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扒了扒華誼兄弟 根本發現不了一點“光”……

我扒了扒華誼兄弟 根本發現不了一點“光”……

影視公司2019年業績預告陸陸續續的發佈,業績預料之中的慘淡。截至目前,已公佈業績預告的16家公司,9家虧損,雖然盈虧公司數與去年相差不大,但2019年影視公司業績完全打破了2018年的上下限。

所謂的,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上市公司業績虧損再平常不過,但像華誼兄弟的這種虧法實屬不常見。從2009年上市,直到2018年之前,上市十年都沒有虧損過,2018年業績突然虧損11億元,2019年再次下跌,預計虧損39.7億元,成2019年虧損最多的影視公司。

2019年,《哪吒》最終票房超50億元,給光線傳媒帶來的淨收益不足12億元,用華誼兄弟的主營業務影視來計算,華誼兄弟要在一年內至少上映近4部類似《哪吒》的高票房電影才可能實現盈利,否則華誼兄弟將陷於三年虧損被強制退市的境地。

一方虧損不斷,另一邊華誼兄弟先是抵押旗下影院的放映設備;又把4%賣座網的股票賣了,獲得不到5000萬的收益;然後又以未來電影票房為擔保搞了2億元的銀行授信;前不久,

華誼兄弟就連最看好的賣座電影《八佰》的帳款也抵押出去,獲得了7億元綜合授信。

使盡渾身解數,最終可能連個零頭都補不上,曾經那般輝煌的華誼兄弟何至於此啊?

華誼兄弟牽手馮小剛

1994年,國外電影處於蓬勃井噴的狀態,《獅子王》《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等至今高口碑的電影就是在這一年上映的。

1994年的香港電影正處於頂峰時期,那年由王晶自導自演,周潤發主演的《賭神2》以5252萬的票房獲得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醉拳2》和《國產凌凌漆》緊隨其後。

我扒了扒华谊兄弟 根本发现不了一点“光”……

而內地電影剛剛擺脫戰爭題材,多以時代背景下的敘事題材為主,如張藝謀導演的《活著》和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我扒了扒华谊兄弟 根本发现不了一点“光”……

那時候,王晶、徐克、杜琪峰等人稱霸香港電影圈,內地還屬於張藝謀、姜文、陳凱歌等人的天下,而馮小剛在這一年才剛開始拿起導筒,正式執導一部個人作品《北京人在紐約》。

這一年,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王中軍揣著攢下的10萬美金和弟弟王中磊資助的10萬元成立了華誼兄弟廣告公司。

一開始華誼兄弟只是家普通的廣告公司,並未涉及影視行業,1997年為了幫助朋友,王中軍投資電視劇《心理診所》並小賺一筆,才開始涉足影視。

要不說“緣”這個東西是個極美妙的東西,就在這一年馮小剛憑藉《甲方乙方》一炮打響,華誼兄弟看中了馮小剛。

王中磊曾說過,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這話沒錯,但在1997年,馮小剛還不是華誼兄弟的主心骨。

1998年華誼兄弟開始投資電影並且一投就是三部——姜文的《鬼子來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馮小剛的《沒完沒了》。前兩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虧損,只有馮小剛的《沒完沒了》大賺了一筆。之後,華誼兄弟又接連推出的馮小剛的導演作品《一聲嘆息》《大腕》《手機》等作品都實現了票房大賣。

火一部容易,作品持續高產且大賣絕非偶然,此後華誼兄弟開始與馮小剛展開合作,開始了華誼兄弟和馮兄弟的故事。

華誼兄弟打破以往常規,為馮小剛創立了個人工作室,來進一步鞏固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的關係。這也是中國電影史無前例的舉措。

果然,馮小剛沒有讓華誼兄弟失望,陸續推出《天下無賊》《夜宴》《非誠勿擾》《私人訂製》等高票房高口碑電影,其中,《私人訂製》《非誠勿擾2》為公司創造了鉅額利潤,成為公司一杆大旗,也成為中國電影的一杆大旗。

有了馮小剛這個導演主力,華誼兄弟差的就是演員了。當時華誼兄弟可謂是順風順水,要什麼來什麼。

華誼兄弟趟出第二條路

2000年以前,絕大多數藝人從專業院校畢業以後,都會找一個正兒八經的單位掛靠,比如國家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總政歌舞團、八一電影製片廠等,平時需要為單位幹活,不拿或者拿很少的報酬。

單位之外,則主要靠私人關係,與眾多明星交好、且有豐厚業內資源的人最吃的開,當時的王京花就是其中一個,沒錯,就是董子健的媽媽。

2000年,時任李冰冰經紀人的王京花想跟機構合作開一家公司,當時的華誼兄弟已經憑藉多部大片在影視行業做的風生水起,想要謀求多元化發展,李冰冰就建議王京花去找華誼兄弟,兩者相談甚歡,一拍即合。

隨即,王京花帶著包括陳道明、劉嘉玲、梁家輝、夏雨等40多名藝人加入華誼兄弟,華誼兄弟為此專門成立了華誼兄弟經紀部,王京花擔任總負責人。

這一舉措受到業內追隨,光線、博納、星美、樂視等娛樂傳媒集團也紛紛簽約藝人,多元化發展。

根據華誼兄弟2009年招股書顯示,主營業務電影收入佔公司總營收的31%,藝人經紀及相關業務收入佔比高達31.1%,收入金額遠高於排名第三的電視劇業務。而比起電影業務的高投入和高風險來,經紀業務的利潤率要可觀的多,基本在60%以上,在2013年甚至達到了70%。

2009年是華誼兄弟上市的時間,同時也是華誼兄弟的鼎盛時期,華誼兄弟旗下緊握76位明星,佔據當時中國娛樂圈的半壁江山。

我扒了扒华谊兄弟 根本发现不了一点“光”……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登上深交所,開盤即迎來大漲,股價最高達到90元,當時馮小剛興奮不已的圖片成了各大娛樂板塊的頭條。按照持股比例,馮小剛的身價超過了2億,他激動地對記者說,我會在這個公司幹到底,我會跟著王中軍幹到底。

我扒了扒华谊兄弟 根本发现不了一点“光”……

縱觀華誼兄弟這一路輝煌歷程,除了機遇以外,更多的是公司在不斷創新、不斷嘗試新事物。但是,有時候創新也許是一把雙刃劍。

當所有都以為華誼兄弟想成為並會成為中國版“華納兄弟”的時候,王中磊說,

其實華誼兄弟想成為迪士尼。

華誼轉型困局

與2000年那個靠著單位給活,有償或者無償工作的演員不同,十年後的演員不僅勞務報酬暴增,他們有更多的自由度,自立門戶成為他們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的不二之選。

五年之約到期時,王京花帶著原來那批明星出走雖然使華誼兄弟傷筋動骨,但是卻沒傷到要害,而隨後范冰冰、周迅等眾多一線明星離開華誼自立門戶,對華誼兄弟可以說是抽筋剝皮。

不僅華誼兄弟,所有影視公司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影視公司不得不尋求多元化去明星的路子,有的涉足遊戲,有的乾脆把重心放在動畫片上,而華誼兄弟一方面利用“明星驅動效應”留住明星,另外,為了他的“中國迪士尼”夢,建起了影視城。

迪士尼是先有迪士尼樂園才在用戶積累的基礎上發展影視產業,而華誼兄弟與之完全顛倒過來,成為知名影視公司後才建立影視基地。

2014年,總投資高達55億元的馮小剛電影公社在海南成立。按照王忠軍的說法,以電影公社為代表的實景娛樂將成為華誼蛻變為迪士尼這類大型文娛巨頭的關鍵。華誼在品牌管理費上收取門票收入的10%,如果有180億我們淨利潤就是18個億,這就是IP的錢,迪士尼就是靠這個賺錢。

隨後,蘇州、鄭州、長沙三地的影視城相繼開業,據海南政府官方的數據顯示,電影公社年客流量到2017年突破了230萬。

但是根據華誼兄弟的官方數據,2018年華誼兄弟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業務的營收為1.5億元,佔集團營收的比重為3.84%,同比下滑42%。到2019年上半年,該項目已收不抵支,虧損約7000萬元。於2018年7月開業的蘇州電影城也在2019年上半年虧損0.73億元。

華誼兄弟的這次創新不再順利了,究其原因,是宏觀方向的把控有誤。影視實景前期需要巨資投入且回收期較長,國內已有迪士尼、環球影視城這種自帶影視粉絲的大主題樂園,還有方特這類國內主題樂園巨頭,萬達由於根基深厚也有涉足,沒有龐大的資金支持就想去爭奪這塊蛋糕是要承擔巨大的風險,甚至退市、破產。

現在,華誼兄弟畫也賣了,放映設備、未來電影票房也抵押了,實景娛樂一時半會也沒見賺到錢,2020年扭虧為盈的希望又在哪兒呢?

本文源自財經早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