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場中,蒙曼老師提到“黃狗”。有出處嗎?

柯南的喵喵


蒙曼老師在《詩詞大會》中的原話是:“青鳥是上古時期著名的使者,與古代的鴻雁、鯉魚、黃狗都是一樣的。”


1.

其實,這一點並不準確,歷史上真正的青鳥,最早是擔任給王母取食的,相當於現在的取餐員或者送外賣的。來自於上古奇書《山海經》。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另《山海經·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

這裡我們發現,青鳥一開始是不送信的,不是信使,而是“取食”的神鳥,有點生活秘書專管買飯的意思。


說青鳥是使者,是後來的事情,最早起源於晉代。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之五:“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

晉代學者在註釋中說,這裡的青鳥,已經開始扮演“信使”的角色。

後代有關的詩詞也很多,比如:

李白《相逢行》:“願以三青鳥,更報長相思。”
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

至於鴻雁、鯉魚,這都有相應的民間說法,因為在古代,鴻雁常常還作為青年男子提親時的聘禮。《儀禮·士昏禮》記載:

“納吉用雁,如納采禮。”

男方要向女方送聘禮,其中一個重要的禮物就是鴻雁,也就是大雁。


元代元好問有詩:

《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這首詩還被武俠巨匠金庸用在了自己的小說《神鵰俠侶》中,影視劇裡第一個鏡頭,就是女魔頭手握拂塵,口中念著這首詞曲。


3.

至於說黃狗是使者,來自於一個古代的典故。《黃耳傳書》中記載:

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消息否?"犬喜,搖尾。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餘。後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

這是黃狗作為信使最早典故。後代的詩歌中也多次提及此事,如元代王實甫,在自己在代表作《西廂記》中所寫:

元雜劇《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國三千里,一日歸必十二時”。


因此,人們之所以會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是因為一個看似簡單的詞語,背後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



黃狗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黃犬”,關於這個稱呼,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它發生在大文豪蘇東坡和改革家王安石之間。

蘇軾曾經是王安石的下屬,有一次他前來拜訪王安石,當時王安石並不在,於是他來到書桌前,看到桌上有一首剛剛寫好的詩,其中就有一句:

“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

蘇軾看後覺得不妥,月亮怎麼能在天空中叫喚,黃狗那麼大,怎麼能臥進花心之中?他便自作聰明,大筆一揮,隨手將原詩改成了:

“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

對仗工整,平仄嚴整,押韻也很貼切。蘇軾還頗為洋洋自得。誰知後來他來到南方,才知道有一種鳥兒叫做“明月”,有一種小昆蟲叫做“黃犬”,為自己當初的無知羞慚不已。


符號帝國


蒙曼老師的原話是:“青鳥是古代著名的使者,與古代的鴻雁、鯉魚、黃狗都是一樣的。”青鳥,蒙曼老師解釋過了,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鴻雁傳書,出自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鯉魚,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就有記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後人往往把書信稱為“魚書”。也有古人常將書信結成雙鯉形或將書信夾在鯉魚形的木板中寄出,所以雙鯉魚成了書信的代稱。

“黃狗”作為信使,是出自《黃耳傳書》的典故。

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消息否?"犬喜,搖尾。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餘。後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

歷史上真正將“狗”作為文學描述的主角,是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這一時期的志怪小說中,保存有大量的與狗相關的怪異故事,最為著名的當屬《述異記》中的《黃耳》這一篇。通篇雖然字數不多,但對“黃耳”的形態刻畫的栩栩如生,並將“黃耳”通人性的特點著重描述。此篇小說中對“黃耳”的描述顯然為藝術創作,虛構的產物,但故事可信度高,流傳甚廣,甚至被後世收入史書《晉書·陸機傳》,從那以後,黃耳傳書便作為一個固定的典故保存下來,成為傳遞家書的象徵。

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國三千里,一日歸必十二時。

王實甫的元雜劇《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

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國三千里,一日歸必十二時。

張生離別鶯鶯後,感嘆身邊既無黃犬,又無梅花使,難以傳遞自己對鶯鶯的思念之情。

這裡的“梅花使”指的是驛使或傳遞友情的信使,而“黃犬”指的就是黃耳傳書中的“黃耳”。

作為信使的黃犬,還有蘇軾的《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詩中那句:"寄食方將依白足,附書未免煩黃耳。"而蘇軾的另一首詩《江城子·密州出獵》也有關於黃犬的涉及,但意義卻又不同。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節選: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而這裡的“黃”就不是作為信使的“黃耳”了,而是黃色的獵犬。

秦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當他被腰斬之時,念念不忘的是一個叫上蔡的地方,他對兒子講: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這裡的“黃犬”和“左牽黃”如出一轍,都是獵犬的意思,不過,“上蔡東門黃犬"成為後世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綜上所述,蒙曼老師提到“黃狗”實為信使的象徵,最早出自《黃耳傳書》的典故,後世也有各種詩作有所涉及。在信息交流變得很方便的今天,我們彷彿能夠想到,在沒有網絡的年代,文人墨客的筆下有一隻黃狗穿梭在時間和空間中,讓他們變得不再寂寞。


深沉的海



《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場中,蒙曼講“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時,說到青鳥是古代著名的使者,與古代的鴻雁、鯉魚、黃狗都是一樣的。

對於鴻雁、鯉魚可能觀眾還比較熟悉,而黃狗有什麼出處呢?


其實黃狗就是字面理解的黃色的狗,在古代也經常有人會養,有的養來打獵、有的養來看家、有的養來當寵物。而在古詩詞當中,黃狗出現的頻率真不少,正如蒙曼所說,它是一種使者。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秀才名叫張打油,喜歡吟詩作對,但是自己的才學不高,所為的打油詩也是由他而來。有一次下雪的時候,他做了一首詠雪詩“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整首詩並沒有太出彩的地方,但是卻也以黃狗襯托了雪的白淨,將人對雪的一種情感傳遞出去。


宋朝的時候,詩人宋尤袤寫過“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家書”。看得出來,是把黃狗當做送家書的使者。蘇東坡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這也是把黃狗當做一種抒發情感的使者。


回過頭來,再說《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五季由於主持人由董卿換成了龍洋,因此讓很多觀眾感到失望。畢竟,董卿伴隨著《詩詞大會》走過四季,而且董卿的文化底蘊和端莊大氣是龍洋難以比及的。不過,雨天卻認為換成龍洋,也並不一定就不好。


而且《中國詩詞大會》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其中講解的詩詞的魅力。通過節目,讓更多的人喜歡和學習古代詩詞,把古人那種美的追求和想法傳遞出去。這麼看來,主持人為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更主要的還是選手和點評嘉賓。尤其是通過點評嘉賓,把原本觀眾並不理解的詩詞解讀出來。往往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能讓觀眾切實感到其中的美。

一定要記得,不要把《中國詩詞大會》當做比賽類節目來看,這是文化類節目,欣賞詩詞、學習詩詞才最重要!


雨天論娛樂


蘇東坡的老師王安石有一次寫了兩句詩,“床前聞明月,黃狗臥花心。”蘇東坡看到後責問老師,王安石沒回復。後來蘇東坡去了四川,秋夜明月高照,有鳥鳴叫不停,東坡問之,人曰鳴月鳥,有一種蟲子最愛臥在花心中,人曰黃狗蟲。蘇東坡這才悟出王安石“床前聞明月,黃狗臥花心”是對的。


瑯琊愛書法150147155


對不起,小可沒有看《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學類節目,不知道您說的“黃狗”的前面和後面是什麼?所以可能回答得不對,如果不對,還請原諒。因為實在沒有必要去看那些LOW到骨子裡的詩詞節目。

詩詞文章裡的“黃狗”有六種解釋

其一、秦朝丞相李斯(以及他夢想中的田園生活),李斯被趙高陷害傳而被腰斬,行刑之前,李執對他的兒子李由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其意就是我想和你牽著家裡的黃狗出城門遊玩,這樣的日子恐怕是沒有了。

這個黃狗傾向於權貴人士在受到挫折或屈辱之時對平淡生活的嚮往,比如韓退之《石鼓歌》“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這裡說的就是李斯。

類似的例子還有王寂《題中隱軒》“一朝禍起遭鞭杻,卻思上蔡牽黃狗”,顧瑛《白雲樓》“芒碭長途斷白蛇,上蔡東門嘆黃狗。”

一般而言,這種“黃狗”一旦和“出遊”、“上蔡”、“東門”、“白蛇”等組合在一起的時候,便是隱居,幽居,閒適之意。但是,這種用法更傾向於求而不得,也就是說,人在朝堂身不由已,想平安卻得不到平安之意。

其二,黃色皮毛的狗。大多用於田園詩,鄉間事等。比如“尋跡,定是詠家老黃狗,即打殺之。”比如《水經注》“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又狀貆純。”

其三,(黃色的)獵犬。比如李攀龍《捉搦歌》“何不結伴日沽酒,出臂蒼鷹使黃狗。”最出名的就是蘇東坡《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這裡的黃就是黃狗。

其四,形容低劣廉價之物。比如梅堯臣《十一月十三日病後始入倉》“狐裘破不溫,黃狗補其皮。”這一句是有典故的,源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出塞詩。

其五,好像也指地名“黃狗灘”(還有一個地名叫黃狗什麼來著,但小可是東北人,所以不知道在哪裡,也懶得找)

其六,有一詞為蒼黃,有人分解為蒼狗,黃狗。並附加以歲月變遷之意。比如“白雲蒼狗”,蒼狗可以形容春天,秋天便是黃狗。

以上答案,總有一個是精準對應的吧?如果沒有,頂樓下之人的回答!

於2020年2月6日補充:

感謝@柯南的喵喵提示是書信之意,典故出自《晉書》,原文為“初機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 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取消息不?”犬搖尾作聲。機乃為書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頸, 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即陸機家養了一條狗,叫黃耳。陸機把家書系在它脖子上,這黃耳犬便尋路南走一直到家,此後竟然經常帶家書往返,時人奇之。

如果這樣,那麼蘇轍那首詩的“黃狗”就得更改一下了。

蘇轍《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有一句“解鞍駿馬空伏櫪,寄書黃狗閒生犛”


亦有所思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綿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饒強711


問題:《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場中,蒙曼老師提到“黃狗”。有出處嗎?


前言

電視節目還沒有看,僅僅說起黃狗或者黃犬,最常用的典故有兩個。

一個是李斯臨刑前所說的黃犬,一個是給陸機送信的黃犬。這兩個都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關於黃狗的典故。

一、李斯的上蔡黃犬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中介紹秦丞相李斯臨死之前的一段話: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是春秋戰國的風雲人物,他在在秦滅六國的大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沒有李斯的輔佐,秦國未必能統一六國。秦王政十年(前237年) ,李斯進上《諫逐客書》,為秦國挽留了優秀的人才。

秦國統一天下後,李斯推動了秦王稱帝、堅持郡縣制、統一度量衡、文字等重大措施。

作為秦朝的權臣,他勾結趙高害死扶蘇,立胡亥為皇帝。

沒想到後來李斯竟然被趙高設計獲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父子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

臨死時,李斯父子相擁而哭,嘆息道,如今連做一個普通人牽著狗去打個兔子都成了奢望。

二、陸機的黃耳快犬

陸機的黃耳快犬故事,最早出自於南朝梁代任昉的《述異記》:

陸機少時,頗好遊獵,在吳豪盛客獻快犬名曰黃耳;機後仕洛,常將自隨。此犬黠慧能解人語,又嘗借人三百里外,犬識路自還,一日至家。機羈旅京師,久無家問,因戲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馳取消息不?」犬喜搖尾,作聲應之。機試為書,盛以竹筒,系之犬頸。犬出驛路,疾走向吳........犬既得荅,仍馳還洛。計人程五旬,而犬往還才半月。後犬死,殯之,遣送還葬機村南,去機家二廣記引作五百步,聚土為墳,村人呼為「黃耳冢」。

陸機年輕時喜歡遊獵,有人送給他一隻跑得很快的狗,名叫黃耳。這隻聰明的狗能聽懂人話,強於認路,曾經在三百里外自己找到路回家。某日陸機在京城洛陽時,讓這隻狗回家鄉送信,半個月就回來了,比人快多了。

可見,陸機的這隻黃狗,類似於鴻雁、鯉書、青鳥等,是一個信使。

三、蘇軾詩詞中的黃犬

從兩個黃犬的典故可以看出,這個詞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義。宋朝詩人蘇軾分別在兩首詩詞中,就用過兩種不同的黃犬。

1、上蔡黃犬

《雨中過舒教授 》蘇軾

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窗扉靜無塵,幾硯寒生霧。
美人樂幽獨,有得緣無慕。坐依蒲褐禪,起聽風甌語。
客來淡無有,灑掃涼冠履。濃茗洗積昏,妙香淨浮慮。
歸來北堂闇,一一微螢度。此生憂患中,一餉安閒處。
飛鳶悔前笑,黃犬悲晚悟。自非陶靖節,誰識此閒趣。

飛鳶悔前笑,典出《後漢書.馬援傳》。馬援被封新息侯後,有一次感慨地說,我的一個兄弟說,讀書人夠吃夠喝,有輛車,能當個小官養活自己就很好了。奢求的太多是自討苦吃。

馬援繼續說,我當年南征的時候,人在沼澤迷霧之中,見到一隻雄鷹墜入了水中,忽然想起這番話,不由得心生感慨。

可見飛鳶類似於李斯的黃犬,都是知足常樂之意,因此說“黃犬悲晚悟”,等明白這個道理就晚了。

2、送信的黃犬

蘇軾另有《青玉案 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犬、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

遣黃犬、隨君去。讓這隻“黃犬”跟您一起去。言外之意是,回到吳中後及時給我來信。

蘇堅,字伯固,號後湖居士,是蘇軾的友人。他的家鄉和陸機一樣都在蘇州,蘇軾用此典故把好友比作陸機,是一種巧妙的恭維。

四、其他詩人筆下的黃犬

以李斯黃犬為典故的七律,最有名的是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獨遊香山寺)》

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顧索素琴應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白居易為避禍,躲到了洛陽做太子賓客,因此避開了甘露之變。在這次政變中,屢次與白居易作對的宰相王涯被宦官殺害,同時大批的官員身首異處。而當時的白居易正快樂地遊山呢。恰如詩中所言: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第五句,顧索素琴,用嵇康典故,嵇康臨死前討了一把琴彈了一曲廣陵散,如今這些官員連這個機會都沒有了。

第六句,憶牽黃犬,自然就是用李斯的故事了。如今想重回牽狗遊獵的普通人生活,已經不可能了。

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也用過李斯黃犬的典故,《題欹器圖》:

秦國功成思稅駕,晉臣名遂嘆危機。無因上蔡牽黃犬,願作丹徒一布衣。

欹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是一種很有趣的容器。劉禹錫詠物題畫,並不描繪這個事物的表面形態,而從生活中的感悟落筆。

丹徒布衣,典出《晉書·諸葛長民傳》。諸葛長民的經歷和李斯非常像,二人都曾經富貴過,但是下場都很悲慘。這首詩第1、3句,說李斯,2、4句說諸葛長民。這種七絕的章法被黃庭堅學了去,寫過一首《病起荊江亭即事》。

劉禹錫用兩個典故來詠欹器,得其精神內涵。

除此以外,李白、杜甫等大詩人都用過李斯黃犬的典故,如:

“范曄顧其兒,李斯憶黃犬。”《八哀詩 其六 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
“咸陽市上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李白《雜歌謠辭 襄陽歌》

王安石《寄四侄旊二首 其二》中,也用到黃犬:

一日東岡上幾回,百重雲水隔蘇臺。遙知別後詩無數,黃犬歸時總寄來。

很明顯,這首用陸機的信使黃犬典故了。

結束語

黃犬在古詩詞中,大多用李斯的典故,用陸機信使典故的相對少一些。

另外,還有很多詩詞中的黃犬就是一隻犬而已,沒有什麼深意,例如蘇軾的《江城子》: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黃狗的出處比較有名的就是這個詩:

唐 張打油《詠雪》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其實黃狗在我國詩詞中的典故還是挺多的,有李斯的東門之嘆,有陸機的黃耳傳書。宋尤袤有詩曰:“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家書”。古人寫詩喜歡用典故,詩歌的美感並不是力求真實,而是一種意境。開個玩笑,假如說典故里寫癩蛤蟆好,後來的人寫詩也會寫癩蛤蟆的典故。


影視音樂舞臺


有首詠雪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有黃狗一隻,其它未可知。


何維001


“黃狗”是有出處的。

蒙曼老師的原話是:“青鳥是古代著名的使者,與古代的鴻雁、鯉魚、黃狗都是一樣的。”

在古代,由於交通、設備、科技水平不高,通信難是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如唐代詩人岑參在《臨洮客舍留別祁四》中寫道:“三年絕鄉信”。如果遇到了戰亂時期,書信就會尤其金貴,如杜甫在《春望》中寫道:“家書抵萬金”。

所以,古人常常把信息的傳遞寄託在一些動物身上,如青鳥、鴻雁、鯉魚、黃狗等。

1青鳥傳書

青鳥,蒙曼老師解釋過了,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青鳥在詩詞中經常為人們送信,如隋代薛到衡在《豫章行》一詩中寫道:“願作王母三青鳥,飛來飛去傳消息。”

2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歷經十九年,漢朝與匈奴和親,漢朝要求匈奴放回蘇武,匈奴謊稱蘇武已死。漢使說:“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交出蘇武等人。

3鯉魚傳書

《古詩十九首》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後來人們往往把書信稱為“魚書”。也有古人將書信結成雙鯉形或將書信夾在鯉魚形的木板中寄出,雙鯉魚成了書信的代稱。

4黃狗傳書

“黃狗”作為信使,出自《晉書》記載。西晉時期,陸機離開家鄉住在京城,他很久沒收到家裡的來信了。一天陸機對從家鄉帶來的一隻黃犬說:“你能帶信回家嗎?”黃狗搖搖尾巴表示答應了。於是,陸機寫了封家信裝在竹筒裡,系在黃犬的脖子下。黃犬一路向南走,回到了家裡,帶回了家信,返回了京城洛陽。

這些事,在我們如今看來很不可思議。在通訊發達的今天,討論這些事情的真實性無多大意義,我們已經無法還原過去的生態環境。從另一個側面,我們要看到自古以來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善待它們就是善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