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花了我5年的工資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學會吃飯,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貪戀……大到一個國家,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製造出汽車,第一次開採成功石油……第一次的意義怎麼說都不為過。

馬未都作為一個收藏愛好者,用他的話說就是“我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花了我5年的工資,看著沒有什麼用,在當時能夠買一個彩電”。這個第一件重要藏品,究竟是什麼來頭?讓馬未都付出一臺彩電的代價?

馬未都:我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花了我5年的工資

話說馬未都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的歷史背景,那是非常的好。他當年涉身收藏行業的時候,我國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古玩行當經過30多年的封存,再度抬頭。搞收藏的人都知道,這個收藏與社會發展狀況有著很大的關聯。我國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經濟發展狀況,與現在經濟騰飛之勢是沒法比的。所以,在這一時期的文物價錢普遍是比較低。一個乾隆青花瓷,現在的價格恐怕都是千萬級起步,然而當年也就五六塊就能買一個。

馬未都:我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花了我5年的工資

所以說,馬未都搞收藏那是遇到了一個百年不遇的絕佳時機。在這樣的大歷史背景下,他自身也具備在收藏界比劃比劃的實力。他當年的授業恩師,正是我國一代收藏鑑定大家王世襄老先生,王先生對於馬未都,那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所處時代背景好,又有名師引路,難能可貴的是馬未都自身悟性好,對於收藏又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最重要的一點,馬未都但凡遇到傾心之物,便會不計成本的去買。

馬未都:我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花了我5年的工資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馬未都買的這第一件重要藏品。這件藏品的來頭是相當的大,是鈞瓷掛屏。不怎麼了解收藏的人,可能不清楚這鈞瓷掛屏是怎麼一回事。鈞瓷掛屏是由鈞瓷殘片,巧妙的處理放置在上等木材上,做工精美價值自然沒的說。我國清末民初的時候,古玩收藏界有一種十分流行的說法就是身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想而知當年鈞瓷的地位與價值。馬未都在當年那也是十分的豪氣,一出手就是花了1600相當於5年的工資,買了個在當時看來沒什麼用的鈞瓷掛屏。

馬未都:我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花了我5年的工資

1600塊什麼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相當於一個人5年的工資。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裡,娶個媳婦也就是100來塊,可想而知1600塊所蘊含的價值。用馬未都的話來說,這個1600塊在當時還能買到一個上好的奢侈品,一個人人羨慕的彩色電視。彩電在當時人們看來那是有用的東西,既能彰顯身份又能體現個人實力。然而,馬未都拿著1600塊錢買了一個看著沒什麼用的鈞瓷掛屏。要知道,80年代過後,到了90年代初,收藏熱來臨了,馬未都手中的鈞瓷掛屏,自然是尊貴無比。

馬未都:我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花了我5年的工資

所以,從馬未都撿漏這個鈞瓷掛屏,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凡事不能以有用還是沒用來判斷,而是要用一種辯證的思維來看。往往在人們看來沒什麼用的東西,反而有著無法言說的價值。按道理來講,馬未都他買的第一件重要藏品,花了他5年的工資,在當時能夠買一個彩電。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那是荒誕不經的,然而事實證明,在收藏大潮的前夜與大浪中,馬未都無疑是一個弄潮兒。可見,馬未都的成功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