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二百年前對《巴黎聖母院》的預言一語成讖

2019年4月16日,巴黎聖母院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火災。整個教堂頂部的木質結構被全部摧毀,僅留下石質的殘垣斷壁,儘管同年11月,中國專家將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但無論怎麼修繕,這座法蘭西國寶級的建築再也無法恢復它當初的容貌了,這座曾承載著藝術記錄的建築物,我們如今也只能從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去一睹它逝去的風采了。


雨果二百年前對《巴黎聖母院》的預言一語成讖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代表作,這本書主要講述了15世紀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在禁慾的禁錮下,求愛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不成,便設計陷害,想奪其性命,而副主教養子卡西莫多雖面目醜陋,卻被愛斯梅拉爾達的愛和美激發出天性中善良的一面,為救愛斯梅爾達,卡西莫多在識穿副主教的險惡內心後,將養父推下鐘塔。

雨果二百年前對《巴黎聖母院》的預言一語成讖

這部小說的重要特色在於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如對卡西莫多醜陋的描寫,讓人感覺天上地下絕無僅有,此外,怪誕的情節,如所謂的老鼠洞,人住在裡面,沒吃沒喝各靠路人接濟,而且沒床沒椅,這樣惡劣的環境,隱修女卻在裡面呆了很多年。

小說中有許多描寫值得學習的地方,我想重點談下關於書中運用的伏筆。什麼是伏筆呢?伏筆指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裡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筆”是文學創作中敘事的一種手法,就是上文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或者物,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後文情節埋伏的線索。

伏筆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看到下文時,不至於產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於全文達到結構嚴謹、情節發展合理的效果,在這部小說開篇便有以下幾處伏筆:

第1卷2章中乞丐克洛潘出場,此處雖未點明他身份,但通過受人尊敬的襪店商人和克洛潘的熟識並寒暄,暗示此乞丐不是導常之輩,果然,在其後的章節中,乞丐克洛潘原來是乞丐王,有掌殺人生死的大權。

又如第1卷6章中,愛斯梅拉爾達,僅僅是一個名字先出場便引發了觀眾的熱情追捧,而隨後吉卜賽姑娘在廣場上跳舞,其美麗的容顏,漂亮的舞姿不僅令甘果瓦一見鍾情,也令紅衣主教死水般的心蕩起不可見的漣漪。在後面章節中,當甘果瓦即將被絞死時,愛斯梅拉爾達現身,原來她就是那個波希米亞姑娘,而且她還是乞丐王的妹妹,另,她其實是隱修女的被拐走多年的女兒,也在伏筆中又埋下伏筆。

雨果二百年前對《巴黎聖母院》的預言一語成讖

類似這樣的伏筆在小說中多次出現,不一一列舉,創作一部小說,如果平白的直述,或是人物一上場即標明身份,肯定不如伏筆的效果給讀者製造的懸念和暗示更好。

我們在一些精典的文學作品中,經常可以見到伏筆的運用,如冰心的《小桔燈》中,特意交代竹凳,牆上的電話,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將會用上這二樣物件,果然,第三段中,“小姑娘挪動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原來,小姑娘的媽媽生病了,她想打電話叫醫生來為媽媽看病”,這些物件的提前出現,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雨果二百年前對《巴黎聖母院》的預言一語成讖

又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引子”林教頭滄州遇舊知“中插敘林沖,李小二對話,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點明林沖與高俅的尖銳矛盾,說明林,李親密關係,實際也留下李小二感恩圖報的伏筆。

還有莫泊桑的《項鍊》結尾揭示不過是個贗品,而在文章前也提到貴夫人將項鍊隨意放在桌上顯眼的位置,也暗示了其實沒那麼貴重。

可見㐲筆的用法並不僅僅可用在長篇小說中,短文中只要運用得當,一樣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巴黎聖母院》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文學名著,其內容,其小說構思,人物勾勒,建築物描寫,都有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一部名著,反覆讀,每次都能讀出不一樣的收穫。

雨果二百年前對《巴黎聖母院》的預言一語成讖

本書出版至今,近二百年過去了,在文學界的地位從未被撼動過,而隨著2019年的那場火災,人們已很難再見到15世紀之前的建築遺蹟了,這本名著作為歷史藝術的見證必將被代代相傳,正如雨果在二百年前,在本書中作出的預言“書籍終將消滅建築”,如今一語成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