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为什么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司马长史


藩镇割据的唐王朝被黄巢义军一阵游击冲杀,虽然平乱成功,已然大势已去,病入膏肓回天无力,在907年朱温代唐建立梁朝后,五代梁唐晋汉周轮番登场,南方出现九个割据政权及北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华夏大地迎来不亚于五胡乱华的再一个乱世,在五代中间有一个后晋政权,创建者石敬瑭,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


朱温建立梁朝,被唐朝赐姓李的晋王李克用不服,老是起兵争战,李克用死后儿子李存勖继位,李亚子天生军人,雄图大略更甚其父,打得朱温哀叹连连,在绝望中死去,后唐建立,唐庄宗耽于享乐,激起兴教门之变,李嗣源继位为唐明宗,重用骁勇善战的女婿石敬瑭,封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授陕州保义军节度使,还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933年契丹入侵,石敬瑭为掌兵权,自告奋勇出征,唐明宗加封他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率军拒敌,此后坐镇兵家重地河东。


明宗死后,李从厚李从珂争位,李从珂胜出后,对石敬瑭表忠心并不感冒,猜忌日甚,二人互相提防,激成内乱,936年,削权不成的李从珂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攻打河东,大军压境,河东军抵挡不住,石敬瑭在桑维翰的建议下,计划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当时将臣分成两派,一派同意求援条件,另一派以大将刘知远为首,认为条件太屈辱,不可如此低贱,石敬瑭急于解围认为不用重礼不行,不听从劝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使者桑维翰到契丹求见耶律德光时,因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正在争取契丹支持,桑维翰便使出妇人招数,跪在廷前痛哭不已,说若不答应条件出兵救援他就不起来“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耶律德光是北方汉子,以为是真性情,便答应了石敬瑭开出的条件,勉强当大他十岁的石敬瑭的父皇,出兵打败张敬达军队,并助石敬瑭灭亡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当上晋高祖。

被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其中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云十六州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失云燕云十六州后,中原政权就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最重要防线,之后应对北敌只能以黄河长江两条河流为主,契丹辽国也开始从单纯的游牧民族,转变为耕牧兼有的民族,为祸更烈。从此以后,中原政权失去天险,屡次被北敌攻入腹地,导致变乱横生,兵连祸结。


南方鹏


石敬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建立者,被称为晋高祖。五代十国的帝王大多历史存在感太低,石敬瑭算是比较有名的一个了,虽然出名原因不甚光彩。说说他比较有意思也比较矛盾的事迹吧,看来那个年代的厮杀怎么扭曲人性的:

1.比干爹大十岁的干儿子

石敬瑭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在太原),由于后唐末帝李从珂(李嗣源养子,本姓王)对他的猜忌,起兵反叛,但是苦于力量不够,听从大臣桑维翰的建议,对契丹称臣纳贡,并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换取契丹出兵助战。更为滑稽的是,他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事实是他比耶律德光大十岁还多。但是干爹没白认,契丹帮他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

其实说起来石敬瑭做儿皇帝,辈分还真没乱。因为其岳父李嗣源和养父晋王李克用,曾与契丹主耶律阿保机约为兄弟,其子耶律德光当然就和李嗣源平辈,比石敬瑭大一辈了,不过确实做“儿皇帝”还是有点过了,可以做侄子也好些。当时的大将刘知远(后汉高祖)对此就表示反对。

2.他根本不是汉人,但却被很多人称为汉奸

由于石敬瑭出卖了中原很多利益,特别是割地对中原王朝影响极大,自撤藩篱,门户洞开,使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可以轻易攻入中原腹地。这一地区直到明朝初年才被中原收复。因此,骂他为卖国贼是有道理的,但是汉奸却不太合适,因为他根本不是汉人,而是沙陀族,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后来归顺唐朝,汉化的比较早而已,很多人就把他当成汉人了。

3.他年轻时的偶像是北击匈奴的名将,却不得不屈服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石敬瑭少时即喜欢读兵书,也喜欢研究军事,他对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非常敬仰。而李牧最大的功绩,除了抗秦之外,就是北击匈奴,为中原守好门户了,而石敬瑭割让了李牧曾经守卫的土地,这让李牧九泉之下怎么想?!



磨史作镜


五代十国的那个战乱年代,把人心及信用全部都打没了。残害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利人利己的事情也是不存在的。当时的社会道德体系崩溃成这样之后的现状。

在石敬瑭自己都自比李牧及周亚夫的人物,他们可是大名鼎鼎的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可之前在后唐主李词源,李克用的年代,他可是忠心耿耿,为了后唐而战。但到来后唐主李从珂逼着他造反,反正石敬瑭觉得已经为你李家鞍前马后几十年,够还先帝的恩情。

那么皇帝的宝座,我也想坐坐,怎么了,难道不行?做皇帝的过把瘾,及时割让燕云十六州又如何?当今在世潇洒走一遭在说?至于历史的骂名,谁会去管它呢?


历史伴读小二


这件事确实要从头开始说了。

五代时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公元916年3月7日,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击败东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后,在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称帝,国号“契丹"。耶律阿保机与皇后述律平总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耶律倍因为是长子的缘故被封为太子,在阿保机灭掉东部的渤海国之后,将属地封给了他,并册封他为东丹王。

曾经有一次在严寒的冬天,耶律阿保机让三个儿子去拾柴。次子耶律德光不加挑选一律采取最先到达;长子耶律倍采取干柴捆好后才回,后耶律德光而到;耶律李胡采的少又丢的多,等到到达,只好空手站着。辽太祖说:“长子心思巧,次子容易成功,小儿子就远远比不上他的两位兄长。”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应验了他们老爹的考量。

耶律阿保机死后,皇后述律平进阶太后,暂摄国事。本来理应继位的太子耶律倍因为自身汉化程度较高,主张契丹的全盘汉化政策,而次子耶律德光则认为只需要借鉴汉化中的优质内容,对契丹的风俗习惯应该予以保留,太后述律平非常认同次子的理念,所以在心理上太后更支持耶律德光一些。同时,耶律倍因封底东丹,长期把精力放在了治国理政上,反而耶律德光跟随父亲阿保机东征西杀,立下不少战功,在大臣中具有很强的威望。最后在太后的扶持下,太子耶律倍“让国”于二弟,耶律德国继位史称辽太宗。

让国之后的耶律倍原以为可以在东丹国继续做他的小朝廷,但是得位的弟弟并不对他这位大哥放心,找各种理由来消减他的实力,耶律倍整日担惊受怕,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接受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邀请,从大连登船走海路投奔后唐。后唐以天子仪仗迎接,并册封他为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等官职,后唐君臣上下对其礼遇有加。可是正应了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后唐在明宗死后其子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趁机叛乱,耶律倍认为这是攻打后唐的极好时机,竟然恩将仇报的通知弟弟辽太宗,希望利用后唐内乱之际攻打后唐。

此时耶律德光确实确定了南征,只不过并不是受他这个逃亡的哥哥之邀,而是石敬瑭在太原城被李从珂打的支持不住了,去找辽国求援,企图用辽国的兵马对付李从珂。石敬瑭为了让辽国出兵, 竟然认比自己还小9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自称“儿皇帝”,并答应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辽国答应了这一条件,迅速出兵,最终在辽国大军和石敬瑭军队的双重打击下,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而亡,临死之前想要拉耶律倍垫背,耶律倍不从,李从珂派人杀死了他,最终还是变相的死在了自己二弟的手里。后唐灭亡之后,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或许他屈尊“儿皇帝”是一种权宜之计,比较做大事的人对自己都挺狠。可是他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私相授受给了辽邦,却实在是丧权辱国。在做了七年“儿皇帝”之后,石敬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死之时或许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于是选择了自己非常器重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此人战功不错,可惜勇气可嘉,才智不足,对叔叔一直拜辽太宗为父亲的行为一直不满,所以对契丹一直非常强势。

942年继位后的石重贵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对此,契丹人非常不满意。944年契丹出兵进犯中原,不过这次对手换成了后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再两次失败后不甘心,纠集人马第三次南下,这次后晋重臣杜重威带领十万兵马直接投降了契丹,后晋的主力一下子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可是没多久,因为契丹人在中原四处打劫百姓,为非作歹,终于激起民愤,各地起义军纷纷抗击辽军,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反叛,最终统一中原建立后汉,耶律德光无奈率众北归,最终死在了北归的路上,虽然契丹人北返,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辽国并没有就此让出来。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自古是中原王朝与草原游牧民族的一道屏障,燕云十六州一失,中原土地可以说的大门尽敞,而且在辽国割取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辽国从此把燕云十六州作为南征的根据地,毕竟从这里派兵比从北方腹地调兵遣将方便的多。


伦语说历史


石敬塘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明宗去世前后,宫廷不断发生变乱,最后养子李从珂登上皇位。石敬塘不服,上表要求改立李从益为帝,并于末帝清泰三年(936年)公开反叛李从珂。李从珂发兵讨伐石敬塘,石敬塘料定自己打不过李从珂,就向契丹上表称臣、称儿,愿意割让幽蓟十六州(后叫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大喜,扶立石敬塘为帝,国号晋。随后,契丹大军南下,帮助石敬塘攻破洛阳,灭了后唐。石敬塘迁都汴州(开封),做起了自己儿皇帝的一生,为中原汉族朝廷带来燕云十六州,四百三十余年漂落在外的悲伤,令多少仁人志士、热血男儿血染沙场;令诸多帝王将相屈辱落泪;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才收复为一统。石敬塘在没有卖国求荣之前,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手下有力的干将,但当他自己的荣辱、野心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他竟然不顾国家利益,实在是历史的罪人。石敬塘是以卖国起家,所以,他的朝廷,离不开契丹的支持。石敬塘深知这一点,在当上皇帝后,忠心耿耿侍奉契丹,逢年过节,不光给契丹国主敬献金银财宝、绢帛布匹;对于契丹满朝文武,也是人各有份;做到了量后晋的国力,讨契丹欢心。契丹欢心了,他石家的皇位就稳固了。石敬塘死后,继位的侄子觉得当儿皇帝窝囊,要求做侄皇帝,并且没有老石的上下打点热情,还想自己做主干些事。惹得契丹主大怒,发兵把后晋灭了,默认另一个也是当初石敬塘的哥们刘知远起兵做了皇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二曲人


对石敬瑭来说,他的主要需求是实现自我理想,那就是“问鼎中原”。先拿过来再说,至于以后怎么样,以石敬瑭的枭雄做派,谁保证这老小子强大以后还做儿皇帝,不会把契丹干死再把燕云十六州抢回来?

所以虽然后世一直在说石敬瑭如何不堪如何为人不齿,但是站在当时那个大时代,代入石敬瑭的身份去想这个举措,未尝不是英明大义,忍辱负重,曲线救国之壮举呢?


木野狐踪


野心大,实力不足,认个干爹给他自己撑腰,代价就是割土舍地


无欲金刚


自己想做皇帝,而实力又不够,所以为取得契丹支持,终于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另加每年进贡钱帛几十万,这种自愿称臣的儿皇帝,其实不做也罢!做了,反叫人耻笑万年!何必?何苦?何其不幸?!


东方大狂侠


石敬瑭推翻了唐朝,自己称帝,害怕后唐的君主杀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狗命,也为了为了一己私利,向契丹人卑躬屈膝,把唐朝的大好河山都让给了契丹人,情愿做儿皇帝,目的是为了契丹人保护他,他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不提他也罢。


农夫3拳212726771


主要原因是:要契丹人帮他在中原称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