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康震、王立群、于丹、蒙曼,誰的傳統文化根底深?

用戶6318902015698


非常遺憾能靜下來看詩詞大會時,快接近尾聲,從主持界國寶董卿姐轉換到才女龍洋,各有魅力,,閨女也是對康老師崇拜不已,導師們才華橫溢,在此只能是敬佩,無權點評,,詩詞大會節目一路走來,對於咱們中國詩詞及歷史文化的精髓,可以說被導師和才子們一次又一次淋漓盡致的演繹出來,讓每一位觀眾大開眼界,又回味無窮,,敬佩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才子們,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這樣的優秀者,讓祖國的文化得以發揚光大,祖國越發昌盛,期待更多這樣的節目讓觀眾享受。



青春與希望


康震、王立群、蒙曼、于丹這幾位都是古代文學的大咖。尤其是康震、蒙曼和王立群幾位老師,更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做點評嘉賓,他們四位也都在《百家講壇》做過節目,都能顯示出過人的文化底蘊,看得出都有很厚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嘛!

這幾位老師,誰的文化根底更深一些?我覺得非康震莫屬。


  • 王立群老師有很厚的積累,據他本人介紹,由於特殊歷史原因,他的從教生涯是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大學,個人覺得他主要是治學嚴謹,可能跟他多年的教學習慣有關,對具體的字詞句講解很透徹。與王立群老師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一部書就是《史記》,1966年,在一所小學做代課教師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觸到《史記》。那時"文革"剛開始,學生砸了小學的圖書室,學校僅存的一部《史記》被學生當作"四舊"扔到了院子裡。住在學校的王立群趁著夜色,把被丟棄的《史記》撿回了家,此後就開始讀《史記》,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從那時算起,《史記》伴隨他已有40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讓我讀懂《史記》的是經歷、是文革、是現實。人們往往說讀書讓人讀懂現實,但我的體會是現實讓我讀懂了《史記》。

  • 蒙曼老師是主攻歷史文化方面的優秀老師,有很深的詩詞儲備量,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做點評嘉賓,也曾在《百家講壇》做過多期節目:
2007年11月19日開始,蒙曼主講的三十二集系列講座《武則天》開始在百家講壇播出。

2008年重登百家講壇,18集《太平公主》講述後武則天時期政局。
2009年12月7日,41集《長恨歌》系列在百家講壇開始播放。
2010年,蒙曼在百家講壇錄製《大隋風雲》,該系列於2011年5月14日在百家講壇開始播出。 節目播出後,受到大量好評。
2013年11月27日,16集《唐玄宗與楊貴妃》在百家講壇開始播放。
2017年12月,參與並主講第二十一次長安街讀書會:中華文化 世界自信。
蒙曼老師治學嚴謹,在歷史文化領域有很高的造詣。

  • 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做《論語》的講解,對我印象很深,感覺有些高冷,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場。
  • 這幾位老師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康震多一些。他語言風趣幽默,書法繪畫樣樣精通,尤其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現場作畫,更是讓他瞬間吸粉無數。看到他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做點評嘉賓,每當出現有毛澤東詩詞的時候,都會有他精彩的點評,語言的表達更是高大上。他還擅長用現代的語言詼諧的講解歷史上著名詩人的風流趣事。他的點評,不拘泥於一個字一個詞,他是從作者的性格,遭遇以及所處的歷史背景為出發點,點評某首詩詞都會妙語如珠、精彩絕倫,比如當他講到某位詩人在唐朝擔任刺史職位時,他就會用“市長”代替“刺史”,語言既風趣幽默還能讓人通俗易懂。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如此之快,各種心靈雞湯比比皆是,若干年以後若有人總結我們這代人的生活特點,恐怕會用上一個詞了,那就是“浮躁”。但是康老師也和我們處在同一時代,住在同一片藍天下,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浮躁”二字,大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仙風道骨。

寫到這裡,我想送給康震老師一句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代祖言濤


四位老師當中,王立群老師要比其它三位上《百家講壇》早,他和閻崇年易中天紀連海于丹錢文忠他們一批的,和同期幾位大紅大紫的老師相比,王一直不慍不火,沒有很大的關注度和曝光度,他沒有閻崇年和錢文忠的爭議性,也沒有易中天和紀連海的娛樂性,更沒有于丹燉的一手好雞湯的本領。


和康震酈波蒙曼相比,王老師依然如故的低調,他們沒事還喜歡到媒體出出鏡,參加一些文藝節目,而王立群老師極少參加類似活動,一是年齡大了,二是不怎麼適合綜藝節目。

康震,男,1970年3月生,陝西綏德人,著名文化學者,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學和詩詞,是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王維研究會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唐代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會員。 其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唐宋八大家》系列、《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李清照》等;擔任中央電視臺《漢語橋》、《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


王立群是河南大學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式是中國古代文學。除了出版了《百家講他》系列的相關圖書之外,還出版過《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和《成書研究》等著作。王立群給人的感覺是老成持重,他最早在《百家講壇》講的是項羽。應該說,當時《百家講壇》找他講漢代人物,其實是想借著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系列的火爆勢頭。王立群講課,雖然也借用現在一些流行詞語,但是他對於人物的分析,尤其是人物內心的活動更具體,也更帶感情。但是,有時候的他對於人物的分析有點過度,腦洞稍微大了一些。


蒙曼。蒙曼最開始講的是《武則天》,可能是因為她是女性的緣故,所以講歷史上偉大的女性,觀眾更加認可。所以,對於歷史人物的分析非常到位,而且,深諳大眾傳播之道,直到如何調動觀眾的胃口。也許是因為講歷史的男性偏多,所以蒙曼作為女性,更能夠讓受到關注。


于丹。于丹和王立群都是《百家講壇》的的大腕,二人先後登上《百家講壇》。于丹是北師大歷史系交手,她主講的《論語》,曾在社會上引發“國學熱”。王立群是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講的《王立群讀史記》也曾引發不少討論。可以說,王立群是一個相當有學問的學者。他主講的《王立群讀史記》,深入淺出的講解,使人們瞭解了千年前的史學鉅著,領略了司馬遷的“無韻之離騷”。


商界智匯


對這四位本人的排名是——

綜合水平:康震第一,王立群第二,蒙曼第三,于丹第四;

語言表達水平:康震第一,蒙曼第二,于丹第三,王立群第四;

學術水平:康震第一,王立群第二,蒙曼第三,于丹第四;

文學演繹水平:康震第一,于丹第二,蒙曼第三,王立群第四;

學術嚴謹度:王立群第一,蒙曼第二,康震第三,于丹第四;

文化潛質:康震第一,蒙曼第二,王立群第三,于丹第四;

文化與藝術修為:康震第一,王立群第二,于丹第三,蒙曼第四。

以上是自己的淺見,真實看法。理由就是感覺。


牧子曉理圖文天下


這四位老師都是如今傳統文化研究、傳播的權威學者,但論及文化根底,我更為推崇王立群老師和康震老師。


首先說說王立群老師吧,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資歷夠深,如今是河南大學文學院的教授、歷史小說作家、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之一,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

王立群老師是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曾榮獲河南省、國家高校教學名師獎,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稱號。


王老師研究《史記》,用《史記》裡的故事去體味人生百態,從歷史痕跡中參透生命真諦。


近幾年,王老師也參加過一些綜藝節目,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的第一、二季,其中對詩詞和文化的點評,更是讓人醍醐灌頂。


比如,王老師在點評的杜甫的《望嶽》時說,每當讀到這首詩時就會想起兩個成語“鍾靈毓秀”和“登峰造極”,杜甫那麼年輕就立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志向,而泰山成就了杜甫“登峰造極”之夢,最終杜甫登上了中國詩歌的頂峰,這對青年人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又如,在點評杜甫《贈花卿》中一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時說學界對這兩句的解釋是有爭議的,這是因為對歷史背景缺乏瞭解。這兩句表面上式讚美樂曲,實質是委婉地諷諫花卿,此曲只有天子才能聽,你僭越了。事實上學校語文老師對這兩句詩在解釋上的爭議很少注意,學生也不求甚解想當然地理解了。


將古詩詞與現代文化現象、現代文化教育結合起來,才是古詩詞在如今煥發光彩的最佳方式,而王老師也用他紮實的文化知識,帶我們走進了文化的殿堂裡。


再來說說康震老師,康震老師近幾年活躍在各大漢語、詩詞、文化類節目上,足足的吸引了一波年輕的粉絲,而其中最讓觀眾們喜愛的就是康震老師對唐詩宋詞背後的故事瞭然於胸、侃侃而談了。

康震老師是陝西人,而作為中國的西都長安就是坐落在陝西的西安,陝西可謂是隋唐文化的集中地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康震老師也與李白、杜甫等唐代大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康震老師早些年專研學術,並取得十分傲人的成績,比如:


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長安文化與初盛唐詩歌”(獨立主持)

陝西省教育委員會專項科研計劃“陝西古代文學史研究”(主要參與人)

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唐代學士與文學”(獨立主持)

北京師範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唐代散文史研究”(獨立主持)

北京師範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唐詩研究史”(獨立主持)

北京市精品課程項目“中國古代文學史”(主要參與人)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研究項目“唐代文學教育發展史論”(獨立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唐代文學教育與文學的生成、發展與傳播”(獨立主持)


康震老師將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中,正是他的博學多識,讓我們可以通過《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瞭解那些詩詞背後的故事。


康震老師在節目中的每一次點評,都是飽含著自己的情感的,是詩仙李白的讚揚,對詩鬼李賀的惋惜,也是和詩聖杜甫一樣的憂國憂民。


王立群老師和康震老師其實都是在象牙塔裡做研究的學者,尤其是王老師,七十多歲的高齡了還活躍在影視上,為的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播,為的就是將我們民族最優秀、最美好的部分讓我們的年輕人們都知道,並深以為傲!


如今在年輕人眼中,這兩位老師也可謂是“巨星”了,由此可見,以美為育、傳播文化,兩位老師做到了!


林憶南


都是當老師的料!

背書都是能人!于丹老師還有些見解,可惜,雞湯味道太濃!

現代與古代不同,古人博覽群書就是學者,因為什麼?因為古人的書籍有限,個人擁有的書籍有限,所以,看的書多就是本錢!現在不同了,百度一下,幾乎是你需要的知識都有,背一下拿出來,高中生都能做到。

所以我說,書讀的多呢!是見識,考核見識呢?需要隨機性的,在沒有預案的前提下,去解答,去解釋,才是真功夫!幾個準備充分的話題,你去查,去說!每個口齒伶俐的,反應能力較強的都可以做到。

至於說學者!需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還需要獨特的見解。需要說明的是見解,不是見識!見識是知道的多,見解是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去分析!

所以我說,如果你把自己定位於學者的階層,不要專心於背書,太低級了!張口閉口的什麼子曰,詩云的,你好意思說自己是學者嗎?是學者,就用自己的話去解釋,用自己的理解去詮釋!一句兩句就道出精髓,不要雲山霧繞地說了半天,自己都不知所云!

或許,現在的學者自己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背書,或許我擅自把學者的定義抬的太高了,也或是這些學者都深藏不露,反正我看不到有幾個可堪學者的實力人物!


一笑貫長天


古人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再中肯的評論都是一家之言。回答這個問題,都帶有一種主觀性。如果讓我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聲明這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傳統文化根底排名:王立群——蒙曼——于丹——康震。

為什麼把康震排在最後呢?請看下文——



《從"中國詩詞大賽"評委康震的一首詩談起》(清泉)


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竟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

這是一首類似七絕的老幹體詩。詩的題目是"為中國詩詞大賽第二季作\

文藝在線


康震、王立群、蒙曼都不錯,三人當中康震傳統文化根底最深,其次是王立群、蒙曼,最後才是于丹。

康震一直致力於深耕傳統文化

康震1970年出生於陝西綏德,中共黨員、文學博士,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院黨委書記。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古代詩詞、散文,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重點研究的是中國古代文學與古代都城文化、唐代文學教育與文學、唐代散文文體發展等等。

現在還擔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蘇軾研究會、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王維研究會理事,《唐代文學研究年鑑》、《唐代文學研究》編委。

真正讓康震走入大眾視線的是央視的《百家講壇》,他主講《詩仙李白》、《詩仙杜甫》、《唐宋八大家》、《李清照》系列。

康震考入陝西大學以後,一直在文學領域深耕,獲得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師從著名古典文學家霍松林先生。所以,他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

這一點從他在《百家講壇》的節目能看出來,不僅語言幽默風趣,元氣滿滿,而且抑揚頓挫,很有感染力,書法繪畫樣樣精通。

他還擔任過《中國詩詞大會》的點評嘉賓,對毛澤東的詩詞點評非常精彩,令人敬佩。

康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把握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王立群其次

王立群1945年生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是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王立群被觀眾熟知,是因為《百家講壇》的《史記》系列。他給人感覺很嚴謹,溫文爾雅,可能與他常年的教學有關係。

王立群各方面比起康震來稍遜一點,但兩位都是挺不錯的學者。

蒙曼第三

蒙曼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現為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碩導組長。

她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5代時及中國古代女性史。

蒙曼被觀眾熟知是在《百家講壇》中講《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唐玄宗與楊貴妃》、《大隋風雲》等等。



蒙曼在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有成績的,尤其在《百家講壇》的《武則天》講的很不錯,但她的研究領域侷限於歷史,對於整體的文化來說,還是有一些知識欠缺。

不過,蒙曼的風格很受歡迎,講的不錯,只是專業不一樣而已。

于丹文化根底最差

于丹是北師大教授,不能說胸無點墨,但她的講課假大空,詞藻華麗、激情澎湃,卻給人誇誇其談的感覺。她所傳遞出來的更多是心靈毒雞湯,比起前面三位差的太遠。



但是,于丹卻是通過《百家講壇》走紅的一位學者,賺錢最多的,她更多是娛樂時代的產物,已經偏離了學者的軌道了。

想要成為真正的學者,還得低調一點,淡泊名利,遠離是非,專心致志的讀書才可以。


R娛記


四位在央視的點評和講解我都領略一些,但只有蒙曼老師首先是在喜瑪拉雅中認識的,她的有關隋唐演義的評書給人很深的印象,許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蒙曼老師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形象生動,令人著迷,彌補了許多歷史知識,如隋與唐開國皇帝間的親戚關係,隋煬帝如何上位,又是如何能折騰,當時實際有兩條大運河,等等。唐朝是隋末農民起義多家起義隊伍中,兩家李姓隊伍中,李淵如何成為後起之秀並最終從表親手裡奪過權柄。還有楊貴妃受寵時楊家如何不可一世,貴妃死後李隆基如何沮喪消沉等都令人難忘。還有對當時日常生活習慣的描述也很細膩。總之,蒙曼老師講這些故事雖不新鮮但不落俗套,有新意,思維嚴謹,知識淵博,令人百聽不厭。四位老師中論學識和口才我首推蒙曼老師。


康養科


我是在《百家講壇》上認識康震、王立群、蒙曼、于丹這幾位古代文學大咖的,尤其是康震、蒙曼和王立群幾位老師,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做點評嘉賓,都顯示出超人的文化底蘊,看得出,他們都有豐厚的積累,厚積才薄發!

這幾位老師,誰的文化根底更深一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覺得非康震莫屬。

王立群老師也有很厚的積累,他溫文爾雅,嚴謹較真,治學特嚴謹,個人覺得,可能跟他多年的教學習慣有關,對具體的字詞句講解很透徹。

蒙曼老師是主攻歷史文化的,有很深的詩詞儲備量,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做點評嘉賓,也曾在《百家講壇》講解“武則天”,語言質樸,是歷史文化領域的大咖,且有很高的造詣。

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做《論語》的講解,侃侃而談,詞句也豐富,我印象很深,就是感覺有點高冷,有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場。

這幾位老師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康震多一些。他語言風趣幽默,聲音元氣滿滿,激揚頓挫,視角感染力特好!而且書法繪畫樣樣精通,尤其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現場作畫,更是讓他吸粉無數。看到他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做點評嘉賓,特別是毛澤東詩詞,他精彩的點評,語言的表達,更是高大上,他不拘泥於一字一詞,而是從作者的性格,遭遇以及所處的歷史背景為出發點,妙語如珠、精彩絕倫,比如當他講到某位詩人在唐朝擔任刺史職位時,他用市長比作刺史,即幽默風趣,還通俗易懂。

寫到這裡,我很想用一句古詩,來表達我對康震老師的喜歡和敬重:“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