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年的你》看,導演曾國祥如何突破青春片“懷舊”的桎梏?

“如實地拍出少年成長的痛與熱情,是我想要達到的目標。”這是曾國祥對青春片的理解。

從《少年的你》看,導演曾國祥如何突破青春片“懷舊”的桎梏?

少年的你海報

作為新生代導演,曾國祥對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情感有自己獨特的視角,他嘗試著把這種理解融入自己的青春片中,從而突破以往青春片“懷舊”的桎梏,真誠地直視青春成長的痛與熱情。《少年的你》上映的第一天,票房破億,豆瓣評分達到了8.7,曾國祥也因此獲得了“2019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導演獎”。

《少年的你》將鏡頭聚焦在高考前夕的校園,兩個經受了“青春傷痛”的少年,因為一場意外命運被改變,但生活的熱情沒有使他們沉淪,他們相互守護,最終實現了道德的重建,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救贖。

接下來,我以《少年的你》為例,分析一下這部影片是如何打破以往青春片“懷舊情結”的桎梏?如何更好地直視青年人個人成長的痛與熱情?

青春片“懷舊情結”的桎梏及形成原因分析

對於青春片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主要是指那些反映青年生活的影片。中國真正出現青春片的時間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受改革開放的影響,青年人不僅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世界和人生也有了新的認識。基於這些變化,大量書寫青春的影片被創作出來。

從《少年的你》看,導演曾國祥如何突破青春片“懷舊”的桎梏?

分析這些影片你會發現,它們大都在努力還原當年青春時代的場景,營造懷舊氛圍,勾起人們對青春的回憶後,順勢開講青春的故事。就像之前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夥人》和《青春派》等電影都是走的這個套路。

那麼,為什麼之前的青春片突破不了“懷舊情結”的桎梏呢?在我看來,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精神迴歸”的需要。雖然現在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物慾橫流,人們變得更實際,人與人之間感情變淡。為了生活整日奔波的自己,忙到最後居然發現只剩下冰冷的物質,於是內心空虛浮躁,甚至迷失了自我。此時的他們急需要一種能夠療傷心靈,慰藉精神的方式,“懷舊”題材的青春片正貼合他們這種心理需要,這種短暫的逃離,能夠實現他們的“精神迴歸”的願望,在回憶中地思索更加真實的自己,找回曾經的自己。

其次是“自我認同”的需要。時代在飛速發展,各種變化應接不暇,我們似乎感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內心產生深深的焦慮,這種焦慮使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對自己的現狀和未來充滿各種擔憂。青春片的這種“懷舊情結”,正好能夠勾起我們對記憶的追尋。通過這種追尋,我們可以更好地復原自己的形象,並從過去的生活經驗中找到“自我認同”。有了這種認同,就能激發我們對生活的自信,為未來的前行積攢力量。

最後是“時代特徵”的侷限。“懷舊”的青春片往往會打上重重的時代烙印,故事充滿濃厚的歷史感,人物緊緊地被時代捆綁。我們看到的影片好像並不是少年的故事,那些少年只是一個符號,被用來表現那個時代的特徵。這樣的青春片成了那個時代的回望,而不是個體青春成長的回顧。

《少年的你》打破“懷舊桎梏”,關注個人成長

在“懷舊”青春片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電影《少年的你》沒有落入俗套,而是另闢蹊徑,把焦點聚集在了少年的“個人成長”上。《少年的你》不再去回味青春,而是直面青少年所遇到的無奈和困境,去抒發成長過程中的痛和熱情,以及最後的自我救贖,從而引發人們對當下青年人精神世界和生存狀態的關注。

1、 個人成長之“青春傷痛”

《少年的你》從校園欺凌這個獨特的視角,深層次地向我們展示了“青春傷痛”。 陳念善良乖巧,學習成績優異,但是備受欺凌。因為怕母親擔心,她沒有告母親,選擇了逆來順受,這樣更助長了欺凌者的囂張氣焰。

同樣小北也在承受著“青春傷痛”,父親早年棄他而去,母親不堪重負也悄然離去,他是一個沒有家,無依無靠的孩子,孤獨與恐懼始終充斥著小北的內心。小北整天遊手好閒,混跡社會,通過打架鬧事來宣示自己的存在。

從《少年的你》看,導演曾國祥如何突破青春片“懷舊”的桎梏?

在我看來,欺凌者魏萊也在承受著“青春傷痛”。魏萊扭曲的內心讓人感到恐懼,面對被她欺凌的胡小蝶的死,她絲毫沒有愧疚,接下來繼續欺凌陳念。魏萊在可恨的同時,又讓人感到可憐,花樣的年紀本應該快樂地成長,她卻生活在了黑暗中,也許死亡就是她最好的歸宿。

2、個人成長之“青春熱情”

曾國祥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我希望電影能給曾經在青春裡受過傷的人一點希望:其實世界沒有那麼黑暗,你總會遇到一個人,或是一些會幫你的朋友。而且你並不孤單,其實很多人有跟你一樣的遭遇,但後來會逐漸變好。”我認為,曾國祥說的這點希望就是“青春熱情”。

在陳念面對魏萊的欺凌幾近絕望的時候,班上男同學和年輕警察的挺身而出,緩解了陳念在欺凌環境下的壓抑,這就是“青春熱情”。這種熱情欺凌者不會理解,她們只會認為“為什麼有那麼多男人去保護陳念,她只是在裝可憐”。

陳念舔著自己的傷口找到小北,小北毫不猶豫地充當了陳唸的保護人。沒有什麼目的,也是同病相憐吧,他們都在承受著“青春傷痛”。陳念在受到保護的同時,也走進了小北的內心,兩個人相互守護,渡過了一段安寧的日子,直到意外發生,小北替陳念去坐牢。

莎士比亞曾經講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在我看來,“青春熱情”就是不放棄希望,倔強地成長,即使有再多的黑暗也不屈服,始終相信光明就在眼前。青春也正是因為這種熱情而格外燦爛,正如影片中小北在陳唸的英語書裡無意中翻出的那句話:“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3、個人成長之“自我救贖”

小北形影不離地保護著陳念,從此他無聊的世界有了意義,他那迷茫的人生突然有了秩序。小北向陳念敞開了心扉,說出很多心中的秘密。這個沉默寡言的不良少年,突然變得細膩。

從《少年的你》看,導演曾國祥如何突破青春片“懷舊”的桎梏?

在我看來,小北應該感謝陳念,若不是她的出現,也許小北還在混跡社會。小北通過對陳唸的守護,實現了自己的成長,也實現了精神上的“自我救贖”,因為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面對小北替自己坐牢的舉動,一開始陳念保持了沉默,但是她內心承受著煎熬。陳念不想小北坐牢,但有放不下高考,最後在警察的開導下,勇於承擔了自己的責任。這就是一種成長,在擔當的同時,心中的那塊石頭也算是落地了,自己可以很坦然的面對周圍的人,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救贖”。

接地氣並且能夠引發思考的“青春片”更受歡迎

當曾國祥被問到:“被套路的青春片扎堆,拍攝青春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他回答道:“我覺得還是要接地氣,要真實反映現在少年成長過程。”正是憑藉著這種接地氣,《少年的你》能夠獨具一格,贏得了觀眾的認可。與宏大的敘事相比,如今人們更青睞於平凡的細節,他們已經不在關心沉重的時代背景,更傾心於具體的困境和問題,唯有接地氣地作品,真誠的作品才會吸引人。

“如果看完電影,每個人都能想一想,我要做一個怎樣的少年?我們要給小孩一個怎樣的青春?能引起觀眾這樣的思考,就很有意義了。”影片監製許月珍的話是在告訴我們,一部真正的好電影要能引發觀眾的思考。就像《少年的你》一樣,讓很多家庭意識到青少年的成長問題,這才是受歡迎的好片。

《少年的你》之所以能夠突破青春片“懷舊”桎梏,超越“精神迴歸”和“自我認同”需要,在我看來是因為曾國祥導演的這部電影彰顯了真誠。正是這種真誠,讓導演能跳出某個“時代特徵”的侷限,站在觀眾的角度細心思考,從而能直視觀眾所關心的問題,然後,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個人成長的痛與熱情,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的救贖,也引起我們對“如何成為更好的少年?”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