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由奥斯卡提名最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的电影《小妇人》,改编自同名世界名著,此前的诸多电影版本都获得了好评。电影的卡司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金球奖最佳女主罗南与因《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大火的男主甜茶,继《伯德小姐》后再次合作,奥斯卡最佳女主"老戏骨"梅姨与《哈利波特》系列女主艾玛·沃森的加入也为电影带来了许多关注。

这是一部讲述四个姐妹成长史的电影,充满着对女性的关怀,导演细腻的叙事手法与巧妙的剪辑风格使我们在姐妹四人的童年与成年之间,看到岁月在女孩们身上究竟留下了多么美好的痕迹。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酒瓶装新酒,颇具想法的改编


从电影的艺术手法上来说,独特的交叉叙事串联了姐妹四人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对比。在回忆与现实的转换中,多次使用相似镜头的转场将物是人非的伤感与无奈营造得淋漓尽致。

在Laurie第一次在舞会上与Joe见面,并与她一起送脚受伤的Amy回家后,他走进夜色,在楼下凝视着阁楼上正倚靠在窗边写作的Joe,然而凝视之间时间已然流逝,镜头悄然地偷换成了Joe在纽约公寓阁楼上写作的情景。两个相似镜头的衔接看似毫无破绽,当我们还以为镜头中的Joe仍是那个被Laurie凝视的十几岁少女时,Joe听到敲门声打开门收到了教授所送的莎士比亚书籍,我们恍然意识到此时的Joe已是在纽约独当一面的女人而非当年那个少女了。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相似的场景转换颇具隐喻,既体现着Joe从未改变对写作的热爱,也是对她与Laurie爱情故事的悲剧隐喻。断裂了Laurie对Joe的凝视,而转换到Joe收了教授送的书,是人物关系的类比也是人物关系的置换。Laurie对Joe的爱只能止步于他单向的凝视,而Joe的所得来自于教授。

在这种回忆与现实交叉叙事的手法中,我们体味到许多今昔对比的苍凉与落寞之感,导演也擅长用光影与滤镜来区分童年的场景与成年时的场景,暖光与高饱和度的色彩是童年时无忧无虑带着朦胧感的回忆,偏冷色调、锐化的是成年后有诸般不得已的如今。这使得电影有别于一般的线性叙事,相交的时间线模糊了今昔的概念,令人时常在浪漫的回忆里被迫转换到现实中来,情绪在此之间起伏,电影的节奏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情感。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而对原著里人物形象的改编则更使电影现代意义,Amy这个人物形象在以往的版本中都被描绘成了一个不懂事且过于聒噪的女孩。在新版里,她从小便知道自己拥有绘画的天分并一直努力不断去完善它,不会因说出"我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这样的话感到难为情,尽管一直暗恋着Laurie,却从未丢失自我,知道自己不是真爱富有公子弗雷德,便真的下定决心拒绝了他的求婚,我们从新版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Amy,她有着对理想的追求,也有着对爱情的思考,她自信大方,有着新独立女性的气质。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制片人艾米·帕斯卡尔说:"在过去,人们希望女孩子是温柔、安静、听话的,而Amy的叛逆、自信与坦诚反而很难让世俗接受。但现在不同了,年轻女性可以直接坦诚地表达自我,这样的角色也越来越受欢迎。"这一改编让女性角色的形象更为丰满,也更符合当下的新观念,作为一部女性群像电影,它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各个人物之间的特点,并为因要突出第一主角Joe而抹杀其他人物的闪光。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翻拍经典的电影着实不少,便也免不了被拿出来与先前的版本做比较,就像库布里克与阿德里安两个版本的《洛丽塔》一样,它们都有着自己时代的特点,一个内敛一个柔情,并不一定要比出一个高下来。而是艺术本身便是拥有历史性的,能将翻拍拍出新的东西才能使其回归经典又创造经典,《小妇人》的翻拍将二十一世纪的新概念融合进去,电影单一时空的打破与人物角色的塑造都颇有新意,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社会束缚下女性的爱情自由

电影中十分巧妙地把握了十九世纪美国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外界客观约束的矛盾,将这二者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女性爱情与理想两难境地之中。Joe是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她在阁楼的屋子里进行创作,伍尔夫说:"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必定得有点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房间"便是指女性自己独立的空间,而非与他人甚至是爱人共享的场所。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Joe早早地明白了婚姻对女性作为自由人的摧毁性有多大,所以尽管面对富有俊朗且对她如此痴迷的Laurie告白,她没有一股脑的接受以求后半生的平顺,而是理性地分析自己,她并不想因结婚受到束缚。结婚就意味着她成了男性的附属,她说:"我讨厌人们说女人适合去爱,我很讨厌这一点。"是的,那个时代的女性尤其是出身贫穷的女性最好的出路就是嫁给一个有钱人,女人被认为就应当是感性的产物,这实际上剥夺了女人可以拥有理性的力量。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电影并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着力于描绘主人公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聚焦于女性内心情感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便是女性的成长史。Joe对爱情态度的转变实际上并非是对婚姻的妥协,而是她学会了如何认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当年她拒绝Laurie除了对婚姻束缚的恐惧更多的是出自她并非真正爱着Laurie,教授的出现让她彻悟了爱情的真谛不在于束缚而在于解脱,它并非是女人从此所属了另一个男人,而是两个自由的个体打破孤独相互拥抱在了一起。当一个女人无需通过不结婚来证实自己的独立时,这才是真的独立,因为即便是在婚姻中,她依旧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Amy同样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但她并未像Joe一样从一开始便有了正确的爱情观,面对自己不爱却十分富有的弗雷德的求婚,她也曾想过就这样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电影中有一段她与Laurie激烈的辩白,她明白婚姻也不过是类似经济的交易,而当Laurie说出诗人不会这样认为时,她回答道:"我不是一个诗人,只是一个女人。"诗人是爱情、浪漫与自由,女人是男人的物品、消费时代的牺牲、金钱面前的弱者,一场并非相爱却足够富有的婚姻如同一场交易,她最终拒绝了弗雷德的求婚,因为她从Laurie身上才看到自己想要的爱。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而姐妹里最漂亮、舞会里最耀眼的Meg最终嫁给了一个并不富有的家庭教师,电影对女性的关怀在Meg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有理想追求的Joe希望带着Meg一起走,想让她成为耀眼的舞台演员时,她只想嫁给男人相夫教子。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女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电影没有对二者理想的不同做出道德制高点上的优劣判断,而是温和地展露一种人文主义情怀,远方与苟且并非对立,而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社会不能逼迫任何一个女性在家固守,也不能强求任何一个女性去追逐远大理想,正因为我们寻求人格的多元,所以不能裁判理想的等级。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生为女人,这并非原罪

Joe说:"我要走自己的路。"但连最开始她都不敢与出版社透露作品就是自己写的,而是谎称是朋友所作。十九世纪的美国社会给与女性的机会少得可怜,各个行业几乎都被男性所垄断,Joe说:"成为未婚女性的唯一方式是富有,但对于女人来说赚钱的方法很少。"男权社会通过剥夺女性的社会地位将她们囿于家庭内部环境,但我们从这一群"小妇人"身上看到了女性的光与热。

电影并没有像《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简爱》那样描绘阶级地位的矛盾与贫富差距的影响,它将这群女孩置身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去除外部客观激烈的矛盾的展现使我们更好地看到女性本身的力量,它让我们看到女性自主意识下的选择。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母亲教她们如何去爱人,如何施展善意,自家贫穷却依旧将圣诞节的早餐分享给了更为贫困的家庭,作为一个母亲并未向女孩们灌输任何要嫁给富人的思想。片子里没有任何一个反派,Laurie的爷爷甚至与Beth成了忘年交。十九世纪的美国内战让全国都陷入恐慌之中,而这一隅小妇人的天地让我们看到了现世的温淡。

Joe将她们的成长写成了书,虽自我断言这样的琐碎没有人喜欢看,但Amy说,正是因为有人写才会使得它重要,Joe的书最终得以出版,这些小妇人的故事将被千千万万个别的小妇人所浏览。德·拉巴尔说:"凡是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他们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Joe身为一个女人,她由一开始屈从于出版社不敢构建自己真实想法的故事,到将女人的故事写给所有人看,这无疑是一种对女性的肯定。


《小妇人》:把握经典,注入现代新活力


Joe曾表达自己因是女性身份而遗憾,但我想最后她一定没有了这个念头,因为女性力量的上的相对柔弱并不代表意志的薄弱,我们从《小妇人》里看到她们的坚韧,这样的精神力量是无关乎性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