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凭借什么能在五代十国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用户6146569760865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亲随,特殊时期跟对了人,这就是原因。

石敬瑭是山西太原人,自幼受李嗣源的器重,而且石敬瑭确实有能力,熟读兵书,善于骑射,很快就被李存勖给看中了,于是将其调到身边。后来李嗣源为了抢石敬瑭,还拿出亲军统领的职位诱惑石敬瑭。可以说,石敬瑭一直是李存勖和李嗣源身边的红人,各优质资源等着石敬瑭来拿。


916年,晋梁大战,梁将刘鄩趁李存勖军阵未列率军突击,李存勖兵败大危,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发挥超出常人的勇力遏制了敌军的攻势,给李存勖重整军阵的时间。战后李存勖大肆夸赞石敬瑭的勇猛,对石敬瑭备受信任。

在梁晋之战中,石敬瑭屡立战功,还救了未来的唐明宗李嗣源的命。后来李嗣源作乱夺取帝位,石敬瑭又有从龙之功。此后的官便越做越大。一直到最后石敬瑭手里掌握的实权有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手里几乎掌握了后唐五分之一的江山。


这也是李从珂登基后为什么如此忌惮石敬瑭的原因。


守仁读仁


晋高祖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在位)。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并向辽太宗自称儿皇帝。

早期

《新五代史》指石敬瑭的祖先为中亚人,从沙陀移居太原,但发挖出土的石重贵墓志铭则指他是后赵石勒之后裔。

父石绍雍,母何氏。石绍雍从李克用父子征战,官至洺州刺史。

石敬瑭自少为李嗣源(日后的唐明宗)赏识,为其亲兵将领,被招为女婿。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邺都之变,石敬瑭力劝李嗣源入汴京,转攻洛阳。李嗣源即位后,石敬瑭历任保义、宣武、河东诸镇节度使。

934年,闵帝李从厚徙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闵帝讨伐潞王李从珂失败,逃到卫州向石敬瑭求援,可是石敬瑭的部下把闵帝随从杀尽,石敬瑭把闵帝安置在卫州,最后闵帝被李从珂派人杀死。

建国

末帝李从珂继位后,任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后来开始对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谋自保。石敬瑭以多病为理由,上表请求朝廷调他往其它藩镇,借此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怀疑末帝对他起疑心,便举兵叛变。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

石敬瑭的岳父是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的义父是李克用。李克用曾和辽太宗耶律阿保机结为兄弟,故石敬瑭按辈份称比他小10岁的耶律阿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为亚父,并在国书中称自己为“儿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然后向洛阳进军,后唐末帝在闰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后唐遂亡。

石敬瑭灭后唐后,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其结果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晋国向辽国每岁奉绢三十万匹。

后期

石敬瑭在位期间,各地将领魏博节度使范延光、西京留守张从宾、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等引发的叛变事件不断,他的儿子石重信和石重乂亦遭叛军杀害。后因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及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先后接受吐谷浑部族投降,石敬瑭屡遭契丹责问,乃忧愤而死。

后世评价

《旧五代史》称赞石敬瑭的谦虚、节俭;“旰食宵衣,礼贤从谏”、“以絁为衣,以麻为履”,后又责怪他向契丹乞兵,反而使得百姓陷入连年战火;“强邻来援,契丹自兹而孔炽,黔黎由是以罹殃。”“兵连祸结、举族为俘”,这无疑是决鲸海以救焚,结果自己溺死了、饮鸩浆而止渴,结果毒死自己。《旧五代史》最后为他惋惜,如果他是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帝位,以他的节俭、谦卑、公正的态度,即使功德不超过前人,亦可谓仁慈恭俭之主。


孤胆骑侠


石敬瑭以其“儿皇帝”的名声以及割让燕云十六州更是遗祸后世,仅此两项“震古烁今”就足够占据一席之地让人痛骂了。

不过如果刨除这两点,石敬瑭也是赫赫有名的武将,如果他以自己的力量建立后晋,说不定在历史上也能留下差不多的名声。

大将门下出强将,石敬瑭声名远扬

石敬瑭成名在梁唐争斗时期,当时石敬瑭为李存勖赏识,提拔到李嗣源军中,统领李嗣源亲锐骑兵“左射军”,在一次与后梁作战中,后梁军队袭击未铺开阵型的李存勖军队,幸好石敬瑭率领十几个亲兵左冲右突,掩护李存勖撤退。

此战后石敬瑭受到李存勖的夸奖,大将门下出强将,在李存勖、李嗣源两位猛人手下,石敬瑭立下赫赫战功,声名远扬。

在李存勖统一北方的道路上,李嗣源居功至伟,而李嗣源帐下功绩最大两位猛将就是石敬瑭与李从珂。

拥立明宗,石敬瑭是李嗣源时期的栋梁之才

李嗣源称帝,石敬瑭有从龙之功。

李存勖时期,石敬瑭官名不显是因为不喜欢自我夸赞,但是其所立战功,李嗣源心里一清二楚,所以在称帝之后石敬瑭屡受重用。

汴州节度使叛乱,石敬瑭前去平叛,北方契丹等犯边,需要选择一位得力干将统帅边军,当时朝廷认为只有两个人物合适,石敬瑭与康义诚,可见石敬瑭的能力是得到从李嗣源到众臣认可。

坐镇河东时期,石敬瑭以节俭著称,包括当了皇帝之后,也颁布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的措施。

对于这些《旧五代史》也不吝称赞“旰食宵衣,礼贤从谏”、“以絁为衣,以麻为履”

所以无论是从李存勖、李嗣源时期,石敬瑭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武将,战功赫赫,李嗣源在石敬瑭前去统帅边军时,甚至不舍的落下眼泪。

如果事情到这为止,石敬瑭也许在后唐的历史某一篇的列传中占据不少的篇幅描述一下他对后唐的功绩,可惜石敬瑭在李从珂的逼迫下仓促造反,如果石敬瑭以自己的力量胜出,哪怕向契丹借兵(隋末时,不少北方诸侯向契丹借过兵),也不至于遗臭万年。

但是石敬瑭的两件事就足够在史书上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痛斥文章

第一个“儿皇帝”,以华夏文明如此向游牧民族俯首,这是千古未有之事,仅此一项石敬瑭名节不保。

向契丹称臣者有,向契丹借兵者更多,但是位居华夏向契丹称儿的古往今来仅此一人,连手下大将臣子都认为不妥,可见此举之荒唐。

第二个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从唐末到后唐末年,为了保住这块战略要地,中原跟契丹浴血奋战,结果石敬瑭为了造反成功,直接转手卖了,这让石敬瑭从悲剧英雄变成了贪生怕死的狗熊,更是导致后世宋朝背上终生的枷锁,让宋朝人大骂特骂。

石敬瑭前期大勇,后期大恶,都足够让他在史书上占据一席之地。


妖鬼杂谈录


石敬瑭,沙坨人,允文允武,尤其崇尚李牧和周亚夫,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女婿,尤其是擅长骑兵作战,在后唐朝廷中位置显赫,后来由于与李从珂发生矛盾,借助契丹的势力,出卖燕云十六州,推翻后唐,建立后梁,史称梁太祖,儿皇帝。他并不是中原汉族,所以汉奸之名有些牵强


史032


因为他投靠了北方的契丹建立的政权、即辽国,并以燕云十六州土地奉献为代价,从此成为辽国的儿皇帝,这也为北宋江山不得一统埋下了伏笔。


行在山水间


控制着幽云十六州,使中原王朝如鲠在喉


肥胖鼻子象


石敬瑭也是沙陀人中的一个大佬,实力还是可以,但是以他自己的力量没有能力打败后唐的主力,所以他借助了契丹的力量,打败了后唐的军力,扶持他建立了晋


帝国历史


个人才能是一个因素,依靠草原民族是一个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