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為什麼能請到“商山四皓”?

薄荷女生


高祖五年(前202),項羽兵敗,劉邦稱帝,立呂雉為後。此前,劉邦已經立了呂雉所生之子劉盈為太子。

到了晚年,劉邦認為劉盈生性仁弱,擔心皇權旁落,常存廢嫡另立之意。後來,劉邦欲以寵姬戚夫人之子如意來取代劉盈。

上圖劉邦

太子的廢立是一件大事,當廷臣們知道了劉邦的想法後,立即上書諫阻。太子太傅叔孫通勸阻說:“過去晉獻公因驪姬的緣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因此動亂了數十年,為天下所恥笑。秦朝因不早定扶蘇,致使胡亥詐立,自取滅亡,這是你所親見的事。現今太子仁孝,名聞天下。呂后與你共赴急難、辛苦備嘗,你怎麼可以背棄於她!你如果一定要‘廢適而立少’,那你先殺掉我。”

上圖叔孫通

叔孫通這一番引經據典、以死相爭的話,使劉邦無言以對,只得說“吾聽公”,表示聽從叔孫通的意見。據《漢書·張良傳》記載,劉邦的這種表白不過是為了應付應付叔孫通,“陽許之,猶欲易之”,仍無意改變初衷。

劉邦欲易太子,最緊張的當數呂后。呂后惶恐終日,無計可施。有人建議她問計於張良。

張良獻策說:“我聽說有四個皇上最尊敬的人,叫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和甪里先生。他們避亂隱居在商山。因為四個人都是老年高士,德高望重,被稱為‘商山四皓’。皇上曾禮請他們出山,但他們鑑於皇上好謾罵侮辱儒士,隱居不出。如果太子能客客氣氣地寫一封書信,卑辭厚禮,再找一個能言善辯的人到商山跑一趟,說不定能把他們四個請來。請來之後,讓他們陪著太子上朝。如果皇上看見了,或許對太子有所幫助。”於是,呂后依計而行,果然請來“商山四皓”,讓他們做了太子的門客。


鄧海春


呂后是請不來商山四皓的,商山四皓能出山全靠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商山四皓秦末漢初著名的隱士,他們原本是秦始皇時期70博士官中的四位,後來為了躲避秦末動亂就隱居了起來,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為了籠絡人心,就想找當時的名士出山為其效力,可惜這四人就是不出來,這對建立一代帝國的劉邦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一代帝王邀請不出山的商山四皓,太子劉盈一邀請他們就出來,其中關鍵點就在於商山四皓之一的黃石公與張良關係莫逆,張良在年輕時曾得到過黃石公的指點,張良所得的《太公兵法》就是黃石公所贈與的。現如今邀請之人帶著太子劉盈言辭懇切的書信,再加上張良的情面(也許張良也會寫一封書信,列舉太子的種種好處)等因素作用之下,商山四皓懷著美好的幻想出山。

突然見到太子身邊有自己夢寐以求的商山四皓的輔佐,劉邦怎能不驚喜,他也從這件事上看出來,太子是得人心的,朝臣是反對其更換太子的,自己雖然喜歡戚夫人,喜歡劉如意但以後治理國家畢竟依靠的是朝中大臣,人心向背他比誰都懂,為了國家長久運行,更換太子之事只能作罷。

另外有人說商山四皓呂后根本沒有請來,只是隨便拉四個老頭代替的,這一點我倒覺得不可能,首先這四人在當上都是有名有姓的存在,四人之一的黃石公和張良有關係,誰也不能保證朝廷中的其他大臣和這四人沒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再其次劉盈請來四人之後,經常帶著這四人出入,那麼見到這四人的人肯定不少,若是有假,呂后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麼?在皇位更迭不穩的情況下,呂后等人不會去冒這個風險的,萬一被察覺豈不是落人口實?最後劉邦很重視四人,上有所喜,下必投之,他們的一言一行定有好事之人向劉邦彙報,種種因素作用之下,四人只可能是真,不可能是假。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先說結論吧,我認為呂后根本沒請來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

既然劉邦沒見過“商山四皓”,他又怎麼知道呂后請來的就是這四位呢?我認為,呂后也請不到商山四皓,實際上只是張良看出劉邦已經不準備廢長立幼了,但戚夫人催得緊,劉邦需要一個理由來搪塞,於是張良建議呂后找來四個人說是商山四皓,給劉邦一個臺階下,絕了戚夫人讓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念想,大家心照不宣。

(張良)

找商山四皓的起源,是因為劉邦寵信戚夫人,而呂后和太子劉盈都不討劉邦歡心。劉邦起了廢長立幼的心思,想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呂后驚慌,尋張良問計,張良提出劉邦屢次想請商山四皓出山,總不能如願,如果劉盈能請動四位,劉邦必然認可劉盈能力,使太子之位穩固。於是,在一次宴席上,劉邦看到劉盈背後站著四個鬚髮皓白的老人,詢問姓名,得知就是商山四皓。大為震驚,從此絕了廢劉盈的念頭,也告知了戚夫人,戚夫人傷心卻又無可奈何。

(劉邦)

這個故事疑點很多。商山四皓既然是著名的隱士,脾氣大得很,皇帝派人請都永遠不肯出來,為什麼劉盈呂后就能請出來?官方解釋是劉邦看不起儒生,而劉盈禮賢下士。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劉邦完全看不起儒生,請他們四人做什麼?如果四人是因為劉盈禮賢下士而出山,又怎麼會站在劉盈身後出席宴席?劉盈那麼年輕坐著,四個八九十歲的老人站著,這到底體現什麼禮賢下士了?商山四皓這麼掉價像四個馬仔一樣站在身後?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不過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齣戲罷了。

劉邦是何等聰明的人,他雖然確實喜歡劉如意超過劉盈,也真的動過廢長立幼的心,但是當看到眾臣的反對,他也不見得會一意孤行。胡亥以幼子身份繼位導致天下大亂的局面不過沒多少年前,劉邦自然明白廢長立幼,取亂之道。只是之前許諾戚夫人了;劉邦是真愛戚夫人,要拒絕她只能找個契機才行,張良多瞭解劉邦,他早就看透了這一切,劉邦立如意的心思動搖了,只要一件能讓他搪塞過去的事情發生,劉盈的位子就不可撼動了。

(戚夫人)

所以,當呂后向張良求教時,張良讓呂后找“商山四皓”,當然也告訴了呂后,並不用真的請那四個老頑固出山,找四個老頭就行。而劉邦在宴席上看到四個老人,聽到他們自我介紹是商山四皓時,劉邦也就不去追究真假。這件事,劉邦、呂后、張良心照不宣,甚至可能連戚夫人都知道四皓是假的,但劉邦認了,她也沒辦法質疑,只好哭著給劉邦跳舞,已經明白兒子如意跟大位無緣了。


伊耆角木


劉邦喜歡開空頭支票,有時連這玩意也不用。所以,差不多請不來人,何況是這種"良禽擇主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的隱士。呂后去請,是讓她孃家兄弟"卑詞厚禮″外加高官厚祿弄出來的。


"商山四皓",待價而賈的典型例子,在呂澤之的金錢重祿之下,立刻土崩瓦解,與真正的"義不受辱"的隱士相比,真的是幾個假貨而己。劉邦的幾次請不動,就是必然的了。因為他捨不得東西,所以白跑。

這幾個老頭在秦始皇時就有名聲。秦始皇的高壓政策和"焚書坑儒",讓這四個老頭敬而遠之,躲入商山不出仕。讓不養閒人的皇帝氣恨不己。這倒罷了。好在秦朝統治不長。風雲一晃,到了初漢極需人才時期,他們沒找到好老闆,又看不起劉邦輕賤讀書人的樣子,又入林泉。這輩子怕是沒機會了。但是,機會還是來了。



劉邦看不起己立太子劉盈,幾回要廢太子,之後立"類己"的三子劉如意。急得呂后上火。想辦法要保住太子位。有人提醒她找張良。張良先以皇帝家事為藉口,不想捲入其中。後來經不住人說,你是太子的老師,太子一廢,你當老師的還是有責任的。張良才獻了一計,就是找素為劉邦敬重的這四個老頭跟著太子出入招人耳目。太子帶著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裡奇,夏黃公上殿去朝見皇帝。劉邦一見,長嘆一聲,心中陣陣悲涼,以後再也不提廢太子的事了。



張良是主謀,他保住了太子位不動搖,也應該保得住戚夫人母子的平安,但是,他沒有出一丁兒力來伸一下援手。

這四個老頭,就這樣棲在朝堂上一陣子,太子繼位以後,不知所蹤。


劉一千五


這個問題可在史記的張良傳記中找到答案。劉邦晚年因為寵愛戚姬,幾次欲廢除太子劉盈,改立戚姬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后忙向張良求問計策,張良說到,商山有隱居的四老,如果太子能得到四老的支持,就應該沒有問題。

據說,此四人為先秦時期的名人,劉邦得知此事後,先後數次派人去請四人出仕,但都避而不見。那麼,呂后是為什麼就能請的動四人呢?

張良說,四人者皆老矣,皆因上輕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臣。然上高此四人,今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宜來。

四老對劉邦說,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仕。天下莫不延頸為太子死,故臣等來爾。

這就是說,並非呂后有什麼高招,而是用了張良說的,禮賢下士,且由太子帶上許多金玉財帛,恭恭敬敬的去請,這四老自然也就請出山了。


無奈且向上


商山四皓是文化人,一個比一個清高,可以說他們是隱居在深山裡的世外高人。這樣的人,才不會低聲下氣的去服侍劉邦的。

要知道劉邦可是最瞧不起儒生的,他愛羞辱儒生不說,關鍵的時候,他還總愛拿儒生的帽子去撒尿,這樣的人,商山四皓怎麼可能會去服侍劉邦,讓劉邦來羞辱自己的。


你看酈食其是個儒生,當初他去見劉邦的時候,劉邦正在洗腳。他聽說酈食其來求見,等到酈食其來到他跟前,他的腳都沒洗完。

當時,酈食其就很想發飆,他告訴劉邦你不是想得到天下嗎?難道想成就大事的人,就是麼樣對待長者的嗎?

當時的酈食其已經到了花甲之年,劉邦聽酈食其這樣說,才知道原來酈食其是個高人,於是他立刻向酈食其道歉。


還有陸賈,就是寫世說新語的那個大神,劉邦當初也羞辱過他。他告訴劉邦你能馬上得天下,難道你還能在馬上守天下嗎?

一句話把劉邦給問懵逼了,但是,即使這樣,劉邦照樣不怎麼看好儒生。

所以為了不至於受這種鳥氣,商山四皓就不去劉邦那裡討罵了。

到了呂后的時候,呂后是想讓商山四皓來幫助自己的兒子劉盈。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可以說為了請商山四皓來,他是不惜花費任何血本的。


為了表示自己最大的情義,呂后就派了太子劉盈親自去上門拜訪他們。並且帶了大量的珍貴禮物,還許諾給他們高官來做。

商山四皓並非油鹽不進的傢伙,皇室裡的人,大漢王朝的接班人,對他們如此的客氣,這是他們最大的榮耀。所以為了成就太子劉盈,同時也是為了成就自己。他們就隨著劉盈來到了朝中。

就是商山四皓保住了太子劉盈的位置,劉邦見到這四個老頭後,再也不提換太子的事情了。

這就是劉邦不能請他們來,呂后可以請他們來的原因。


史學達人


劉邦請不到的原因:

且看張良怎麼說?“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什麼意思?四皓認為劉邦對人無禮,喜歡罵人,所以隱匿山中不願為漢臣。

四皓自己怎麼說?“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什麼意思?陛下你輕視士子,待人無禮,我們不願意受到侮辱,所以就藏起來了。

總結起來,就是四皓聽說劉邦愛罵人,所以不願搭理他。

呂后怎麼請到呢?

張良怎麼說?“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什麼意思,你要大把的金銀財物,讓太子親自寫信,態度極其謙卑,用安車這等隆重的禮節接來。

四皓怎麼說?“竅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我們聽說太子為人仁孝,對待士子極其恭敬,天下多的是為太子效死力之人,所以我們就來了。

總結起來,太子尊重人。

當然,四皓對劉邦的解釋,未嘗不是一種為太子造勢。


納特帕格sfk


商山四皓: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

這四人因不滿秦皇苛政,遂隱居商山,又因他們——“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所以被世人稱為“商山四皓”。劉邦屢次詔這四人入廷為官,但都遭到了拒絕。

而劉邦這時候比較寵愛戚夫人以及戚夫人所出的劉如意,所以想廢黜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呂后遂求張良出面說服劉邦。張良憐憫呂后境遇的同時為呂后獻計:“讓太子寫一封措辭謙遜的信,用真心實意打動他們,他們才有可能出山輔佐,另外還要帶上豐厚的禮品以示誠意,還要用舒適的專車接送,表達對他們的重視,再以貴賓之禮相待,然後讓他們跟隨太子,皇上如果知道了,對劉盈能力上的看法會有所改觀,也許能收回成命。”呂后依照張良的方法,果然請出了“商山四皓”。

高祖十一年,英布起兵謀反。劉邦想派劉盈前往平叛,就是商山四皓出的主意,不讓劉盈去,還是讓劉邦自己去比較穩妥。並讓呂后去哭訴,說明將士都是劉邦的人,劉盈未必能指揮好他們。

其實本來劉邦也信不過劉盈的實力,所以親自出徵,並且得勝而歸,在擺慶功宴的時候,劉邦看到劉盈身後四人,便問何人,得到的答案是——商山四皓。

劉邦和奇怪,為什麼我請你們不來,反倒來追隨太子呢?

“商山四皓”就對劉邦說:“陛下一向輕慢高士,動輒辱罵,臣等不願自取其辱。如今聽說太子仁厚孝順,恭敬愛士,天下之人無不伸長脖子仰望著,期待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願前來。”

由於“商山四皓”的出現,劉邦最終放棄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古今通史


每個人都有他生活的基礎,就像在中國不怕美國的法律,在美國不怕中國的刑法,不在中東不怕伊斯蘭教律。

所謂文化人,也有他們的社會關係。皇帝可以得罪,圈子裡的朋友不能得罪,因為你會無法在圈子裡立足。藐視皇權還能帶來榮譽的提升,人往往就是這樣。像明朝的官員那樣,爭著搶著挨皇帝的打,捱了打地位就能在官員中有很大的提升。這樣畸形的意識形態也是明朝崩壞的原因。

所以說劉邦失敗,呂后請到有以下原因。

一,用心程度。劉邦只是聽說有四個人很厲害,做了皇帝就想請吃個飯大家談談,也成就一下自己愛才的名聲。但是呂后拿請出四個人當做穩定兒子地位的重要事項,不像劉邦做做樣子,呂后是下了功夫的。顯然要比劉邦給的價碼高,也更能深入掌握四個人的社會基礎。皇帝可以得罪,掌握你的社會基礎的人是萬不能得罪的。

二,請的方式不一樣。劉邦是召,呂后是請。一個在兩者關係裡屬於被動,一個屬於主動。人就是這樣,很多事你讓別人覺得是被迫就會事半功倍,你讓別人覺得是自己主動的就會事倍功半。這就是積極性的問題。

三,輔助已經成功的皇帝和幼小的皇儲二者來說。顯然皇儲能更聽他們的話,小孩子一無所知,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但是一個成功的帝王,對世界的認識是把頭埋在書裡的書呆子不能比的。顯然他們在二者之間獲得的尊重程度是不同的。

最後,可能歷史上根本不存在四個人可以穩定皇儲地位的事情。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呂后的成功在於,在劉邦身邊和官場深度的佈局,到處都是呂后的人。所以劉邦說太子已成氣候,這四個人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決定性的因數。

至於為什麼要把他們說成決定性的因數,恐怕又是有心之人刻意抬高自己的舉措。


淨化a木子


當時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如太子順利登基,那麼呂后的權利就能得到保證,反之,呂后將來生死難測。所以依呂后的性格,商山四皓要麼來,要麼死。最重要的是還有蕭何這個智囊的保證,生拉硬拽的給弄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