掉李淵取而代之?難道李淵的兒子們都有跟李世民這樣的虎狼基因?

所以,李建成再笨也不會把謀殺現場放在自己府上。

因為按照李建成的性格,即使謀殺成功了他也沒有勇氣去跟老子談判,失敗了就萬劫不復,他不會不給自己留退路。如果有勇氣害了掉李世民跟李淵攤牌,乾脆在自己府上設伏乾點李世民豈不是更省事嗎?

因此李建成即使有一萬個理由害死李世民,也不會選擇在自己府上,除非李建成是個弱智,李建成的手下也都是白痴。

還有人說李建成要教訓李世民並沒有真的下毒,或者說下毒的劑量不足以至死,這更是無厘頭的推斷。古代的時候沒有精確的劑量容器,怎麼能掌握到下毒劑量不致命。

再說,即使恰好下毒不致命,李世民要有中毒反應才能得到教訓目的,不然李世民毫無感覺還能起到教訓目的嗎?但一有中毒反應那不是滿城風雨?李淵能不知道嗎?李淵知道了,李建成這太子還能做成嗎?這種猜測顯然狗屁不通。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李世民覺得到了非除掉太子不可的時候,多一天除掉自己就少一分勝算。

但是在採取行動之前,他必須做鋪墊,營造有利於自己的輿論環境,為自己政變的正當性找到藉口,所以用苦肉計是最合適不過了。

李世民原來以為,只要栽贓李建成,李淵就會廢掉太子,自己就會兵不血刃成為接班人。可是李世民並沒有如願,因為李淵是個不合格的政治家。

如果李淵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李世民中毒不管是真是假,都說明兒子們奪權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要麼廢掉太子讓李世民替代,要麼把李世民廢為庶民。

但是李淵無能,沒有看出來形勢的嚴峻,沒有采取果斷措施,只是輕描淡寫讓弟兄倆分開,所以逼得李世民不得不痛下殺手,玄武門喋血在所難免。


歷來現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古代的毒酒沒有多麼神奇。

大部分毒酒見效是比較慢的,而且不能做到無色無味,只能用於賜死,不能用於暗算。

比如很多人是服用烏頭鹼死的。

微量的烏頭鹼就可以讓神經麻痺,最終導致死亡。

但烏頭鹼是有味道的,一般服用者都能夠發現。

所以,暗算別人不能用烏頭鹼。

一般來說,古代暗算下毒基本上都是用砒霜。

因為砒霜無色無味,一般人服用時察覺不到。

李世民服下的毒酒後吐血,很可能就是砒霜。

那麼,李世民為什麼沒死呢?

這是因為砒霜並非吃了就死,如果搶救及時還是能夠脫離生命危險的。

砒霜服用後,通常在1個小時才會發作,如果計量大可能發作早一些。

至少服用不是很多,採用及時催吐的方式,將胃中大部分砒霜突出,被下毒者很有可能保住性命。

大家注意看武大郎被潘金蓮下毒害死時,武大郎毒發時,潘金蓮是壓在被子上,不讓他亂動和催吐的。

這樣一來,武大郎就無法自救,掙扎了好久這才死了。

如果不是潘金蓮這麼做,武松又在家,及時催吐,武大郎可能不會死。

就李世民來說,他吐血恐怕不是單純的吐血,而是自行催吐。

這樣一來,李世民吐出了大部分砒霜,自然就不會死了。

自然,到底有沒有這回事,也是很難說的。

李世民殺了哥哥和弟弟以後,他自然想怎麼寫歷史都可以。

說不定所謂的中毒吐血,只是飲酒過量嘔吐時的胃出血,也就是常說的“關係鐵、喝出血”。


薩沙


李建成以嫡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太子,地位本來是固若金湯的,但是他的二弟秦王李世民,卻對李建成當上皇太子並不服氣,玄武門之變,實際上是李世民精心策劃的一起政變,而非李建成、李元吉咄咄逼人不得已反擊。




高祖從晉陽起兵,到最後登基稱帝,定鼎天下,李世民無疑效命在前,出力最多,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李世民以軍功著盛,高祖甚為器重,封中書令、天策上將軍,爵秦王,手握權柄,在軍中威望很高,手下如秦叔寶、侯君集、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人皆是驍勇善戰的大將。因此,李世民對李建成當上太子並不服氣,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圍繞太子之位必將走向決裂。



武德七年(624年)六月,秦王府製造出楊文幹事件,使人誣告太子勾結邊將謀反,高祖以兄弟不睦流放了東宮的王珪、韋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這件事情對李建成影響很大,三弟齊王李元吉更是氣的不行,力勸太子李建成除掉秦王李世民,說:“當為兄手刃之!”

齊王李元吉比太子更恨李世民,一日李世民陪同高祖移駕齊王府,李元吉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一次機會,即命護軍宇文寶埋伏在寢室裡,準備刺殺李世民,李建成性格較為寬厚仁慈,連忙制止了他,李元吉惱怒的說:“為兄計爾,於我何有!”(我這是為大哥著想,對我自己能有什麼好處)



暗殺既不成,那就換一個辦法,毒殺,但是,毒殺並不順利,李世民喝了李建成給的鴆酒後並沒有死。據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記載:

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

李世民在太子府上宴飲,居然喝到吐血數升,被淮安王李神通攙扶回來,連高祖都被驚動到了,聖駕移西宮探望李世民。《資治通鑑》裡面又有這麼一段記載:

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至今無得赴夜飲!”

這件事,除了《資治通鑑》,在《新唐書》、《舊唐書》都有記載。但是,筆者對這件事情一直存疑,不說別的,太子李建成向來是一個謹慎的人,他對秦王結黨挑釁,也採取了必要的反擊措施,比如聯合高祖的後宮嬪妃輪番進饞在高祖面前構陷秦王,使得高祖逐漸疏遠秦王而親近太子和齊王。在當時的情況下,太子顯然不會冒失到在自己的太子府毒殺李世民。更何況齊王李元吉欲代哥哥在齊王府手刃李世民的時候,太子的表態是明顯拒絕的,說明他對暗殺這種方法並不贊同。



當然,在東宮與秦王府已經到了劍拔弩張、勢同水火的情況下,被逼急了的太子李建成設計毒殺李世民也不是沒可能。鴆酒是一種無色無味的致命毒酒,“用鴆羽浸製,飲之立死。”鴆酒的毒來源於一種叫鴆鳥的鳥,鴆鳥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的羽毛,早在《左傳》中就已經提到過。用鴆鳥的羽毛劃過酒,酒即含有劇毒,就是鴆酒,飲之令人立即斃命。但是秦王所飲之酒是不是鴆酒也是存疑的,從李世民酒後的反應“暴心痛,吐血數升”,很符合酒後中毒的特徵,但可能與鴆酒無關,顯然,太子李建成並無意毒死李世民,而是藉此給他一個警醒和教訓。



最後,從高祖對太子李建成訓斥的話也可以看出端倪,“秦王素不能飲,至今無得赴夜飲!”這個意思很明顯,秦王既然素來不怎麼能飲酒,那他這點酒量也不至於會引發這麼嚴重的後果吧,乃至於“暴心痛,吐血數升!”說明高祖自己也明白箇中緣由,對太子、秦王兄弟不睦也是深感震驚,才訓斥太子李建成今後不要再叫秦王到太子府夜飲。

不管怎麼說,太子李建成還是不夠狠,沒聽齊王李元吉的話,當斷不斷,最終給了李世民一次絕殺的機會。


大國布衣


李世民文能治國,武可定邦,不僅是大唐江山三百年基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更是形成了以唐帝國為中心的東方“天可汗”國際體系。

毛澤東曾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可見評價之高,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古代君王中當屬第一。

但是,他並不是沒有汙點,最大的汙點,莫過於篡改歷史。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黑的最狠的,莫過於隋殤帝楊廣和太子李建成。

隋文帝結束近300年戰亂和五胡亂華,休養生息,效仿文景之治,國力增強,而楊廣就效仿武帝那樣開拓疆土,修運河,三徵高句麗,開創無上基業,建號大業更是顯示其野心勃勃。

但是史書上成為了什麼?荒淫無道,暴虐好色。

而太子建成,也並沒有史書上寫的那般不堪。

史書記載

“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跡。若非太宗逆取順守,積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堅持小節,必虧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煬帝,亦不及矣。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

史書上的這幾句評價,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差不多罵得是豬狗不如,連秦二世胡亥,隋煬帝楊廣都比不上,把李世民誇得蓋世無雙,經天緯地,如果真的讓李建成當了皇帝,唐也會二世而終。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李建成的若不死,就不可能有大唐的輝煌。

但是實際上真是如此嘛?

如果沒有李建成,李世民怎麼可能在戰場上大開大合,一往無前,絲毫不擔心後院起火,贏了可以繼續衝鋒陷陣,輸了就回去休養生息,整軍勞頓。當時的長安並不是那麼安全,突厥沒有信譽,出爾反爾沒事就喜歡打打劫,剛剛招降的將士需要安撫,如何安撫民心,穩固政權,這一系列問題並不是十分容易解決,瑣碎而棘手,都需要領導人李淵和負責人李建成一一解決。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個建設根據地,一個打新地盤,各司其職。

而且還有一個怎麼都無法掩蓋掉的漏洞,魏徵。

魏徵,他算得上是一個具有現代意識的打工者,他對每一份工作都十分認真,對於李建成,魏徵曾經獻上平定劉黑闥的策略,立竿見影;而後他也獻上了“結識山東豪傑”的策略,鞏固了太子的地位。此外,魏徵曾經有一條十分重要的建議:

“秦王的聲望越來越高,恐怕不利於您今後的地位,請下定決心,早一點除掉他。”

這條建議,李建成並沒有採納。可能是李建成顧念兄弟之情,沒有先下手為強。反倒被李世民先發制人,射殺於玄武門。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曾問魏徵:“你為什麼要挑撥我們兄弟間的感情?”魏徵直言不諱地說:“太子如果早用我的計謀,就不會有今天的災禍了!”

單從李建成對魏徵的賞識,就能判斷李建成看人的眼光絲毫不比李世民差。

沒有辦法迴避魏徵,唐史編撰者只能儘量把李建成的功勞推到魏徵身上,但是魏徵只是一個謀士,只是一個打工者啊,最終採納不採納還是要看管理者的眼光的啊。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是能出點子,而是怎麼去拿對屬下的點子,怎麼去用人。從這一點側面說明了李建成的能力並不弱。

618年到626年,唐政權內部政治清明,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李淵可是在後宮享樂啊,那麼治國到底是誰在主事呢?這個決策人不可能是在外帶兵打仗的李世民,所以只能是李建成。

隱太子李建成,配得上自己的名字——建功成業。

總體來說,他也是個能人,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和十分合格的接班人,守成之主。只是,弟弟更牛,也更狠。

而他的二弟,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也配得上自己的名字——濟世安民。

那麼我們回到問題的本身

首先我認為所謂的李建成毒殺李世民也一定是來自李世民的抹黑。

為什麼?

因為沒有道理。李建成是一個十分合格的接班人,更是一個聰明人。

他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順利的登上皇位。

他是嫡子,又不平庸,治國安邦也是一把好手,為什麼要多此一舉毒殺李世民呢,還是在自己家裡,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添麻煩嗎?

但是,他終究還是沒有想到自己的兄弟夠果斷也夠心狠手辣。

碰不上李世民,他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但是,命運的撥弄讓他遇見了更加優秀的李二。

優勝劣汰,徒留感嘆。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李世民與李建成本是親兄弟,能讓二人反目成仇手足相殘的,大概也只有爭奪皇位一事了。


李建成給李世民喝毒酒存疑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關注一下這件事的背景和起因。這件事發生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爭奪帝位鬥爭的白熱化過程中。

在這種情況下,李建成突然以增進兄弟情誼等為藉口找李世民喝酒。這件事明眼人一看,都能感覺出事有蹊蹺。但李世民不僅毫不推脫,反而欣然前往。這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此乃疑點一。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這一件事是李淵為緩和兩個兒子之間的關係,而對二人下的“命令”。若是這樣,李世民的行為便可以得到解釋了。

先暫且不管這件事的起因如何,一起來思考一下第二個問題:

李建成怎麼會蠢到在自己做東的宴會上對李世民下毒呢?請不要忘了,此時魏徵還是李建成陣營裡的軍師,即使李建成昏了頭,出此下策,魏徵也是絕對不會同意的。此乃疑點二。

即使我們姑且承認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毒了,但李世民喝下毒酒的後果僅僅是吐血數升,然後休養幾天就好了!這就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此乃疑點三。



疑點四,李世民吐血數升後,還將這件事告訴了李淵。如果李建成真的下毒了,李淵再怎麼偏愛李建成,也不可能僅僅讓李世民多加休養,以後喝酒多加註意,而絲毫不提及也不懲罰李建成。

李世民喝了毒酒為何還活著?

不過在《舊唐書》中有記載這件事,說明下毒一事,很有可能是真的。

建成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

在我國曆史上,被賜毒酒而死的人不計其數,而且大部分都是喝下去之後立刻見效,怎麼到李世民這裡毒酒就不起作用了呢?

對此,人們的看法大致分為二種:

其一,李世民吐血數升,不一定是因為毒酒,也可能是由於胃出血的緣故。這一猜測並不無道理,畢竟飲酒過多導致胃出血的事很常見。

其二,李建成下毒時分量過低,甚至有可能下錯毒了。筆者認為這就更不可能了。李建成既然決定要毒殺李世民,肯定會周密籌劃,力保萬無一失,又怎會在這種事情上犯錯誤?筆者認為,李淵此舉說明李世民吐血是真,但李建成下毒為假。如果您還不相信,不知您是否記得魏徵曾經對李世民說過:

“如果當初太子聽從了我的建議,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陛下你也不會活到今天。”

這說明魏徵曾經勸說過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殺手,但被李建成拒絕了。從這一點我們便可以感受到,相比於帝位,李建成更看重兄弟情義。這樣的一個人怎會讓李世民喝下毒酒呢?

大難不死,李世民最終坐上了九五之尊之位。李世民也沒有讓人們失望,他的貞觀之治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

也有可能唐朝毒酒不夠毒

筆者後來瞭解了古代的毒酒,其實他是被後人的小說給神話了。小說中的鳩酒,類似於氫化鉀,毒性確實很強。但是在唐朝那時的毒藥根本沒有這麼大的藥力。

楊侗被王世充逼著喝毒酒,喝了毒酒也沒有死,最後還是士兵用綢子把他勒死的。

史有飲藥,不能絕,以帛縊殺之。

再有唐朝末年太監田令孜想毒死西川黃頭軍使郭琪,郭琪喝了毒酒後,回到家,喝了一個婢女的血就解了毒藥的藥性。

史有歸,殺一婢,吮其血以解毒,吐黑汁數升,遂帥所部作亂。


這兩個是說明唐朝的時候,人們還沒有發現比較適合下在酒裡的毒藥。確實有一些毒藥可以致死,但是味道太沖。

既然下在就裡面味道肯定不可以變化太大,而且古代酒精度數本來就低,稍微加點東西就可以感覺不對勁。所以說李世民最大的可能就是喝毒酒了,但是毒性不夠。

雖然毒性不夠,但是還是很刺激胃,造成胃出血,也就有了狂吐幾大口血的假象了。這裡想到了九品芝麻官裡面的砒霜,兩斤多砒霜放在水裡面就像麵糊一樣,傻子才會喝。這裡也是一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