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之說是假的

問:張作霖重視教育,規定各縣教育經費要佔財政支出的40%,還說“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是真的嗎?

這些說法是假的。

先說所謂的“重視教育發展,規定各縣每年教育經費要佔財政支出的40%”。

張氏父子主政東北時期,東北的中學、小學數量有明顯增長,也有東北大學、馮庸大學等高等院校出現。但有兩點需要注意:

(1)這些學校多為私立學校,經費不來自奉系統治下的四省政府

(2)學校數量的大幅增加,主要發生在張學良當政時期。

自1911年~1920年,奉天的教育經費逐年遞減,其狀況並未因1916年張作霖上臺而發生改變。1920年,奉天省各省立學校校長,聽說省議會要將當年教育經費再“核減一成”,曾聯合上書省教育廳廳長謝蔭昌,訴說奉天教育經費一減再減之慘痛歷史:

“由民國元年以來,迭經核減,已達極點……若再減一成,困窘立形,諸事何能再辦……”①

1926年,因教育經費長期拖欠,還發生了東北省立學校校長憤而辭職的事件。②

张作霖「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之说是假的

圖:張作霖

奉天教育經費不足,在當時眾所周知。1925年,郭松齡在討奉檄文中開列張作霖罪狀,第一條即是抨擊其“摧殘教育”。檄文稱:

“清季興學伊始,奉天省立學校經費,每年共合銀一百二十萬兩,……(張作霖當政後)因增兵之斂,將省校經費,減至奉票四十萬元,與清季較,尚不及一與十之比例。……遂至教育腐敗,學校日衰。”③

而郭松齡提出的改革奉天政治的諸多重要計劃之一,即包括了“增加教育經費,實行強迫教育”。

再說所謂的“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

此說見於2009年出版的一本名為《走進大帥府 走近張作霖》(遼寧教育出版社)的圖書。書中寫道:

“第一次直奉戰後,張作霖在整軍經武的同時,再次狠抓教育。他欣然採納奉天省長王永江、教育廳長謝萌昌的建議,創辦東北大學,並對王永江說:‘我沒讀過書,知道肚子裡沒有墨水子的害處,所以可不能讓全東北人沒有上大學、求深造的機會,岷源(王永江的字),一切事我都交給你了,開學越快越好。用錢告訴我,不管多少,我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但東北大學是非辦不可。’”

這種說法,很容易使人產生錯誤印象,將民國初年東北高等教育(主要是東北大學)的成績算在張作霖頭上。

其實,張作霖對籌辦大學之事並不熱心。1921年,奉天省教育廳廳長謝蔭昌,曾向張(張當時是蒙疆經略使)建議

“欲使東北富強,不受外人侵略,必須興辦大學教育,培養各方面人才。”

張本許諾撥款15萬元,最終只給了3萬多元,以致謝蔭昌一度想先建“東北文科大學”,等未來有了錢,再將之升級為綜合性大學。④

张作霖「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之说是假的

圖:《張作霖擬設滿洲大學》,《英文雜誌》1921年第12期報道

轉機發生在1922年。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失敗,被迫閉關自守。為留住王永江為其繼續管理奉天財政,張做出重大讓步,在民政事務上給予王永江更大的自主權。⑤王永江趁機向張作霖建言,“欲使東北富強,必須發揚文治,廣羅人才,改革軍備”,並承諾籌建大學“另有底款,不使軍費受牽制”⑥。張作霖遂同意在東北發展高等教育。

张作霖「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之说是假的

圖:王永江

王永江向張作霖承諾“另有底款,不使軍費受牽制”,自然是因為他深知,張作霖絕不願犧牲軍費去辦教育。

籌建東北大學,首要難題就是資金匱乏。東北的絕大部分財政收入都被劃歸軍費。如奉軍1922年的軍費開支為2040萬元,相當於奉天省全年支出的81%⑦。1923年,在王永江的努力下,奉天省財政狀況好轉,全年收入2678萬元,支出1823萬元,其中軍費開支佔76%(1394萬),但劃歸為教育經費者,僅佔3%(63萬元)⑧——另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是:據《中華教育界》1924年第4期披露,1924年呈報給奉天省教育廳長祁公亮審查統算的教育經費,只有60.5810萬元,1923年則只有59.1173萬元(見下圖)。

這兩個數據雖然略有差距,但已足以證實張作霖治下的東北,是不存在“我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但東北大學是非辦不可”這種事情的。

张作霖「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之说是假的

圖:《中華教育界》1924年第4期報道,《奉天十三年度教育經費之概況》

經費嚴重不足,身兼奉天省財政廳廳長的王永江,只能左右騰挪、拆東補西,來發展東北的高等教育。為籌集修建校舍的經費,王永江甚至把奉天專門文科學校(學生併入東大,成為最早的文科院系)的校址標價賣出。即便如此,資金仍是有限,初建的東北大學校舍,普遍簡陋,除新建了一座稍氣派的理工大樓外,餘者宿舍、食堂等,全都相當低矮。⑨

张作霖「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之说是假的

圖:王永江任校長期間修建的東北大學的理工大樓

略言之,張作霖對東北大學建設,從未給予資金上的特別支持。其對初等、中等教育的態度,也大致如此。東北大學的建設,主要歸功於王永江的各方籌措。1927年,王永江去世,臨終前夕,“猶念念未見東北大學畢業生為憾”。後來莫德惠代理奉天省長,東北大學經費仍需其利用個人關係“盡力籌足,俾得積極發展”。⑩

张作霖「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之说是假的

圖:1925年東北大學報考指南(《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投考指南》1925年第3期)

註釋

①遼寧省檔案館編:《奉系軍閥檔案史料彙編 6》,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532、533頁。

②朱慶葆,陳進金,孫若怡等著:《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0卷 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南京大學2015年,第98頁。

③《敬告東三省父老書》,《遼寧文史資料選輯 第16輯 郭松齡反奉》,第167—170頁。

④王妍:《東北大學早期校園建設研究(1923—1931)》,東北師範大學2016年。

⑤(美)薛龍:《張作霖和王永江:北洋軍閥時代的奉天政府》,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第77、78頁。

⑥李宗穎:《略述東北大學》,《遼寧文史資料 第8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5、66頁。

⑦滿鐵調查課:《東三省財政紀要》。

⑧(英)加文·麥柯馬克:《張作霖在東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第97、98頁。

⑨王妍:《東北大學早期校園建設研究(1923—1931)》,東北師範大學2016年。

⑩莫德惠:《雙城莫德惠自訂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第42頁。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裡。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